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蔷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657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花蔷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多花蔷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花蔷薇.docx

《多花蔷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花蔷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花蔷薇.docx

多花蔷薇

1.多花蔷薇

多花蔷薇,又名:

蔷薇、野蔷薇,为落叶攀缘性灌木。

多花簇生组成圆锥状聚伞花序,单瓣或重瓣,有白、粉、深红等色,每年开花一次,花期5~6月。

常见栽培的主要变种有粉团蔷薇,花型较大,单瓣,粉红或玫瑰红色,多花簇生呈伞房状;荷花蔷薇,花重瓣,粉色至桃红色,多数簇生;七姊妹,花重瓣,深粉红色,常7~10朵簇生在一起,具芳香;白玉堂,花白色,重瓣,常7~10朵簇生。

蔷薇初夏开花,花繁叶茂,芳香清幽,是庭院垂直绿化的好材料。

 中文名:

多花蔷薇

 拉丁文名:

RosamultifloraThunb.

 别名:

蔷薇、野蔷薇。

 科属:

蔷薇科、蔷薇属。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属:

蔷薇属

形态特征

 

 落叶蔓性灌木,高达2-3m,茎枝具扁平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5-9枚,卵形或椭圆形,缘具锐齿,先端钝圆具小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叶表绿色有疏毛,叶背密被灰白绒毛,托叶下常有刺,花多朵呈密集圆锥状伞房花序,单瓣或半重瓣,白色或略带粉晕,花径2-3cm,微有芳香,花柱伸出花托口外,与雄蕊近等长,子房下位,蔷薇果球形,径约6mm,熟时褐红色,萼脱落,花期4-5月,果熟9-10月。

产地分布

 原产我国,主产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品种甚多,宅院亭园多见。

园林用途

疏条纤枝,横斜披展,叶茂花繁,色香四溢,是良好的春季观花树种,适用于花架、长廊、粉墙、门侧、假山石壁的垂直绿化,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强。

根、叶、花、果可入药。

2.龙牙草

龙牙草又名仙鹤草、地仙草,为蔷薇科龙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通称,尤指欧洲龙牙草。

适口性中等。

青草期马、羊少量采食,牛乐食,霜后其适口性有所提高。

制青草粉可喂猪。

龙牙草的全草,根及冬芽均为重要药材。

具有有止血,强心,强壮,止痢及消炎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治脱力劳乏,妇女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胃寒腹痛,赤白痢疾,吐血,咯血,肠风、尿血、子宫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症。

分布于中国各地,朝鲜、蒙古、日本、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种中文名:

龙牙草[1]

  种拉丁名:

AgrimoniapilosaLedeb.

  种别名:

仙鹤草、地仙草

  科中文名:

蔷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英文名:

agrimony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蔷薇科

属:

龙芽草属 

形态特征

科龙牙草,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具白色长毛,根茎横走,圆柱形,秋末自先端生一圆锥形向上弯曲的白色科芽。

茎直立。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大小不等,间隔排列,卵圆形至倒卵形,托叶卵形。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黄色,萼茼外面有槽并有毛,顶端生一圈钩状刺毛,裂片5;花瓣5;雄蕊10;心皮2。

瘦果倒圆锥形,萼裂片宿存。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全国各地均产,分布于荒地、山坡、路弯、草地。

以地上部分入药,称为仙鹤草,夏秋采收,其芽也入药。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各地均产,朝鲜、蒙古、日本、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于荒地、山坡、路旁草地针阔混交或疏林下、林缘、灌丛中、沟边等处,以地上部分入药,称为仙鹤草,夏秋采收,其芽也入药。

海拔500~1000米间。

用途

 饲用价值:

适口性中等。

青草期马、羊少量采食,牛乐食。

从龙牙草的化学成分,虽然粗蛋白含量较高,维含量低。

但家畜不愿采食,霜后其适口性有所提高。

制青草粉可喂猪。

另外,龙牙草的全草,根及冬芽均为重要药材。

药理价值:

性味苦、涩,温。

有止血,强心,强壮,止痢及消炎作用。

治脱力劳乏,妇女月经不调,红崩白带,胃寒腹痛,赤白痢疾,吐血,咯血,肠风、尿血、子宫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症,全草提取仙鹤草素为止血药。

用量:

3~5钱。

3.蛇莓

蛇莓:

蔷薇科《全国中草药汇编》。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茎长。

野生山坡、路旁、沟边或田埂杂草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

其它名称:

蛇泡草、蛇盘草、蛇果草、龙吐珠、宝珠草。

种中文名:

蛇莓[1]

种拉丁名:

Duchesneaindica

种别名:

蛇泡草、龙吐珠、

珠爪

  科中文名:

蔷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英文名:

D.indic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蔷薇科

属:

蛇莓属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

具长匍匐茎,羽状复叶,具3小叶。

小叶片菱状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5~3厘米,宽1.2~1.8厘米,先端稍钝,基部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散生长柔毛或上面近无毛;托叶卵圆状披针形。

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2~1.8厘米。

花梗长3~4.5厘米。

副萼片比萼片大,边缘有3浅裂,稀为全缘,花后反折。

萼片5,卵圆状披针形,较小,微被长柔毛;萼筒浅。

花瓣黄色,长圆形,先端微凹或圆钝,几与萼片等长。

雄蕊比花瓣短。

花托膨大成半球形或长椭圆形,较柔软,红色,上着生多数瘦果。

瘦果小,长圆状卵形,暗红色。

 

产地分布

我国分布于辽宁、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用途

具有抗癌作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蛇莓流浸膏(2g/ml)显著升高小鼠腹腔巨噬机能,表现为胞体显著增大,每个胞体吞噬的鸡红细胞达7-8个之多,但各级消化状态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抗癌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抗菌作用;具有抗菌作用蛇莓中分离的F-Ⅰ、F-Ⅱ、F-Ⅲ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痢疾杆菌的生长呈抑制阳性,对绿脓杆菌呈弱阳性,对沙门副伤寒菌呈阴性;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其流浸膏对麻醉狗或兔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并与剂量相关。

对心脏收缩(狗)和心率(豚鼠)有抑制作用,并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平滑肌的作用其流浸膏对离体肠仅使收缩振幅增大,张力无明显变化,且有随剂量增大抑制张力的作用。

4.草莓

草莓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

草莓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

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种中文名:

草莓[1]

种拉丁名:

Duchesneaindica

种别名:

凤梨草莓

科中文名:

蔷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英文名:

D.indic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蔷薇科

属:

草莓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壮,密集成丛,高5~25cm。

茎密被黄棕色柔毛,几与叶等长。

叶三出;叶柄长4~18cm,密被黄棕色绢状柔毛;小叶具短柄;小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cm,宽0.8~3cm,先端圆钝,顶生小叶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具缺刻状锯齿,锯齿顶端急尖或圆钝,上面深绿色,被疏柔毛,下面淡绿色,被黄棕色绢状柔毛,沿叶脉上毛长而密。

聚伞花序1~6朵;花序下部具一或三出有柄的小叶;花梗被开展的黄色绢状柔毛;花两性,直径1~2cm,萼片卵状披针形,比副萼片宽或近相等,副萼片披针形,全缘或2裂,果时增大;花瓣5,圆形,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枚,不等长。

聚合果圆形,白色、淡白黄色或红色,宿存萼片直立,紧贴果实;瘦果卵形、光滑。

花期4~7月,果期6~8月。

产地分布

20世纪传入中国。

当今,美国、波兰和俄罗斯是世界上种植草莓最多的国家。

中国种植草莓的时间不长,且多栽培在城市郊区,产量较多的有京、津、沈、杭等市。

中国有7个种,其草莓中以森林草莓和东方草莓两种最多,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的山坡、草地或森林下。

此外还有黄毛草莓、西南莓、五叶草莓、纤细草莓和西藏草莓。

世界各国栽培的草莓主要是18世纪育出的大果草莓,即凤梨草莓。

主要产地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用途

食用价值:

草莓富含氨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及矿物质钙、镁、磷、铁等,这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老人、儿童大有裨益。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草莓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癌肿的生长。

每百克草莓含维生素C50-100毫克,比苹果、葡萄高10倍以上。

科学研究业已证实,维生素C能消除细胞间的松驰与紧张状态,使脑细胞结构坚固,皮肤细腻有弹性,对脑和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

饭后吃一些草莓,可分解食物脂肪,有利消化。

药用价值:

草莓还有较高的药用和医疗价值。

从草莓植株中提取出的“草莓胺”,治疗白血病、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有较好的疗效。

草莓味甘酸、性凉、无毒,能润、生津、利痰、健脾、解酒、补血、化脂,对肠胃病和心血管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据记载,服饮鲜草莓汁可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症。

食草莓划,对积食胀痛、胃口不佳、营养不良或病后体弱消瘦,是极为有益的。

在广州一带有一种野生地锦草莓,当地人将其茎叶捣碎用来敷疗疮有特效,敷蛇咬、烫伤、烧伤等也很有效。

草莓汁还有滋润营养皮肤的功效,用它制成各种高级美容霜,对减缓皮肤出现皱纹有显著效果。

5.茅莓

茅莓蔷薇科植物,落叶小灌木,多以药用名薅田藨出现,以根或茎、叶入药。

秋季挖根,夏秋采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

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种中文名:

茅莓

  种拉丁名:

Rubusparvifolius

种别名:

红梅消,小叶悬钩子,

茅莓悬钩子

  科中文名:

蔷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英文名:

R.parvifolius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蔷薇科

属:

茅莓属

形态特征

落叶小灌木,高约1-2m。

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有时5,先端小叶菱状圆形到宽倒卵形,侧生小叶较小,宽倒卵形至楔状圆形,长2-5cm,宽1.5-5cm,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齿,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叶柄长5-12cm,顶生小叶柄长1-2cm,与叶轴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叶条形。

伞房花序有花3-10朵;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在花果时均直立开展;花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6-9mm;雄蕊花丝白色,稍短于花瓣;子房具柔毛。

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

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地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用途

散瘀,止痛,解毒,杀虫。

用于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

清热凉血,散结,止痛,利尿消肿。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咯血,吐血,痢疾,肠炎,肝炎,肝脾肿大,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结石,月经不调,白带,风湿骨痛,跌打肿痛;外用治湿疹,皮炎。

6.寒莓

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寒莓RubusbuergeriMiq.,以根、叶入药。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分布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

种中文名:

寒莓

种别名:

地莓,大叶寒莓(台湾木本

植物志),水漂沙,寒刺泡(江西),猫

儿?

.聋朵公,虎脚?

咯咯江(浙江)

科中文名:

蔷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属:

茅莓属

 

形态特征

直立或匍匐小灌木,茎常伏地生根,出长新株;匍匐枝长达2米,与花枝均密被绒毛状长柔毛,无刺或具稀疏小皮刺。

单叶,卵形至近圆形,直径5-11厘米,顶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微具柔毛或仅沿叶脉具柔毛,下面密被绒毛,沿叶脉具柔毛,成长时下面绒毛常脱落,故在同一枝上,往往嫩叶密被绒毛,老叶则下面仅具柔毛,边缘5-7浅裂,裂片圆钝,有不整齐锐锯齿,基部具掌具5出脉,侧脉2-3对;叶柄长4-9厘米,密被绒毛状长柔毛,无刺或疏生针刺;托叶离生,早落,掌状或羽状深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具柔毛。

花成短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或花数朵簇生于叶腋、总花梗和花梗密被绒毛状长柔毛,无刺或疏生针刺;花梗长0.5-0.9厘米;苞片与托叶相似,较小;花直径0.6-1厘米;花萼外密被淡黄色长柔毛和绒毛;萼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外萼片顶端常浅裂,内萼片全缘,在果期常直立开展,稀反折;花瓣倒卵形,白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多数,花丝线形,无毛;雌蕊无毛,花柱长于雄蕊。

果实近球形,直径6-10毫米,紫黑色,无毛;核具粗皱纹。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习性生中低海拔的阔叶林下或山地疏密杂木林内。

产地分布

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用途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根:

用于黄疸型肝炎,胃痛,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热,痔疮。

叶:

用于肺结核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黄水疮。

 

7.宜昌悬钩子

宜昌悬钩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或半常绿攀援灌木,最高可达3米,果味甜美,可食用及酿酒;生于海拔达2500米的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丛内,种子可榨油;根入药,有利尿、止痛、杀虫之效;茎皮和根皮含单宁,可提栲胶。

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湖南等西南地区。

种中文名:

宜昌悬钩子

种拉丁名:

Rubusichangensis

Hemsl.etKtze

  种别名:

红五泡(四川),黄泡子

  科中文名:

蔷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蔷薇科

属:

悬钩子属

形态特征

 

落叶或半常绿攀援灌木,高达3米;枝圆形;浅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幼时具腺毛,,逐渐脱落,疏生短小微弯皮刺.单叶,近革质;卵状披针形,长8一15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弯曲较宽大;两面均无宅,下面沿中脉疏生小皮刺,边缘浅波状或近基部有小裂片,有稀疏具短尖头小锯齿;叶柄长2—4厘米,无毛,常疏生腺毛和短小皮刺;托叶钻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脱落;顶生圆锥花序狭窄,长达25厘米,腋生花序有时形似总状;总花梗、花梗和花萼有稀疏柔毛和腺毛,有时具小皮刺;花梗长3-6毫米;苞片与托叶相似,有腺毛;花直径6—8毫米;萼片卵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外面疏生柔毛和腺毛,边缘有时被灰白色短柔毛,故呈白色,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花瓣直立,椭圆形,白色,短于或几与萼片等长;雄蕊多数,花丝稍宽扁;雌蕊12—30,无毛。

果实近球形,红色;无毛,直径6—8毫米;核有细皱纹。

花期7一8月,果期10月。

产地分布

产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生山坡、山谷疏密林中或灌丛内,海拔达2500米。

用途

果味甜美,可食用及酿酒;种子可榨油;根入药,有利尿、止痛、杀虫之效;茎皮和根皮含单宁,可提栲胶。

 

8.月季

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蔷薇科。

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多红色﹐偶有白色﹐可作为观赏植物,可作为药用植物,也称月季花。

自然花期5至11月,花大型,有香气,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

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地被月季等。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

为北京市、天津市等市市花。

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种中文名:

月季

  种拉丁名:

Rosachinensis

  种别名:

月月红长春花

  科中文名:

蔷薇科

  科拉丁名:

Rosaceae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们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蔷薇科

属:

蔷薇属

形态特征

月季为落叶灌木或常绿灌木,或蔓状与攀援状藤本植物。

茎为棕色偏绿,具有钩刺或无刺,但也有几乎没有刺的月季。

小枝绿色,叶为墨绿色,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一般3~5片,宽卵形(椭圆)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先端渐尖,具尖齿,叶缘有锯齿,两面无毛,光滑;托叶与叶柄合生,全缘或具腺齿,顶端分离为耳状。

花生于枝顶,花朵常簇生,稀单生,花色甚多,色泽各异,径4~5厘米,多为重瓣也有单瓣者;萼片尾状长尖,边缘有羽状裂片;花柱分离,伸出萼筒口外,与雄蕊等长;每子房1胚珠。

有花中皇后的美称。

花有微香,花期4~10月(北方),3~11月(南方),春季开花最多,大多数是完全花,或者是两性花。

肉质蔷薇果,成熟后呈红黄色,顶部裂开,“种子”为瘦果,栗褐色。

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萼片脱落。

产地分布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

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

 也是北京、天津、南阳、大连、长治、运城、蚌埠、焦作、青岛、潍坊、芜湖、石家庄、邯郸、邢台、廊坊、商丘、漯河、安庆、吉安、淮安、淮北、淮南、胶南、南昌、宜昌、许昌、郑州、常州、泰州、沧州、宿州、衡阳、邵阳、阜阳、信阳、德阳、东台等市的市花。

其中南阳市石桥镇、莱州是“月季之乡”,江苏沭阳是华东最大的月季生产基地。

其中江苏沭阳、河南南阳、山东省莱州出产的月季驰名中外。

用途

 月季可用于园林布置花坛、花境、庭院花材,可制作月季盆景,作切花、花篮、花束等。

花可提取香料。

月季花不仅是花期绵长、芬芳色艳的观赏花卉,而且是一味妇科良药根、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功效。

中医认为,月季味甘、性温,入肝经,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之功效。

由于月季花的祛瘀、行气、止痛作用明显,故常被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病症。

还可用作食材,月季花粥、月季花汤、炸酥月季花等食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作用。

月季和玫瑰的区别

1、月季叶少,3-5片,而玫瑰5-9片。

2、月季刺少,玫瑰刺多。

3、月季叶泛亮光,玫瑰叶无亮光。

4、月季花较大,颜色多样;玫瑰花较小,一般为粉红色。

第二种玫瑰花稍大,但呈扁平盘形,容易与月季区分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