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265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3.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docx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

某科学研究院(集团)战略规划报告

第二部分

 

集团科研开发体系战略定位分析报告

 

第一章科研开发体系十大战略结论要点1

1.1主要结论1

1.2战略规划框架2

第二章科研开发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3

2.1.科研开发体系现状3

2.2.科研开发体系存在问题4

第三章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分析13

3.1.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现状13

3.2.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趋势分析——国家投入13

3.3.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趋势分析——自身投入23

第四章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27

4.1.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27

4.2.科研开发体系战略定位27

第五章科研开发体系运作模式设计31

5.1.宏观运作模式31

5.1.1.国内/外企业科研开发体系(含中央研究院)运作模式研究32

5.1.2.某院/集团科研开发体系最终运作模式设计32

5.1.3.某院/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建立与实施步骤40

5.1.4.某院/集团科研体系宏观运作模式小结45

5.2.微观运作模式46

5.2.1.解析课题承包制46

5.2.2.引入项目运作制50

5.2.3.某院/集团科研体系微观运作模式小结51

第六章科研开发人员考核激励模式设计52

6.1.对科研开发人员的考核53

6.2.对科研开发人员的激励53

附件一国内/外企业科研开发体系比较研究55

附1.1国内企业科研开发体系(含中央研究院)比较研究55

附1.1.1.企业中央研究院概述55

附1.1.2.中央研究院主导模式——普天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1

附1.1.3.二级研发体系——联想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3

附1.1.4.三级研发体系——上广电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5

附1.1.5.四级研发体系——海尔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7

附1.1.6.战略主导模式——TCL集团科研体系运作模式11

附1.2其他国家或地区研究机构运作模式研究14

附1.2.1.贝尔实验室14

附1.2.2.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18

第一章科研开发体系十大战略结论要点

1.1主要结论

通过对某院/集团的内部分析,我们得出:

1)总体而言,没有能及时地对自身的科研体系进行清晰的定位是某院/集团科研体系众多问题的症结。

在对某院/集团未来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的分析上,我们得出:

2)中短期内,国家对某院/集团的科研投入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中长期后国家对某院/集团的投入将逐渐萎缩;

3)而随着未来某院/集团自身产业的发展,某院/集团自身科技基金的投入将会逐渐增大。

通过上面的内外部分析,我们提出未来某院/集团科研开发体系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4)未来科研体系的总体目标:

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5)将当前、中短期、中长期目标分别设置为:

“准确定位”,“逐步过渡完善体系”和“产研结合协调发展”;

6)建立清晰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开发体系,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行业服务体系及自身产业发展体系服务;

7)在科研体系的深度上,应以应用研究为主,涉猎少量应用基础研究和长期性产品开发研究。

并设计了相关的战略措施,以保证上述目标和定位的实现:

8)分三步在京内建立分公司形式,隶属于某院的三级研发体系,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集团中央研究院;

9)以中央研究院为试点,在集团内部科研开发体系中逐渐引入项目制的科研开发微观运作模式;

10)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构筑科研开发金字塔体系的坚实底部。

1.2战略规划框架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我们的客户是谁?

--科研为谁服务;我们为客户提供什么服务?

--科研深度的选择;如何提供?

--科研体系发展的战略措施。

在此,我们将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的某院未来5年研发战略框架表述如下图1-1所示。

图1-1:

某院科研开发未来5年战略规划框架

第二章

科研开发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科研开发体系现状

技术/研究人员比例高是我们区别于一般企业,甚至是国内一些高科技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多年来的优势所在。

从下图2-1所示,从技术人员在企业员工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上看,某院/集团各二级单位均有着较高的比例——45%左右,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国内典型的高科技企业——华为。

图2-1:

某院各二级单位技术研究人员比例示意图

数据来源:

各二级单位送报的资料

从此次访谈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多数二级所均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这是过去国家科技投入向科研院所倾斜的结果,同时也是各二级所多年来研发实力积累的体现,如图2-2所示。

图2-2:

某院各二级单位行业地位评价

数据来源:

某院访谈

2.2.科研开发体系存在问题

1.定位模糊

改制后,原有的研发体系又加上了发展自身产业的担子,承担起同时为国家、行业和产业服务的三重角色,“三重”身份一方面是对院研发实力的再度肯定,而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对研究开发体系的定位出现模糊。

我们的科研开发人员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又是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同时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又拉起了产业报国的大旗,投入到自身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正是这种同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行业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中承担着的不同角色,使得各二级单位的部分科研人员(尤其是一些工作多年的科研人员)出现了困惑:

我们究竟是“白领”还是“蓝领”?

过去我们为国家服务,在实验室里面做实验还可以享受国家的津贴,不必为自身的生存发愁。

而现在发展产业,我们却不得不去搞生产、跑市场,甚至下车间。

国家、行业、产业,究竟谁该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而全力地投入产业,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倒退?

在这种多重身份地影响下,科研人员出现了认识上的模糊,所与所之间对于科研的认识出现了差异,某院/集团总部与各所对于科研的认识亦无法达成一致。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一方面是不能按照不同服务对象的差异来进行不同的区别,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而另一方面,技术人员身份的缺失就进一步引发了人员流失。

图2-3:

某院科研体系的三重角色造成定位模糊

而在针对国家、行业、产业的服务中,其各自在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及服务重心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如表2-1所示。

表2-1:

某院科研体系服务对象及差异分类

服务对象

差异

国家

服务对象是国家或政府,通常以基金课题的形式资助,多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偏向基础性、前沿性和综合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资源集中配给到全国的三大区域,研究成果见效慢

行业

服务对象是所处行业内的企业,包括大中小企业,通常以委托开发的形式合作,多是解决一些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包含一些行业基础共性的研究与开发

产业

服务对象是自身的产业,通常是包含在为客户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多是根据具体的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技术研究,要求研发与市场情况紧密结合的同时兼顾产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2.研发方向发散

由于没有明确的研发体系定位加以指导,加上二级所为保留学科完整性,导致多数所不愿也不能对已有研究方向进行取舍,技术研究方向多且零散,如图2-4所示。

在过去研究所的运作模式下,科研的经费由国家划拨,因此各所学科领域越多越齐备,就可能从国家那里申请到越多的经费支持。

而在该企及即将启动的改制过程中,科研究竟应该走大而全的道路还是专而精的道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图2-4:

某院各二级单位技术专业化与多元化程度对比图

数据来源:

某院访谈

3.科研开发中缺少主动意识

从下图2-5关于此次访谈的统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各所的科研开发课题多是由我们的客户和国家提出。

主动地根据未来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的意识不足。

图2-5:

某院各二级单位科研课题来源情况汇总

数据来源:

某院访谈

4.科研开发存在断档

从此次的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各所的研发力量分配在结构上有一定的断档,这种断档将势必影响到某院/集团未来产业的发展后劲。

如图2-6所示,我们目前所承担的研发任务中,一部分是国家给我们提出的面向行业基础共性的基础应用研究,这部分研究的研究成果一般很难向技术的下端延伸而成为可以提供给客户的产品,而另一部分就是大量的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开发类研究。

在研发项目的深度上存在着应用研究的断档。

图2-6:

目前某院科研体系研究内容结构

5.科研设备老化

各所的实验设备存在着不同的老化现象,除新成立的机科股份有一批新购置的实验设备以外,其他各所的设备多是“六五”、“七五”期间由国家投入购置,这将对未来各所的实验/研究能力构成影响,如图2-7所示。

图2-7:

某院各二级单位实验设备状况

数据来源:

某院访谈

6.多数所的研发人员进入产业部门后尚没有建立起所级的研发部门

各二级所多没有成立所级研发中心,多数技术人员已进入产业部门,如下表。

表2-2:

各二级所研发中心建立情况统计表

建立

与否

所名称

现状描述

已建立研发中心

郑州所

今年刚成立研发中心,主要为产业服务

沈铸所

自身研发中心所的课题,与产业结合较差。

军工领域科研与产业的结合较为紧密,军工科研项目攻关后多能向产业转化

哈焊所

研发与产业的结合一般,缺少近几年的研发,多是将以往的研发结果进行转化、改良

未建立研发中心

自动化所

产业化强,产品开发能力强,但基础应用研究投入不够

试验场

主要业务是试验和认证服务,研发方面有一些横向课题

机电所

产业化强,产品开发能力强,但基础应用研究投入不够武汉所:

没有研发中心

机科股份

没有专门的研究中心,把国家纵向项目投入作为技术储备

一院

没有研发中心

生产力促进中心

没有研发中心

7.集团整体的研发体系尚没有建立

当前,某院/集团尚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与院/集团体系相匹配的科研开发体系,如图2-8所示。

图2-8:

集团当前研发体系状况示意图

8.各所的微观运作模式仍然是课题承包制

根据调查,各研究所的微观科研运作模式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模式,如图2-9所示。

这三个阶段的模式主要在价值创造、组织模式和财务权的归属三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其中最主要的差异就是财务权的归属。

在第一阶段中,二级单位尚处于课题承包制阶段,业务的开展单元是课题组,财务权在课题组组长手中;第二阶段中,二级单位进入了中心承包制,业务单元的开展单位提升到了一个统一的中心,财务权也部分上移到中心负责人手中,但从微观的运作基础上看,项目仍然将采用课题承包的形式来运作。

只有到了第三个阶段——所统一管理阶段,各所的微观运作基础才真正的改变课题承包制,进入项目运作制。

图2-9:

二级所管理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但是,在我们进一步对各所所处的阶段进行考量后,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二级所均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也就是说,从科研开发体系的微观运作基础上看,大多数的二级所仍是课题承包制,如图2-10所示。

图2-10:

各二级单位科研体系所处管理模式阶段

而课题承包制这种一包到底的课题运作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显现出其弊端,如图2-11所示。

在本章中我们仅简单提出,后续章节中会进一步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图2-11:

课题承包制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9.研发体系存在问题小结

至此,我们对某院研究开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和小结,如图2-12所示。

通过鱼骨图的方式,我们看到研究开发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在研究方向、科研投入,还是在集团/所科研体系构建、课题运作模式和人员激励,都可以最终归结到我们科研开发体系的定位模糊。

图2-12:

某院科研体系问题鱼骨图

因此,我们认为:

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某院没有能及时地对自身的科研体系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位,是导致自身科研体系中一系列问题的症结,而要解决研发体系定位的问题,就需要首先分析未来研发体系的资金来源问题。

第三章

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分析

3.1.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现状

下图3-1是2003年某院/集团科研资金的来源情况柱状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某院自身发展所需的研发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家/政府资源,少量来自于院/所科技开发基金,前者是后者的十倍。

图3-1:

2003年某院科研课题资金来源情况

数据来源:

某院2003年年报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分别就这两大类科研开发体系的资金来源进行趋势分析。

3.2.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趋势分析——国家投入

国家对某院科研开发的投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从宏观面上讲,这种投入首先将受到我国国民收入总量变化的影响,然后依次是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科技投入力度,科研院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地位,中央部门属科研院所在科研院所中的地位,最终将受到某院/集团与其他各个同级研究所之间相互竞争和博弈的影响。

从宏观到微观,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到某院/集团科研开发体系与其他所之间的实力比较,亦即是某院/集团自身的科研开发实力,都将影响到某院/集团从国家得到的研发资金支持总额。

下面,我们就循此规律,按照先宏观再微观,先整体再局部的方式,首先构建一个某院/集团的政府科研投入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公式中各个变量的趋势分析,最终得到未来国家对某院/集团科研投入的趋势分析。

1.某院从国家/政府获取研发投入的计算模型

如果对上述公式进行分子分母的约分,则可以得到左方“对某院R&D投入”等于右方“对某院R&D投入”,等式成立。

那下面我们就按照既定的分析思路,

2.GDP

GDP总量的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GDP近几年呈高速增长趋势,预计未来中短期将仍保持高速增长,但中长期后,这种增长的速度将放缓,如图3-2所示。

图3-2:

GDP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

200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增长率没有去除物价因素)

3.R&D占GDP总量的比例

R&D占GDP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

从下图3-3中我们可以看到,R&D占GDP中的比例在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从1996年的0.6%,到2000年第一次突破一个百分点,再到2002年的1.23%,这种相对比例的高速提升充分反映了我国这几年来对于科技工作的重视。

用于指导我国2000年到2020年国家科技投入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也明确指出了“要提高科技投资强度”,“保证国家财政拨款稳步增长”。

图3-3:

我国科研投入及其占当年GDP比例关系图

资料来源:

2003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进一步将这一比例放置于全球科技环境中进行一个比较,我国与R&D/GDP大于2%的瑞典、美国、日本等全球科技强国之间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然而,尽管我国的这一比例仍低于多数的工业化国家,但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已经处于最高的位置。

这表明,一方面在短期内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还有着继续上升的空间,而另一方面这一比例在中长期中的上升空间将不断缩小,上升速度放慢。

图3-4:

主要国家科研投入在其当年GDP中所占比例折线图

资料来源:

OECD,MSTIdatabase,May2003.

1、2、3分别代表1999,2000和2001年的数据,其余为2002年

4.科研院所R&D投入占全体R&D投入的比例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科研开发的主体主要四种类型:

除科研院所以外,还有企业、高等院校和其他一些诸如私立的科技研发实体。

他们在一国科技创新体系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因此“科研院所R&D投入占全体R&D投入的比例”是一个国家各研发主体之间能力比较和国家总体政策引导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图3-5是我国科研院所自1990年以来的研发总投入折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除2000年外,整体保持上升的趋势。

图3-5:

我国科研院所R&D投入趋势图

资料来源:

中国科技统计信息中心

但总量的增加并不能反映各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相对变化,如图3-6,让我们进一步对科研院所在我国科技创新主体之中的相对位置进行分析。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科研院所在全国R&D总投入中的所占的比例随着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逐年下降,其在我国R&D投入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在1998年被企业所代。

而在1999年后,国家更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业集团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集中用于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投入”。

图3-6:

中国R&D经费投入部门构成

我们将这一比例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个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与欧美工业化强国相比,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投入所占比例仍然明显高于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工业发达国家。

相比法国、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我国的科研院所在R&D投入中所占比例是他们的两倍;相比英、美、日这样的国家,我们是他们的三倍。

如果说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参照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话,那这样的改革显然还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图3-7:

按执行部门分类的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

资料来源:

除中国数据外,其他数据取自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3/1》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无论是中短期还是中长期,我国的科研院所在国家R&D投入中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呈下降趋势。

5.中央部属科研院所R&D投入占全体科研院所R&D投入的比例

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可以按照功能定位的不同分为四大类,同样,科研院所亦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下面,我们将根据隶属关系的不同进一步对我国不同类型的科研院所进行分析和研究。

按照隶属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科研院所分为六大类,某院属于其中的中央部门属科研院所,如下图3-8所示:

图3-8:

六大类科研院所

从图3-9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部门属和中科院的R&D投入均保持着快速的增长。

图3-9:

政府在六大类科研院所中R&D投入经费情况

但从相对比例上看,97年后,中央部门属科研院所在R&D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维持在一个水平上,而相反,中科院在其中的比例却大幅上升,从1997年的11.1%上升到2003年的22.6%,如图3-10所示。

这反映了国家政策向中科院等这样的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院所的倾斜。

这在国家的相关科技战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用于指导我国2000年到2020年国家科技投入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在第二点的“战略与方针”中的第8条中明确指出: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要保持一支精干的高水平队伍,国家应稳定地给予支持。

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强两者的协调与合作,以利于培养人才,保持活力……”

图3-10:

政府在六大类科研院所中R&D投入比例情况

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在中短期,国家还会基本保持中央部署科研院所在研发投入中的相对比例,但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倾斜和科研院所改制的不断推进,这一比例将在中长期中下降。

6.对某院R&D投入占中央部属科研院所R&D投入的比例

某院R&D投入占中央部属科研院所中R&D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学科在众多学科之中的发展地位,同时也反映了某院相比其他中央部属科研院所在获取国家R&D投入的相对竞争优势。

从总量上看,自2000年后,国家对我们某院的R&D投入除2001年外,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图3-11:

2000-2003年某院政府投入科研经费

资料来源:

某院2003年年报

而从相对量上看,国家对某院的R&D投入占其对中央部属科研院所R&D投入的比例基本上维持在0.5%的水平上,这一比例,我们认为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对相应研发的需求,将不会出现下降。

图3-12:

某院占中央部属科研院所科研投入的比例趋势

资料来源:

某院2003年年报,国家科委2003年科研机构调查资料

7.小结

我们将前面分析的各个因素列入下图3-13,可以得到未来3-5年国家对某院/集团R&D投入的总体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分析图。

从整体上看,某院从国家/政府获取的研发投入在中短期将呈上升趋势,中长期则下降。

图3-13:

某院R&D投入趋势

根据因素分解后的分析,我们画出中短期、中长期中国家/政府对于某院的投入变化图,如图3-14所示将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

图3-14:

某院国家研发经费投入趋势

3.3.科研开发体系资金来源趋势分析——自身投入

在国家对某院科研投入将逐渐萎缩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将目光转向我们自身的产业。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未来自身产业对科研开发体系的研发投入变化趋势。

1.研发投入的保证是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选择了全球47家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人均研发投入与人均销售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人均研发投入越多,人均的收入就越多(图3-15);第二,全球47家某装备供应商的平均研发投入资金约为其销售收入总额的3.3%(图3-16)。

图3-15:

人均研发投入与人均销售收入散点图

资料来源:

英国产业贸易部2003R&Dscoreboard

图3-16:

全球47家某装备主要供应商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关系图

资料来源:

英国产业贸易部(DTI)2003年R&Dscoreboard

2.来自于产业的研发投入将成为某院未来研发投入的生力军

而对比2003年某院的院/所科技开发基金投入,仅仅占到了当年总收入的0.74%,如图3-17所示。

相比之下,政府投入科研经费虽然占到了7.5%,但由于政府课题与自身产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非相关性,使得这一部分科研投入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度并不高(具体的协同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随着国家研发投入的逐渐减少,某院如果想在未来3-5年内继续保持我们作为科技型企业的优势,自我科技开发基金的投入就必须相应的逐渐增加,如图3-18所示。

图3-17:

某院本身科研投入占产业收入比例

数据来源:

2003年某院年报,产业收入以当年技术转化的数额为主,政府投入科研经费为当年合同额

3.小结

未来院/所科技开发基金的投入将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如图3-18。

图3-18:

某院自身科研基金发展趋势

注:

由于对未来行业服务中的技术服务,我们将采取产业化的模式来运作,故此处将行业服务于产业服务对于产的要求放到了一起来计算

第四章

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与定位

4.1.科研开发体系战略目标

结合未来自身产业发展及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某院/集团科研体系的要求,提出科研体系的总体目标如下图4-1所示。

某院/集团未来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同时在当前、中短期和中长期的阶段性目标分别为:

“准确定位”,“逐步过渡完善体系”和“产研结合协调发展”。

图4-1:

某院科研体系战略目标

4.2.科研开发体系战略定位

1.科研开发体系定位

首先,随着某院/集团未来科研体系从利润中心向成本中心的转变,未来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科研开发体系,如图4-2所示。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科研、产业和行业的分别定位和区别发展。

图4-2:

某院未来科研体系未来定位

同时,将随着未来研发资金来源的变化,某院/集团科研体系也需逐渐由为国家、行业、产业同时服务,转变为以为产业服务为主,如图4-3所示。

图4-3:

某院未来科研体系资金来源

2.科研开发体系研发深度定位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将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三种类型。

如表4-1所示。

表4-1:

科研研究国际通用分类

分类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