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245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docx

最新《故宫》教案资料

20、故宫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作者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思路行文,清晰有序地介绍了被誉为“人类的遗产,中国的骄傲”的北京故宫,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歌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按空间顺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十自然段)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课文编排了一幅插图,是故宫太和殿正面的全景照片。

设计理念: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犹如一幅详细的工笔画,教材内容不难理解,不必细细分析,讲解,破坏语言美感。

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细读、精读、品读,有感情地读,再现出故宫这一幅美丽的画卷,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增强语言感受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自行选择内容学习,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并以不同的方式分组汇报学习成果。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利用课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

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感悟、自悟其法、自得其乐,从而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

通过课件感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

交流观后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

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学生板书时教师适当地点拨,使板书的词语能够按相关的顺序排列。

利用学生自己板书,灵活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使预习的检查这一环节有些趣味。

正音。

相机学习生字词。

齐读:

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

矗,直立,高耸。

高而直地耸立。

湛蓝:

深蓝色。

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

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

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

永远不变。

矫健:

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

缭绕,回环旋转。

玲珑奇巧:

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

(小巧玲珑)

雄伟壮丽:

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

奇珍异宝:

奇异难得的珍宝。

(无价之宝)

(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故宫?

【不仅仅是简单理解词语,还使词语和课文内容相联系,学生运用词语说自己脑子里的故宫的镜头的同时,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

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按空间顺序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

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

(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

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

同桌交流示意图。

【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可以使学生的读书目的明确,更加仔细。

作者的观察描写的顺序也在学生的读和画中一目了然。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

(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

护城河、城墙、城门。

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

(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

(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过渡:

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

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

(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

(6)学生研读5——6自然段。

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

【设计导游词的过程,是学生认真阅读主要内容,对比、选择精彩语句的过程,学生的忙碌是主动的。

(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

(8)(展示课件)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

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

(9)评价导游。

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

【学生描写景物时,往往不注重景物的方位的介绍,使文章较凌乱。

在学习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训练观察、行文的有条有理的规律。

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渗透在每节课的细节中去。

而不是仅仅为了理解课文内容。

(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

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

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

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

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

(相机出示课件和资料。

3、总结:

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

(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

有感情朗读。

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

3、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

正如大家所说的:

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板书设计:

20故宫

总起一位置名称历史总体概况

分述二建筑宏大大殿风貌前三殿(详写)后三殿(略写)

分述三珍贵文物

总结四永恒的文化殿堂

练习设计:

1、组词

风()雕()玲()

凤()碉()岭()

矫()潦()珑()

娇()缭()胧()

2、抄写

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3、默写。

自己喜欢的描写太和殿的一句好句。

赞美故宫的一个好句。

自己写一段话,可以描写你想象中的一个宫殿的摆设,也可以描写你印象深刻的一处建筑的样子。

补充建议:

1、本文写故宫主要从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两方面介绍,前者详细,后者简略。

在理解课文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去感悟描述建筑的第二部分,对于描述文物的第三部分可作略处理。

2、学习3-9自然段时,提醒学生注意表示空间位置转换的句子,去把握作者介绍故宫建筑的行文顺序。

如:

“过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由南往北依次是……”

3、在阅读中,要让学生注意重点描写了哪些宫殿,为什么把三座大殿(尤其是太和殿)作为重点详写。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交流读后的印象、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1青花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艺瓷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课文有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

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也写出了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描写了我在“寻找——复制——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劳动和心路历程。

期间有痛苦的沉思,有满眼的迷惘,有美好的梦想,有成功的喜悦。

文章歌颂了父子俩可贵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课文编排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父亲把一尊青花瓷瓶交给儿子的情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利用文本提供的教学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教材资源,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想象力,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

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

你了解青花瓷吗?

(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

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

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

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

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

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

指名读生词。

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

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

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荀子·劝学》中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反义词有:

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

游戏;玩耍。

瑕疵:

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

纷,众多;沓,重复。

接连不断地到来。

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

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

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

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

郑重,严肃认真。

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

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

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

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

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

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

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

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

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

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

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

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

(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

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

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

到底在期盼什么?

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

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

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

(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

“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

”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

“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

”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

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

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

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设计:

21青花

默默期盼不满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完美)

苦苦寻觅寻找——复制——创造

课后练习:

1、比较后选词语填空

喜嬉

()戏()爱()闻乐见()皮笑脸

宾滨鬓

海()来()()发

2、读读抄抄

父亲默默企盼创新青花瓷艺

儿子苦苦寻觅终获祖传秘方

3、默写两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4、写一小段课文读后感。

补充建议:

1、教学课文第一部分,要以父亲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他对儿子寄予的希望;教学第二部分,要以儿子为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他为得到青花的祖传配方方面作出的艰苦努力过程。

2、教学本文,要跳出文本,适当让学生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把本文体现的父子俩的创新精神与中国青花的发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内涵的认识: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和巨大创造能力的历代人民群众创造的。

3、在引导学生体验“我”为得到青花的祖传配方方面作出的艰苦努力过程时,可抓住“苦苦寻觅”弄清楚我所经历的“寻找——复制——自制”这三个阶段,进而去思考每个阶段“我”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联系描写父亲的不同的神态的语句,理解课文所赞美的历代艺人的创新精神。

22、陆羽与《茶经》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作者按“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可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从茶乡想到陆羽。

作为文章的总起,由此引出后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

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

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

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课文编排了两幅插图,第一幅是陆羽和李季卿在吃饭席间,用勺子取水的情景。

第二幅是《陆羽烹茶图》,为元代赵原所绘,长条幅形,古色古香。

设计理念:

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履行主导的职责。

整合拓展课程资源。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专题课件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陆羽不愧为茶圣”,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

(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

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

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茶艺是一种文化。

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

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

(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

(1)自读词语。

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

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

出声;说话。

多用于否定式。

如本文中的:

“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

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

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

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

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

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

载,年;逢,遇上,碰到。

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

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

()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

梳理课文故事条理。

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

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

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

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辨别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拒绝作官,撰写《茶经》。

第四部分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

【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可评价。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1、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

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

(如:

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