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41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科学目录

植物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动吗

6、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5、做一个测量纸带6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有关植物的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按照步骤观察身边的植物。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植物。

教学过程

1、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

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

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

想去观察吗?

2、小组讨论

(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2)找一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3、怎样观察一棵植物。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板书

观察植物

作业:

结合活动手册,尝试种一棵植物。

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反思

2

观察一棵植物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

2、关注自然。

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教学重点

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带一棵植物,问学生是否认识?

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观察了一棵植物。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3、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4、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板书

什么植物?

观察它的茎和叶。

作业

结合活动手册:

画“我的植物”

教学反思

3

植物的叶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学生自备材料

捡一些落叶。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

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

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描述: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教学反思

4

植物的叶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的不一样特征。

2、观察叶子的变化

教学重点

学会描述不同叶子的特征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学生自备材料

捡一些落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讨论:

同一棵植物的叶都是一样的吗?

(颜色、大小比较)

三、画一片叶子

结合活动手册完成

四、叶子的变化

1、展示自己收集的叶子

2、看几张叶子拼成的画

3、尝试自己用叶子拼画

教学反思

5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的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能不能看出树干的变化呢?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6

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

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

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2、交流:

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的树叶记录表

月日树干

树冠月日

叶子月日

其他月日

粗细月日树皮月日

落叶数月日

颜色月日

大小月日形态月日这样坚持下去,我还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板书设计我的树叶调查表记录作业寻找一种喜欢的植物进行研究,完成植物调查表。

教学反思

7

植物是活的吗?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植物的生命。

2、了解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

动物是活的,植物也是活的吗?

二、探索,

1、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观察

2、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

结合自己做的手抄报

三,我们搜集到的其他资料

图片欣赏,一年四节植物的不同形态

四、研讨

1、小组讨论

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也是活的?

结合活动手册讨论

2、质疑:

塑料花是活的吗

五、我们为自己种养的植物做了什么

完成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

教学反思:

8

校园里的植物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校园的植物

2、学习中学会爱护花草树木,美化校园

教学重点:

学会如何去观察植物

一,导入

校园图片,问学生认识哪些植物?

二、聚焦

1、到校园里去观察和认识植物

(注意事项:

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注意安全)

2、小组商定带上什么工具

三,如何观察

1、按小组分不同地点观察

2、二选定一棵植物

3、了解这颗植物的名称

4、记录这棵植物的特点

四、汇报

你观察了哪一棵植物,在校园的什么地方发现的?

结合活动手册的“我的课堂记录”

教学反思

9

科学阅读

我们离不开植物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植物用途

2、学习中学会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身边的植物用途

一、导入

植物拾我们的好朋友,我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

二、结合课本第20页

说一说我们吃的食物有哪些来自植物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三、讨论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植物

如房子,家具,餐具,文具,学生说出具体的物品名称。

四、药用价值

植物还可以用来做中药材,讲一讲你认识的中药材。

五、总结:

有了植物,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更美丽了,说一说你的看法。

完成活动手册的评价表

教学反思

10

比较与测量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2、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意识到观察比较与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

尺子:

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过的尺子(种类)

二、聚焦

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较测量,物体的大小

1、书本: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

说出你的测量方法

2、下面的恐龙模型(图片)谁大谁小

说出你的,测量方法

完成活动手册,把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研讨:

我们是怎样比较的?

比较的结果是什么

四、总结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学反思:

11

起点和终点

第周上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其他学生观察。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二、问题聚焦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1.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揭示课题:

起点和终点。

3.三、活动探索:

纸蛙跳远比赛体验纸蛙跳远。

1.确保每位学生,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

(1)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2)提问:

“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四、研讨

”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你是怎么知道的?

1.提问:

“在小组中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

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提问:

“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2.“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

你是怎么什么信息?

”知道的?

”“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3.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

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教学反思

12

用手来测量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难点: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

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追问:

“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

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二、聚焦主题

1.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2.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三、探索活动:

测量桌子的高度

四、研讨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

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

五、小结:

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

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教学反思

13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1、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3、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

2.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二、聚焦任务

1.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

2.提出任务:

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三、探索活动:

测量

1.选择。

测量物

2.汇报测量结果(活动手册)。

四、研讨“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五、总结:

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

教学反思:

14

做一个测量纸带

周第月日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

二、聚焦

今天我们来制作自己的测量带,并用它来测量物体的周长。

三、探索制作、测量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2.学生制作纸带。

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

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

四、研讨

1.提问:

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五总结:

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六、拓展

完成活动手册的题目

教学反思:

15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周第月日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从而增强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了人的能力。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教学重点

一、情境导入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便于交流和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用。

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较测量聚焦二、

纸带与尺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1.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

2.研讨四、

有什么好处?

”“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1.提问:

2.小结:

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16

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拓展活动

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下家中家具的长、宽和高,并试着用表格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科学阅读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上课时间:

月日第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认识各种测量工具

二,尝试使用各种测量工具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学习中,你已经知道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二、认识测量工具

1、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尺子,结合课本第42页,认识各种各样的尺子。

2、除了尺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别的测量工具,结合书本第17

43页,说说你用过哪些测量工具

三、拓展:

你还认识哪些测量工具呢?

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人的能力,便利于我们的生活需要。

教学反思: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