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526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docx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第15单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工业·(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高考真题

1.(2010天津卷)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解析: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氢能和太阳能,限制塑料的使用,和发展绿色化学,都符合低碳经济。

答案:

D

命题立意:

考查低碳经济。

本题关注社会,密切联系实际进行了命题。

2.(2010天津卷)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解析:

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解热阵痛药,这是生活常识,A正确;Si3N4、Al2O3是常用的高温结构陶瓷,B正确;铜和铁组成的原电池,铁作负极被腐蚀,故C错;铅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D正确。

答案:

C

命题立意:

考查化学与STES。

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热点问题、食品、医药、能源、环保、化工生产、高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3.(2010江苏卷)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是①化学物质与生活得关系、②绿色化学的概念、③化肥农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A项,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B项、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C项,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一次能源,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开发新能源;D项,垃圾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项。

4.(2010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物质在生成生活中的应用。

A项,

是光纤制品的主要原料;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能作为粘合剂和防火材料;C项,盐析是提纯蛋白质的一种方法,而且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D项,石油分馏得到的是不同沸点的烃类化合物,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只有通过裂解的方法可得到乙烯等不饱和的烃类物质。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D项WWWKS5U.COM

5.(2010重庆卷)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

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

A.用纯碱制玻璃B.用煤炭作燃料

C.用铁矿石炼铁D.用氨制碳酸铵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中产生的温室气体。

A项,制玻璃的反应为:

Na2CO3+SiO2

Na2SiO3+CO2;B项,碳燃烧可产生CO2气体;C项,铁矿石与C或CO反应可生成CO2;这三项均生成CO2,即产生温室气体。

D项,NH3与CO2反应生成(NH4)2CO3,没有产生CO2。

6.(2010上海卷)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

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低碳生活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A;目前电力的主要来源是火电,节约用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体现,排除B;本地食物能减少运输消耗、当季食物能减少贮存的能量消耗,能体现,排除C;薪柴为燃料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能体现低碳思想,符合要求。

易错警示:

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低碳”的含义,而造成错误选择。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大量排放,地球气候异常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故此在生产生活中要尽可能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7.(2010上海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有机物不导电B.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C.SO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

大多数的有机物不导电,但聚乙炔塑料就能导电,A错;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B对;二氧化硫可做食品和干果的防腐剂,C对;NO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D对。

易错警示:

有机物是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在理解其性质注意描述中的一般指的是大多数的有机物,在理解时绝对话极易造成错误理解。

比如有机物都不导电、有机物都不是电解质等。

8.(2010四川理综卷)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B.关停小火电企业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利用太阳能制氢,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也减少了CO2的排放,A项符合;火力发电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会排放出CO2及有害气体,关停小火电企业,有利用节能减排,B项符合;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有效的节约的能源,C项符合;煤液化技术,提高了煤的利用率,但不能减少CO2的排放,D项不符合。

9.(2010山东卷)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

(1)酚醛树脂有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____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____装置。

K^S*5U.C#O%下

(2)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

普通玻璃是由石英砂、______和石灰石(或长石)高温熔融而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

玻璃钢具有___________等优异性能(写出亮点即可)。

(4)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深埋b.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

c.用作燃料d.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

解析:

(1)为防止温度过高,应间歇性加入甲醛,并且有散热装置

(2)利用碱石灰、纯碱、石英砂生成波兰的方程式为

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

(3)玻璃钢是将玻璃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增强体,合成材料是基体;他的优点有:

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优良性能

(4)废旧合成材料的再生利用主要是三条途径:

①通过再生和改性,重新做成多种有用的材料和制品;②采用热裂解或化学处理方法使其分解,用于制备多种化工原料;③将废旧的聚合物作为燃料回收利用热能;故b、c正确。

因为塑料深埋地下一百年也不会腐烂,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故a错;酚醛塑料不能溶解于有机溶剂,故d错。

答案:

(1)间歇性散热

(2)纯碱Na2CO3+SiO2

Na2SiO3+CO2CaCO3+SiO2

CaSiO3+CO2

(3)增强体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抗冲击、绝缘性能好等

(4)b、c

10.(2010福建卷)硫酸锌可作为食品锌强化剂的原料。

工业上常用菱锌矿生产硫酸锌,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并含少量的Fe2O3、FeCO3MgO、CaO等,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1)将菱锌矿研磨成粉的目的是_____。

(2)完成“氧化除铁”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OH)2+□____+□_____==□Fe(OH)3+□CI-

(3)针铁矿(Goethite)是以德国诗人歌德(Go

ethe)名字命名的,组成元素是Fe、O和H,化学式量为89,化学式是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调节“滤液

2”的pH时,理论上可选用的最大区间为______。

Mg(OH)2

Zn(OH)2

MgCO3

CaCO3

开始沉淀的pH

10.4

6.4

沉淀完全的pH

12.4

8.0

开始溶解的pH

10.5

Ksp

5.6×

6.8×

2.8×

(5)工业上从“滤液3”制取MgO过程中,合适的反应物是______(选填序号)。

K^S*5U.C#O%

a.大理石粉b.石灰乳c.纯碱溶液d.烧碱溶液

(6)“滤液4”之后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7)分析图中数据,菱锌矿粉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不低于________。

【解析】

(1)将棱铁矿研磨成粉可以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使得反应更加充分

(2)漂白粉的成分中含有次氯酸根,调节酸碱度后,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2价的铁离子氧化成+3价,氧化亚铁变成氧化铁必须增加氢氧元素的量,可以推测出另一种反应物为水,清楚了反应物,一般可以顺利的配平。

(3)化学式量为89,组成元素是

,其中铁的相对原子量为56,扣掉56剩下33,化学式中只能含有2个氧原子和1个氢原子,所以可能的组成为

(4)

完全沉淀,

开始溶解,而

的时候开始沉淀,为了使

能完全析出不影响

,溶液的酸碱度控制在

范围

(5)a大理石粉难溶于水,选择熟石灰和烧碱溶液可以使溶液的碱性增强,有利于镁离子完全沉淀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能使晶体尽快的析出

(7)综合计算(不展开)

答案:

(1)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或增加反应时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2)

(3)

(或其他合理答案)

(4)

(或其他合理答案)

(5)b或(b和d);d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或其他合理答案)

(7)

(或其他合理答案)

11.(2010江苏卷)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

等]。

某主要生产

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

,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酸溶后溶液中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酸溶时通常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70℃,且不使用浓硝酸,

原因是、。

(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X为(填化学式);中和Ⅰ使溶液中(填离子符号)的浓度减少(中和Ⅰ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4)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

【答案】

(1)Ba(FeO2)2+8HNO3=Ba(NO3)2+2Fe(NO3)3+4H2O

(2)防止反应速度过快浓HNO3易挥发、分解

(3)BaCO3Fe3+H+

(4)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凡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无机化工流程的分析,此题为化工生产题型,主要考察了化合物性质。

(1)Ba(FeO2)2与HNO3反应,生成对应的硝酸盐;

(2)控制温度,不用浓硝酸的目的是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速率过快;同时浓硝酸容易挥发分解;(3)通过产物,结合溶液的酸碱性,选用的X为BaCO3,在I中有Fe3+、H+和Ba2+、NO3-等,加入BaCO3后,能使Fe3+和H+浓度降低;(4)在废渣中有可溶性钡盐,有毒,因此,洗涤的目的是减少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模拟新题

1.2010年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卷下列关于化工生产原理的叙述中,均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氯碱工业中,氢氧化钠在电解槽的阴极区产生

B.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化氢,用水吸收得到盐酸

C.合成氨工业中,利用氨易液化,分离出N2、H2循环使用,总体上提高了氨的产率

D.二氧化硫在接触室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在吸收塔内被水吸收制成浓硫酸

【答案】AC

【解析】氯碱工业中在电解槽的阴极区有:

2H2O+2e-=H2↑+2OH-A正确;用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化氢这种方法不安全,应该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B错误;合成氨工业中,利用氨易液化,分离出N2、H2循环使用,总体上提高了氨的产率正确,三氧化硫不能用水来吸收,因为三氧化硫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这样会使吸收三氧化硫的水变成水蒸气,就会使形成的硫酸以酸雾的存在,不利于收集,应该用98%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D错误。

2.(2010·汕头二模)工业制备CuSO

的方法是在稀H

SO

中加入铜粉后,从容器底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将Cu粉不断溶解。

为提高制备CuSO

的反应速率,同时达到保护环境和充分利用原料的要求,可以采取的下列方法是()

①将稀H

SO

改用浓H

SO

②加入少量Ag粉③加入少量Zn粉④将稀H

SO

加热

A.只有①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④D.只有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节能减排意识。

①将稀H

SO

改用浓H

SO

造成环境污染;②加入少量Ag粉,构成原电池;③加入少量Zn粉引入了杂质。

正确选项为C

3.(2010·惠州三模)中新网2009年10月6日电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华人科学家高锟以及两名美国科学家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Smith)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奖励他们在光纤和半导体领域上的开创性研究。

下列有关光导纤维和半导体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硅是制备光导体纤维的原料,光导纤维遇碱会“短路”

B.作半导体材料的硅位于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

C.工业上,利用二氧化硅热分解法冶炼硅

D.二氧化硅和硅属于同种晶体类型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硅是制备光导纤维的原料,二氧化硅溶于强碱,A项正确;根据周期表中,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B项正确;工业上,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得到粗硅,粗硅经过精炼提纯得到高纯度硅,C项错误;二氧化硅和硅都属于原子晶体,都能溶于氢氟酸,D项正确。

4.(2010·佛山调研)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虽有不少优点,但质脆,经不起热冲击

B、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虽然克服了传统无机材料的缺点,但强度比较差

C、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能受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性之一是具有电学特性

【答案】B

【解析】质地较脆、经不起热冲击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缺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但克服了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缺点,而且同时还具有了如能承受高温、强度较高,具有电学性能等若干优点;高温结构材料具有能受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硬度大、耐磨损、密度小等优点。

5.(2010·荆州三模)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

“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

”下列有关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B.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

C.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

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玻璃的制法与性质;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A项正确;玻璃不是晶体,称作玻璃态物质,它没有固定熔点,B项错误;普玻是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在一起的物质,C项正确;玻璃中含有SiO2,它能够被碱溶液腐蚀:

SiO2+2NaOH=Na2SiO3+H2O,故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D项正确。

6.滨州市201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为增加明矾净水效果,可同时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B2009年春天为了缓解干旱,许多地方使用Agl或干冰人工降雨

C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可在铁制品的外层涂油漆或局部镀铜

D计算机硅芯片,光导纤维,普通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利用铝离子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性强,因此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效果,如果加入氢氧化钡则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形成的是浊液了,A项错误;Agl与干冰均可用于人工降雨,B项正确;若给Fe局部镀铜则可以形成原电池,Fe活泼做负极,加速Fe的腐蚀速度,C错;计算机硅芯片及光导纤维均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硅酸盐产品包括水泥、玻璃、陶瓷,D错误。

7.(2010·绍兴三模)目前下列工艺过程没有直接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是

A.硬水的软化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

C.电渗析淡化海水               D.海水中提取金属Mg

【答案】D

【解析】选项A,硬水软化常用离子交换树脂脱去其中的钙、镁离子;选项B,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交换膜来阻止气体分子或阴离子通过;选项c,电渗析法淡化海水也用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选项D,不用离子交换膜,加入熟石灰后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过滤,然后再加入盐酸进行浓缩结晶,再在氯化氢的气氛中脱水,最后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备金属镁。

8.(2010·金华二模)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都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在用CH3C≡CH合成CH2=C(CH3)COOCH3的过程中,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的其它反应物有()

A.CO和CH3OHB.CO2和H2OC.H2和CO2D.CH3OH和H2

【答案】A

【解析】CH2=C(CH3)COOCH3分子式为C5H8O2,CH3C≡CH分子式为C3H4,两分子相比较相差C2H4O2,故据选项可选CO和CH3OH

9.(2010·常州二模)189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NaCl、CO2、NH3、H2O为原料制得了纯净的Na2CO3,该法又称氨碱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看,循环生产是不需要再补充NH3

B.从绿色化学原料的充分利用的角度看,该方法有二个明显的缺陷是:

氯化钠未能充分利用和产生CaCl2废弃物

C.将NH4Cl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不再生产NH3来循环使用

D.从理论上看,每再生产1molNa2CO3,再补充的物质及其物质的量分别是补充2molNaCl和1molCO2。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实验评价题。

工业制碱的原理涉及反应: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

索尔维法用生成的氯化铵制备氨气,将氯化铵进行了循环利用,所以从理论上讲,是不需要补充氨的。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NaCl母液被弃去,氯化铵制备氨气生成了无用的氯化钙,这两点是索尔维法的缺陷。

根据反应关系式及原子守恒,从理论上看每生产1molNa2CO3,2NaCl+2NH3+2CO2~2NaHCO3~Na2CO3+CO2,再补充的物质及其物质的量分别是2molNaCl和1molCO2。

10.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2009年,H1N1流感病毒全球肆虐,进行环境消毒是非常必要的。

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喷洒的是()

A.邻甲苯酚溶液B.NaClO溶液C.氯气D.过氧乙酸溶液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化学,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消毒物质。

邻甲苯酚溶液、NaClO溶液、氯气、过氧乙酸溶液都有消毒功能,但氯气本身是有毒物质,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11.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将煤液化或气化获得清洁燃料B.研发燃料电池替代铅酸蓄电池

C.使用简易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D.用性质稳定的氟利昂作致冷剂

【答案】D

【解析】氟利昂虽然性质稳定,但能破坏臭氧层。

12.(2010·南宁三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光化学烟雾消长规律,在一烟雾实验箱中,测得烟雾的主要成分为RH(烃)、NO、NO2、O3、PAN(CH3COOONO2),各种物质的相对浓度随时间的消失,记录于右图,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推论最不合理的是

A.NO的消失的速率比RH快B.NO转化为NO2

C.RH和NO2转化为PAN和O3D.O3转化为PAN

【答案】D

【解析】据图中数据,NO的消失的速率比RH快正确。

NO与氧气反应转化为NO2。

据元素守恒RH和NO2转化为PAN和O3,O3不可能转化为PAN。

13.(2010·崇文二模)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要砍伐木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均不利于环境保护。

14.

苏州市2010届高三调研测试高锰酸钾是锰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剂。

以下是工业上用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重结晶

(1)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其消毒机理与下列(填序号)物质相似。

A.75%酒精B.双氧水C.苯酚D.84消毒液(NaClO溶液)

(2)写出MnO2、KOH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气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向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以制备KMnO4,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石灰、二氧化碳、和(写化学式)。

(5)若不考虑物质循环与制备过程中的损失,则1molMnO2可制得molKMnO4。

【答案】

(1)BD

(2)2MnO2+4KOH+O22K2MnO4+2H2O

(3)K2MnO4(4)KOH、MnO2(5)0.67或2/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工生产题,是江苏命题的一个靓点。

能很好地将无机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联系在一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较难。

(1)KMnO4稀溶液的消毒机理是其强氧化性,故不难选择BD。

(2)结合题目所提供的反应物和生产物可写出方程式:

2MnO2+4KOH+O22K2MnO4+2H2O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Mn的化合价从K2MnO4中的+6价升高到KMnO4中的+7价,故还原剂是K2MnO4。

(4)通过整个流程看:

MnO2、KOH→K2MnO4→KMnO4、K2CO3、MnO2→KMnO4、K2CO3(分离出MnO2)→KMnO4/母液→KOH,所以不难看出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石灰、二氧化碳、KOH、MnO2。

(5)涉及到相应的方程式:

2MnO2+4KOH+O22K2MnO4+2H2O

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通过相关的关系式:

MnO2~K2MnO4~2/3KMn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