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3741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 完整版教学讲义.docx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完整版教学讲义

幼儿卫生保健

绪论

一、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

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学科。

幼儿卫生保健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园的各领域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为这些学科提供生理上的科学依据,又是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幼教专业学生将来在幼教岗位上做好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卫生保健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

二、学习幼儿卫生保健的方法:

1、调查法,它是经典的研究方法,通过体检、访问、交谈、问卷等手段。

对大量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幼儿身心变化规律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为幼儿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的一类方法。

4、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总之学习本学科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和有计划地到幼儿园见习、实习,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自觉跟上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幼儿卫生保健的知识,模范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幼儿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中西方发展的历史和学习的意义理解较透彻,也能明白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但对学好这门学科对学好其它专业理论课程的指导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认识和理解。

第一章 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

第一节 奇妙的人体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

人的头颈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头颅里有颅腔,腔内有脑,脑与椎管里的脊髓相连。

面颅上有眼、耳、鼻、口等器官。

颈是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比较灵活。

躯干里面容纳了许许多多的脏器。

躯干的前面可分为胸部和腹部,后面可分为背、腰、臀等部。

胸部有胸腔,腔内有心、肺等器官。

腹部有腹腔和盆腔。

腹腔内容纳胃、大肠、小肠、肝、脾、胆囊、胰、肾等器官。

盆腔里容纳乙状结肠、直肠和膀胱。

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也位于盆腔内。

运动灵活的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各一对。

人体结构由表及里可分为皮肤、肌肉和骨骼等。

躯干内容纳着许多内脏器官的腔称为体腔。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体是复杂的统一的有机体,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一)细胞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一个人的全身大约有75万亿个细胞,100多个种族。

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切生命活动,与它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共有60多种。

其中含量较多而生理功能比较明确的约20种。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在体内含量最高,合起来占总量的96%左右。

还有含量较少的钙、磷、钾、硫、钠、氯、镁等元素,以及铁、锌、氟、锰、铜、碘、钴等10多种微量元素。

(二)组织

组织是人体内有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人体的组织,根据形态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三)器官

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

如心脏就是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其心腔的内皮由上皮组织构成,心壁则主要由心肌组成,还含有一些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四)系统

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

人体全身可分为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一)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基本生理特征,其中新陈代谢是其他基本特征的基础。

人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包含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能在体内顺利进行是由于一种叫酶的生物催化剂在起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这种催化能力称为酶的活性。

人体内已发现近千种酶。

酶的主要特点:

1、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2、酶的催化作用于温度和酸碱度有关

3、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二)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

人体有完整的调节机制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个方面。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反射,对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它的特点是:

迅速、局限和短暂。

体液调节是由体内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功能。

自身调节的范围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仍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节幼儿各系统特点与卫生保健

幼儿为什么要经常洗澡?

为什么要让幼儿到户外晒太阳?

为什么不应该让幼儿吃水泡饭、汤泡饭?

科学的保育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

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地按科学规律教养幼儿。

一、运动系统

人体各种姿态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运动系统完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人体骨骼的共有206块,骨的形态各异。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1、柔软的骨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幼儿骨骼比较柔软,软骨多。

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在幼年时期直接参与骨的成长,使骨不断地伸长、增粗。

骨组织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幼儿的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这对骨的生长及再生起重要作用。

幼儿机体各部分的骨组织也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脊柱、骨盆和腕骨等部分。

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2、灵活的关节

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

骨连接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

幼儿的关节窝较浅,牢固性差,易脱臼。

3、易疲劳的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能随着人的意志而收缩。

全身的骨骼肌约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

肌肉中75%是水分,25%是固体成分,肌肉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在人体中起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幼儿肌肉柔嫩,含水分相对较多,易疲劳或受损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幼儿动作的速度、准确程度及控制活动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

2、合理组织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4、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

5、主要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组织活动时,要做好运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避免用力过猛牵拉幼儿手臂,防止脱臼和肌肉损伤。

还要注意幼儿不宜拎过重的东西,手做精细动作的时间宜短。

二、呼吸系统

人体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则称为下呼吸道。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

幼儿鼻腔窄小,没长鼻毛,鼻泪管特别短,易患泪囊炎、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疾病。

2、咽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幼儿咽鼓管较短且平,易患中耳炎。

3、喉

喉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音器官。

会厌软骨控制着喉的入口和气管。

幼儿喉腔狭窄,声带不够坚韧,声音易嘶哑,有炎症易引起呼吸困难。

4、气管、支气管

气管上接喉的下方,下在胸腔内分为左、右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管壁覆盖的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抑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幼儿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黏液分泌少,易发炎。

5、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的频率随年龄和性别而异。

幼儿肺容量较成人小,呼吸表浅,每次呼吸量少,因此幼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保护幼儿声带。

5、严防异物进入幼儿呼吸道。

人体的心脏、人体的血液循环是人体的生命线,非常重要。

三、循环系统

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需要不断地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体内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循环系统来输送的。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一)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幼儿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机体所需要的氧气和养料的供应,以及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废物的排除,都要通过血液的运输来实现。

此外,血液对机体还具有保护和防御等功能。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1)、幼儿血液的特点

幼儿的血液量相对较成人多,但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防御能力差。

(2)、幼儿心脏的特点

幼儿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大,心排出量少,心率快,脉搏节律不规律。

(3)、幼儿血管的特点

幼儿血管比成人短,内径却相对较成人粗,供氧充足,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幼儿年龄越小,心脏收缩的节律越不稳定,血压越低,脉搏越快。

2、幼儿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幼儿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易出现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发炎。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保证幼儿营养,防止贫血。

2、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4、幼儿衣着要宽大舒适。

5、要预防幼儿患传染病

6、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幼儿

四、消化系统

(一)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脏和胰腺组成)、小消化腺(有胃腺、肠腺等)。

1、牙齿

功能:

咀嚼、磨碎食物,使食物和消化液混合。

胚胎6周开始牙齿发育,5岁出齐20颗乳牙;6岁开始换恒牙;乳牙易生龋齿;乳牙的咀嚼、咬啃对恒牙的正常萌出有重要作用。

2、胃

功能:

暂时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食物。

幼儿胃容量较小,伸展性和蠕动功能差,因此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弱,需少量多餐。

3、肠

小肠的功能:

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大肠的功能:

贮存经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

幼儿肠的吸收能力比消化能力强,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但幼儿肠蠕动能力比成人弱,易便秘。

肛门的功能:

排出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

4、唾液腺

功能:

消化淀粉食物,杀灭口腔细菌,保护胃黏膜。

幼儿唾液分泌较少,口腔较干燥。

5、肝脏

功能:

代谢、贮存养料和解毒的作用,及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幼儿肝脏相对较大,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差,受饿易发生低血糖。

幼儿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差,要防止受细菌病毒的损害。

6、胰腺

功能:

帮助消化食物,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幼儿胰腺很不发达,易受气候和疾病影响,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道各器官的关系及其和消化腺的相互关系:

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磨碎,再通过食管进入胃,在胃暂时贮存并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消化吸收了营养物质后,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再进一步吸收利用后形成的粪便由肛门排出。

整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均需要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参与才能完成。

(二)、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

1、保护牙齿

(1)预防龋齿,定期检查

(2)养成清洁牙齿的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3)让幼儿勤于咀嚼,不吃过冷过热食物。

(4)纠正幼儿某些不良习惯。

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培养良好饮食卫生习惯

3、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4、培养幼儿定时排便的习惯。

五、排泄系统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最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积存过多是有害的,必须及时排出体外。

(一)幼儿排泄系统的特点

1、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幼儿泌尿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此幼儿肾脏中,不起作用和不成熟的肾单位较多,幼儿肾脏的储备能力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喂养不当、疾病或应激状态下,易出现不适现象。

2、皮肤

皮肤覆盖在身体表面,有厚薄之分,手掌和足底的皮肤最厚,眼皮等处的皮肤较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所构成。

皮肤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受刺激和排除废物等功能。

幼儿皮肤面积相对较大,从皮孔蒸发的汗液是成人的二倍。

(二)幼儿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

1、培养幼儿及时排尿的习惯

2、保持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道感染

3、保持皮肤的清洁

4、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5、注意幼儿衣着卫生

6、预防和及时处理皮肤外伤

六、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由许多内分泌腺组成。

内分泌腺可分为分泌激素,激素直接进入血管、淋巴管内,然后由血液运送到全身,调节身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等功能。

(一)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甲状腺、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胸腺、松果体和性腺等。

1、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的甲状腺素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功能。

2、脑垂体

脑垂体位于大脑底部,能分泌多种激素,对幼儿生长、发育及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并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3、胸腺

幼儿期胸腺的发育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

1、组织好幼儿的睡眠。

一个人能长多高,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一昼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并不均匀。

幼儿在夜间入睡后,生长激素才大量分泌。

所以,孩子长个子,主要是在夜里,静悄悄地长。

2、安排好幼儿的膳食。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

所以,供给幼儿的饮食中要注意补碘,如食用加碘食盐,多吃海带、海鱼等,以保证幼儿的正常需要。

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及自主神经,它们分布于全身各处。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联系,调节全身各部分的活动。

一、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脑的重量变化快

为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2、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均衡

脊髓和延髓发育较早,小脑发育较晚。

3、幼儿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

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二、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1、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幼儿生活制度。

2、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3、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营养。

4、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5、开发幼儿右脑,协调左右脑。

八、感觉器官

(一)幼儿视觉器官的特点

1、视觉器官(眼)

视觉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眼球,此外还有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等附属结构。

幼儿眼球的前后径较短,易出现生理性远视和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矫治,会形成真性近视。

2、眼的卫生保健

(1)养成幼儿良好的用眼习惯。

(2)注意科学采光。

(3)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预防斜视。

(4)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5)定期给幼儿测查视力。

(二)幼儿听觉器官的卫生保健

1、幼儿听觉器官的特点

幼儿的外耳道狭窄,还没完全骨化,咽鼓管又短且平,所以幼儿易患中耳炎和脑膜炎等疾病。

2、耳的卫生保健

(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为幼儿挖耳。

(2)预防幼儿患中耳炎。

(3)减少噪音,发展幼儿的听力。

第二章 幼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

 第一节 幼儿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变化,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发育阶段。

根据这些特点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把幼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时期:

婴儿期:

从出生后1个月到1岁;幼儿前期:

1-3岁;幼儿期:

3-6、7岁。

一、幼儿生长发育的一般状况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三)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也不均衡。

(四)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不均衡,但统一协调

(五)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

(六)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

二、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遗传

2、性别

3、内分泌

(二)外在因素

1、母亲的健康状况

2、营养

3、生活制度

4、体育锻炼

5、疾病

6、季节与气候

7、环境污染

8、家庭因素

9、社会因素

第二节 幼儿健康检查

幼儿的健康检查是对0-6岁散居在家的幼儿和托幼机构中集体生活的幼儿,按要求的时间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一、健康检查的时间:

幼儿出生后第一年检查五次,分别在40天左右、3、6、9、12个月时进行;出生后第二年二次,分别在18、24个月时进行;出生后第三年二次,分别在,30、36个月时进行;三岁后每年检查一次。

对于入托、入园的幼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在制定的幼儿保健机构进行专门的健康检查。

二、健康检查的内容

(一)问个人现况及既往史,通过向家长询问,可以获得有关幼儿生长发育的感性资料。

内容包括:

出生史,喂养史;睡眠情况,饮食情况,户外活动的情况;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智能发展的情况;患病情况。

(二)体格测量及评价预防接种情况,要求每次测量均应按固定的时间进行,测量用具、方法要力求统一,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三、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

(一)测量身高

3岁以下幼儿可用量床测量身高,3岁以上幼儿可用身高计测量身高。

(二)测量体重

通常使用杠杆式体重计测量幼儿体重,最好在早晨、空腹、便后进行。

(三)测量头围

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至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用布尺量。

(四)测量胸围

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可用软尺量。

(五)测量坐高

坐高是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用坐高计测量。

第三章 幼儿的营养与膳食卫生

 第一节 幼儿的营养卫生

一、关于营养

(一)营养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整个过程。

(二)营养素及其作用

1、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2、营养素的作用:

(1)修补组织,增生新组织。

(2)供给能量。

(3)调节生理活动。

(三)能量

能量的含义:

能量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和生活活动所需的动力来源。

2、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用在:

1、人体热能的消耗:

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活动所需、生长发育所需、排泄的消耗等。

2、幼儿所需热能:

营养学家建议,幼儿膳食中蛋白质供应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2%-14%;脂肪供应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5%-30%;糖类供应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0%。

二、营养与幼儿的生长发育

(一)营养不良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

营养不良会使幼儿比同年龄人矮小,反应迟钝。

(二)营养不良影响幼儿骨骼发育

如果幼儿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就会影响幼儿骨骼的生长和愈合。

(三)营养不良影响幼儿的智力和行为

幼儿营养不良会造成幼儿大脑发育的不良并导致智力障碍,严重的还可造成幼儿永久性的智力障碍,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

幼儿的营养问题是我们要关心的大问题,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生命,应重点关注和学习。

三、幼儿需要的营养素

(一)蛋白质

1、生理功能:

(1)构成组织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核组织的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20%。

(2)调节生理功能

人体中许多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3)增强抵抗力

缺少蛋白质或由蛋白质衍生而成的物质,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

2、蛋白质的组成和营养价值: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营养价值上来讲,分优质蛋白质和非优质蛋白质,但非优质蛋白质可以互相补充,从而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3、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谷类、干果类等含蛋白质较丰富。

4、幼儿的需要量:

幼儿膳食中蛋白质所供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2%-14%,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所需蛋白质总量的50%为宜。

(二)脂肪

1、生理功能:

(1)供给热能:

脂肪是供给人体热能最高的一种热能物质。

(2)构成身体组织:

脂肪是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

(3)良好溶剂:

有些维生素只能溶于脂肪或脂肪溶剂。

(4)保持体温:

脂肪可阻止身体表面散热。

(5)保护内脏及神经、血管

脂肪可保护内脏免受撞击伤害。

2、食物来源

脂肪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如猪油、牛油、羊油肥肉、乳类、蛋类等。

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含量也比较丰富,如豆类、花生、菜子、芝麻及干果类等。

3、幼儿的需要量

幼儿每日脂肪供给量一般应占每日人能总量的25%-30%为宜。

(三)糖类

1、生理功能

(1)供给热能

(2)能量贮存

(3)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4)节约蛋白质

(5)维持心脏和神经的正常功能

(6)促进肠蠕动和排空

(四)无机盐

1、生理功能

无机盐又叫矿物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质。

无机盐与幼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年龄越小,越易缺乏。

人体内含量较多的无机盐有钙,镁、钾、钠、氯、硫等;人体内含量极少的无机盐称为微量元素,如铜、铁、碘、锌、氟等,都是幼儿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幼儿较易缺乏的几种无机盐

(1)钙

生理功能:

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部分,人体内99%以上的钙在骨骼和牙齿中;钙能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钙参与血凝过程,是血液凝固的要素;钙参加机体能量代谢和激活酶。

缺乏症:

幼儿缺钙,不仅会造成发育迟缓,牙齿不整齐,严重的还会引起手足搐搦或佝偻病。

食物来源:

食物中乳类含钙量最高,且易于吸收和利用。

鱼、虾、紫菜、海带、豆制品及其制品、绿叶蔬菜等含钙量亦较高,芝麻酱含钙丰富。

有些蔬菜,如菠菜等虽含钙丰富,但草酸含量亦高,会与钙形成草酸钙,难于吸收。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幼儿供给量:

幼儿正处在生长时期,需钙量较多,每日约需800mg。

(2)磷

生理功能:

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人体80%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磷也是构成组织的重要部分,磷还能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参与糖类及脂肪的代谢。

维生素D能促进磷的吸收。

缺乏症:

膳食中钙和蛋白质供给充足,就不易缺磷。

食物来源:

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瘦肉、蛋、鱼、肝、肾等,也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谷类、硬壳果、豆类和海带。

幼儿供给量:

每日约需900mg,于钙保持1:

1的比例,才利于幼儿的吸收。

(3)铁

生理功能:

铁是人体营养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部分,人体中60%-70%的铁在红细胞中,参与氧的输送和组织的呼吸。

缺乏症:

人体内铁的数量不足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影响幼儿体格及智力的发展。

食物来源:

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肝、瘦肉、动物血、蛋黄等,且吸收率高;植物性食品中黑木耳、海带、发菜、芝麻酱、淡菜等。

幼儿的供给量:

幼儿每日铁的供给量标准为10mg。

(4)锌

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性器官发育;促进消化系统功能;促进免疫力功能;促进皮肤健康;锌对保持头发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

缺乏症:

表现为厌食、味觉降低,经常发生口腔炎症及口腔溃疡,还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皮肤发黄,脱发等。

食物来源:

以肉类、肝、鱼类及海产品中含量较高,尤其以瘦肉、鱼、牡蛎含锌量较高。

植物性食物中以花生、玉米含锌量较多。

幼儿的供给量:

幼儿每日供给量标准为:

10mg。

(5)碘

生理功能:

合成甲状腺素;促进物质和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缺乏症:

食物中如长期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严重的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