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6144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月社区社会工作Word文件下载.doc

33、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并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的是芮琪芒德。

34、在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的认可上,提出任何团体要具有五个特质才构成专业的学者是格林伍德。

35、我国宋朝时在寺观内设置的专门收容鳏寡孤独者的乐施救济服务机构是居养院。

36、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中,成为我国古代社区组织的创举的是乡约。

37、我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比较著名的团体有梁漱溟的 

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

38、参照大卫.毫之《社会工作理论导论》,社会工作理论大致有七个阶段。

39、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精神分析派”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40、根据依云斯1976年的分类,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可分为实务理论与实践理论。

41、孔子主张财富平均分配,其著名的观点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42、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

43、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莱兰把人们在工作中的需要分为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 

44、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的基础层次是社会价值。

45、从具体落实看,社区发展模式中的案主主要是指社区居民。

46、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社区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专家。

47、在社区行动模式中,社区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行动者。

48、当区居民同构型较高,或意见比较容易取得一致时,可以运用社区发展模式。

49、当社区问题较为复杂,非一般社区民众所能自行应付时,就需要采用社区计划模式。

50、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步是社区分析。

51、行动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协助案主认准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帮助人们积极想方设法摆脱困境,其扮演的角色类型是教育者角色 

52、行动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动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等,其扮演的角色类型是资源提供者角色。

53、区行动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帮助弱势群体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时,其扮演的角色类型是鼓动者角色。

54、工作成效评估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 

55、社区照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56、英国社会工作研究院发表“巴克力报告”是1982年。

57、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保险。

58、1993年,我国率先建立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是上海市。

59、美国学者奥珊斯基认为,绝对贫困就是一个家庭在预算时食品开支超过30% 

60、.英国学者阿尔柯克提出了三种度量贫困线的方法,分别为标准预算法、收入替代法和剥夺指标法 

61、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社会,通常是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 

为指标体系。

62、关于“双治疗”模式,是既进行生理的治疗,又进行心理的治疗 

63、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原则 

64、在城市社区社会工作中,社区参与的主体是社区居民。

二、判断改错

1、“发展第一战略”是以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2、在服务对象上,社会服务的重点是生活有困难的人,如孤寡残幼等,社区服务则为全体居民服务,没有重点。

3、街道、小区、厂区、村落等范围的居民和社区成员属于“地域社区”。

4、罗斯曼认为“任务目标”主要是解决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

包括完成某些具体的任务,实在某些社会福利的目标。

5、把社区组织视为一种工作过程的是劳史。

6、将全市分为564段,每段有居民300人,规定其间贫民不得超过4人。

每段设赈灾员一人,综合管理全段济贫工作。

这是爱尔伯福制的描述。

7、在中国古籍中,对于社会救济叙述得最为完善者,首推《周礼.司徒篇》和《礼记.礼运大同篇》。

8、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涅特在贫民区首创了汤恩比馆。

9、“福利国家”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英国的费边社。

10、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福利国家”的问题之根本是生产工具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11、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社区工作者主要扮演的是专家的角色。

(P200)

12、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年提出了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

即地区发展模式、社区计划模式和社区行动模式。

(P197)

1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

14、社区照顾模式是目前农村老年人社会工作中较为有发展空间的一种类型,应该是当前农村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形式。

(P279)

15、城市社区中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失业下岗人员、各类贫困家庭、失依儿童、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

(P303)

三、名词解释

1、社区:

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P6)

2、社区服务:

在社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以社区为单位,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委依托,以群众的自我互助服务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专业性社会服务活动。

(P15)

3、社区社会工作的长远目标:

指在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过程中,为了促进一些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才具备条件实现的规划之达成,社区社会工作所要制订和规划的一些工作实施计划于目标。

(P72)

4、功能社区:

指“一群有共同背景、共同需要或面对共同问题的人,他们未必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内,但他们都拥有共同的特质及利益”,所以又可称为利益社区。

5、社区社会工作:

是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象;

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

以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

以培和发扬社区居互助精社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6、义仓:

是由政府课税或由富户义捐的粮食储存到仓库里,由官府派人管理,遇到荒年或青黄不接时,出仓以赈济难民,属于赈济性质。

7、社仓:

是由人民自行组织,或由政府督导人民办理类似一种农贷合作组织的救济设施。

8、社区发展:

社区基层组织和居民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通过经济和社会活动,达到改善社区环境、解决社区问题,缓解社区矛盾,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的过程。

(P194)

9、社区发展模式:

在一个社区之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P198)

10、社区照顾:

是社区工作者动员社区资源,运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支持网络,联络社区内政府和非政府机构,通过合作和协调,以正式合法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性服务。

(P222)

11、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P232)

12、社会救助:

又称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以救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P237)

13、社区保障:

指由社区工作者调动社区资源,组织和协调社区有关方面,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采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积极创造条件,为社区成员争取并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达到社区稳定、社会发展的目的。

(P240)

1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就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同最低生活保障线),以某一时期制定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依据,给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社区居民以一定的社会救助和救济,使其能够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以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P259)

15、农村社区社会工作:

指专业性的社区工作者以社会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农村中,以乡镇社区为空间范围,以农村社区居民为对象,调动社区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减少社会冲突,提高农村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发展。

(P247)

16、机构照顾模式:

是指以机构的形式集中为农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如各种福得院、敬老院、康复院等。

(P278)

17、“双治疗”模式:

就是既进行生理的治疗,又进行心理的治疗,双管齐下,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P313)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服务的原则。

(P19)

理论指导原则;

全面规划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

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原则。

2、简述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对社会现代化的积极意义。

(P27)

协调社会有序发展;

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

发展与服务、建设与排忧的统一。

3、简述社区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

(P36)

尊重社区客观实际;

坚持研究的科学性;

掌握研究中的系统性方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立足国情社情,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4、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P20)

1)老年人服务;

2)青少年服务;

3)残疾人服务;

4)生活服务;

5)再就业服务。

5、简述社区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联系。

(P68-69)

社区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联系:

首先,二者在规划制定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要把社会经

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都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本地的自然、历史、经济、人口等因素。

其次,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学者、任务以及建设项目,也是社区发

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前提。

再次,社会规划和项目安排,对社区建设某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6、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有:

服务功能;

社会保障功能;

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

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促进人的发展功能。

7、简述工业国家社会安全制度的建立的意义。

确定和扩大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

较好地调动了社区资源,使得社区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更有计划性和目标性;

强化了社区社会工作稳定社区发展、减缓社区矛盾的功能;

“福利国家”思想推动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为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8、简述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P136)

(1)“福利国家”中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2)“福利国家”制度只是执政者社会控制的工具,社会不公平是资本主义生产所造成的;

(3)“福利国家”的问题之根本是生产工具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9、简述社区民主主义。

(P138)

(1)社区民主主义强调要建立人人能参与决策的制度;

(2)建构新社会有多种必要条件;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促成制度的建立。

10、简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表现。

(P164)

(1)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条件;

(2)个人的健康、教育、成长、幸福和发展是社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3)个人所遇到的生活、生产问题之解决,是社区和社会稳定发展、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11、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

(P166-167)

(1)承认每一个人生而平等;

(2)人类行为具有平衡其需要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功能;

(3)人类生而自由;

(4)基于“人权”、“人道”和“仁爱”,社会和个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5)通过各种努力,要预防社会病态,社会罪恶的发生,改变社会不公平的状况;

(6)人人都有尊严,必须得到尊重;

(7)所有的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自我发展、自我决定之幸福生活的权利,在一个现代民主自由的社会里,人人都应享有生存权、工作权、健康权、居住权、教育权、休闲权、参政权等等。

12、简述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

(P185)

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有:

生产性服务;

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扶贫帮困服务。

13、简述社区组织的方法和技巧。

(P190)

社区分析;

协调社区各组织的关系;

研究制订社区发展方案;

做好社区群众的工作。

14、简述社区发展的一般原则。

(P196)

制订社区发展规划或方案;

成分利用社区资源,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重视社区成员的社会福利;

强调社区成员的互助精神;

重视社区工作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15、简述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

(P218-220)

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以社区发展为目标;

以人为本;

社区居民自助参与;

社区自决原则。

16、社区工作成效评估工作的特点:

1)评估受社区工作者的价值观和理论框架的影响;

2)评估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

3)评估是社区工作者与有关社区成员和案住一同参与的过程;

4)评估是一个分析与行动并重的过程。

(P218)

17、简述社区照顾的专业过程。

(P229-231)

社区照顾的专业过程有:

资源调动;

社区联络;

社区教育;

社会照顾训练。

18、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发展的作用。

(P254)

1)为社区发展规划提供实证性依据;

2)社区社会工作推动社区发展计划的执行与目标的实现;

3)社区社会工作对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19、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方法。

(P263)

1)经济收入来源确定法;

2)实际生活水准估计法:

食物消费,日常开支,其他开支;

3)临时确定法。

20、阿尔柯克提出的度量贫困线的方法。

(P261)

1)标准预算法;

2)收入替代法;

3)剥夺指标法。

21、简述城市社区老年人服务的主要内容。

(P310)

(1)建立社区老年人福利院和康复院;

(2)为老年人开展社区服务;

(3)开展老年人健康医疗以及护理服务;

(4)开展老年人救助;

(5)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

22、简述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

(P319)

(1)以人为本原则;

(2)实事求是与层次原则;

(3)社区参与原则。

23、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的主要社会问题。

(P293-299)

1)下岗失业现象;

2)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

3)城市社区的老年人问题;

4)城市社区流动人口问题。

五、论述题

1、试述社区服务的含义。

(P16)

1)、从具体执行者看,社区组织是社区服务的主体;

2)、从服务方式看,社区服务是群众的自主性和自助性活动;

3)、从服务性质看,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4)、从服务目的看,社区服务在于解决本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和不便;

5)、从过程看,社区服务是一种程序。

2、试述社区社会工作的总体和具体目标。

(64)

社区社会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着重解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与就业的各种社会问题;

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困境;

抓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社区意识,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居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推动社区现代化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解决和改善社区居民的基本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疾病、就医、养老、失业等对居民基本生活构成很大威胁的问题;

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准;

配合社区的行政部门,加快社区建设,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方面内容,把社区建设成文明、富庶的现代化家园。

3、试述社区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辩证关系。

(P68)

1)、二者在规划制定的依据和指导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2)、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性质、任务以及建设项目,以是社区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前提。

社会是整体,社区是局部。

3)社会规划和项目安排,对社区建设某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4、试述爱尔伯福制的特点。

行政权力集中,监督严密,容易做到指挥灵活,因此行政效率较高;

赈济人员由地方人士义务充任,并且可以连任,因而可以节省经费,提倡自愿服务精神,并且有利于积累经验;

赈济员管理的区域不大,贫民的人数也不多,因此可以做到照顾较为周到;

济贫工作不仅注重消极的救助,而且还辅助贫民自主与自立;

济贫员在接受受助者申请和实施救助之前,都必须作家庭访问调查,有详细的记录,经常开会讨论问题,这些做法虽然都是社会个案工作的做法,但是在城市内,通过分段和分区,由自愿人员负责解决社区问题,这也很符合社区社会工作的精神与做法。

5、制定社区发展目标的原则。

(P211)

目标明确;

整体规划;

目标文本要妥善保存。

6、制定社区工作实施计划的原则。

(212)

详尽、具体;

实施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社区资源所能够提供的条件以及社会的整体水平;

计划要与社区工作的总体目标相符合,计划的实施要能够评估。

7、试述社区发展的一般原则。

1)制订社区发展规划或方案;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3)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重视社区成员的社会福利。

4)强调社区成员的互助精神;

5)重视社区工作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8、试述社区照顾的目标。

(P225)

促进社区互助意识的形成;

促进社区成员的社区参与意识;

唤起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入意识;

建立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9、试述社区照顾的功能。

(P226)

社区照顾有如下功能:

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和地域内,社区成员之间都有互相照顾、互相关怀的责任,也有接受关怀和照顾的权力,社区照顾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双向照顾和双向关怀的问题;

通过社区照顾,使得有特殊困难的需要帮助的人及家庭能够得到援助和支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的生活水平,并且把家庭的某些功能社会化,减轻家庭的物质和精神负担,加强社会整合;

社区照顾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服务的、资源的提供和援助,同时,也包括社区内良好人际关系的确立,这就有助于社区互助意识的发扬光大;

从宏观上看,通过社区照顾,社区工作者对社区成员灌输互助互帮的精神,对于有困难的成员或家庭在进行援助的同时鼓励其走向社区,这就使得社区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功能体系。

从微观上看,社区照顾使得家庭和个人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从而保证了其和社区之间的互动。

10、试述社区保障的特征与功能。

(P242)

社区保障的特征能有:

强制性、普遍性、福利性、互助性、区域性。

社区保障的功能有:

救助功能;

调节功能;

稳定功能。

11、社区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差异。

1)社区保障的对象上不是全体社会成员,而是处于一定地域范围的社区居民;

2)在保障经费供给上,社区保障主要不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或企事业单位的自有资金,而是主要利用社区资源增加供给以满足社区自身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3)在保障目的上,社区保障不是宏观上的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制度,而是微观上为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护,维护社区稳定的举措;

4)在保障的具体实务运作上,社区保障不是通过政府或机构来执行,而是通过社区工作者联系社区内各种保障组织和群体,通过具体的服务工作来落实。

12、试述农村社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救济面不宽,缺乏“普遍性原则”,不能惠及到每一个需要救助的农民,许多符合救助条件对象可能会因种种原因而被遗漏;

(2)缺乏明确的救济标准,救济的随意性较大;

(3)由国家提供的救济金严重不足,救济水平较低。

13、试述农村青少年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P279——280)

农村青少年的特点有:

生活条件较差;

文化教育落后;

作风朴实、吃苦耐劳。

农村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工作对象的分散性;

青少年工作的多样性和艰巨性;

工作的反复性。

14、试述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P292)

根据我国城市社区的实际情况,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必须以解决街道居民的实际生活困难,提升其社会福利,缓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为目标及任务,主要有:

(1)为社区成员解决失业后生活上的困难,重视和解决城市社区的贫困问题,协助政府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2)协助街道有关方面做好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工作,发展社区经济,尽可能提升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

(3)结合有关方面做好社区内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

(4)采取多种活动和措施,培养社区居民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意识和习惯。

15、试述城市社区的社会救助的内容。

(P305)

(1)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可利用资源为贫困者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实行“多元式救助”;

(2)对贫困者进行生活就业技能的训练,实行“就业救助”;

(3)进行心理疏导,实行“心理救助”;

(4)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居民救济金的发放,负责某一个区域内社会救助的具体事务工作,实行“项目救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