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4433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docx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神奇的纸

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教案:

神奇的纸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

尝试让纸站起来。

(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

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

折起来尝试放积木。

(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

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

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

用于猜测:

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

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

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

这是什么?

纸有什么用?

师:

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

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

噢,你让纸站起来了。

你是用折的方法。

你折了几下啊?

两下。

你呢。

数不过来了。

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

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

师:

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鼓励幼儿尝试。

师:

确实纸上能放积木。

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

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

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

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

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

”号的格子中。

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

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

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

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

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

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

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

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

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

两人一组一张表格。

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

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

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

放了几块积木?

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活动思考与教学策略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

在这个活动中。

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

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感受惊讶。

思考:

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

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

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感受亲历,

思考:

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

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感受兴趣。

思考:

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

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提炼经验。

思考:

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

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

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提炼习惯,

思考:

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

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

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周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