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4788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docx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

  

  一、德格县的基本情况

  1.概述

  德格为藏族传说中格萨尔王的故里、康巴文化中心,与西藏拉萨和甘南拉卜楞寺地区一起并称藏区三大文化交流中心。

德格位于川藏边界,隔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江达县相临,距州府康定588公里,距离成都958公里,海拔3270米,人口约8万,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1镇25乡。

格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98°12′-99°41′,北纬31°24′-32°43′之间,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藏自治区的江达县隔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全县总面积11955.55平方公里。

县城所在地为更庆镇。

 德格县境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系沙鲁里山脉,北部金沙江峡谷地带。

地形复杂,最高点为绒麦峨扎山峰,海拔6168米;最低点是和白玉县交界处的丁都桥麦曲河口,海拔2980米;全县相对高度3588米,全境以雀儿山为标致,将全县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份。

东北部高,总面积为7410平方公里,河谷宽扩平坦,土壤贫瘠,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总面积为4545.55平方公里,为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有冰川30多条,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

河流以雀儿山为分水岭,形成东部的雅砻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雅砻江水系的巴曲、玉曲等到12条支流和金沙江水系的色曲,麦曲等等5条支流。

县境内陆干燥气候,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空气干燥,气温较低,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多年平均降雨611.7毫米,多集中在6至9月,年平均气温东北部0℃以下,西南部6.5℃,1月均温-18℃,7月均温14.5℃,无霜期80天,年均日照管2051小时。

[2]

德格县

截至2011年,全县辖五个工委,26个乡(镇),114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8万人左右。

其中藏族占97.9%。

系藏民族聚居的偏远、贫穷、落后的高寒山区。

 行政区划

2000年,德格县辖1个镇、25个乡:

更庆镇、达马乡、普马乡、岳巴乡、八邦乡、龚垭乡、白垭乡、汪布顶乡、柯洛洞乡、卡松渡乡、俄南乡、竹庆乡、俄支乡、马尼干戈乡、玉隆乡、错阿乡、中扎柯乡、上然姑乡、窝公乡、温拖乡、年古乡、浪多乡、阿须乡、打滚乡、亚丁乡、所巴乡。

 

  2011年,德格县辖1个镇(更庆)、25个乡(达马、普马、岳巴、八邦、龚垭、白垭、俄南、竹庆、俄支、玉隆、错阿、窝公、温拖、年古、浪多、阿须、打滚、亚丁、所巴、中扎柯、上然姑、汪布顶、柯洛洞、卡松渡、马尼干戈)。

  2.交通

  川藏北线(317国道)经过德格,从康定有班车发往该地。

10月份到5月份当地降雪,雀儿山一段路况较差。

夏季是雨季,川藏线有时会出现塌方和泥石流。

但一般而言,乘车去德格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如果从康定坐班车前往,一般在出发后第二日下午三点到达;如果从成都出发,则须先乘车到达康定。

  目前,德格县境内通乡的公路已经全部完成,通村公路部分完成。

 3.通信状况

  德格县目前电信网络覆盖率不高,乡政府级基本普及固定电话。

镇所在地、317国道附近的手机基本可以正常使用,但许多村子通讯仍较困难。

特别是冬天通信特别困难。

 

  4.语言交流

  政府所办学校均有能顺利进行交流的懂汉语的教师,极个别普通话能力较差,汉话中夹杂比较重的川音,但说得慢一些,一般都能顺利交流。

而地居偏远的藏人懂汉语的不多,入户调查时必须要有翻译。

政府所办学校的孩子、在县城所在地的,小学三年级就基本能用普通话进行正常对话;乡村级小学同龄孩子表达能力弱一些,但基本都能听懂。

三、德格的经济情况

  

  1.地理与经济

  德格县山多地少,大致以雀儿山为界,东部为纯牧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

东部牧民的经济状况,因交通不便。

复杂的地质地层构造运动,形成境内多处奇险景区,冰川掘蚀形成的新路海、木日错高原湖泊,河流深切形的“一线天”;四季冰封的绒麦峨扎雪峰和大小冰川。

东和西部半农半牧区的农业种植的主要是青稞,平均亩产不到300斤,由于气候及种植技术、种植成本的原因,地区一年只有一季收成,每亩市场价格约240元人民币。

挖虫草是当地农牧民第二项,很大程度上也是更重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到别的县乡去缴纳高价的山价费,时间集中在每年五六月份,平均每户家庭每年可以有三四千元的虫草收入。

  养殖方面,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草场不怎么理想,大多家庭拥有的牦牛并不多,几乎没有什么出栏出售的,当然,也有个别家庭加工成酥油外卖。

由于气候、饲料少等原因,几乎没有其他牲畜的养殖。

   

  2.三通情况

  交通方面,通乡公路基本完成,通村公路近一半几乎完成。

但从路况和当地气候看,去往很多乡村仍多有不便,特别进入冬季后,一些乡村基本与外界隔绝;同时,牧区居民点间相隔很远,到达不便。

而绝大多数乡村间也没有班车,只有包车或骑马前往,所需时间从几小时到一两天不等。

  照明方面,据介绍并结合在村实地温和阿须拖片区走访村民家所获得的信息,相当数量的乡村仍不通电,居民照明多使用蜡烛(一年平均约使用800只),有部分居民购买了太阳能蓄电池,但因功率较低、据观察,所产生的电能很难提供孩子看书学习的足够照明。

  用水方面,当地的所有农田和牧场主要靠天降雨,基本没有有效的灌溉设施。

乡村居民饮用水主要靠引山泉或从远处水源背水。

    3.就业机会

  当地没有大型工矿企业,县城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

因受限于语言、文化、宗教、交通等多方因素,外出劳务输出数量极少。

  未在政府机关了解到当地个体手工业情况,凭观察来看太发达、没有较大规模的产业,因此估计也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德格的教育情况

  1.学校与学生

  全县1镇25乡,共有政府管理的小学42所,其中28所是乡小,均为有一至六年级的完小,14所为村小,另外还有若干所民间自己筹办的小学,如此次调查所涉及的年古、扎科、燃姑、温拖等小学。

全县有两所中学,均只设置初中部。

德格县中目前有3个年级,全部学生406名。

马尼干戈藏文中学,共有学生258余名。

两校学生初中毕业后如继续上学,须到康定、泸定、甘孜甚至成都就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双语教学,包括小学和中学;但在县城小学,调查发现藏语教学只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三年级后统一使用汉语教学。

甘孜州境内专门的藏语学校有三所:

康定四川省藏校(中专)、新都桥藏文中学、马尼干戈藏文中学。

  2.就学与失学

  目前德格县的适龄儿童就学率,据我们调查,综合各方信息,大约为85%,而个别地区情况会更严重,也许不足50%。

当然,教育是一项投资效果拖后显现的工程。

目前的就学率、就学情况,是三五前的工作体现,应该肯定的是,从现有的一二年级学生入学率来看,近几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当地政府,都下了大力来保证入学、就学。

但由于观念不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等原因,与内部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关于失学率,从县教育体育局获得最近三年升学资料,经比较发现,在小升初的过程中有一半的孩子失学,而在初升高的过程中,只要能坚持到初三,基本会尽全力上高中、职高或五年制大专,所以该阶段的失学率并不高;反而在初中三年的过程中,会因就学年龄较大、费用升高等原因而流失。

  从德格初级中学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大量流失给学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源的严重不足。

以该中学为例,该校开学后,新初三年级学生只有68名,而全县去年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数为330人。

按普九的标准来计算,就2012年3月的入学情况来说,德格县26个乡镇离县城越偏远的乡村,入学率月底,有的乡镇只有21个学生,绝大部分乡镇中心学校入学率各根本达不到百分之五十。

导致这种情况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因素就是:

1、孩子们的家庭极为贫困,孩子们不上学,在家里劳动帮着家人维持最根本的生活;2地理环境、气候极为恶劣和较多的自然灾害的发生;3农牧民家长的观念。

  3.学生花费(大致数据,需进一步核实)

  目前德格县普九工作尚未完成。

虽然在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用交纳学费,但镇上的小学每人每月要交纳60元的生活费,初中每人每学期大约要交纳一费制157元,再加上大约60元/月的生活费,共计每学期约四五百元的费用。

  在乡小及政府管理的村小,每个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同时每人每月有40元伙食补助(直接补贴到学校开支中),但僧多粥少,学生管理较吃力。

  由于语言、教育水平等原因,德格孩子上高中后,和康定、甘孜等地孩子相比,成绩一般不太好,而且是到外地读高中、各项费用也比较高。

  4.就学率低与失学率高的原因

  至少在小学部分,“观念和贫困”应该是造成失学率的主要原因。

如果读书对孩子和家庭没有带来看得见的实际收益,上学吸引力小是很正常的。

而造成读书无用现象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教育的内容相对藏区的孩子来说难度高、又缺少实用性;二来由于教育质量不高、就业机会少,学生在小学或初中毕业后基本没有可能去有效地改变原有生活状况。

  当然经济因素仍是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小升初与初升高阶段,表现尤为明显。

虽然国家已积极推进了许多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政策,但缺乏现金收入来源仍使供养孩子读书成为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孩子如果不读书,则将成为家里劳动力,特别是在挖虫草的季节,孩子所能给家庭带来的经济价值很大。

  地理和交通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东部的牧区,很多孩子不上学或者辍学是因为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路上花费时间过长,上学路途不够安全,这些也导致很多牧民不送孩子去乡级完小读书,而只愿就近选择比较近的村小(或寺庙办)里就读。

同样情况也偶尔存在于西部半农半牧区。

 

  

五、对三所学校的调查

1温托乡小学

甘孜温拖乡位于德格县东北部,距离县城243公里。

全乡幅员面积278.8平方公里,海拔3620米。

全乡664户,3364人。

绝对特贫困224户,1280人。

贫困户人口占全乡百分之七十。

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很高,全乡百分之70的人口从没有吃过大米和面粉,就是每顿吃饱糌粑都成问题。

学生吃的是:

黑稀饭混糌粑加点豆瓣。

这里有一所乡小学,两所村小学。

温拖乡小学校有285名学生,其中有60名孤儿;党批村小学有学生58个;仁古村小学有学生86个。

孩子们不得不帮助大人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辍学率比较高。

在校的老师和校长加起来一共有12名。

  

  2.八里达乡八美爱心希望小学

  对该小学情况的了解:

该小学所在的八美村距离乡镇较远,需先乘车20分钟到山下,再徒步或骑马3个小时以上到达。

该学校的创建背景已在LOH内部论坛公布,不再重复。

到达德格的第二天,我们实地探访了这所僧民所办小学,并与主办者格勒郎加上师、学校老师及同学进行了沟通。

  学校现有学生86名,主要为八美村村民的孩子,也有少数孩子来自附近的两个村子。

学生中有一半多为孤儿或单亲家庭,年龄从7岁到14岁不等,分为两个年级。

学生汉语能力普遍很差,无法听说汉语,大多连用汉语写自己的名字也困难。

学校现有教师两名,均无国家认可的教师资格。

男教师为本村委会计,教藏语;他的女儿,毕业于德格县中,担任汉语和数学教学,但其本人汉语能力也很差,几乎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孩子的资助情况良好,已经结对14多名,还剩下14名。

这所学校建立至今基本未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尚未归于政府管理范围,因此政府规定的学生教育补贴、师资配备等均未能享受。

  在此过程中,曾与“天下溪”义工希拉、刘文泽等人讨论过该学校,希望他们能在该校安排一名义教,但对方考虑到该学校在建立、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而暂未考虑介入。

  3.龚垭乡小与柯洛洞乡小学

  这两所学校均属于柯洛洞地区。

由于地处国道附近,交通便利,均被选为“四川省教育普及十年行动项目学校“,因此校舍、教具等硬件建设与配备相比而言较好。

高时,有学习能力,但因家庭经济原因有意向放弃升学的孩子;

  小学、初中在读生中,孤儿、单亲或父母有严重残疾导致经济困难的;

  所在学校及地区就学率低、流失率高(被捐助学生会起到示范作用);

  。

   

  附录一:

德格县教学片区划分

  牧区:

  1.玉隆片区:

(含1所中学,5个乡小)马尼干戈藏文中学、玛尼干戈小学或叫苏德希望小学、错阿小学、玉隆小学、窝公小学、竹庆小学);

  2.阿须片区:

(含5个乡小)阿须小学、浪多小学、打滚小学、亚西小学、所巴小学;

   半农半牧区:

  1.柯洛洞片区:

(含7个乡小)柯洛洞小学、俄支小学、俄南小学、卡松渡小学、汪布丁小学、八里达小学、龚垭小学;

  2.麦宿片区:

(含5个乡小)达玛小学、普玛小学、岳巴小学、八邦小学、白垭小学;

 3.温拖片区:

(含4个乡小)温拖小学、年古小学、燃姑小学、中扎科小学;

  居于城镇的三所学校:

  德格县初级中学、城关寄宿小学、城关小学

  以上的每一所乡小均代管所辖村小。

所有归属政府管理的学校,均由政府解决师资及学生教材。

城关小学因面向城镇子女,费用适当收取;城关寄宿小学专门面向乡村学生,与各乡小情况相同,不收取费用;德格初级中学区分是城区子女还是农牧区子女、不同收费。

  德格县地图:

德格县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