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南充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①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

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②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时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③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

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然的沟通。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

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

人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④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

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误乐性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

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⑤古今节日还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在传统社会中,节日不仅是民众生活时段切分转换的标志,而且总表现为一种新旧的沟通与过渡.节日是一道道隐形的关口,过节与“度厄”成为节日形态的一体两面。

诸多节俗都是为了在关健时日给人们以精神的抚慰与生理的放松.祈求顺利过关与争取未来的幸运。

节日在民众生活中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⑥而现代,虽然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但节日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人们往往没有了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那样浓烈的情感。

现在年节,在城市中,临近除夕才放三、五天假.除了比平时的购物热情梢高些外,人们很难有兴奋的感觉。

⑦节日文化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我们在建构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而且也应片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式,斌予它新的意义。

以公共误乐项目为中心,给在现实生活中日益隔离的社会成员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人们在情感交流中获得一种生命意识的体验。

正如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所指出那样:

“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

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

1.下列对古今节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传统节日与自然时序对应,有利于安排生产与生活。

B.在古代社会,神灵支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人们希望通过节俗活动密切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C.传统社会中,除了有助于生活时段切分外,诸多的节俗,都是为了在关键时日给人们以精神抚慰和生理放松的。

D.由于节日已与生活实践没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现在社会尤其是城市中,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已经有所淡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文化节期选择的观念不同:

古代节期考虑自然物候变化,现代节期考虑适应社会需要。

B.古今的节日在民众生活中皆是文化传统、地方知识与道德精神的凝聚,民众社会的稳固,得力于民俗节日的周期性调节。

C.古代节俗活动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节日活动是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今文化节俗的作用(或“身心调节的内容”)不同。

D.作者认为,挑选和运用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与当代社会适应与协调的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是在现代社会发挥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有效的手段。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现代节日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它们继承了传统节日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内容。

B.传统的观念中,神灵支配着自然,庇佑人们生产丰收、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子嗣兴旺。

C.现代节日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开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节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D.社会进步了,人们更加文明理性,人们一般不再有传统社会中所具有的浓烈情感,但目前也还没有一种生活样式能取代节日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答案】1.B2.B3.A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对古今节日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古代社会,神灵支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与原文不符;应为“在传统观念中”,即影响人们的观念,信仰。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

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

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

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

B项断章取义,范围扩大。

应有“在传统社会中”,即不包括现代社会的这一前提条件。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断章取义,范围扩大。

应有“在传统社会中”,即不包括现代社会的这一前提条件。

3.试题分析:

在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确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是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原因的诠释或者论据在后,还是在陈述了原因后得出结论或者在陈述理由之后得出观点。

如果结论或者观点在前,其原因或者论据就要在陈述观点的句子前面去筛选概括,反之则要在这一句话的后面去筛选概括。

A项偷换概念。

“现代社会”应为“现代社会文化体系”,“现代节日”应为“现代节日的节期选择”,“继承……”的应是“传统节日”。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偷换概念。

“现代社会”应为“现代社会文化体系”,“现代节日”应为“现代节日的节期选择”,“继承……”的应是“传统节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

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时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

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

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

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

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

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宜,既而赦之。

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

“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

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

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

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

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

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

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棰。

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

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

"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

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

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

"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与融俱征征:

(被)征召。

B.茂辄纠案案:

案件。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举:

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干:

触犯,冒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

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

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

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

毫不懈怠。

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7.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译文: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

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菙。

译文:

【答案】4.B5.D6.C

7.

(1)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2)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

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解析】

4.试题分析:

B项,案:

动词,追究,查办。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试题分析: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

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

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

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

根据固定句式“者……也”先断开两处,再根据句末虚词“也”“之”断开。

解答本题时要分清每一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据此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

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

C项,“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理解不当,不仅仅审理湖阳公主,还包括其他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

关键字

(1)①“兴化”,振兴教化;②“善”、“恶”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译为“善言”、“恶人恶事”;③“康”、“宁”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安康”、“使……安宁”。

以上每点1分,句意信达2分

(2)“封”“阙”“督”各1分,句子通顺2分。

考点:

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

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

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

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

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

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

当时阴氏宾客在郡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案察,无所回避。

恰逢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光武帝开始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

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

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陛下圣德隆兴,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

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

然而近来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

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

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

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

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

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光武采纳了此议。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

二十三年(47)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

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

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贺说:

“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

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

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

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你去弥补它。

”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

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拾遗:

官名。

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9.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答案】8.访友不遇的伤感。

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可不见流放中的友人,顿生伤感之情;对友人被贬的愤愤不平。

才子竟遭流放,何况流放之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因此心中不平;对友人的思念牵挂。

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故乡呢!

9.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全诗四句,两处对比。

人的对比:

洛阳才子与岭南流人对比。

袁拾遗身为“才子”,理当被朝廷重用,却被贬他乡,沦为“流人”,其过人的才能与恶劣的待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表达出对当时“才人”被贬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而不露,引人深思。

地方的对比:

梅花早放的南方虽美,但还是不如春天的北国。

一扬一抑,增强了诗的波澜,更见对朋友的思念挂念之情的深挚。

【解析】

8.试题分析:

分析诗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主要依据是诗句本身,然后再结合诗人当时的境遇(这主要从诗的标题以及试题所给注释中得来)分析,本诗的题目标明是访友不遇而作,而根据注释此友是因罪流放岭南之友,于是可知此诗表达的应是访友不遇的伤感。

孟浩然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可没遇到流放中的友人,诗人因而顿生伤感之情。

诗的第一二句说,才子竟遭流放,其愤懑之情可想而知。

诗的第三四句写出对故乡的思念,实际上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根据诗句内容:

诗的第一二句写了两种人:

“才子”和“流人”,这是两种地位大不相同的人,因而是对比;诗的第三四句写了两种地方:

“梅花早”的岭南和“北地”,这也是对比。

于是可知诗用了对比的手法。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2)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强调只要内心世界超脱了世俗,就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感觉是身处僻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

(1).

(1)学而不思则罔,

(2).思而不学则殆(3).

(2)问君何能尔,(4).心远地自偏(5).(3)封狼居胥(6).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试题分析:

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说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强调只要内心世界超脱了世俗,就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感觉是身处僻壤”“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退役军犬黄狐

沈石溪

棱达哨所阵地上,蹲着一条名叫“黄狐”的军犬。

哨所最高指挥官宋副连长大声宣读一纸命令:

“棱达哨所军犬,编号08431,,1979年服役,在作战中屡建战功,现因超龄和身体严重伤残,命令其退出现役……”

下午,贾排长把它交给一位笑容可掬的胖厨师,它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已经退役了,它要回梭达哨所去看个究竟。

阵地左侧那片小树林里,有一幢结构精巧的矮房子,这就是它睡了八年的狗房。

突然,“汪!

”狗房里传来一声低沉的恫吓的吠声。

黄孤仔细一看,原来狗房里关着一条新来的军犬,浑身皮毛黑得发亮。

黄孤明白了主人为啥要抛弃它,愤怒地竖直尾巴,突然间它动起一股杀机。

黄狐是久经沙场的军犬,而对方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黄狐不慌不忙地用牙齿咬开铁门上倒插着的铁销,黑狗一开始便频频进攻,渐渐地,黑狗显得气力不支。

是时候了,它把所有积蓄的愤怒,都凝聚到这一反扑上,黑狗横倒在地,它心里涌起一阵复仇的快感。

它倔着脖子,狠命咬下去……

“停!

”背后突然传来人的声音,它条件反射似的缩回牙齿,规规矩矩地蹲坐在一旁。

贾排长抢起皮带朝它抽来,“滚!

”贾排长一脚瑞在它身上„„黄狐又一次潜回梭达哨所。

这一次,它不是去找黑狗报复的,它只是想闻闻熟悉的硝烟味,听听激烈的枪炮声,却正看见贾排长在训练黑狗。

黑狗扑咬敌方的机枪射手了。

不好!

黑狗扑击呈梯形,这是教科书中的标准动作。

但是,这样做在实战中是要吃亏的!

这奥秘只有黄狐知道,它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你必须要学会弧形攻击。

它脑于豁然一亮,既然黑狗把它视作敌人,那就让黑狗在它身上学会弧形扑咬吧。

它不再躲避,做了十多次示范动作,直立起来迎击黑狗的扑击。

黑狗变得野性十足,倏地跃起,咔嚓一声,它的左腿骨被咬断了。

“汪汪!

”黑狗欢呼着。

它拖着受伤的左腿,低声哀嚎着,一瘸一拐逃进灌木丛,黑狗犹豫了一下,没有撵上来。

它痛恨黑狗的宽仁。

在你死我活的厮杀中,任何宽仁都是愚蠢的,绝对不能让黑狗把这宽仁的习惯带到战场上去。

它艰难地站起来,咬着牙朝哨所走去。

隆隆炮声,在谷地上空划亮了一道道炽白的弹道,我军收复神圣领土的战斗打响了。

它本能地挺立起来要冲上去,一迈步,左腿疼的钻心。

它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小跑着,终于在丰山坡上追上了梭达哨所的战士,只见五六个战士刚冲出去几步,突然脚底下闪起两团红光,四个战士倒了下去。

“妈的,又是雷区”宋副连长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扭脸问道,“还有别的路吗?

“没有。

”贾排长回答,“两边都是峭壁,只有这条路。

“我去试试。

”贾排长把牵着黑狗的皮带塞给宋副连长,刚要迈步,黑狗突然一口叼住他的裤腿,死也不松口。

“怎么啦?

”贾排长回身拍拍黑狗的脑袋。

黑狗不愧是条军犬,狂吠两声,想替主人去越雷。

贾排长解开了黑狗头颅上的皮带圈,恋恋不舍地搂着黑狗的脑袋,用宽大的手掌捋顺黑狗脊背上的毛。

说时迟,那时快,黄狐突然从磐石后面窜出来,长嚎一声,越过黑狗和贾排长,冲向雷区。

它拖着那条受伤的左腿,在山茅草里踏行,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

它不能失去最后一次报效主人的机会。

“黄狐”贾排长惊叫起来。

“汪”黑狗动情地叫了一声。

它感觉到身体绊着了一根根细铁;感觉到爆炸声震破了耳膜;感觉到周围闪耀起一团团火光;感觉到大地掀起猛烈的气浪;感觉到浓烈的硝烟堵塞了鼻孔;感觉到肌肉被弹片撕裂,骨头被弹片切碎;感觉到浑身被肢解开了,血已快流干。

但它突然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快感,作为军犬,它为自己能死在战场上感到骄傲。

它倒在开阔地的尽头。

一只宽大的手掌,在捋顺它脊背上的毛。

它想伸出舌头添舔那只熟悉的手掌,可惜已经没有力气了,它舒畅地吐出最后一口血沫。

嘹亮的冲锋号响了。

(选自《短篇小说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黄狐和黑狗既有同类血腥的残杀,又有着人类身上独有的丰富情感。

小说借动物之身,拷问了人类的自私、怯懦等问题。

B.黄狐在困难面前,在生死面前泰然自若,让我们看到的是通人情、懂人性,并具有人类优良品质的拟人化的军犬。

C.当黄狐看到黑狗占领了它的宫殿,夺走了主人的宠爱,它顿时心生恶念,想把黑狗置于死地。

说明黄狐心胸狭隘,骨子里有邪恶的一面。

D.贾排长喜新厌旧,看到黄狐年老残疾就嫌弃它,让它退役,还用皮带抽打它。

这让读者感悟到人的良心还不如狗。

E.这篇小说与写实性和拟人化的动物小说不同,以动物为视角,有着深厚崇高的内涵,以浓厚悲剧意藴为底色,呈现出独特的悲剧风貌。

12.小说中描写黄狐两次潜回哨所的行为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13.小说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黄狐身上怎样的优秀品质?

14.作者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来暗喻对人类社会生活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1.BE12.第一次:

黄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退役,想回去看个究竟;第二次:

它跟黑狗厮杀后想去闻闻炮火硝烟的味道。

作用:

①形象刻画的作用;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3.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具有感恩、友善、忠诚、英勇无私、有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