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docx

最新语文版小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9古诗二首—绝句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

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激趣引题到感知全诗到逐句讲解到学生扮演诗人呤诵诗句,层层展开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境的良好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听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展开画面,贴图丰富画面的五步环节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并以此作为教学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学重点。

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融听、思、画、说为一体,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同时对“含”字作替换比较分析,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拟人”这种修辞形式对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以及表现诗意的特定作用,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大幅彩贴画、录音带(机)、小黑板、大黑板上板书好全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

----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

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

(七言绝句)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1200多年前,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

公元762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百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载名称作了诗题。

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诗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

在这首诗里有四个生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4.指名读诗:

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

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

(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

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

(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

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

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

(黄鹂)黄鹂有同学知道吗?

(贴黄鹂)

(3)介绍黄鹂。

黄鹂是一种很美丽又会唱歌的小鸟,羽毛大部分是黄色的。

(4)学习“翠”“鸣”。

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哪儿鸣叫呢?

(柳树枝间)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

(翠)翠是什么意思?

(嫩绿、翠绿的意思)可见此时正是什么时节?

(早春时节)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

(欢快地、自由自在地)

(5)读第一句诗。

让我们一齐用欢快的语调,读一读第一句诗,注意七言绝句的(2-2-3)的节奏。

(6)说句意。

第一句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吗,谁能说说。

(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地鸣叫着。

2.学习第二句诗

(1)描绘情境。

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白鹭)贴白鹭。

(2)介绍白鹭:

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3)讲“一行”“青天”。

那是一只白鹭吗?

(不是)诗中哪能个词告诉你的?

(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

(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

(蔚蓝的天空)这里的青是碧蓝、瓦蓝的意思。

(4)说句意。

那么二句诗的意思同学们会说吗?

(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5)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诗,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凝炼明快,仅仅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描写色彩的字吗?

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

(黄、翠、白、青)

(2)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独特鲜艳的色彩特征。

我们在读这两句诗时就觉得仿佛有这样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眼前。

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美好语言描绘画面,同学们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两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拨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

(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贴西岭

(2)讲解“千秋”、“含”。

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

“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

(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

(时间长久)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西岭山的?

(诗人从窗口向远望),画(囗),你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吗?

含是衔着、镶嵌的意思。

同学们觉得这句诗中的“含”字用得好吗?

这样我们不妨用其他的字来换换,可以用哪些字来换?

(有、里、内、前)我们选两个字换上读读看,比较比较,体会体会。

“窗有西岭千秋雪”,你们觉得怎么样?

(太一般了)“窗嵌西岭千秋雪”,(嵌字写出西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静态的画。

)我们一般说人才用含着什么,这儿用了“含”字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更有了动感,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

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3)说诗句大意。

(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衔在窗框里一样)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赞叹不已,不知不觉,笔已经拿在手里很长时间了,诗人想起要写下诗句,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什么?

(门前停靠在岸边的船只)边贴船只边叙述:

船只不在航行吗?

你从哪个字知道的?

(泊),泊就是停靠的意思。

东吴是指长江下游,江苏一带建立东吴政权,所以诗又用东吴指代长江下游,江苏一带的地方。

(2)你会解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吗?

(从遥远的东吴航行来的船只)那“万里”在这里是指什么?

(路途遥远)现在同学们能解释这句诗的大意吗?

(门前的岸边停靠着千里迢迢航行而来的船只),船能沿着岷江,穿三峡,一路畅行无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环境里才会出现,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欢快、愉悦、舒畅)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读第四句诗。

6.体会诗情

(1)此时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乱”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诗人心情愉悦,才会有闲情逸致抬头远眺西岭雪景,俯首感受鸟语花香的明媚春色。

所以诗三/四句就写了诗人远望近观的情形,同学们能不能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诗人抬头向远处看,只见,低头看近处,只见,看到这番情景,诗人心中。

(2)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把三、四两句联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表演情境

1.刚才通过想象画面,我们理解了每句诗的大意,走近了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做大诗人杜甫,把诗人作诗的情景给大家表演表演。

现在黑板上的这幅画,正无限的扩大、扩大……于是,我们这儿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画。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阳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听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循声望去,诗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样的一幅春景图,可以先向我们介绍介绍,而后诗人挥毫泼墨,并为我们高声呤诵所作的诗。

先请大家在座位上讨论讨论,练习练习。

2.学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呤诵呤诵。

4.齐诵全诗。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背诵。

 

9古诗二首—绝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

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指名背一两首)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

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

(学生交流)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

(杜甫)板书:

唐杜甫

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

(学生交流)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3.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1200多年前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的第三首。

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读诗了吧?

那就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吧!

不过读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铅笔,看看诗中哪些字词是你不理解的,画个小问号,哪些字词是你通过预习已经解决的,画个感叹号。

开始。

2.学生交流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

黄鹂:

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

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

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

这里指鸟叫。

翠柳:

绿色的柳树。

青天:

蔚蓝色的天空。

含:

包括。

西岭:

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

“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

“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

停泊。

万里:

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3.理解了这些字词,相信大家对古诗有了更多的了解。

人们常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画面?

?

(分句理解诗句意思,最后结合起来说。

4.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

“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四、读诗句,悟诗情。

同学们读懂了诗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

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图画。

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

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

谁再来读读看?

生交流,读。

同桌互相评析。

指名读。

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背诵。

五、拓展阅读,引导写诗。

1.(出示《绝句》)同样是杜甫的描写春天的绝句,读一读,这首五言绝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

(指名说,有感情的诵读)

2.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生背诵。

3.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4.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

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

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

好!

开始!

生:

创作诗歌。

六、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

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

 

9古诗二首—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

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上注释,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

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zhòng,表重复读chóng,还在副词时读hái,作动词用读huán,发在名词中读fà,在动词中读fā(学生可从词的角度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

自读全诗,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

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

  

 

9早发白帝城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 辞 江陵 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

作者什么时候从白帝城回江陵?

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

(船)

  师: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

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

诗中用多长时间?

(一天)

  师:

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

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得到赦免回家乡。

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

(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

朗读古诗。

(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

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

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哪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

(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

体会古诗

  师:

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

(学生回答)

  师:

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诗的题目)

  师:

“发”是什么意思?

(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

例:

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

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

彩云间是什么意思?

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

(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

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

诗中写了吗?

(相距千里)

  师:

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

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

一天能到达吗?

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

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

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两岸那美丽的风景吗?

他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

万重山是什么意思?

(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

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

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

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两岸,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

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

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想把他描绘出来吗?

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

描绘诗句。

  作业:

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10五花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嘴角、浓浓、紫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五花山”名字的由来,进而发现山的美丽,感受山的美好。

3.通过学习作者抓住不同季节的不同颜色特点进行细腻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理解文章主题,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建立爱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总分的写作结构。

2.能恰当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准确、细腻地描写同一事物的不同颜色,感受五花山颜色的神奇变化。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

(生答)老师今天带你们去逛逛美丽的山。

(板书课题:

五花山)

2.看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五花山在哪儿?

五花山上面有很多花吗?

它为什么要叫“五花山”呢?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文章中探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记字、识字方法。

3.汇报反馈。

(1)出示生字、词语.

涂过染绿一簇剧场紫绒幕布嘴角金黄浓浓熟透一场挂满火苗紫红

(2)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4)教师点拨:

“簇”是平舌音,“绒”是翘舌音、后鼻音;“紫”上面是“此”,下面是“糸”不是“系”,不要多写一撇。

(5)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读通、读顺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描写的山为什么叫做“五花山”?

(最后一段)

(因为秋天的山五颜六色,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2.秋天的山有好多种颜色,这里的大山在其他季节是什么颜色呢?

指名回答.(春天是绿色的,夏天也是绿色的)

3.品读第2、3自然段。

(板书:

春夏)

(1)春天和夏天这两种绿有什么不一样呢?

(春天的五花山是淡绿的,夏天的五花山是浓绿的。

女生读: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听了女生轻柔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春天正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带来了充满生机的绿。

男生读: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夏天的浓绿正扑面而来,真像一位画家,把茂盛的绿带给了山中的一切!

(2)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把夏天的浓绿写出来的吗?

(都像被绿色蜡笔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师:

原来春、夏的五花山只有一种颜色,哪个季节颜色最丰富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的家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