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63162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_3篇(共7页)4500字.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篇一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

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

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

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

不言而喻。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

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

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

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

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

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

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

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

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

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

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

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

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

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

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

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

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篇二

  自信受到成功率的制约。

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

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

  班级中原有一名后进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

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

可是在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费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牺牲,尽管孩子学习不理想,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儿子信心和帮助。

我震撼于母爱的力量如此伟大,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我决心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

  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数学课上,这个&;笨孩子&;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可他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

怎么回事?

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自己的思路。

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

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生说:

&;&;&;&;今天能主动举手,我们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而鼓掌&;。

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既而腼腆地笑了。

我发现,这一节数学课,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敢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

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

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

在应用题单元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他在这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别强。

有一次大部分学生都对一道应用题的另一种解法感到困惑,这时他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

&;其实这很简单,---------&;他自信的语气和清晰的思路令全体学生和我目瞪口呆。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我将在这方面继续探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集篇三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近结束,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反思。

如何让学生乐学、愿学、学会,我觉得兴趣是关键!

可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例如:

教《平均分》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把24朵红花,蓝花,绿花,紫花分别放在四个盒子里,然后分别请3个、4个、6个、8个同学上台,说:

&;我把把*花送给你们,们自己拿走,但你们拿的*花朵数要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拿才合理,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平均分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再如:

在教学《三位数退位减法》时,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例如: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

品尝到了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课标》也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用的积极情感体验。

例如:

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几个角呢?

&;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

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炼。

再如:

在学习《加法估算》时,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的感受,在生活中你有这种经验吗?

今天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那些帮助?

学生就在这轻轻松松的谈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四、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写了一个三位数,十位上是6,让学生猜猜这个数是多少.猜的过程中告诉学生是猜得大了还是小了.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加深了对数的认识掌握,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五、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摘桃子&;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

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当然。

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困生转化问题,还是一大难点,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