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1300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docx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课时检测37地形和地形图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1)[学生用书A34]

1.常见的地形。

地形类型

特征

__山地__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超过200m

丘陵

海拔一般在200~500m,地面起伏和坡度都__较缓__,相对高度一般在__100__m以下

__平原__

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顶面__平坦宽广__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__相等__。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__坡度较陡__。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__坡度较缓__。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__峭壁__。

(5)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__山顶__。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__鞍部__(即等高线凸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__山谷__(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__山脊__(水向两侧分流)。

【夯实基础】

1.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和丘陵绝对高度都比较小,相对高度都比较大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平的地形

2.浙江省的地形以哪两种为主体( C )

A.高原、山地B.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D.丘陵、盆地

3.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C )

A.地形的类型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D.地形的地质构造

4.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C )

5.在地图上,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的注记为-155m,这指的是盆地最低点( D )

A.低于周围陆地155m

B.低于当地平均高度155m

C.低于我国陆地平均高度155m

D.低于海平面155m

6.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D )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海拔的高度

C.地形的相对高度

D.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7.读图,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D )

图3-7-1

A.800mB.1300m

C.500mD.300m

8.如图所示,A、B、C为三幅等高线地形图,D、E、F为实际地形剖面图(阴影部分表示山或高地),请用连线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

图3-7-2

9.某同学的家乡在山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如图所示是该地区的等高线图。

根据此等高线的分布特点,箭头所指的甲地的地形部位为__山顶__;当A地的气温为36℃时,B地的气温为__32.4__℃。

图3-7-3

【能力提升】

10.如图①②③④四个地形部位中,最有可能有大片村庄分布的是( C )

图3-7-4

A.①B.②C.③D.④

11.下列四幅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C )

图3-7-5

A.甲B.乙C.丙D.丁

12.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B )

图3-7-6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13.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上(如图,海拔:

m)( D )

图3-7-7

A.王庄坐落在山谷

B.李村坐落在山脊

C.王庄在李村的正北方向

D.王庄与李村的相对高度超过150m

14.阅读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A、B、C、D、E、F六人组成科学考察小组对该区进行科学考察,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图3-7-8

(1)A、D、E、F四人分别位于山体的什么部位?

A位于__鞍部__,F位于__山谷__,E位于__山脊__,D位于__峭壁__。

(2)六人中,现在位于山顶的是__B__,他与C的相对高度是__200m__。

(3)图中小河M向__东北__方。

(4)C、E同样向山顶前进,上山比较容易的是__E__。

原因是__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__。

15.我省某中学在家乡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3-7-9

(1)图中A、B两处,适合攀岩的是__B__处;适合漂流的是__A__处。

①河段小河的流向大致为__自西向东__。

(2)该地区最高海拔为__658m__。

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cm,若要在两地间修建缆车,已知比例尺为1∶100000,则缆车线路长度至少__1__km。

(3)结合缓坡上的梯田图,判断图中C、D两山坡更适合修梯田的是__C__坡。

【拓展创新】

16.南方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图3-7-10

(1)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cm,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1.5__km。

(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察,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的地形特点是__地形平坦(或靠近河流)__。

(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山脊__,当先行的第一小组到达B地时,后行的第二小组还在A地,此时两小组所在地的相对高度是__400__m。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2)[学生用书B34]

1.地形的变化是地球__内力__和__外力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外力作用:

(1)来源:

__风力__、__流水__、__冰川__、波浪、生物等。

(2)影响:

__缓慢__而持久。

(3)作用:

__削低高山__,__填平深谷__,使地表趋于平坦。

3.内力作用主要使地面形成__高山__、__深谷__、__高原__,对地形形成起__主导__作用。

【夯实基础】

1.下列地质作用中,不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C )

A.风的侵蚀B.流水的沉积作用

C.火山喷发D.冰川的侵蚀

2.下列各种自然地貌,是由于流水这种外力作用造成的是( C )

A.蘑菇石   B.角峰和冰斗谷

C.黄土高原的沟壑  D.流动的沙丘

3.下列地形变化中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B )

A.长江三角洲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D.喜马拉雅山

4.佳丽同学利用暑假赴埃及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埃及开罗附近的景观照片,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

图3-7-11

A.物理风化B.风力侵蚀

C.流水搬运D.流水沉积(堆积)

5.下列地貌景观,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C )

A.“U”形的冰川谷B.岩溶地貌

C.夏威夷群岛D.戈壁、荒漠

6.下列地形变化中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B )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7.在影响地形的变化外力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侵蚀作用是( B )

A.风力的侵蚀

B.流水的侵蚀

C.冰川的侵蚀

D.海浪的侵蚀

8.科学家精密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6m,目前仍以每年18.5mm的速度在上升。

同时考察发现该地区有大量的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故推测在2500万年以前该地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3-7-12

(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D )

A.只有内力作用B.只有外力作用

C.外力作用为主D.内力作用为主

(2)据图分析,造成珠穆朗玛峰峻峭挺拔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

A.冰川B.流水

C.风D.海浪

9.如图所示是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地貌,叫风蚀蘑菇。

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7-13

(1)这种地貌是在__风力__作用下形成的。

(2)你还能举出一个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形态吗?

__风蚀城堡(或沙丘等合理即可)__。

【能力提升】

10.太湖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而形成独特的形态。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

“玉玲珑”上有72个孔穴,自上浇水,洞洞流滴;自下烧烟,穴穴冒气,实乃鬼斧神工的天然之作,颇具奇趣。

据此可知,“玉玲珑”玲珑剔透的独特孔状形态的成因是( C )

图3-7-14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作用

11.地球上出现“沧海桑田”的变化和千姿百态的地形的正确原因是( D )

A.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轮流作用的结果

D.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不断作用的结果

12.如图中等高线地形图表示被地质地貌专家认定的一种新的岩石造型地貌。

此类地貌是由( C )

图3-7-15

A.内力作用形成的

B.外力作用形成的

C.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D.人类活动形成的

【解析】从图中可知800m等高线以下为陡崖,以上为平地,所以这种地形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13.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mm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

如图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回答:

图3-7-16

(1)若材料提供的图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则板块b是__亚欧板块__。

(2)雅鲁藏布大峡谷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_流水冲刷__。

【拓展创新】

14.读图,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分析回答:

图3-7-17

(1)该地最可能的地理景观是__D__。

A.“V”形谷B.“U”形谷

C.河流D.瀑布

(2)该地理景观的形成是由于__A__。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