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135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办公室2006年工作总结暨2007年工作计划

一、2006年工作总结回顾

2006年是学院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学院招生就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的一年:

招生人数创下了我院有史以来的最高,达到2334人,第一志愿考生录取率和新生的报到率首次双双超过了90%,学院也成为了广西高职高专高考录取最热门的院校之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首次超过千人规模的2006届1223名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就达99.51%,顺利完成学院党委制定的就业率达到95%的就业目标,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但顺利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评估,也荣获了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200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和10000元奖金,我办也获得了学院颁发的“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超额完成任务奖金10000元。

这是在学院党政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学院有关系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协助下,招生就业办公室全体人员团结协作、勤奋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一方面继续模索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搞好部门建设,使管理更具规范化;另一方面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和寻求发展的机会和途径,努力提高工作实效。

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政治理论和招生就业有关政策与规定学习,增强办公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院艺术类专业招生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做好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院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学习,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今年年初,我们针对部门工作特点提出了“强化三种意识”,即:

团结协调意识、运筹谋划意识、修养自律意识,要求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守法意识,在实际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鞭策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建院人良好形象,增强了处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顺利完成了今年招生与毕业生就业等各项工作任务。

(二)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成绩显著。

1、建立并逐步完善招生制度,确保招生工作规范化。

结合我院招生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我院《2006年招生章程》、《2006年招生录取工作方案》,成立了招生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出了纪律要求。

根据规定,对参加录取工作的人员进行了认真的选拔和培训。

在工作过程中,无论是对各系各专业的招生计划科学合理的制定,“3+2”高职直升与对口中职录取办法,优秀考生报考我院奖励方案,追加录取计划分配方案,新生转专业申请程序,还是补录名单的产生等等都通过集体决策产生,确保了招生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在招生录取时,学院纪委全过程参与、监督。

招生录取工作的规范和透明度的增加,使我院的招生录取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考生和社会的认同,招生录取工作无遗留问题。

2、多形式、多途径进行招生宣传。

(1)继续参加由广西招生考试院组织的高职高专招生宣传“大篷车”活动。

派出12人次,历时19天,行程近万公里,300多所中学面对面与中学老师、考生,部分家长宣传。

(2)邮寄招生宣传资料:

向重点生源省广西的400多所中学邮寄《招生简章》和《招生简介》6000多份,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

(3)充分利用媒体抢占宣传的制高点:

在《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电视台天气预报栏目、广西招生计划专刊、新桂网、广西教育厅网站、广西建设厅网站、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等多家媒体刊登招生广告,吸引更多优秀考生报考。

(4)现场招生咨询:

参加了广西招生考试院在南宁会展中心组织的现场招生咨询会,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相关咨询活动。

(5)开通网上咨询和电话人工咨询:

开通了网络与电话,安排专人值班,接待考生及家长的相关咨询8600多人次。

3、超额完成了招生任务。

今年上级下达给我院的招生计划2000个,其中“3+2”直升高职招生计划395名,中职对口招生计划50名,在广西区内的普通高职招生计划1275名,外省普通高职招生计划280名。

因报考我院的考生较多,自治区教育厅同意我院追加广西普高招生计划350个,“3+2”中职升高职招生计划101个,补录阶段增加计划155个,总共2606个招生计划,最后累计完成新生录取2589人,最后实际报到2334人,报到率达到了90.15%,是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中报到率最高的一所。

4、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生源数量、专业招生人数更趋合理。

(1)生源数量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是生源充足。

今年报考我院第一志愿的线上考生共2200多名,在区内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志愿考生竞争力排行中,文史类列第五(前五位分别是机电学院、水电学院、桂林航专、交通学院、建设学院),理工类列第五(前五位分别是机电学院、桂林航专、南职院、水电学院、建设学院)。

今年在广西录取的新生全部是第一志愿出档,第一志愿线上的考生还有600人没有得到录取。

二是生源素质高。

体现在我院的录取分数线较高,我院录取的新生考生全部是在第一志愿投档时录取,文史类出档线为339分,理工类出档线280分。

文科最高分520分,350分以上考生共553名,理科最高分为:

490分,350分以上考生共159名。

(2)生源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一是专业结构。

今年共设置18个专业,从考生报考的专业志愿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业、建筑设计继续保持了传统的优势,其它专业,如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报名情况也呈现出上升势头。

二是区域结构。

今年我院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海南、云南、安徽、山西、江西、四川、福建、河南、贵州、黑龙江、山东、浙江、江苏、陕西、甘肃、新疆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招生,生源分布广。

三是各系完成招生录取数趋于平衡。

由于今年学院严格按照广西招生考试院制订的“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进行专业分配,各系都顺利完成了招生任务,以第一次正常投档录取为例,土木工程系完成招生799人;城市建设系606人,规划与建筑艺术系415人,管理工程系409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205人。

特别是城市建设系的招生无论是报考人数和最终的录取数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四是热门专业竞争激烈。

我院今年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在进行专业调配时,基本上按照考生填报的六个并列专业志愿进行录取。

除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以外都顺利完成了招生计划。

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计技术、工程监理、城镇规划、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装饰等专业竞争非常激烈。

5、毕业生就业率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我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院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2006届1223名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51%,各专业就业情况如下:

专业名称

毕业生人数(人)

已就业人数(人)

未就业人数(人)

初次就业率(%)

总数

男生

女生

总数

男生

女生

灵活就业

专升本

签约数

聘用数

总数

男生

女生

城市给排水

35

22

13

35

22

13

12

23

100

建筑消防技术

15

12

3

15

12

3

10

5

100

城市基础建设

22

16

6

22

16

6

10

12

100

建筑电气工程

38

36

2

38

36

2

13

25

100

房屋设备工程

21

20

1

21

20

1

9

12

100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377

346

31

377

346

31

6

205

166

100

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

23

11

12

23

11

12

4

8

11

100

公路与城市道路

29

26

3

29

26

3

1

13

1

100

工程建设监理

59

52

7

59

52

7

21

38

100

房地产经营管理

59

32

27

58

31

27

19

39

1

1

98.31

工程造价管理

215

74

141

212

73

139

36

176

3

1

2

98.61

建筑设计技术

57

55

2

57

55

2

5

52

100

建筑装饰设计与工程

100

73

27

100

73

27

1

6

93

100

城市规划

44

31

13

44

31

13

3

41

100

多媒体应用

39

21

18

39

21

18

2

6

31

100

计算机网络技术

90

73

17

88

72

16

2

4

13

69

2

1

1

97.78

合计

1223

900

323

14

6

6

3

3

99.51

6、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1)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院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列入了学院党委的年度工作计划,学院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召集有关人员讨论,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学院专门成立了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2)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文件精神,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狠抓落实国办发[2003]49号、[2004]35号、桂政发[2004]47号、桂组通字[2005]119号(《关于召开全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会议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落实了“一把手”责任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要求从书记、院长到一般教师都要承担毕业生就业的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奖励机制,2006年3月学院与各系、办分别签订了《就业目标管理责任书》,充分调动全院的力量抓毕业生就业工作。

(3)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①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宣传橱窗、日常咨询、网络服务、广西建院就业协会等,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职业生涯的设计、模拟双选会等多种教育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积极开展就业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具体化的指导和帮助,将毕业生就业时要注意的问题编印成《毕业生就业指南》,毕业就业时间安排编印成“致毕业生的一封信”和“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发给每个毕业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成才成长。

②建立、健全和完善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制定了《校园招聘管理规定》为毕业生创造校内的“双选”环境,针对毕业生共举办了200多场校园招聘活动,接待用人单位500多家次,共接到学生投递的个人简历近3000份,向我院毕业生发出面试通知约为800份,毕业生参加各单位面试35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200多名。

特别是成功举办了“2007届毕业生双向选择招聘会”,共有230多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了1800多个就业岗位,得到了参加会议的自治区建设厅周卫副厅长、广西建工集团罗涛副总经理以及全院师生的高度赞扬,也引起了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南宁晚报、南宁交通广播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

学院还通过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站,毕业生就业信息栏、院广播站、《就业工作简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将就业的政策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进展等向毕业生发布。

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拓展就业市场。

“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是我院多年沿用的做法,2005年11月—2006年12月间,利用学院办学48年,毕业生遍布广西城乡各地,并且许多校友在建筑行业已事业有成的优势,积极与校友们取得联系,仅2006年上半年,通过校友的关系到学院招聘毕业生的单位就有100多家,下半年的参加双选会的校友也有100多家。

我们还组织了人员先后到广西、广东等地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共收集需求信息2000余条。

此外,还编印了《毕业生资源介绍》和《用人单位需求计划和单位信息回执表》寄发给5000多家次相关用人单位,收到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2600多条,用人需求岗位3000多个。

④搭建无形市场就业平台,免费为毕业生服务。

在我院原有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投入,把就业信息网做大做强。

经过几年的积累,我院的就业信息网络已有区内外建设系统2500多家用人单位的详细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简介、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联系人等,这极大方便了我们与用人单位间的联系。

此外,每年我们采取主动向这些单位发函、电话联系等方式收集就业信息,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部分系也都重视利用网络联系用人单位和发布毕业生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积极稳妥地做好毕业生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

毕业生安全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是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不让就业问题引发不稳定事端,确保毕业生愉快、文明离校。

认真对待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每个程序和环节,尽量减少毕业生离校前的负担,重视未就业毕业生及家庭困难毕业生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5)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检查和就业工作评估。

组织全院就业工作人员迎接自治区教育厅就业工作大检查,通过迎接检查组听取汇报、召开师生座谈会、查阅就业协议书和有关就业证明材料、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抽查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方式的大量有序的组织准备工作,我院顺利通过自治区高校就业检查组的检查,并得到了他们的较好评价。

另外,我们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对我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自查,并将自查报告及自评表按时上交。

(6)成功举办了2005与2006年两个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会上李兰荣书记、黄兆康院长以及各系主任、获奖代表等都发了言,在全院教职员工中引起了共鸣,形成了全院上下“全员关心、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2007年工作计划

工作思路及重点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根据学院整体工作计划思路开展部门工作。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及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拓宽学院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进一步提高部门工作的服务水平。

工作目标

1、2007年完成招生人数2600人;

2、200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创新工作

1、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指导模拟实训室,通过课堂、讲座、网络、板报、咨询等手段,初步实现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建设;

2、建立校友总会,在学院成立以分管领导为校友总会会长的校友会,在广西直属单位、各市,以及广东等地分别成立校友会(部分县市成立分会),制订校友会的章程、联系名册等;

3、建立并完善招生就业网站;

4、建立毕业生就业联络QQ群;招生就业办公室面向各个系建一个QQ群,各系分专业面向本系毕业生建群。

由学院QQ群、系QQ群、毕业班学生QQ群组成一个QQ群系统,在群系统上及时发布用人信息,快捷方便。

5、编写《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南》;

6、制定并执行《就业困难毕业生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审查办法》;

7、继续管理好学生社团“大学生就业服务协会(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协会网站)”,筹建“大学生创业协会”。

主要工作设想和计划如下:

(一)招生工作。

1、招生计划。

总结2006年招生工作经验,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制定招生计划并上报教育厅审批,争取得到3000个招生计划。

2、招生宣传。

招生宣传工作要抓好宣传意识、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队伍建设等四项内容。

(1)宣传意识。

动员全院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树立学院形象意识、全员招生宣传意识,积极主动地与日常工作、对外交往工作结合起来宣传学院、宣传招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宣传效果。

(2)宣传内容。

在2007年招生宣传内容的确定上,既要吸收2006年的成功经验,充分反映学院的办学历史、行业办学的特点与毕业生就业优势。

(3)宣传形式。

在这个方面,关键是如何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形式,突出重点,保证招生宣传的有效性。

基于对2006年招生宣传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反思,在2007年的招生宣传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宣传的重点对象和地区。

②继续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和效果。

一方面,要舍得投入资金用于媒体的招生广告宣传,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要考虑媒体的针对性和影响面,特别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创办的宣传媒体以及招生宣传的主流媒体加强联系,要通过这些媒体的宣传报导来增强学院在考生及其家长的信任度。

③继续加强计算机网络进行招生宣传的力度,加强学院招生网站的建设,并通过与国内、区内主要网站的链接,使网站的招生宣传作用和影响力更明显。

④继续参加广西招生考试院组织的招生宣传“大篷车”活动。

⑤加强招生热线咨询电话建设,做到人员稳定、时间确定、场地和经费保证。

3、招生录取及管理。

(1)制定、完善学院《2007年招生章程》,体现“公正、公平、公开”。

(2)进一步加强对招生录取人员、招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招生录取工作高效率。

(3)制定、完善学院招生录取场所管理、录取流程管理的办法,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经济、安全和高效率。

(4)做好2007年新生入学的接待、补录、专业调整等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按照“两个关心”:

“关心每一个毕业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和“三个提高”:

“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要求,落实好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贯彻好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特别是国务院今年18号文件,使毕业生了解国家的政策要求,少走弯路。

继续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院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生产第一线、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引导毕业生到各种经济所有制单位就业,唱响到基层就业创业的主旋律。

2、上半年侧重做好2007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促进就业的落实;下半年着手谋划和开展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

就业推荐工作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因各种原因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体现人性化及和谐发展观。

3、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根据不同专业市场的需要,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有针对性地上好指导课,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以及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坚持走出去,多方与社会接触,主动介入市场,到相关的用人单位宣传推荐毕业生;充分发挥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以及实习实训等方式建立稳固的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强化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好来校的用人单位专场招聘活动;通过网络、布告等形式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并按照择优推荐的原则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

5、精心组织小型多样的就业洽谈会。

在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校外专门的招聘会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就业洽谈会。

在成功组织2007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招聘洽谈会的基础上,策划和组织2008届毕业生就业“双选”洽谈会,时间初定在2007年12月上旬。

根据学院领导的指示精神,要把“双选”会做大做强,扩大范围,办成全区性的专场招聘洽谈会,扩大社会影响力。

6、通过毕业实习做好毕业生就业试用期的管理,提高毕业生在实习期的就业成功率。

7、做好专升本的组织工作。

加大专升本的宣传力度,及时提供专升本的有关政策与信息,组织好相关课程的辅导,使学生充分备考,提高专升本的升学率。

8、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院的就业网页,开发网上就业阵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9、做好2006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在做好2006届毕业生的回访工作,反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经常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促进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10、做好2007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审核盖章、办理报到证(介绍信)等派遣工作。

协同学工处、安全保卫处做好毕业生档案寄发、户口迁移手续。

11、做好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制定并执行审查毕业生就业真实性的规章制度。

(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是以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主,后面附上《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三)其他工作。

1、协助做好广西城市建设学校2007年“3+2”高职学生的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报名、材料上报、照相、体检、填志愿及考试等各项工作。

并及时办理录取手续。

2、为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总结经验,探讨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拟在下半年组织一次招生及就业工作总结表彰、研讨活动。

3、完成学院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招生就业办公室

2007年元月22日

 

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具体计划

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学院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007年我院将有2070多名学生毕业,是我院有史以来毕业生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一年。

为做好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成立由学院主管领导为组长,招生就业办公室以及各系主管领导参加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相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每个院领导分别深入到系部具体指导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发展的整体规划,统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参照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的划拨方式划拨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确保就业工作经费落到实处。

二、明确目标落实到系

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目标是:

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各系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以上;2007届毕业生各阶段就业率目标为:

2007年3月、4月、5月、6月、7月分别为20%、35%、50%、80%,95%;年底就业率为98%。

三、统一安排相互配合

全院统一安排,相互配合。

积极协调,保证就业出差经费。

出差由招就办统一协调安排,以提高外出联系工作效率,全院一盘棋。

四、开拓市场公开信息

1、学院及各系通过网络、电话、函件、外出联系等方法,巩固原有就业市场,拓宽新的就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联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2、2006年10月至11月组织招生就业办公室和各系分别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区内相关建筑行业,考察用人单位,落实就业岗位。

3、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改革试点,筹建就业工作驻外地办事处。

以引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主办的人才交流中心及劳务中心为主攻方向,建立密切联系,落实就业岗位。

4、将用人单位请进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