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63546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共11页)7000字.docx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5篇

  篇一: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

  暑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文明礼仪,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规范化的做法。

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需要的仪式。

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有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载着推动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语言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和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是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一种手段。

教师是学生的良好表率。

我身为教师,礼仪尤为重要,孩子天性好模仿,他们学习说话,待人接物,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作为孩子的教师自然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我意识到,应当用一颗平等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放下教师的架子,对学生真诚相待,做学生的朋友,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推动孩子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一个人的自尊心。

&;要想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并且要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的这份情感,只在口头上说说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俗话说: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只要我们付出真爱,就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如果我们动不动就对他们讽刺、挖苦,使他们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这样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

我们应该采用表扬、鼓励。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我们的国家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名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

教师的衣着整洁、典雅、美观,则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

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

而女老师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因为我们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总之,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

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篇二: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

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教师的行为举止要大方、自信。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

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

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

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

教师的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

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语言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语言要精练、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提前通知,有所准备。

谈话最好提前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有一个思想准备,这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对学生的尊重。

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讥,应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还要注意分清场合,入情入理。

在与人谈话时,老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

不要言过其实,故意夸大事实。

  最近学习的教师文明礼仪有关知识,发现自己存在不少问题。

有时上课累了,就趴在讲台上讲,有时倚在学生桌子旁上课,有时不认真讲普通话,有时衣着不够大方得体等等。

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做到以上的要求不难,难的是能以身作则,坚持不懈,每时每刻都能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篇三: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

  近日,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教师文明礼仪》专题片,针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具有不寻常的意义,看了之后,颇有感触。

  对广大教师学生来说,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培训,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了,但对于广大师生来说,受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师生在传统文明礼仪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存有许多不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加强师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迫切需要。

  文明礼仪程度能反映出教育的整体质量。

没有良好的家教,就不能培育出优良的品格,没有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健康的育人环境,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符合未来需要的有用人才,没有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就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影响着人一生的命运,教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将会对许多孩子的一生产生无数的影响。

  针对教师的文明礼仪培训,是提升教师师德素养的需要。

今天的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行传道、授业、解惑之职,教师被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责任是重大的,其职业生涯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全方位的。

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自己的心里就要有阳光,让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教育不仅仅要成就一个个体,更要对整个社会负责,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负责。

当前,教师的师德素养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教师的文明礼仪培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文明礼仪培训,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高要求。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对教师的形象和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时期新形势,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师德素养,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以适应时代赋予教师的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懂得文明自律,礼待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篇四: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

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也有人可能会说:

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

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我想这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当我看到<<世纪大讲堂>>里面有一个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国人说韩国人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的时候,我前几年的愤怒已经被现在的无奈代替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网民对韩国人非常反感,其反感程度大大超过了日本,说实话我觉得挺奇怪的。

后来开始传出韩国人掠夺中国文化遗产的事情,从四大发明到文人墨客,都成为韩国人争相论证有韩国血统的对象。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成熟国民对自己国家自豪感的重大来源。

偏偏韩国人最喜欢抢中国文化。

但这是真的么,这些基本都不是真的,除了端午节和韩国的端午祭有名字上的冲突以外,其他的所有有关韩国掠夺我们文化遗产的事件都是我们自己捏造或者夸大的,这事情说出来其实挺难接受的,但事实就是如此。

当一个国家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来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不是应该深刻的反省的吗?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韩国,看过几部韩国电影,有两三部很不错,其他也都一般,那些不错的电影也普遍压抑,我绝对不会看韩剧,我绝对不会听韩国歌星唱歌&;&;但我绝不讨厌韩国,我甚至尊重韩国。

如果你了解一些韩国的民主进程,你应当敬佩韩国人民。

韩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是他们居然向世界的部分,全亚洲,尤其是中国输出了他们当代的文化。

你不管这个文化深刻还是肤浅,韩国做到了,韩国还输出了他的自主商品品牌,而且还都不低端。

文化还是一样的文化,我们中国是五千年文明,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韩国、日本这些礼都是从我们中国传过去的。

现在传过去以后,被他们整个吸收了,而且融化在他们生活里面,也融化在他们历史里面。

  的确是这样,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而且中国人是一个崇尚&;礼&;的民族,但是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这个&;礼&;字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被我们中国人渐渐地淡忘了,这个&;礼&;字到底传承了一种什么样的儒家文化?

我想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这个要追溯到西周开国之初。

周公他对我们中华文明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叫做&;制礼作乐&;。

众所周知商朝的物质文明非常发达,我们现在博物馆里看到许许多多最精美的、最雄伟的青铜器几乎都是商朝的,像司母戊大方鼎,但是它在精神上,它是一个侏儒,现在我们所出土的十几万片甲骨文都是商王占卜的记录,他事无大小都要占卜,真是叫&;不问苍生问鬼神&;,他这个商王非常迷信鬼神,迷信天命。

认为他这个国家是天给他的,谁都奈何他不得。

周公就吸取教训吧政策转移到了民众上面。

周公改革政治,他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道德的团体&;,要用道德把贵族、平民和一般的人,用道德把它维系起来。

  儒家认为人性不能放任,人是动物的灵长,人应该对自己的性情有所把握,所以有人经常讲&;性情中人&;,但是这也是需要一个度的,我们要时刻把握好这个度。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这个民族五千年它要形成一套文化的,中国这文化的核心是&;礼&;,你不能把这些东西都丢光了,现在我们连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都记不全,却还是过圣诞节什么节日的,根本不是基督徒偏要跟风。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血管里流的血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文化、珍爱自己的传统。

近代以来,我们由于受到外来侵略,在这种很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不是想全盘西化,就是想全盘苏化。

自己的民族文化挺立不起来,没有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觉。

而现在的中国文化是加速度的在流失。

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都已经是失落了,我们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中断的,要看我们大家有没有文化自信,有没有文化自尊。

  有没有能力保得住中国文化。

  篇五:

传统文化学习文明礼仪心得体会

  我国自古有&;东方礼仪之邦&;美誉,礼仪一直被当作人生的基础课程,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仪发展史。

孔子曾说过:

&;不学礼,无以立&;。

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学会讲究礼仪,才能立足于社会。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有句老话: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

我校的基于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正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来加快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健康成长,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世。

在学校的&;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之&;基于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行动研究&;子课题研究带动下,作为班主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积累传统礼仪文化,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之根本。

  从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入手,渗透文明礼仪之根本教育。

  《三字经》《弟子规》孩子们虽然在一、二年级时已经背诵过了,但是当时是否理解了呢?

却不得而知。

现在重新复习诵读,五年级的孩子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每周诵读五条《论语》,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

在诵读的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

原来《三字经》《弟子规》里的很多内容大多都来自于《论语》。

比如:

《论语》中的&;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与《弟子规》中的&;弟子规,众人训,守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都讲到了&;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就这样,他们一边背诵,一边联系旧知,熟记了诵读的内容,加深了理解,渗透了做人的根本&;&;仁、义、礼、智、信。

在诵读这些国学经典中传承了我国文明礼仪的文化,明白了许多做人的根本。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1、开展丰富的文明礼仪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使弘扬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教育具体化,生动化,贴近生活实际,真正起到教育实效。

我班从三月份开始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礼仪系列的主题班会活动。

如:

&;征集文明礼仪班训&;、&;如何使用礼貌用语&;、&;讲中华传统礼仪故事会&;、&;文明礼仪小品&;展演活动、&;文明礼仪演讲比赛&;和&;文明礼仪书法比赛&;活动。

活动中,人人参与,个个都当演员,人人都背诗歌,既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能力,又生动的对自己和同学进行了教育。

活动中,我们讨论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班训,评选了最佳演员、最佳课本剧、最具创意奖、最佳演讲能手、小小书法家等多个奖项。

这一系列的活动增加了孩子们的荣誉感,加深了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力争要做校园&;文明礼仪小标兵&;。

  2、利用节日,开展&;我是优秀好少年&;系列少先队活动。

&;三八&;妇女节和母亲节,我号召孩子们在家做优秀好少年,为母亲做一件事,感恩母亲做孝顺父母的好少年;植树节,我号召学生栽花、植树,美化环境,做心系祖国和他人的好少年。

愚人节,我让孩子们谈&;愚人&;和&;被愈&;的感受,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要做诚实的好少年。

  这些多彩的活动丰富了传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涵,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促进了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

  三、抓住课堂教学,进行全文明礼仪教育。

  现代的学生,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要利用好语文课堂和思想品德课堂这个平台,利用好教科书这个素材,创设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例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如,《梦圆飞天》、《秦兵马俑》《示儿》、《春望》等,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还要求各学科在教学中都要渗透礼仪养成教育,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四、立足常规管理,常抓住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要注重平时,不可今日做,明日不做,必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力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比如:

上课铃打响后,孩子们要迅速回到座做好上课准备;上课时,要起立站直,向老师问好,并行注目礼;课堂上听讲,坐在板凳上要头正、身直、脚放平;升国旗时,要庄严肃穆,站直、立正、敬队礼;见到老师,要恭恭敬敬的向老师敬队礼;与同学相处,要宽容,礼貌用语不离口,等等。

平日里,同学们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发现做的好的,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发现做的不好的及时给予提醒。

并且每周评选一个优秀文明小组和评选一个文明之星,以此来激励孩子把文明礼仪行为养成习惯。

  总之,在学校&;基于传统文化的礼仪教育行动研究&;活动的引领下,在班主任的用心教育下,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正在逐渐养成,学生素质在逐渐提高。

我们还要结合争创文明学校工作,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积极作用,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小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