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609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docx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山东省德州乐陵市2020年中考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案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写在答案卷相应位置。

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3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巷道(hàng)膺品(yàn)出谋划策瑕不掩瑜

B.档案(dàng)创伤(chuāng)纷至沓来销声匿迹

C.解剖(pōu)拘泥(ní)轻歌曼舞瞑思苦想

D.勾当(dàng)掺杂(cān)人才辈出鸠占雀巢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贫困群众的做法使我们不能容忍。

B.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国人民都期待在建国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耀武扬威。

C.中国民航局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停飞了美国波音737MAX8客机,此事不可与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混为一谈。

D.为争夺未来5G市场,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前仆后继,加紧布局。

华为独占鳌头,成为美国政客打压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

C.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预示着中国将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代。

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

D.通过《黑豹》这部电影,使我从服装、道具、场景、语言、仪式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了非洲文化。

4.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

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

”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

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

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

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6.默写。

(8分)

(1),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3)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4),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

表》)

(4)王维《使至塞上》以“。

”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词句是:

(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达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句子。

(1)

(2)

7.名著(8分)

(1)一日,A青梅煮酒,请B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

操否定了B提及的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绣、张鲁、韩遂之辈,以手指B,然后自指曰: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玄B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B乃从容拾箸曰:

“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三国演义》

A:

(人物)(当时心理活动)

B:

(人物)(当时心理活动)

(2)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称,包括、、

二、阅读(50分)

(一)古诗词阅读(6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6分)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8.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3分)

9.请简析额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分)

(二)文言文阅读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称也先帝称之曰能

C.策之不以其道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三)文言文阅读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

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

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

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

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

注释:

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

以石盆养之

A.两狼之并驱如故(《狼》)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D.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14.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

(1分)

余游慈湖山中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苍然于几案间

16.请简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对石菖蒲的情感。

(4分)

(四)说明文阅读,完成17—19题。

(8分)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

17.所选文段中,介绍一下石拱桥的特点。

(3分)

18.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什么?

(2分)

19.“《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五)记叙文阅读,完成20—24题。

(16分)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

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

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

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

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

因花了心思,俗莱也做出了几分特色。

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

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③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

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④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

“老板,要小工吗?

”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

“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

”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

“老板开玩笑呐。

”“开啥玩笑?

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⑤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

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

“老板,点菜!

”“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

瓜脸女子点点头。

陈八碗说:

“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

”“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⑥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

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

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

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

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

陈八碗一吁:

“都不容易呵。

”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

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

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

“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

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

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

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加点。

”“好好好,谢谢老板!

”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⑦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

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

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

“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

”“什么汤?

”有个胖男子问道。

“鱼头汤。

”“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

哪个店子没鱼头汤?

”“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⑧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

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

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⑨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

“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

你今天算运气好。

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

”瓜脸女子笑道:

“该扣就扣。

⑩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

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

他跟朋友说:

“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

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

”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⑪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

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

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已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

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

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

鲜而不腻,回味无穷。

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⑫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

瓜脸女子笑道:

“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⑬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

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⑭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

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

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

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

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⑮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

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

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

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

“怎么馆子不开了?

”“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

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

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

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⑯“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

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

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

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

”“天呐,原来是这样!

”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⑰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

不过,店名并没换。

因为女老板也姓陈。

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

陈八碗说:

“这行不行呢?

”瓜脸女子爽朗地说:

“有啥不行的?

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⑱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文/王琼华,有删改)

20.瓜脸女子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选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4分)

21.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来说,第⑥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什么描写?

反映了陈八碗当时怎样的心理?

(4分)

22.小说标题“一汤陈”有什么含义?

(2分)

23.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快要结尾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

(3分)

24.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

(3分)

三、综合性学习(9分) 

25.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6分)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斤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1)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2分)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3)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26.“经典诗词"朗诵会。

(3分)

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的朗通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只填序号)(3分)

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③《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四、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1)“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4)“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围绕第

(1)句中的“责任”这个关键词,结合其他三句中的一句或几句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

一、积累(31分)

1.【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项错误,膺品(yàn)---赝品;B项正确;C项错误,拘泥(ní)---拘泥(nì),瞑思苦想---冥思苦想;D项错误,掺杂(cān)---掺杂(chān),鸠占雀巢——鸠占鹊巢。

故选B。

2.【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项错误,漠不关心:

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这与“贫困群众”相矛盾;B项错误,耀武扬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为贬义词,与该句的语境不符;C项正确;D项错误,前仆后继:

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

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多用来形容人,不能形容公司。

故选C。

3.【答案】C(3分)

【解析】A.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感受不能拓展;B.“生态环境”后缺少宾语“需要”;D.成分残缺,应去掉“通过”或“使”。

4.【答案】B(3分)

【解析】A项是一个选择复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所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项的“等”与省略号不能同用。

D项中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并列性谓语不用顿号,用逗号。

5.【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项错误,没有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这一说法。

6.(8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1分)

(2)醉里挑灯看剑(1分)

(3)往来无白丁(1分)(4)受任于败军之际(1分)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分)

(6)符合题意即可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分)

7.(8分)一空一分

(1)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2)《巨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二、阅读(50分)

(一)古诗词阅读(6分)

8.原因:

离井思乡;前路遥遥;前途难料。

(3分)

9.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3分)

(二)文言文阅读一(10分)

10.【答案】D(3分)

【解析】A项的“食”解释为:

吃/通“饲”饲养;B项的“称”解释为:

著称/称赞;C项的“道”解释为:

正确的方法/说;D项的“举”解释为:

举荐。

故选D。

11.

(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或:

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分)

(2)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2分)

12.【答案】C(3分)

【解析】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乙文重在晓之以理,通过说理让后主明白道理。

(三)文言文阅读二(10分)

13.【答案】D(3分)

【解析】例句和D项中的“之”,意思都是代词;A项中的“之”,意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之”,是动词,意为“去、往”;C项中的“之”,意为“助词,的”。

故选D。

14.余/游慈湖山中(1分)

15.在室内的桌案之间显示着自己的苍翠颜色。

(2分)

16.生命力强,忍寒苦,安澹泊;生长条件简单,易养且能入药等等。

作者对石菖蒲充满怜爱赞美之情。

(4分)

(四)说明文阅读(8分)

17.答案: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分)

18.答案:

打比方、举例子。

(2分)

19.答案示例:

不能刪去。

因为"大约""可能"是“大概”的意思,表推测,刪去后变成了“《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就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句意确定,与原意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分)

(五)记叙文阅读(16分)

20.她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能说会道的人,做事麻利的人,知恩图报的人。

(4分)

21.属于动作描写。

反映了当时陈八碗当时不仅感谢女人给他老板的自信,还特意在他店里消费的图报心理。

(4分)

22.“一汤陈”点明文章主旨所在,同时包含小说所述事实,女人是以一汤赢得口碑;更有传递历史传承,不忘传统技艺的用意在里面。

(2分)

23.一是给小说留有悬念,鱼汤为什么会好喝?

引起读者思考。

二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因为不知道,才有女人被辞退,小店倒闭等。

(3分)

24.这样叙事便于铺开情节,无论人物或故事情节都有充足的展开空间,便于作者自由把控。

另外,人物情感和作者立意就直接交由读者自己感悟和体会,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及阅读空间。

(3分)

三、综合性学习(9分) 

25.

(1)知识竟答知识竞答(2分)

(2)将“召开”改为“举行”。

(2分)

(3)添加署名:

校学生会。

(2分)

26.【答案】②(3分)

四、写作(60分)

27.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①内容25分

25~20分

19~15分

14~10分

9~0分

②表达25分

25~20分

19~15分

14~10分

9~0分

③书写10分

10分

8分

6分

4~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