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3241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吨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吨的认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曹冲在记录大象的重量时要用到什么单位?

(2)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你会填吗?

一只鹦鹉大约重35(克)。

一只兔子大约重5(千克)。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千克)。

要用到重量单位。

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1千克=1000克

由故事引入重量单位||,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为这节课学习吨做铺垫。

讲授新课

1.1.认识吨。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比如吊车吊的物品和火车车厢运的物品都用“吨”作单位。

2.感受1吨的重量。

(1)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2)

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10名这样的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3.小组活动:

(1)互相抱一抱||,感受大约25千克的重量。

(2)说一说:

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做单位?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5.学习单位间的换算。

4吨=(4000)千克

3000千克=(3)吨

 

6.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7.解决问题。

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小组讨论。

(1)阅读与理解。

知道了哪些信息?

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

检验一下||,看①、④两种方案是不是恰好运完8吨。

 

答:

派车方案①、④都可以恰好把煤运完。

8.做一做。

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

如果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活动:

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已知什么?

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列表看一看。

 

工人叔叔把4台机器装在载重4吨的卡车上||,每台机器重900千克||,这些机器的重量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了吗?

4吨=4000千克

900×4=3600千克

3600千克<4000千克

答:

这些机器的重量没有超过这辆卡车的载重量。

9.小结:

(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1吨=1000千克

 

一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1000千克

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250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学生互相抱一抱||,感受大约25千克的重量。

 

1吨是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

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

1000千克是1吨||,6000千克就是6吨。

1吨是1000千克||,5吨就是5000千克。

 

已知的信息是:

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所求的问题是:

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

用2吨的运3次||,3吨的运1次||,一共运9吨。

用2吨的运2次||,3吨的运2次||,一共运8吨。

用2吨的运1次||,3吨的运2次||,一共运8吨。

只用3吨的运3次||,一共运9吨。

第一种方案只用2吨的车||,4次正好运8吨||;第4种方案2吨的车运了1次||,3吨的车运了2次是6吨||,恰好一共运了8吨。

已知是:

小明有5元和2元面值的人民币各6张。

要买一个30元的书包。

要求的是:

他可以怎样付钱。

如果用6张5元的||,正好是30元。

5张5元的||,加上3张2元的||,是31元。

4张5元的加上5张2元的||,正好是30元。

方案①、③都可以恰好把钱付完。

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出生活中的哪里用到吨||,使学生感受到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会用吨作单位。

 

通过学生熟悉的

大米的重量及小学生的体重||,来感受1吨的重量。

 

让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实际知道比较重的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通过列表法使学生清晰地看出运煤的次数和总吨数。

 

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提高

 

1.1.做一做

(1)一袋大米重25(千克)。

(2)一袋食盐重500(克)。

(3)一头蓝鲸重35(吨)。

(4)一粒花生米重1(克)。

(5)一艘轮船重2019(千克)。

2.我会判。

(1)一袋面包重250克。

(√)

(2)一根火腿重150千克。

(×)

(3)一个西瓜重8克。

(×)

(4)一袋话梅重80克。

(√)

3.我会连

4.食堂运进大米485千克||,面粉495千克。

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1吨少多少千克?

1吨=1000千克485+495=980(千克)

1000-980=20(千克)

答:

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1吨少20千克。

5.拓展提高。

(1)电梯的载质量是1吨||,现在有13位乘客||,体重和为1200千克||,他们能同时乘坐电梯吗?

1吨=1000千克1200千克>1000千克

1200千克>1吨

答:

他们不能同时乘坐电梯。

(2)用两辆载质量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600+400+800=1800(千克)2吨>1800千克

1000+700=1700(千克)2吨>1700千克

答:

第一辆车装1800千克||,第二辆车装1700千克。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方法2:

600+400+1000=2019(千克)

2吨=2019千克。

800+700=1500(千克)

2吨>1500千克

答:

第一辆车装2吨||,第二辆车装1500千克。

方法3:

600+1000=1600(千克)

2吨>1600千克

800+400+700=1900(千克)2吨>1900千克

答:

第一辆车装1600千克||,第二辆车装1900千克。

 

一根火腿重150克。

一个西瓜重8千克。

 

小组合作: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填写重量单位要有生活积累||,还要看清给的数字||,对重量单位有明确的认知。

 

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1吨=1000千克

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

 

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

(1)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1吨=1000千克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朗。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