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605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docx

钳工课程教学大纲doc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技能实训的一门主要课程,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钳工操作中的各种基本技能;掌握钳工常用工、夹、量、刃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维护保养的方法;掌握钳工常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的方法;初步掌握简单设备的装配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一)知识目标

1.学会钳工基本理论知识;

2.学会常用工具、量具的认知及装配知识;

3.学会安全文明生产的知识。

(二)技能目标

1.具有独立操作各种钳工工具的能力;

2.具有正确使用各种量具及测量的能力;

3.具有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基本知识

1.掌握钳工的场地要求。

2.了解钳工的安全知识。

(二)划线

1.掌握画线的步骤及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2.了解画线的一些注意事项。

(三)锉削

1.掌握锉削的正确动做要求。

2.了解锉刀的一些加工性能及锉刀的应用。

(四)锯削

1.握锯削的正确动做要求及锯条的正确安装。

2.了解锯条的一些简单分类及锯削的应用。

(五)孔加工

1.握钻头的正确安装与钻床的正确操作。

2.了解加工不同孔径的孔如何去调整钻床的转速。

(六)攻、套螺纹

1.掌握攻、套螺纹的正确操作要求。

2.了解攻、套螺纹的一些相关知识。

(七)锉配

1.掌握锉配的基本要求及加工步骤。

2.了解锉配加工中工艺的选择。

(八)弯形与矫正

1.掌握弯形与矫正的正确操作要求。

2.了解弯形与矫正一些相关计算知识。

(九)与研磨

1.掌握正确的刮削的姿势与研磨的方法。

2.了解刮刀的种类及应用场合。

(十)部件装配

1.掌握部件装配的工艺过程。

2.了解部件的一些相关知识。

三、课时分配建议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数

1

钳工基本知识

3

3

2

划线

2

2

3

锉削

3

15

4

锯削

2

4

5

孔加工

2

4

6

攻、套螺纹

2

4

7

锉配

4

14

8

弯曲与矫正

2

2

9

刮削与研磨

2

4

10

部件装配

4

10

11

综合训练

4

28

合计

30

90

120

说明:

1.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机械专业3年制和4年制钳工实训教学。

2.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制图知识。

3.综合训练的练习课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部分。

四.写作提纲

任务一钳工基本知识

课题一.钳工入门知识

一、钳工的主要任务及种类

二、钳工工作场地

三、钳工常用设备

四、安全文明生产知识

五、钳工常用设备操作及保养练习

课题二.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练习

一、测量概述

二、游标类量具

三、千分尺

四、百分表

五、塞尺

六、水平仪

七、量具的维护与保养

八、测量练习

任务二划线

课题一.划线概述

一、划线简介

二、划线工具

课题二.划线前的准备与划线基准的选择

一、划线前的准备

二、划线基准的选择

课题三.划线时的找正和借料

一、找正

二、借料

课题四.等分圆周画法

一、按同一弦长等分圆周

二、按不等弦长等分圆周

三、用分度头等分圆周

课题五.划线训练

一、平面划线

二、立体划线

任务三锉削

课题一.锉刀

一、锉刀组成

二、锉刀种类

三、锉刀的规格及选用

课题二.锉削技能练习

一、锉刀握法

二、锉削姿势

三、锉削力和锉削速度

四、锉削方法

五、锉削质量检验

六、锉削的废品分析

七、锉削的安全文明生产

八、锉削练习

任务四锯削

课题一.锯削工具

一、手锯

二、锯条

课题二.锯削技能训练

一、手锯握法

二、锯削姿势

三、锯削方法

四、锯削的废品分析

五、锯削的安全文明生产

六、锯削练习

任务五孔加工

课题一.钻孔

一、钻头

二、钻削用量

三、钻孔方法

四、钻孔的安全文明生产

五、钻头刃磨练习

六、钻孔练习

课题二.扩孔

一、扩孔钻

二、扩孔练习

课题三.铰孔

一、铰刀

二、铰削用量

三、切削液对铰孔质量的影响

四、铰孔方法

五、铰孔练习

课题四.锪孔

一、锪孔钻

二、锪孔方法练习

任务六攻、套螺纹

课题一.攻螺纹

一、攻螺纹工具

二、攻螺纹前底孔的直径与深度计算

三、攻螺纹方法

四、攻螺纹练习

课题二.套螺纹

一、套螺纹工具

二、套螺纹前圆杆直径的确定

三、套螺纹方法

四、套螺纹练习

任务七锉配

课题一.锉配凸凹体

一、艺知识

二、练习件图样

三、操作步骤

四、操作要点

课题二.四方件锉配

一、相关工艺知识

二、练习件图样

三、操作步骤

四、操作要点

任务八弯曲与矫正

课题一.弯曲

一、曲坯料长度的计算

二、曲方法

三弯曲练习

课题二.矫正

一、矫正工具

二、矫正方法

三、矫正练习

任务九刮削与研磨

课题一.刮削

一、刮削概述

二、刮削工具

三、刮削方法及质量检验

四、刮削练习

课题二.研磨

一、研磨概述

二、研具

三、研磨剂

四、研磨方法及质量检验

五、研磨练习

任务十部件装配

课题一.装配工艺概述

一、装配工艺规程的作用

二、装配工艺过程

三、装配工具的组织形式

课题二.装配练习

一、固定式装配

二、传动机构装配

三、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四、普通机床主轴装配与检验

任务十一综合练习

课题一.制作V型铁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二.内外圆弧加工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三.制做锉口锤子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四.锉配变角板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五.五方合套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六.燕尾镶配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七.复形样板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八.三件拼块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九.阶梯件镶配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十.开式镶配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十一.槽形镶配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十二.整体式镶配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十三.靠盘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三、操作技能评分表

课题十四.斜齿轮轴装配

一、准备要求

二、练习要求

四、操作技能评分表

五.编写体例与特色、编写方法的简要说明

本教材按任务驱动方式编定,为课程的重点、难点等内容提供教学课件,力争做到将深澳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体现学生对理论、实践的综合能力。

针对各个用人单位的需要特别是对(钳工)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各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

依据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及劳动部关于钳工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而编著此书。

为满足各类职业学校在钳工实训教学方面的需要,本书定位在“训练与实践”并突出其实用性特点,从钳工基本操作开始,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实用性。

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依据,内容限定在工种《规范》范围内,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在技能操作训练。

二、  各种钳工基本操作,配有标准图解、说明并配有相应的操作影像光盘。

三、  各种章节配有相应的练习科目,循序渐进,有利于教学需要。

四、  书后有大量的练习操作图样(按劳动部中级技能鉴定要求选择)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练习。

五、  本书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

既使学生掌握应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六、  本书一改以往本类教材的理论与实训相脱节的编写方法,采用将专业理论知识,工业知识容入相关训练中的做法,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能够反复学习、理解、熟悉基本理论,变枯燥学习为实际运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最终达到掌握本工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目的。

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使教材的内容更加规范化。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

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

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

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

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

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

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

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

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

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走近3D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

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

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课程学时分配

章序

课程内容(章题)

理论

实验

3D打印概论

1

正向三维工程设计

2

1

逆向工程设计

1

2

3D打印工艺设计及材料分析

2

2

制作及后处理

1

1

桌面3D打印机的拆装与维修

2

2

3D打印相关软件的安装

1

10

8

18

第一章 3D打印概论

1、 3D打印的历史

2、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状况

3、 3D打印技术的分类

4、 3D打印技术未来的发展

5、 3D打印技术的应用市场

第二章 正向三维工程设计

1、 简单零件设计

2、 钣金造型

3、 自由造型

4、 曲面设计

5、 装配设计

6、 特殊曲面

第三章 逆向工程设计

1、 三维数据的获取

2、 三维数据的处理

第四章 3D打印工艺设计及材料分析

1、 融熔沉积技术

2、 紫外光固化技术

3、 立体光固化技术

4、 分层实体制造技术

5、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6、 粉末粘接技术

第五章 制作及后处理

1、 FDM技术的制作及后处理

2、 其他技术后处理流程简介

第六章 桌面3D打印机的拆装与维修

1、 桌面3D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

2、 桌面3D打印机的参数设置

3、 桌面3D打印机的维护

第七章 3D打印相关软件的安装

1、 Creo20系列Win32/64详细图文安装教程

2、 Cimatron单机版软件的安装

3、 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

利用资源:

  

  网络资源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

3D打印机、打印耗材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

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