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439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docx

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名称

某某县城区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名称及负责人

建设单位名称:

某某县建设局

单位负责人:

某某某

三、项目性质:

新建

四、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污水处理厂东南角,该项目北侧为污水处理厂储水池,南侧为污水处理厂围墙,西侧为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间,东侧为污水处理厂空地。

五、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报告中垃圾转运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某某县至某某市垃圾处理场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

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再继续运往处理场。

根据垃圾转运量确定某某县转运站的转运能力为100吨/天。

总建设工期4个月。

某某县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占地200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处理用生产厂房450〃、办公用房100〃。

场区道路300〃、地面硬化350〃,绿化及隔离带800川。

另外,配套购置水平压缩机(直压式)2台、垃圾转运箱4个、车箱可卸式垃圾车(拉臂车)6辆、勾臂车2台、清洗设备1套、地磅系统1套、喷药洒水设备1台、电气设备等。

六、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316.56万元人民币

七、资金筹措:

拟申请上级资金316.56万元人民币。

八、建设期限:

本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自2010年5月至2010年8月份,总建设工期为4个月。

九、项目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编制《报告》的委托合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6)《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建城【2000】120号

7)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8)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9)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数据

10)本报告编制的技术资料依据是国家及地区现行有关的设计及施

工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某某省建设工程概算编制办法》、《某某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某某省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及有关取费文件。

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区的实地考察,了解项目区

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后,拟定出项目建设方案,工程标准,建设规范、核算出工程量,做出工程投资估算,为项目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十、项目编制目的

通过对本工程可研报告的编制,对垃圾转运站场址、规模、垃圾转运站系统工艺技术方案等进行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及实施可行性的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荐方案,使所选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运行稳妥可靠、占地面积小,造价省、运行成本低,使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统一,为某某县创建优美、良好的县容县貌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十^一、结论

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某某县环境卫生,还可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节省垃圾运输费用。

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同时,也有利于环境意识增强和国民素质提高,其社会效益显著。

因此,某某县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正是一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一项关系教育乃至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

是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完善扩大教学规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该校完善办学规模和教育设施,更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实施这项工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国内需求的有效措施项目。

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完全必要可行。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附表1-1。

表1-1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2m

550

1.1

生产厂房

2m

450

1.2

办公用房

2m

100

2

公益指标

2.1

规划用地

2m

2000

3

主要经济数据

3.1

总投资

万元

316.56

3.2

资金筹措

万元

316.56

3.2.1

财政拨款

万元

316.56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某某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但某某县的环卫处理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建设的发展,现有垃圾转运站只是简单的垃圾堆放点,此垃圾堆放既无覆盖又无围堤,也无渗沥液防渗和处置系统。

近几年来,现状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带来了一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污染大气。

就地燃烧垃圾,产生飞灰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镇上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2)随处堆填垃圾散发臭味,滋生蚊蝇和鼠类,传播疾病。

临时填垫的垃圾未未有任何防治措施,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特别是夏季,臭气熏天、蚊蝇孳生,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群众身体健康。

(3)安全性差。

垃圾堆层在静风、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的CH4等易燃易爆气体,可能会引起事故。

虽然沼气产生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若不米取预防措施,就有可能留下事故的隐患。

工程建设必要性如下:

1、建设该项目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

某某县作为某某市的一个重要卫星城市,县城本身的县容县貌将直

接影响到外来资金对县城投资的热情。

近年来某某县在各方面的快速发

展,加快了由普通县城向现代化城市进军的步伐,但同时县城内的垃圾处理一直是得不到有效解决,裸露无序堆放的垃圾严重影响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

建设垃圾转运站可以很好地解决该县及周边乡镇的社会生态环保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的增强,对随处乱倒垃圾现象极为反感,为改变镇面貌,重塑环卫形象,必须要尽快兴建垃圾转动站项目。

2、由于无固定的垃圾消纳场所,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找一个安身之所,是某某县政府的当务之急。

3、建设该项目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目前,某某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之一,脏乱的环境卫生条件严重的影响了该地区的形象,制约了某某县经济的发展。

垃圾转运站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改善了整个地区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增加农民收入,且有力的推进了某某县城市建设的发展。

4、兴建垃圾转动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而在某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点至垃圾处理场之间所设的垃圾中转站。

在此,将各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再继续运往某某市垃圾处理站。

建设垃圾转运站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合谐的重大举措。

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某某县社会经济与建设的发展需要,更不能适应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为保证居民健康、优化投资环境,为某某县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兴建垃圾中转站显得尤为迫切。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目前某某县无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主要由清扫工人利用人力板车集中后送到附近的临时垃圾堆放点,不作任何压缩处理,再通过垃圾运输车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这些临时垃圾堆放点对于周边环境及群众生活影响巨大,而且由于收集的垃圾没有进行压缩等工序处理,在运往填埋场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例如垃圾一路漏撒等,而且垃圾收集、清运能力低下。

垃圾处理问题是摆在岗集镇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项目采用垃圾压缩转运站作业后送入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

一是扩大了垃圾清运的服务半径,减少了维护管理成本;二是极大提高了垃圾的收集、清运能力,清运量提高到原来的3倍左右,有效解决了垃圾清运亏载问题;三是新型垃圾转运站是完全密闭式作业,具有降尘、除臭系统和污水排放处理系统,同时完全密闭化清运有效地防止了垃圾二次污染;四是直接压缩转运站与传统转运站相比进一步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能源。

五是新建垃圾转运站附建了管理间、环卫工人休息间,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了附近环卫清扫保洁工的休息场所。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极大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岗某某县环卫事业非常关注,给予某某县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制定政策上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决心下大力气改变垃圾处理现状,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并齐心协力抓落实,财政部门也积极参与;同时垃圾转运在我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以上因素给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上、资金上和技术上的可靠保证,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可能。

项目建成后对服务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居民的生活质量将有较大的改善

因此,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

一、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垃圾处置流程

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堆放点,不作任何压缩处理。

二、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稳步提高,某某县生活垃圾的产量和成份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由于目前某某县的生活垃圾成份分析资料,并借助其它县的垃圾成份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预测:

某某县生活垃圾成份预测表(2010年)

表3-1

有机物(%

无机物(%

动植物

厨余

塑料橡胶

其它

合计

金属电池

灰土

合计

11.2

2.6

7.0

1.4

0.8

17.3

40.3

1.8

0.7

57.3

0.5

0.4

59.7

由上表可以看出,一般我国生活垃圾的特点如下:

1、无机物含量较高(59.7%),垃圾中煤渣等占较大比重(57.3%)

2、可燃物(纸类、塑料等)含量低。

若采用焚烧方法处理垃圾则

需添加大量燃料。

3、混合收集方式致使垃圾成分复杂、性质不均匀且随季节波动较

大。

三、垃圾量预测

由于垃圾清运量没有准确的数据,根据CJ/T106-1999《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数据较少不足以作为线性相关分析预测的依据。

城市生活垃圾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市人口、城区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的增加,季节的变化等都会对生活垃圾的增加产生影响。

城市居民生活燃料结构的改变、净菜上市比例的提高等,都会改变人均垃圾的产生量。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改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垃圾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阶段以前,垃圾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年上升,但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其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渐稳定并稍有下降趋势。

某某县总体规划文本中关于人口预测的数据已远落后于实际的发展,不足以做为生活垃圾产量预测的依据,所以只采用垃圾年增长量预测某某县2010年以后的垃圾日产量。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预测,到2010年8月底某某县垃圾转运站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因此以2010年的垃圾产量作为此垃圾中转站的起始量,对现状及影响生活垃圾产量的各方面因素分析可知,本可研预测在最近几年内人均日产生活垃圾在1.0公斤左右。

按照上述标准及某某县目前人口56万人,其中城区居民约12万人。

即某某县城区垃圾日产量为120吨。

第四章建设用地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项目拟建于某某县污水处理厂东南角处。

本项目拟占地2000平

方米,土地为划拨土地。

项目选址符合某某市及所属某某县城市用地规划的要求。

项目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革命历史古迹、水源保护区等国家规定的保护区域。

经勘探不会压覆矿床和文物,不影响当地防洪排涝,不影响通航和军事设施。

项目附近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此地交通便利,附近水文地质状况良好,使用于建设本工程项目。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建设用地属于自有土地,完全响应政府提出的合理用地的政策方针。

符合某某县土地使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合理。

第五章建设条件

一、建设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某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某某省中部。

地处北纬38°09-39°09'

东经115°19-115°46'东与容城县、安新县交界,南与清苑县、北市区为邻,西与满城县、易县接壤,北与定兴县相连,总面积723平方公里。

辖7镇7乡,一个城区办事处,304个行政村。

2006年末,全县实有耕地678090亩,总户数158556户,总人口56156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847人。

县内以汉族为主,回、满、壮、蒙等民族合睦相处。

地势西北咼,东南低。

最咼点是县城西北象山,海拔447米,最低

点在县城东南大因镇的李家迪城村,海拔8米。

依照形态和成因不同,全县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地貌单元。

大致以大王店为界,以西为剥蚀堆积作用形成的丘陵区,面积9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6%,以东为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区,自然坡度1%。

左右。

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开阔。

耕作条件良好,水利设施完善。

2006

年末,农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65台,农用排灌机械13320台,机井11389眼。

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902185亩(含复种面积),粮食总产量365120吨,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637万元,农业商品率71.2%。

西部山区矿产资源品种多样,储量丰富,品质优良。

目前已探明的矿藏有板石、高岭土、白云石、铁矿石等。

板石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釜山乡、义联庄乡,储量为4亿立方米,是世界三大板石主产区之一。

产品

具有稀缺、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耐腐蚀、无放射、色泽鲜明、永不退色,质感和强度俱佳,在国际建材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要用于房屋内装,出口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

高岭土资源主要分布在义联庄五香坡附近,储量为350万立方米,主要

用于日用陶瓷、造纸、化学工业等。

石灰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埋藏浅、易开发、品位咼、储藏十分丰富。

白云石为冶金用溶剂原料,矿床位于象山西北侧及釜山脚下,开采潜力大,经济价值高。

水资源比较丰富。

主要河流由瀑河、漕河、萍河,平均降水量546.9毫米,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能够保证。

城市供水管网布置合理,水质良好。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从满城县白堡村东北进入某某县,先后穿越义联庄、大王店、东釜山3个乡镇、13个行政村,渠线长13公里。

2气候条件

某某县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光资源充足,境内旱涝频繁。

春季干旱多风,风速最大,平均气温12.9C,相对湿度57%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平均气温25.4C,相对湿度73%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4.4%,形成汛期;秋季昼夜温差大,多西北风,平均气温12.3C,相对湿度71%冬季严寒少雪,盛行西北风,气候干燥,平均气温-3.3C。

多年平均气温11.9C,气温年较差平均为31.5C,极端最高气温42.1C,极端最低气温-26.7C.多年平均降水量546.9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

多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

某某县多

年平均日照2744.9小时,平均日照率62%属北方长日照区。

常年初霜日期平均在10月18日,终霜日期平均在4月16日,平均无霜期184天,最长206天,最短167天。

稳定通过》0C的初日至终日持续时间平均为274天。

3经济发展状况

某某县经济发展迅猛,建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新兴工业区,是亚洲最大的吊索具生产基地,工业发展已形成酒类饮品、吊索具制造、玻璃钢制品、生物工程、建筑建材、毛纺针织、造纸印刷、仪器仪表、机械电子、铸造冶炼、废旧物资回收、服装鞋帽等特色行业。

在市场建设上,建有华北最大的县级商业城和西红柿批发市场,形成了六大专业市场和54个集贸市场。

农业形成了商品粮、棉油、蛋鸡、肉鸡、瘦肉型猪、蔬菜、奶牛养殖、林果八大龙型经济带,成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商品粮基地县、节水工程示范县和瘦肉型猪基地县;外向型经济更为活跃,对外交往十分频繁,合作卓有成效,全县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潜力巨大的城郊型经济发展格局。

某某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徐水人民以勤劳、勇敢、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正以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谱写美好未来。

4交通通讯

某某县是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

速公路纵贯南北;保霸铁路、津保公路,津保高速公路在境内接壤;县内公路总长1200多公里,县乡村形成交通网络。

通讯发达,程控电话可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业务。

并开通了"某某县政府招商网"国际互联网站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内有华北电网超高压50万伏、22万伏变电站枢纽,110KV变电站两

座,35KV变电站6座,电力资源充足。

5、工程用水用电条件

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

6、建材供应条件

某某县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

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各生产厂家驻县城供货商定点供应。

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

7、抗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某某县地震基础

加速度值为0.10g(相当于基本烈度%度)。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施工条件

1、施工场地

项目建设地点有空地可做为本期工程的施工场地,无须另外租用施

工场地,施工场地可达到“三通一平”条件。

2、施工道路

建设项目位于某某县污水处理厂院内,交通便利,满足施工条件。

3、施工能源

施工用电可由污水处理厂原有配电室供应。

施工生产、生活用水均

由市政管网供给。

施工用氧气、乙炔气由施工单位自备,分散供应,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第六章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及贮存管理

一、垃圾收集方式

生活垃圾的收集、贮存和运输是垃圾处理系统的起始环节,其耗资最大,操作过程也最复杂。

据统计,垃圾收运费用要占整个处理系统费用的30%-60%垃圾收运的原则是:

首先应满足环境卫生要求;其次应考虑在达到各项卫生目标时,费用最低,并有助于降低后续处理阶段的费用。

因此,必须科学的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提高收运效率。

生活垃圾收运通常包括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收集,指由垃圾产生者(住户或单位)或环卫系统收集工从垃圾产生源头将垃圾送至贮存容器和收集点的运输过程。

第二阶段是收集与贮存清运,即将收集的垃圾加以集中、暂存,并沿指定的路线转运到垃圾转运站。

第三步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转载至大容量高效专用垃圾运输车上,并运至垃圾中转站。

生活垃圾收集方法有多种:

根据收集时垃圾的包装方式,分为散装收集和袋装收集;

根据收集时垃圾是否已分类,分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

根据收集过程中垃圾储存容器是否随垃圾一起运往中转站或处置场,可分为固定容器收集法和移动容器收集法;

根据收集的场所,分为上门收集和定点收集;

根据收集的时间,分为定时收集和随时收集。

归纳起来,某某县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有以下几种类别:

(1)城区居民户:

此区域居民住房一般不高,住户密集,地点狭窄,机动车通行困难。

此区域目前应以人力车辆,垃圾袋装化收集为主,袋装化垃圾可由环卫人员定时上门收集,也可由住户按时自行负责投送,有条件时还可改用微型机动收集车。

由于此区域的污水管网和下水道不完善,一般还不宜设垃圾容器间或垃圾房,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2)单元户住宅楼群或居民住宅小区:

此类房屋一般是多层,应

实行垃圾袋装化收集,并由住户自行负责投放;住宅楼多于4幢的,应

设垃圾容器间或垃圾收集房,容器间和垃圾收集房应便于清扫;有条件的还应设冲洗装置,但无论哪一种都必须设污水收集池,更于吸粪车将污水运走或以后接入即将建设的城市污水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

理。

垃圾房的垃圾由微型机动收集车转运到垃圾转运站。

(3)机关、学校和各种集体单位,一般维持原有的委托关系,但应该取消原来的垃圾桶和垃圾坑,改用符合卫生标准,定时开放的密封式垃圾房或垃圾容器间,垃圾房内的垃圾由环卫站负责用人力车辆或小型机动垃圾收集车转运到垃圾转运站,站房内应设冲洗和污水收集设施。

(4)主要街道的垃圾,一般实行门前三包和定时定线路收集制度,但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垃圾收集时段应避开交通高峰区,垃圾收集车辆改用微型垃圾收集车。

(5)大型商店、商场和大型公共场所,应使用100〜120升大型垃圾袋收集,并委托环卫站进行一条龙收集服务。

一般说来,这些垃圾可回收成分多一些,应充分加以回收利用,同时也可减少垃圾的体积和占

用空间。

(6)对于城市周围农村集镇,应在增设垃圾转运站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收集系统。

为节约起见,可暂时使用城区淘汰下来的垃圾桶和配套车辆,以节约投资,但一定要注意防止二次污染。

二、生活垃圾的贮存管理

虽然要求垃圾处理是日产日清,但由于垃圾产生量的不均性和随意性,以及对环境部门收集清除的适应性,需要配备垃圾贮存器。

这就要求设计者和当地环卫部门配合,选择合适的垃圾贮存容器,规划容器的放置地点,设置足够的容器数量。

(1)家庭现在一般使用塑料垃圾筒、塑料袋和纸袋。

(2)单位公共贮存可用垃圾房、活动式带车轮的塑料垃圾筒、车式集装箱等。

(3)商业部门可以使用大型塑料袋、纸袋,但以带架式较方便。

(4)街道贮存箱,即果皮箱应以经济、美观、实用为准,现以不锈钢的较为多见。

设置间距:

商业大街20~30m交通干道40~80m一般道路50〜100m如有条件也可设置可以区别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简易塑料果皮箱。

1、垃圾容器间

对市中心城区以外未设垃圾转运站的居民生活小区,可设置符合前述卫生标准的垃圾容器间,收集的垃圾由后装压缩式自卸垃圾车运往垃圾转运站或直接运往垃圾转动站。

2、关于垃圾的分类收集

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许多有用的资源,但从岗集镇生活垃圾成份

分析调查可知,现在岗集镇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成份较少,仅10

11%主要成分为纸、塑料膜、废布料、玻璃,并且经过多次翻拣后,可回收物不多,故垃圾的分类收集应视情况逐步实施。

3、收集时间

城区垃圾应及时收集,应做到日产日清。

一般是,住宅区的垃圾应安排在白天收集,以免影响居民休息和学生学习;商业区应安排在晚上进行,此时行人和其他车辆少,可加快收运速度,黎明收运较理想。

三、垃圾转运

垃圾及时收集后,将其运至垃圾转运站,经过压缩后集中送往保定垃圾站作最后处理。

第七章垃圾转运系统设计

一、选址原则

(1)与某某县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协调一致。

(2)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好。

(3)选址区有足够的用地,以确保垃圾转运站的使用年限。

(4)尽量不占用良田耕地,少拆迁。

(5)在镇的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6)转运站的设置应选在靠近服务中心或垃圾产量最为集中的地方;

(7)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减少转运系统工程投资。

(8)在镇供水地下水取水点的保护范围之外。

二、垃圾转运站-转运形式

2.1直接压缩式垃圾转运站

直接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其工作原理为垃圾倒入料槽,车辆对接后,压装机直接将垃圾压入大型集装箱内,压装过程需反复多次。

其特点如下:

设备体积较小,配套的土建设施规模较小;压装过程完全自动控制;全封闭,无二次污染;与预压缩式中转站相比,车辆等候时间较长。

该模式投资相对较小。

配套车辆可选用车厢一体,也可采用车厢分离的拉臂车。

2.2分选式垃圾转运站

分选式垃圾转运站,其工作原理是压装前对垃圾进行预处理,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