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444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0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卷

和卷

两部分。

为选择题,卷

为非选择题。

试卷共11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的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特点是

A.自耕农生活富裕祥和B.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C.商品经济不发达D.自耕农经济很脆弱

2.课堂上,小明同学再现“用铁犁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时,我们能够判断出他学习的内容是

A.原始农业 B.商朝农业 C.西周农业 D.春秋战国农业

3.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

”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4.青瓷与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历代均有不少吟咏诗句。

下列唐诗形象描绘出青瓷特征的是

A.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C.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D.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5.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

”诗中所述的从商原因主要有

①商业利润丰厚 ②商人好逸恶劳 ③农民赋税沉重 ④政府取消了商业限制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6.“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7.汉高祖曾经令贾(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用重税困辱他们。

孝惠、高后时,仍不准市井之子仕宦为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 B.禁止经商政策 C.推动商业政策 D.歧视商人政策

8.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9.右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某一城市的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

这个城市应当是

A.上海B.北京C.南京D.广州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

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B.小荷才露尖尖角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2.

下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

13.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4.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

甲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乙方:

从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探索的结果看,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A.甲方      B.乙方C.甲乙方都符合   D.甲乙方都不符合

15.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封闭边界固守疆土D、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16.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D、由私人投资兴建

17、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有

①手工工场→工厂制②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③政府压制→历届政府一贯支持④国内市场→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②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本国资本

③重工业基础超过轻工业④自然经济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主义

A、①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

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20.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1.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

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

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

”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23.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4、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25.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官僚资本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26.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27.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中共八大的召开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8.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了正确分析,其主要依据是

A、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D、党的任务的制定

29.“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

30、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经济领域

B、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整顿,并采采取有效的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居处调调整了国民经济

3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B、解放思相C、实事求事D、改革开放

32、观察右边的宣传漫画,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3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34.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中共十四大召开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35.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36.据记载:

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习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

这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形式上的近代化

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D.清政府改革军事,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37.观察右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

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

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

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

38.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

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至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

上述材料反映出

A.民国初年婚礼仪式日趋简化B.主张婚姻自由的思想开始出现

C.人们婚俗观念已受方影响D.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男女平等

39、.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基础的变化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D.公民素质的变化

40、导致近代中国交通和通信事业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政府无能B.外国势力入侵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传统观念的制约

卷Ⅱ(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史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⑴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分)

⑶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分)

 

4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从此,近代私营工商业成为我国一支新兴的重要的经济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

李福明开办的机器磨坊被强令关闭,李福明本人被捕交清朝刑部“照例治罪,以儆刁顽”。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工商业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开矿,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

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

苛捐杂税、官吏勒索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加。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

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

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

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

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

——《中国经济近代史料汇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及其影响。

(5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政策有何变化?

依据材料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4分)

43、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

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⑴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分)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

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

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⑵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

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6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⑶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3分)

三、附加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昔日的边陲小镇——老深圳(1982年)【图二】今天的现代化都市——新深圳

(1)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4分)

(2)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分)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2分)

承德八中xx第二学期高一第二阶段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B

D

A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B

D

C

D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C

A

B

B

C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D

B

C

B

D

C

A

C

二、史料解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评分标准

41、

(1)使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分)

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2分)或东南沿海地区(如果只说沿海只得1分)

(2)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曲折(2分)

(3)发展的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1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的推动;(1分)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1分)

萧条的原因萧条的原因: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1分)

42、

(1)政策:

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视为异端,强行关闭,并对民族资本家进行“治罪”。

(3分)影响:

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2)变化:

由严格限制转为允许民间设厂。

(2分)

原因:

允许外国人设厂,再限制民间设厂于理不合;“实业救国”呼声的压力。

(4分)

(3)现象:

民族工业得到空前发展,进入“短暂春天”。

(2分)

原因:

中华民国政府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并倡导使用国货。

(2分)

43、

(1)农业不断发展(1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分)

(2)不真实;(2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2分)

(3)安徽、四川;(2分)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的。

(2分)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言之成理即可)(3分)

44、

(1)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980)海南岛(1985)(4分)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分)

(3)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2分)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O—16N—14S—32Cu—64Na—23C—12Fe—56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几组核电站受强地震的影响连续爆炸,造成严重的核泄漏。

据报道在核电站附近检测到主要的两种放射性物质为:

碘-131和铯-137,下列关于

碘-131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第四周期第

A族

B.碘-131的摩尔质量为131g

C.碘的原子核内有131个质子

D.碘-131原子中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5

2、科学家最近发现两种粒子:

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中子”不显电性

B.“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其质量比氢原子大

C.第二种粒子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

D.第二种粒子的化学式为O4,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3、2C+O2=2CO;2CO+O2==2CO2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它条件相同)

A.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

B.28gCO和16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12gC和32O2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高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一定质量的碳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4、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OHˉ-2e-=ZnO+H2O,Ag2O+H2O+2e-=2Ag+2OHˉ。

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

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IVA元素最不活泼B.过渡元素就是副族元素

C.第IVA元素即为第十四纵行D.第IA元素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6、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A.V(NH3)=0.5mol•L-1•min-1    B.V(H2)=0.3mol•L-1•min-1

C.V(N2)=0.2mol•L-1•min-1    D.V(H2)=0.01mol•L-1•s-1

7、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2-、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D>CB.离子半径:

C2->D->B+>A2+

C.原子序数:

d>c>b>a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A>B>D>C

8、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符号:

12CB.HF的电子式:

H+

C.Clˉ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9、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248kJ的能量

B.436kJ/mol是指断开1molH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kJ的能量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kJ的能量

D.431kJ/mol是指生成2mol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kJ的能量

10、已知C+CO22CO,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都增大B.都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

11、如右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构成

原电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n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该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C.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保持不变

D.电流从铜片流向锌片

12、美国一个海军航空站安装了一台250kW的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H2+-2e-==H2O+CO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

O2+2H2O+4eˉ=4OHˉ

B.放电时向负极移动

C.电池供应1mol水蒸气,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

D.放电时向正极移动

13、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在空气中燃烧B.通入足量溴水中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D.通入水中

14、取一定体积、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铜、硫酸铁组成的溶液,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时,阴极最先发生的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