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4434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docx

二氧化碳制取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迁安市迁安镇潘营初级中学张文满

一、学情和教材分析

 学生对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气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了实验室常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由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不同,它们的制取装置不同。

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和收集装置的结合,学生也有了选择收集装置的部分经验。

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的经验: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等。

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一些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发应原理,但却不知道怎样选择才适合实验室制备气体及还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引导,使知识得到补充完善,使能力得到提升。

该课题主要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教材首先给出了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然后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密度与空气比较和是否与水反应等因素来确定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教材还给出了一些仪器,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由学生自己组装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采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是该课题的重难点。

在“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中总结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思路设计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层次较低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再加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他们逐渐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本课题在教材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探究与自主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科学精神,旨在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本课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地得到发展。

我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知识的类比,通过灵活的仪器选择,创设了培养学生类比、归纳、演绎能力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和技能,又锤炼思维,同时张扬个性。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的不再是教师的教,而是设计让学生如何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分享他人的观点,学会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赢得对方的支持,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导游”,与学生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关系。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设计与实践的乐趣。

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各组装置的优缺点,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掌握新知。

 

三、教案

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所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对比探究、合作讨论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具准备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

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点滴板、药匙、胶头滴管、试管。

药品: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鸡蛋壳、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

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

第一组:

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二组:

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

第三组:

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分液漏斗

第四组:

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

第五组:

烧杯、过滤漏斗

第六组:

试管,单口橡皮塞

第七组:

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

第八组:

锥形瓶、单孔橡皮塞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演示]

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放一个鸡蛋。

 

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检验生成气体。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温故知新

 

比较归纳

[设问]

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

提供一个最佳方案。

 

小组代表简述从所学知识及阅读的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

(如:

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等)

让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且善于提炼表达。

 

 

 

 

 

 

实验导学

 

探究原理

 

 

 

 

 

[引导]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原料。

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活动探究]

实验现象

①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②石灰石+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适中。

③鸡蛋壳+稀盐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④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不便于收集。

⑤石灰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片刻停止。

⑥鸡蛋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节约能源,环保,利于收集,操作简便。

综合比较,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

 

 

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大胆尝试、科学总结的习惯,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从而加深学生对原料选定的印象。

 

 

 

 

 

 

提供材料

 

解决悬念

[提供材料]

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动画讲述以上事实),如: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根据材料书写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分组探究

 

[设置问题情景]

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及原料,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呢?

 

[布置实验任务]

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知识,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条件。

然后从实验台上给定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

 

 

[动手实验]

实验装置展示:

(图片无法显示,请谅解)

 

 

 

第一组第二组

第三组第四组

第五组第六组

第七组第八组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介绍其优点。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创设实验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

 

 

动手实验

 

总结归纳

[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并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

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类比归纳

 

得出结论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填写实验报告单。

回忆、比较、归纳。

 

(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

 

 

回顾反思

 

布置作业

[作业]

自己根据设计出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尝试用生活代用品(墨水瓶、塑料瓶、圆珠笔芯、饮料吸管等),自制一套制取CO2的装置,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

 

 

积极思考、响应。

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希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更好贯穿新课程理念,这是我思考的问题。

对于该课,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教法,自己为了让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相结合,曾尝试过多种讲解方法,包括把实验和教学同步结合,边实验边讲解,但实验条件,实验课堂的控制,有限的教学时间要求学生要达到的目标都困扰着我,最终确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并在两个班中实施了。

效果还可以,但我仍然觉得让学生更多的通过实验探究,亲生体会实验的快乐,让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真正走入学生心里,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和爱上化学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