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647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2.理解并学会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2、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学习过程】

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师: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科技发展,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它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

来,齐读课题。

生:

齐读课题。

师:

读的干脆利落。

师:

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生:

我想到了天上的龙王呼风唤雨的事。

(嗯,传说中的龙王的确有这样的本领)

想要风就有风,想要雨就有雨。

(你的想法真奇妙)

我想到了神话中的神仙、《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妖魔鬼怪……(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

真是一群富于想象的孩子!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你们知道是谁呼风唤雨吗?

生:

是人类

师:

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

生: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板书:

科学技术

师:

是啊!

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一起回答(指着板书)

生齐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出示)

二、精读点拨,随文得法

师:

好,孩子们,文中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是科学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写出你的体会,留下你读书的痕迹。

(课件出示)好,开始吧!

(1)生自读学习。

(2)全班交流。

师: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的特别认真,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谁把你找到的句子读读?

生1:

预设一: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百万年的总和。

(2自然段)

生1谈感受。

(20世纪人们的生活改变很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

这是你读书的收获

师:

请你再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从中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

生2:

我体会到了20世纪的一百年里有许多的发现和发明。

师:

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段话

师:

读出了你的感受

师:

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词语“发现”和“发明”,你们知道这两个词的区别吗?

(课件出示)

生1:

发现是指原本就有的,后来人们才找到它,研究它;发明是指原本没有,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

(你理解的很透彻)

生2:

发明不同于发现,它一定是一种创新,会产生出新事物或新方法。

(这是你的理解)

师: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不同。

简单地说,发现是看到或找到原来存在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就是创造出新的事物。

你瞧,作者的用词是多么准确呀!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

齐读

师:

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正确运用这两个词语?

,谁来填?

(课件出示)

生:

填写

师:

你做到了学以致用

预设二: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地球村。

”(4自然段)

师:

我们接着交流,你还画出了哪些句子?

生1: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地球村。

”(4自然段)

生1:

人类太了不起了!

有那么多的发现和发明。

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

师:

你的感受真深刻!

师:

同学们看,这些科技成就哪些是人类的发现?

哪些是人类的发明呢?

(课件出示)

生:

前面说的是人类的发现,后面说的是人类的发明。

(你能读一读吗?

师:

你理解了发现和发明。

你看,像作者这样把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一一列举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成就得巨大,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生:

举例子

师:

是的,咱们在三年级学习《太阳》一文时,已经接触过这种方法。

请你把举例子这种方法批注在第四自然段旁。

板书:

举例子

师:

同学们,再来关注这段文字,这里有一个分号和等字,老师把它们变换一下,你读一读看看能读出什么?

(课件出示1)(课件出示2)

生1:

20世纪科技方面的成就还有很多。

生2:

人们的发明和发现还有很多……

师:

是的,除了文中所列举的这些,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

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一说,20世纪人类还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20世纪人类发现了()?

生:

X射线、相对论、量子理论、地球板块学说

师:

那20世纪人类发明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发明了。

生:

微波炉、洗衣机、空调、手机、拉链、彩色胶片

师:

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舒适和方便。

这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在那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只能——一起读(课件出示)

生齐读:

人们只能……美好愿望(3自然段)

师:

古人幻想中的“千里眼”就是现在的什么?

生:

望远镜

师:

那“顺风耳”呢?

生:

就是现在的电话

师:

是什么让我们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

你来说

生:

是科技让我们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

师:

具体说是什么发明呢?

生:

飞机

师:

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让神话中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文中作者运用一句古诗来形容这一变化。

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件出示)

师:

这句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结合这张图片,联系这篇文章,谁来说说?

生1:

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们发明和发现了很多东西(是的)

生2:

就在一夜春风来临,千树万树的梨花都盛开了

师:

你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是呀!

好像忽然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下子全都开放了。

在这里作者引用这句诗就是来感叹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之迅速,变化之巨大!

让我们再合作着读读这两段文字,再次感受这两种社会的不同。

男生读红色,女生读蓝色。

(课件出示)

师:

读到这儿,你发现了吗?

文章的题目是《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却还写了古代的农耕社会,这是为什么呢?

生:

作者这是用两个社会进行对比

师:

你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作者运用的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再和老师一起批注。

板书:

作比较

作者就是运用做比较进行古今对比,突出了两种社会的不同特点,让我们强烈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课件出示)

生齐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

刚才,我们通过读文、品文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学会了举例子、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师:

其实,这些说明方法在科普类的说明文中是经常用到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主题丛书122页,看到《最亮的光》一文。

默读课文,画出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简单写写体会。

好开始吧!

(课件出示1)(课件出示2)

1.生自读学习。

(师巡视)

2.小组交流。

生:

自读学习(师巡视)

师: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了,请读完的同学按照屏幕上的汇报方式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

(课间出示)

3.全班交流。

(1)师:

好了,同学们坐端正了!

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生1:

我找到的句子是《最亮的光》第一段,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我感受到激光有很强的方向性。

师:

你的表述很清楚。

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话,除了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还运用了——?

(课件出示)

生2: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

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生:

比如说(课件出示)

师:

你很会抓关键词。

在说明文中,经常会用到“如、比如、譬如、打个比方说”等提示性的词语来进行举例说明。

师:

好,我们接着交流,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3:

我找到的句子是第二段。

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感受到激光是最亮的光。

师:

一起来关注这段话,从哪里看出这是作比较呢?

(课件出示)

生:

就会感到刺眼,就会有暂时的目眩感觉,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

(课件出示)

师:

哦,你是从后果不同看出来的。

好,请坐。

大家再看这一段文字,这里也有一个提示性的词语,是什么?

生:

打个比方说

师:

所以,这里,作者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

是的,作者在这里是列举电灯、太阳的例子和激光作比较,让我们感受到激光是最亮的光。

来,一起读这段话。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两篇文章,学习了作比较和举例子这两种说明方法。

还了解到在20世纪,人类获得了如此多的发现和发明,并且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人类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进入21世纪从2000年到2015年,人类发明的火星车在火星登陆,发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

还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

发明了安全稳定的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眼镜、鞋子手机、自动洗狗机等等科学成果。

师:

人类的发明和发现还不止这些。

(课件出示)课下,请大家阅读课外读本第八单元《科技真奇妙》,进一步了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附板书设计: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技术举例子

作比较

《呼风唤雨的世纪》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总人数30人,男生11人,女生19人。

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比较重视课内阅读,适当的说话指导,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本单元以“科学技术”为主题,学生对说明文的知识了解的不多,本组教材就为学生走入说明文开辟了一条通道;《呼风唤雨的世纪》紧承了本组课文的主题,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要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和热爱,学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之前需要学生搜集有关20世纪的重大发现和发明,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从“呼风唤雨”一词入手,然后进一步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通过拓展课外的说明文《最亮的光》一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效果分析

围绕《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学会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本节课的说明方法拓展阅读了语文主题丛书中《最亮的光》一文,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的具体效果作如下分析:

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环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效果明显。

《呼风唤雨的世纪》属于精读引领课,我执教这一环节时首先通过谈话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呼风唤雨”这个词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这样的设计,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接着我检查学生在预习指导课中对这篇课文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抓住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理清了课文的思路,整个环节过渡很自然。

二、“精读点拨,随文得法”环节,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结合“一课一得”的语文教学新理念,这个环节中我重点让学生找出体现是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句子,并从中体会20世纪有如此多的发现和发明,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从这一过程中学习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并且用举例子的方法练习说话。

紧接着通过古今社会的对比,感受两种社会的不同,学习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同时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强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环节,落实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感受激光是最亮的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丛书中的《最亮的光》一文,目的是通过巩固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体会激光是最亮的光。

通过“我找到的句子是(),这句话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我感受到()”这种汇报方式来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从全班交流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掌握了这说明方法,并且能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环节,继续推荐阅读感知科技成就的神奇。

在此环节我布置了作业,请学生阅读课外读本第八单元《科技真奇妙》,进一步了解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从学生闪亮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他们对《科技真奇妙》里的有趣科技成果充满期待。

整体来说,整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都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了进一步阅读其它文章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材分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

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

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测练习

1、师:

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能不能正确运用这两个词语?

谁来填?

(课件出示)

生: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我在大树下(发现)了一群蚂蚁。

师:

你做到了学以致用

2、师:

是的,除了文中所列举的这些,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

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一说,20世纪人类还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20世纪人类发现了。

生:

X射线、相对论、量子理论、地球板块学说

师:

那20世纪人类发明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20世纪人类发明了。

生:

微波炉、洗衣机、空调、手机、拉链、彩色胶片

3、请学生看到《最亮的光》一文。

默读课文,画出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简单写写体会。

学生按照这种方式在小组内交流,以及面向全班汇报:

我找到的句子是(),这句话运用了()说明方法,我感受到()。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学生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

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从“呼风唤雨”这个词进行想象。

然后由“课文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是科学技术让20世纪成为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这一问题切入,检查预习效果时,学生了解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体会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学生汇报句子并进行交流,品读第二段时,引导学生理解“发现”和“发明”的意思,并通过填空题加以巩固。

我注重学生的感知,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的资料,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一说20世纪人类还有哪些发现和发明。

学生了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现代社会的什么本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伟大,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古代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引出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之后,便让学生带着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本段。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上课时的语速稍微过快,没有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仍有很多,我会继续探索,不断思考,努力让自己与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接轨。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标分析

1、《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科学成就”为主题,本课紧承了本组课文的主题,这充分说明了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要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成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并且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这就是对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语文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最好的诠释。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并说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并带着自己的体会进行朗读。

3、《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第二学段的阅读方法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围绕这一阅读教学目标我设计不同的读书方法——浏览、自由朗读、默读。

让学生深刻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4、本篇课文教学努力贯彻语文主题学习的新理念,力求做到一课一得,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两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和作比较,并通过拓展《最亮的光》一文加以巩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