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2985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docx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度

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2017年度

质量年度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淮北市朔里高级职业中学,创建于80年代,90年代由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2017年改为淮北市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是杜集区唯一一所公办中职学校,位于杜集区朔里镇,龙河西侧,环境优雅,另在矿山集淮北市第九中学原高中部设立分校区。

学校占地面积近100亩,其中:

建筑面积23436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4000平方米。

现有多媒体教室6间,计算机174台,行政办公用房492平方米,教室7817平方米,图书室、阅览室6990平方米,学生宿舍1714平方米,会堂330平方米,食堂619平方米,教工宿舍1014平方米。

资产情况

 

编号

占地面积(平方米)

图书(册)

计算机数(台)

教室(间)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其中:

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

其中

其中:

当年新增

其中:

教学用计算机

其中:

络多媒

体教室

当年新增

绿化用

地面积

运动场地

面积

其中:

平板电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学校产权

1

52600

8000

14000

31790

 

174

140

 

70

6

334

157

1

1.2学生情况。

2017年招生162人(其中女生57人),现在校生428人(其中女生155人),一年级162人,二年级116人,三年级150人,2017年毕业155人,学生巩固率达到90%。

2017年培训第三类产业人员231人(其中女210人)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1.3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40人(其中女职工14人),师生比为13.1%;校内专任教师40人占教师整体的100%,外聘教师1人占教师整体的2.5%:

文化课教师22人占教师整体的55%,专业课教师18人占教师整体的45%,其中双师型教师11人占教师整体的27.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2人占教师整体的5%,本科以上学历教师39人占教师整体的97.5%;副高级19人,中级19人,初级2人;与上一年度没有变化。

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岗位情况

 

编号

本学年授课专任教师

本学年授课聘请校外教师

合计

文化基础课

专业课、实习指导课

合计

文化基础课

专业课、实习指导课

其中:

双师型

其中:

双师型

1

2

3

4

5

6

7

8

总计

1

40

22

18

11

1

 

1

 

其中:

2

14

12

2

2

 

 

 

 

正高级

3

 

 

 

 

 

 

 

 

副高级

4

19

16

3

3

 

 

 

 

中级

5

19

5

14

7

 

 

 

 

初级

6

2

1

1

1

1

 

1

 

师生比

7

 

 

 

 

 

 

 

 

1.4设备设施:

学校的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等所需的条件。

各主干专业实习(实训)开出率均达100%。

电脑总量达453台;电工电子工位48个,为新开设的数控专业购置了普通车床、数控车床。

为实现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校内各专业都建有的实习场、室,在校外还建有实训基地6处。

2016年度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5130元,2017年度生均达到3691元。

2017年生均实习工位比2016年度因学生数有所增加生均工位0.33个,生均图书74本。

指标

单位

2016年

2017年

1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5130

3691

2

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0.46

0.33

3

生均纸质图书

104

74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

文化课合格率100%;专业技能合格率97%,体质测评合格率100%,毕业率100%.2.2在校体验。

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理论课满意度为87%,一部分学生认为文化课、理论课课时比例比专业课、实训课大;各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满意度96%,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实训条件限制学生对实训实习的满意度为75%,主要是实训课时安排比较理论课文化课少,实训设施和实训场所不是太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的原因;在校团委和政教处的精心安排下2016年学校组织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成立了各种社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8%;学校专门配备了男女生活老师,校园治安人员,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生活和校园治安情况满意度为95%;在毕业学生调查中,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6%。

2.3资助情况。

2016年免学费20人,助学金42人,淮北市技能资助金126人,资助金额8000元。

2017年免学费52人,技能支助76人,助学金8人,总计支助金额123200元。

2.4就业质量。

我校通过采取学校安排就业,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本年度总体就业率为100%;分专业就业率计算机技术应用100%,机电一体化100%,对口就业率92.3%,初次就业起薪2800元;就业率总体比上年度提高0.7%,初次就业起薪提高200元;上一年度无人报考高等教育。

2.5职业发展。

我校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注重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毕业后就业发展前途正确的引导,就业学生对于新的环境和工作岗位能够很快适应,很快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对企业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和工作制度能够很快的学习和领会;为了满足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要求,学校通过强化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来培养职业岗位迁移能力,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学生不仅能胜任岗位,还具备较强的职业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经过我校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向,我校将计算机应用与平面设计进行了整合,将电工电子与数控技术进行了合并,继续加大机电技术用应专业的设备投入,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联合办学新开了高铁乘务专业,为了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我校重新开设了综合高中专业。

因我市中等专业学校布局调整,我校2018年将停止招生,所以不再开设其他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公共基础课:

(1)重构符合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包括三大模块,一是为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打基础的公共模块部分,二是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形成职业能力打基础的专业模块部分,三是为学生继续学习升造、接受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模块部分。

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校本教材。

选择具有个性化的课程组合,重新构建学生的文化基础,按需施教,通过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2)探索和推广学思结合、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包含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教学元素的“任务书”为媒介,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任务引导、目标分级、评价引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是改革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二是教学评价要素方面,注重能力的评价;三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侧重应用能力培养。

专业设置:

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和联合办学兄弟学校情况,我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平面设计传统专业,养殖专业,高铁乘务联合办学专业,对口升学综合高中班。

师资队伍: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实行岗位聘用、岗位津贴、专业技术职务改革、学历提升、人员分类管理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适应创建一流中职学校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校专业设置情况学校制定了务实管用的人才引进政策,对特殊人才实行一人一议的方式,量身定制,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课程建设:

我校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打破课程原有的学科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建。

课程要突出能力目标,要将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课程中;课程内容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要经过精心设计,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社会开展三项需求分析,一是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二是中职人才规格需求的分析,三是受教育者的需求分析。

经过以上一系列分析,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基础、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信息化教学:

我校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后。

认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育教学,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为此我校广泛建立与家长的QQ群、微博、微信等交互式联系;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科教师制作和使用“微课程”,有效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拓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自主空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实训基地:

我校现有实训基地3处,主要面对机电专业和。

现有的实训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和市场需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技能专门人才,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实现学生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我校准备根据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再联系一些厂矿公司,合作创建一些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了合理开发、适当整合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体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我校已建和在建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等各学科课件、作业、微课视频,电子教室,电子实训室等多种教学资源库。

教材选用:

根据我校开设专业,我们本着符合认知规律,符合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的,选择了高教、机械、人教、兄弟学校自编等教材,另结合专业和市场我校还自编了一些教材。

国际合作:

我校暂无国际合作项目内容。

3.3教师培养培训。

通过以老带新、督导组听课、外出学习,参加省培国培等多种形式培养和引导青年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过好教学关。

能够有计划的组建课程团队及教学团队,确定各课程的教学负责人,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规范管理情况。

为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

规范了各方面和各部门的管理:

教学方面:

拟定教学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调课、业务学习、课堂安全、学生评教、教师办公室纪律等都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

学生管理:

我校深知人本管理是学生管理的关键,为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树立人本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放下架子,以“老师”的形象影响人,以“服务生”的姿态服务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理念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为学生的成才保驾护航。

财务管理:

以增收节支为出发点,坚持财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在一保个人部分,二保正常办公的前提下,合理调配资金使用,为学校正常发展提供支持。

建立健全处室内部各岗位的分工与协作,统力合作,从提高管理水平入手,完善各项财务制度。

后勤管理:

组织后勤职工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从思想上认识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后勤工作,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和决心。

坚持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的根本观点,牢固树立“一切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从被动性服务向主动性服务转变,增强师生意识和大局意识。

安全管理:

我校实行安全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实行班主任包班级,任课老师包课堂制度。

每学年学校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本科室人员(班主任、任课老师由学校另外签订)签订安全责任书,班主任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签订“做平安学生责任书”,就学校安全目标、安全职责、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确责任。

管理信息化水平:

根据我校规模和发展定位,从学生、教师、学校等多个维度进行打造信息管理系统,如多媒体教学系统、实习实训系统、专业课教学系统、学籍系统、教务系统、办公系统,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等。

通过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为我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3.5德育工作情况。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

因此,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

德育课程教学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品生、品社、综合实践、班队活动、地方、校本等课程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把德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从标准、教材、课时、师资、资源、到评估各教学环节规范化。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我校首先努力完善校园软件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本校的价值观念、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徽、校旗进行宣讲展示,使全校师生熟知本校校园精神,并确立为共同的座右铭。

其次打造洁净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外部形象。

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障,师生互动,群策群力,把学校装扮得色彩和谐、布局合理、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用花园似的环境愉悦师生身心。

再次建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焕发学校的青春活力。

在抓好教学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富有个性地成长,让学校充满昂扬向上的朝气。

文明风采活动是我校的一项常规德育活动。

我校以淮北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增强德育时代感,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制定了详实的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方案,成立了“文明风采”竞赛委员会。

我们在活动中做到把竞赛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文化课、专业课教育相结合。

在每个班级内进行初赛,初赛选出来的作品参加学校复赛进而推荐全市比赛。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各方面才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

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首先,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让活动有章可寻。

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校师资力量,确定适宜的社团。

其次,做好社团活动的常规管理工作。

细化社团活动纪律,强化社团活动责任。

再次,为有效的开展社团活动,我校采用汇报演出的形式对社团活动进行验收,真正做到了有活动就有收获。

在政教处的指导下,校团委学生会积极的开展各项工作,举办了各类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的特色活动,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召开第三次团员代表大会暨换届选举会,选举出新一届团支部书记、团委委员、学生会执委。

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团委学生会的组织能力,加大部门建设力度,经大会主席团商议通过,对团委学生会部门调整,明确学生会职责。

组织了校运动会,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开展了创建优秀团支部和团员民主评议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

3.6党建情况。

在杜集区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党支部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开展服务型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抓好各项党建活动载体,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在提高党员服务意识、转变教师工作作风和促进学校改革、推动学校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首先抓学习教育,提高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按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以学习科学理论、学习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学习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学校支部先后召开学习会议4次,参学人数今100人次。

其次抓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二是抓好党员发展和党费收缴工作,三是抓好党内信息统计工作。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和淮北市和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合作,联合建立校内教学工厂,构建“车间建在学校”校企合作新模式。

学校引入淮北市和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该企业(设备、业务、管理、技术、工人)引入进驻学校,建设现代LED电子生产实践基地,促进了学校的标准化管理。

学校根据教学计划,阶段性地将学生送到企业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派教师管理,企业派师傅指导。

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学生直接参与产品生产与检验等全过程,深切体验企业全真氛围,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具体做法包括: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研讨、修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核心课程体系,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为扎实,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共同开发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设计来自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合作开发课程、编写讲义教材,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企业承担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企业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物力支持,学校为企业生产提供人力支持。

实训教学中,由企业方提供实训设备,学生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边生产边教学,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实现了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手段现场化、实训工厂企业化、实习情景真实化的课改模式,实现专业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

学生在全真的实践实训环境中锻炼,不仅实现“做中学”,更能让学生“做中思”,真正了解电子加工的本质。

通过科学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凸显了具有教学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学校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学校先后为企业培训了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等用工达300余人,合作企业也十分注意在学生就业方面宣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初期选择了淮北市和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直接就业,由于企业参与了学生的培训,也希望毕业生能够到企业去工作。

校企共同进行培训项目开发,为行业和企业服务学校与淮北和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市场急需的新项目。

淮北和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网络视频系统”新项目时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学校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后勤有关人员为企业提供了网络视频系统相关资料和信息,同时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也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研究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通过与企业研发部、实验室直接和深入的合作,使学校专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发展,增加了企业新的盈利点。

4.2学生实习情况。

我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的要求。

组织了学生去苏州、昆山、芜湖、合肥等地实习工作。

主要有电子装配,机械加工等专业,将近200人。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论素养不高,对于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其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等都较弱,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需求;另外大部分企业在挑选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学生时,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再结合企业的生产性质,工作环境和生产情况来决定的,但在实际选人的时候也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鉴于杜集区的实际区情和我校情况,我校暂时没有集团化办学。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有效衔接,承担了杜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劳动预备制人员的培训工作。

先后开展了农村养殖班培训、机械加工培训、电子电工培训、家政服务等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企业行业员工素质再提升培训。

近三年,学校面向全日制学生开展了数控车工、汽车维修工、维修电工等13个工种初级工培训,培训学生近800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20多项,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开展初级高级工种培训及鉴定800余人。

5.2社会服务。

我校站在新的起点上,秉承“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以“行业--企业--学校”的一体办学理念,利用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立足地方经济产业升级,依托行业,坚持创新发展。

学校紧跟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立足淮北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打造特色专业。

形成了以“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为核心,引领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素质,再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和企业与行业联合培养人才。

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搭建立交桥,既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要,又满足了企业对职工专业素质的需要,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5.3对口支援。

2105至2016学年度我校派出教师李青松同志对安徽省援建学校新疆皮山县安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教工作,帮助该校成功申请了自治区级项目,并获得了优秀援疆干部称号。

2017年暂无支援项目。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淮北市朔里高级职业中学是杜集区政府举办的公办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支持,本年度正常性经费落实正常;暂时没有实行生均拨款;2017年获得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央补助项目2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改善教师教学条件建设,无违规使用资金现象。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严格按照《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皖教职成〔2015〕11号)、《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皖教职成〔2016〕8号)等文件精神推进项目进展,项目进行顺利,资金安全,使用规范。

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铁道运输与管理专业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300㎡,添置计算机教室一座,形体训练房一座,教学设备若干。

改造实训室3间。

经严格自查项目补助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无无挤占、挪用、虚列补助资金情况;没有把补助资金用于偿还欠款、支付利息、弥补日常经费,或用于已完工或无关支出;财务管理、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符合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