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167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docx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FXT272351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考试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72351)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被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生命体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B.细胞是最小的生命体。

C.无限分裂的细胞将转变为癌细胞。

D.新细胞来源于已存在的活细胞的分裂。

2.链式神经系统是()所具有的。

A.刺胞动物B.线虫动物

C.扁形动物D.环节动物

3.下列具有双平型椎体的动物是()。

A.鲫鱼B.鲸

C.蛇D.青蛙

4.下列动物中,具有副呼吸器官的鱼类是()。

A.黄鳝B.草鱼

C.鲫鱼D.鲤鱼

5.海马属于()的动物。

A.爬行纲B.鱼纲

C.鸟纲D.哺乳纲

6.下列动物中,()的小肠相对最长且最弯曲

A.野猪B.家兔

C.山羊D.野马

7.偶蹄目的多数反刍动物的胃可以分为四室,其中()是具有腺体的部分。

A.瘤胃B.网胃

C.瓣胃D.皱胃

8.次生颚出现的意义为()。

A.扩大鼻腔B.鼻腔和口腔功能分开

C.咀嚼肌的附着点D.加强味觉

9.下列()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成的。

A.肝脏B.呼吸道

C.神经D.肌肉

10.蜻蜓的发育属于()。

A.渐变态B.直接发育

C.完全变态D.半变态

11.娃娃鱼属于()的动物。

A.鱼纲B.两栖纲

C.爬行纲D.哺乳纲

12.哺乳动物的椎体类型为()。

A.双凹型B.前凹型

C.后凹型D.双平型

13.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蜜蜂的口器为()。

A.咀嚼口器B.虹吸口器

C.嚼吸口器D.刺吸口器

14.草履虫没有专职的呼吸细胞器,其呼吸作用主要通过()进行。

A.刺丝泡B.伸缩泡

C.体表D.口沟

15.以下对沙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自由游泳

B.躯干部每体节两侧具疣足1对

C.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

D.体前端和后端各具一吸盘

16.乌贼属于()。

A.刺胞动物B.线形动物

C.扁形动物D.软体动物

17.钉螺是()的中间宿主。

A.日本血吸虫B.肝片吸虫

C.姜片虫D.肺吸虫

18.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的特征为()。

A.具毛B.具胎盘

C.脑为大型脑D.直接产出幼体

19.()具有开放式骨盆。

A.蝗虫B.鸳鸯

C.眼镜蛇D.野兔

20.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蝴蝶的口器是()。

A.咀嚼口器B.虹吸口器

C.嚼吸口器D.刺吸口器

21.下列各种动物中,具有真体腔的是()。

A.珊瑚B.蛔虫

C.蚯蚓D.涡虫

22.马氏管是()的排泄器官。

A.蝗虫B.蚯蚓

C.眼镜蛇D.陆蛭

23.哺乳动物的牙齿和爬行动物的牙齿的主要区别为()。

A.着生位置不同B.结构不同

C.功能不同D.齿型分化不同

24.下列四纲中,()是软体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A.瓣鳃纲B.腹足纲

C.头足纲D.掘足纲

25.ABO血型是根据()的特异性抗原物质决定的。

A.红细胞膜B.白细胞膜

C.血清D.血小板

26.肌细胞收缩、舒张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肌腱B.肌丝

C.肌节D.肌膜

27.动物的雌激素中,活性最高的是()。

A.雌二醇B.雌酮

C.雌三醇D.胆固醇

28.当血液中的血浆量增大时,血细胞比容会()。

A.增大B.减小

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29.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下列NaCl浓度中最有可能引起家兔红细胞破裂溶血的浓度是()。

A.1.0%B.0.7%

C.0.9%D.0.5%

30.突触的结构不包括()。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

C.突触介质D.突触后膜

 

二、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15小题。

31.真体腔

32.伸缩泡

33.焰细胞

34.两侧对称

35.原口动物

36.胞囊

37.五趾型附肢

38.封闭式骨盆

39.新脑皮

40.双重呼吸

41.脊索

42.逆行变态

43.咽鳃裂

44.心动周期

45.红细胞沉降率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30小题,在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

46.原生动物的结构和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结构没有本质的差异,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47.草履虫的无性繁殖方式是纵二分裂。

()

48.刺胞动物的体壁由皮层和胃层组成。

()

49.扁形动物是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

()

50.蛔虫和涡虫的体壁一样,都具有环肌和纵肌。

()

51.异律分节的进一步发展为动物体头、胸、腹的分化提供了可能性。

()

52.节肢动物外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

53.完全变态的昆虫具有蛹期。

()

54.棘皮动物幼虫期辐射对称,成虫期左右对称。

()

55.河蚌的外鳃瓣,除具呼吸功能外,同时也是幼虫发育的场所。

()

56.圆口动物没有硬骨,只有软骨。

()

57.鸟类左右心室已有了分隔,因此,鸟类的血液循环已属于完全的双循环。

()

58.从两栖动物开始出现了五趾型附肢,并且通过肩带和腰带与中轴骨骼牢固地连接。

()

59.两栖类成体的肾属于中肾。

()

60.从羊膜动物开始才具有胸廓。

()

61.鱼类的肝脏和胰脏都呈现为肝胰脏的形态。

()

62.鸟类的视觉和嗅觉都很敏锐。

()

63.哺乳类具单个枕骨髁。

()

64.蜕膜胎盘的特点是胚胎的绒毛与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分娩时不会伤及子宫内膜。

()

65.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

神经末梢-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

()

66.血浆与血清最大的区别就是血浆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

67.横管和纵管系统位于肌原纤维内部,为肌丝提供营养。

()

68.在静息状态下,细胞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69.激素的分泌方式有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内分泌等。

()

70.当血液流经肺时,O2从肺泡扩散入血液,而CO2则由血液扩散至肺泡。

()

71.外呼吸是指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

72.含N类激素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

()

73.暗带的肌丝较细,为肌动蛋白;而明带的肌丝较粗,为肌球蛋白。

()

74.在雌性哺乳动物的卵泡期,血浆中LH和FSH的浓度都很高。

()

75.卵泡在胚胎期由卵巢表面的生殖上皮演化而来。

()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76.请简述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77.请简述动物真体腔的特征。

78.什么是同律分节?

有何意义?

79.请简述脊索动物的特征。

80.简述文昌鱼结构的原始性和特化性特征。

81.简述两栖纲动物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性特征。

82.简述两栖纲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不完善性。

83.简述鸟类进步于爬行类的特征。

84.简述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85.简述哺乳动物的高级特征。

86.请简述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87.请简述含氮类激素发挥作用的第二信使学说的主要内容。

88.请简述动物胃肠道的运动形式。

89.请简述肌丝滑行学说的内容。

90.请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原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91.间日疟原虫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给全球人类健康造成巨大负担。

请论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措施。

92.“羊膜动物”包括哪些类群?

请论述羊膜卵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的意义。

93.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请论述动物的突触的结构,以及突触传递的特征。

 

动物生物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被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C2.B3.B4.A5.B

6.B7.D8.B9.C10.D

11.B12.D13.C14.C15.D

16.D17.A18.A19.B20.B

21.C22.A23.D24.C25.A

26.C27.A28.B29.D30.C

 

二、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15小题。

31.动物发育过程由中胚层和内胚层共同构成有自身蠕动的能力的肌肉质的肠壁,肠壁和体壁之间的广大的空腔即为真体腔。

32.伸缩泡是原生动物水分调节的细胞器,能做节奏性伸缩,兼有排泄功能。

33.焰细胞是原肾管中的结构,指原肾管内端或其每一分枝小管内端的一种中空而生有一条或一束纤毛的细胞。

34.两侧对称是指通过与身体主轴有且仅有1个切面可把身体分成镜像的两部分。

35.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样发育模式的动物为原口动物。

36.胞囊是指原生动物在休止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身体外围分泌一种蛋白质的

膜,以度过恶劣环境。

37.脊椎动物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五趾型附肢,解决了陆生动物失去水中浮力而出现的支撑身体重力的困难。

典型五趾型附肢内包括肱(股)、桡(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蹠)骨和指(趾)骨,其中后2者的骨块数通常为5,故名五趾型附肢。

38.爬行类和哺乳类的两侧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联合,构成封闭式骨盆,成为支持后肢的坚强支架。

39.从爬行动物开始,在大脑表层出现由锥体细胞聚集成的神经细胞层,称为新脑皮,具有分析、综合及发布信息的功能,并能联系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是一个高级神经活动中枢。

爬行动物的新脑皮仍处于萌芽阶段。

40.鸟类的肺为扩张力较小的海绵体,肺内由初级支气管、次级支气管以及三级支气管和微支气管互相连通构成网状管道系统,气体交换在由三级支气管辐射发出的微支气管内进行。

支气管穿出肺外,扩大成气囊伸展于内脏间与骨骼中,能容纳大量空气。

空气进出气囊时都通过肺,即为双重呼吸。

41.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典型的脊索由富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分泌形成的脊索鞘。

42.指经过变态,动物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形态变得更为简单,称逆行变态,如海鞘经变态后失去脊索、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

43.脊索动物消化管前端咽壁两侧有许多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即为咽鳃裂,在咽鳃裂之间的咽壁上着生布满血管的鳃,为呼吸器官,低等脊索动物终生保留,陆生脊椎动物仅胚胎期具咽鳃裂。

44.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45.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30小题,在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

46.√47.×48.×49.√50.×

51.√52.×53.√54.×55.√

56.√57.√58.×59.√60.√

61.×62.×63.×64.×65.√

66.×67.×68.×69.√70.√

71.×72.×73.×74.×75.√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76.答:

(1)原生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类群。

个体多数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少数是由多个具有相对独立的细胞聚集而成的群体。

(2)原生动物的功能分化是靠细胞器完成的,如鞭毛、纤毛、伪足等为其运动胞器。

(3)营养方式有:

光合营养、吞噬营养和渗透营养3类。

(4)生殖方式有: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前者有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后者有二分裂、多分裂(如裂体生殖和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及质裂等。

(5)多数以形成胞囊渡过不良环境。

77.答:

(1)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上都比假体腔出现得晚,为次生体腔或真体腔。

(2)真体腔的四周被位于肠壁内侧和消化管外侧的体腔膜包围,体壁和消化道壁都有发达的肌肉层。

(3)真体腔能通过排泄管直接与外界相通。

(4)生殖细胞由体腔上皮的细胞所产生。

78.答:

(1)是较原始的分节现象,指动物的身体除头部外,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

环节动物的体节数目因种而异,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上都有重复。

(2)同律分节增强了动物的运动机能,为生理分工奠定了基础,是动物身体结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79.答:

(1)身体具有棒状支持结构:

脊索。

(2)具有背神经管:

神经系统在消化道背面,成管状。

(3)具有咽鳃裂用于呼吸。

(4)次要特征:

如心脏存在,总在消化管的腹面,尾如果存在,总在肛门的后方,构成肛后尾。

骨骼系统属于内骨骼。

80.答:

(1)原始性:

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肢、无心脏、单层细胞构成表皮、原始分节排列的肌节和原肾排泄。

(2)进化性:

终生具有脊椎动物的三大特征即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81.答:

(1)五趾形附肢支撑身体并完成运动。

(2)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3)出现了不完全双循环。

(4)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环境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82.答:

(1)肺简单,囊状,功能差。

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用皮肤和口咽腔黏膜辅助呼吸。

(2)皮肤裸露、富腺体,缺乏保护性的皮肤衍生物,皮肤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

(3)繁殖还不能摆脱对水的依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幼体(蝌蚪)必须在水中发育,用鳃呼吸。

(4)后位肾排泄,重吸收水分功能差,限制了两栖动物的分布。

83.答:

(1)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恒温)。

(2)迅速飞翔的能力,能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3)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更好的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较完善的繁殖方式(筑巢、孵卵、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84.答:

(1)体呈流线形,体表被覆羽毛。

(2)前肢变为翼;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以减轻体重。

(3)胸骨有龙骨突,供发达的胸肌附着,锁骨呈“V”字型。

(4)有与肺相连的气囊。

(5)无牙齿。

(6)无膀胱。

(7)雌性仅左侧生殖腺发达。

85.答:

(1)哺乳动物具有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环境。

(2)口腔具有了咀嚼和消化作用,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4)具有快速运动能力。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86.答:

(1)红细胞膜具有通透性。

(2)红细胞具有可塑变形性,变形能力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3)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即红细胞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4)红细胞具有渗透脆性,即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87.答:

(1)激素作为“第一信使”,首先被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识别并结合。

(2)激素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

(3)在Mg2+存在的条件下,AC促使ATP转变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即形成了cAMP这样的第二信使,完成第一信使向第二信使的传递。

(4)cAMP继续使胞质中无活性的蛋白激酶等功能蛋白质逐级活化,最终引起细胞固有的生物学效应。

88.答:

(1)胃肠肌肉属于平滑肌,所以胃、肠道具有平滑肌运动的特性。

(2)胃运动呈蠕动及紧张性收缩。

(3)肠运动的方式主要为蠕动、分节运动及摆动。

(4)胃肠的运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和肠神经系统)支配和调节,而一些化学性刺激也会影响胃、肠道运动。

89.答:

(1)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2)肌球蛋白的末端膨大部分为横桥,它可以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结合位点结合,

同时具有ATP酶的活性。

(3)肌动蛋白表面有横桥结合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肌钙蛋白在有Ca2+

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发生变构而使肌动蛋白暴露出横桥结合位点。

(4)胞浆中Ca2+浓度升高,则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原肌球蛋白构型改变,肌动蛋白上的横桥结合位点暴露;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后发生摆动,引起粗肌丝和细肌丝的相对滑行,则肌节缩短。

90.答:

(1)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

随着膜电位减小到阈电位,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在膜两侧内负外正的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的作用下,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

(2)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

在钠离子内流过程中,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当钠离子内流速度和钾离子外流速度平衡时,产生峰值电位。

(3)钾离子外流速度大于钠离子内流速度,大量的阳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即复极化。

(4)此时由去极化流入的钠离子和复极化流出钾离子并未各自复位,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将流入的钠离子泵出并将流出的钾离子泵入,恢复动作电位之前细胞膜两侧这两种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

91.答:

(1)疟疾曾被列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俗称“打摆子”。

寄生于人体后大量破坏血细胞,导致贫血、肝脾肿大,直至死亡。

(2)间日疟原虫一生中要经历人和蚊子两个宿主,其有世代交替现象,有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种生殖方式。

(3)防治原则:

防蚊灭蚊;治疗病人(包括带虫者);预防性服药。

92.答:

(1)爬行类是最早有羊膜的动物,有了这样的卵,爬行类就可以在陆地上生殖,不需要像两栖类那样在生殖时必须再回到水中。

由于之后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有上述的特点,所以又称为羊膜动物。

羊膜动物包括爬行动物、鸟类和兽类。

(2)羊膜卵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为:

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羊膜卵行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

羊膜卵的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

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为登陆动物征服陆地、向陆地纵深发展、遍布陆地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可能。

93.答:

(1)突触的基本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突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总和作用、突触延搁、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对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