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4543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docx

高中语文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鲁教版选修《史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自读文本《飞将军李广》教案鲁教版选修《史记》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联系前面学过的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进一步加深对“英雄悲歌”话题的理解。

3、检测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李广悲剧命运的思考。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加深对“英雄悲歌”话题的理解。

2、对李广形象的鉴赏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本解读《李将军列传》概要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

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凡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

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上山陈通“阵”列阵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通“幕”幕府

广详死通“佯”假装

汉军罢,弗能追通“疲”疲惫

诸将多中首虏率通“律”法令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通“宴”安闲

军亡导通“无”没有

南绝幕通“漠”沙漠

2、古今异义

还,赏不行古义:

没有实施今义:

不允许

然亦未尝遇害古义:

遇到危害今义:

被杀害

我军虽烦扰古义:

烦劳纷乱今义:

搅扰

才能不及中人古义:

中等标准的人

今义:

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作见证的人

而广不为后人古义:

落后之人今义:

后代

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古义:

表原因今义:

表因果的连词

以为前将军古义:

以(之)为今义:

认为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古义:

详细情况今义:

弯曲

3、一词多义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堂房亲属(名词)

尝从行跟从(动词)

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以及(连词)

及孝景初立等到(介词)

莫能及广比得上(动词)

徙成纪迁移(动词)

徙为骑郎将调动(官职)(动词)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凭借(介词)

以梁王授广将军印因为(连词)

匈奴日以合战相当于“而”修饰关系连词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认为(动词)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来(目的连词)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用(介词)

专以射为戏把(介词)

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在(介词)

而诸部校尉以下表方位(助词)

秦时为将担任(动词)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对(介词)

士以此爱乐为用被(介词)

无老壮皆为垂涕为了(介词)

杀其骑且尽将要(副词)

虏多且近并且(连词)

且固命也还是(连词)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况且(连词)

吾去大军数十里距离(动词)

胡皆引兵而去离开(动词)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就(副词)

李广乃归其大军才(副词)

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是(副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约略估计之数(数词)

大军不知广所之用在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人或事物(助词)

广之百骑皆大恐的(助词)

大军不知广所之往(动词)

居久之谐调音节(助词)

是时单于觉之这件事(代词)

广之将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故槐里故里(名词)

故弗从所以(连词)

其先曰李信他的(代词)

其后四岁那(代词)

其李将军之谓也恐怕……吧(副词)

用善骑射因为(介词)

用坚其意相当于“以”,表目的(连词)

因推堕儿趁机(介词)

因引而入塞就(副词)

即有急,奈何假使(连词)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就(副词)

胡虏益解逐渐(副词)

益治军更加(副词)

络而盛卧广修饰关系(连词)

而蔡为列侯转折关系(连词)

当斩判罪(动词)

岂吾相不当侯邪应当(动词)

今乃一得当单于面对(动词)

莫能及广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祸莫大于杀已降没有(副词)

且固命也本来(副词)

固自辞于大将军坚决(形容词)

家居数岁几(数词)

广数自请行屡次(副词)

数奇命数(名词)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虽然(连词)

虽令不从即使(连词)

4、常见实词

秩八百石俸禄(名词)

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搏击(动词)

自负其能依仗(动词)

恐亡之失去(动词)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调动(动词)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率领(动词)

中贵人将骑数十率领(动词)

中贵人走广逃跑(动词)

三人亡马步行丢掉(动词)

是时会暮恰逢(动词)

诸将多中首虏率符合(动词)

岂吾相不当侯邪命相(名词)

岂尝有所恨乎遗憾(动词)

固自辞于大将军推辞(动词)

急诣部到(动词)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告辞(动词)

南绝幕穿越(动词)

5、常见虚词

如令子当高帝时处在某时(介词)

数与虏敌战屡次(副词)

数与虏敌战跟(介词)

是必射雕者也这(代词)

单于素闻广贤一向(副词)

广亦竟射杀之终于(副词)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总是(副词)

6、词类活用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使……跟从(使动用法)

用坚其意使……坚(使动用法)

李广乃归其大军使……归(使动用法)

络而盛卧广使……卧(使动用法)

尝夜从一骑出使……从(使动用法)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

岂吾相不当侯邪封侯(名词活用作动词)

后大将军落后(名词活用作动词)

胡兵终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欲夜取之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鞭马南驰数十里向南(名词作状语)

南绝幕向南(名词作状语)

7、特殊句式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判断句

是必射雕者也判断句

果匈奴射雕者也判断句

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判断句

显功名昌邑下省略句

与战省略句

中贵人走广省略句

置广两马间省略句

先死单于省略句

后大将军省略句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状语后置

使大军伏马邑旁谷状语后置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状语后置

为虏所生得被动句

士以此爱乐为用被动句

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被动句

三、再读课文,研讨探究

1、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作者为什么只写下了三个完整、生动的战斗故事?

提示:

这三个战斗故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李广的超人的胆略和勇猛善战的精神。

第一个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使敌方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

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第二个故事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逃,最后脱险而归。

表现出他的善抓时机,勇脱困境;第三个故事是被十倍于己的左贤王军队包围,他率领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即使伤亡过半,仍鼓舞士气,沉着应敌,一直到援军赶来,迫使敌人解围而去。

表现出他身先士卒,顽强坚定。

2、简析李广的形象

提示:

英勇善战,智勇双全,体恤士卒,治军简易,先人后己,心胸狭小

3、本文是如何塑造李广这一形象的?

提示:

①用他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有或明或暗的显示,一开始就对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

②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③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④正叙侧写法和反衬对比法

⑤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也构成人物形象刻画的一部分

四、拓展延伸

太史公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评价李广的为人,赞赏之词溢于言表,你认为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桃李不言”能否“下自成蹊”?

提示:

(结合李广所处的时代,联系当今形势,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

2、对李广的悲剧命运,你怎样看待?

提示:

李广作为一名军人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死在自己的刀剑下,这样的悲剧是发人深思的,这不仅表现出李广的个人悲剧,而且寄寓了作者对汉朝用人制度的批判。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对李广的军事才能都有清醒的认识,但却都不予以重用,尤其是汉武帝,以“数奇”的迷信思想排斥李广而重用自己的亲族。

这样一个功勋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生未得封爵,最后含愤自杀。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自私自利和贤人不得其用的现实,具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意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教案鲁教版选修《史记》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及《管鲍之交》一文,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教学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鲁仲连的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

魏国救赵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

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

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

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2、鲁仲连简介

战国时学者、义士和著名辩士。

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

游于赵国,适秦师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面折辩者。

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通“容”,从容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通“尚”,崇尚

赴于齐曰通“讣”,急走报丧

主人必将倍殡棺通“背”,背对着

固不敢入于邹通“故”,所以

2、古今异义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

奇异今义:

奇异雄伟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

卓越今义:

洒脱,不拘束

则为一身古义:

个人今义:

全身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古义:

斩首之功今义:

头等功劳

然后天子南面吊也古义:

面朝南今义:

南方

欲从而帝之古义:

紧跟着就今义:

表结果的连词

3、一词多义

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派(动词)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使者(名词)

使事有职出使(动词)

权使其士使用(动词)

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让(动词)

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假使(连词)

其意欲复求为帝它的(代词)

今其人在是这(代词)

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当作(动词)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替(介词)

众人不知,则为一身认为(动词)

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施行(动词)

而不肯仕宦任职但是(转折连词)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承接关系连词)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并且(递进连词)

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并列连词)

而母婢也你的(代词)

止于荡阴不进在(介词)

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对于(介词)

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跟(介词)

献之于纣给(介词)

不得入于鲁到(介词)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比(介词)

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不是(副词)

皆非也错误(形容词)

乃见平原君曰于是,就(副词)

则吾乃梁人也是(副词)

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才(副词)

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却(连词)

则必助赵矣就(假设连词)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如果(连词)

诚不忍其求也确实(副词)

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比得上(动词)

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象(动词)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喜欢(动词)

九侯有子而好漂亮(形容词)

先生恶能使梁助之怎么(副词)

纣以为恶丑(形容词)

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的(结构助词)

畏之也他(代词)

梁之比于秦若仆邪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齐湣王之鲁到(动词)

九侯有子而好女儿(名词)

子将何以待吾君你们(代词)

梁客新垣衍安在哪里(疑问代词)

子安取礼而来吾君怎么(语气副词)

齐、楚则固助之矣。

本来(副词)

固也,吾将言之当然(形容词)

固不敢入于邹通“故”,所以

周贫且微并且(并列连词)

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将要(副词)

且秦无已而帝况且(连词)

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把(介词)

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用(介词)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来(介词)

鲁连辞让者三推辞(介词)

遂辞平原君而去辞别(介词)

4、常见实词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计谋(名词)

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计谋(名词)

而不肯仕宦任职做官(动词)

止于荡阴不进停留(动词)

止于荡阴不进前进(动词)

其意欲复求为帝帝王(动词)

会秦围赵恰逢(动词)

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损失(动词)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责备(动词)

胜既已泄之矣泄漏(动词)

众人不知,则为一身了解(动词)

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缘故(名词)

天崩地坼裂(动词)

假途于邹借(动词)

湣王欲入吊悼念死者(动词)

且秦无已而帝止(动词)

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更换(动词)

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剥夺(动词)

给与(动词)

5、常见虚词

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秘密地(副词)

因平原君谓赵王曰通过(介词)

今齐已益弱更加(副词)

方今唯秦雄天下当(介词)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正好(副词)

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当初(名词)

曷为与人俱称王一起(副词)

彼即肆然而为帝假如(连词)

若乃梁者至于(连词)

6、词类活用

秦兵遂东围邯郸向东(名词做状语)

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先前(名词做状语)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在国内(名词做状语)

权使其士用权术(名词做状语)

齐后往在后(名词做状语)

虏使其民象对待奴隶那样(名词做状语)

方今唯秦雄天下称雄(名词活用做动词)

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拜(名词活用做动词)

且秦无已而帝称帝(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使……离开(使动用法)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使……回去(使动用法)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使……拜见(使动用法)

醢九侯使……成肉酱(使动用法)

故脯鄂侯使……成肉干(使动用法)

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以……为帝(意动用法)

7、特殊句式

鲁仲连者,齐人也判断句

衍,人臣也判断句

游于赵状语后置

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状语后置

交之于将军状语后置

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状语后置

赴于齐曰状语后置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省略句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省略句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省略句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省略句

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省略句

夷维子为执策而从省略句

视膳于堂下省略句

为却军五十里省略句

梁客新垣衍安在?

宾语前置

曷为与人俱称王介词宾语前置

卒为天下笑被动句

不果纳被动句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主谓倒装

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定语后置

三、再读课文,研讨探究

1、鲁仲连从哪些方面陈述不帝秦的?

提示:

①从大义上讲明抗秦救赵的道理,剖析帝秦的害处,以古论今论证秦称帝后使魏王“就脯醢之地”的后果。

②以邹鲁小国维护国家尊严为例,指出三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的做法。

③指出魏王受辖制的处境和新垣衍不能得故宠的后果。

2、本文表现人物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除前几篇文章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特点外,人物语言周回反复,使文势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从而注入人物形象强烈的感情,使人物清晰可辨、栩栩如生。

很鲜明地表现了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的辩士形象。

四、拓展延伸

1、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鲁仲连的“义不帝秦”阻挡不住秦统一天下的脚步,我们如何认识这一点?

提示:

结合历史,联系本文,扩开思路。

五、布置作业

1、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2、鲁仲连“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的操行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请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