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写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492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旅游写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写作.docx

《旅游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写作.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写作.docx

旅游写作

导游词、旅游指南的写作

一、导游词

(一)文体概述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进行浏览观光的讲解词。

导游词也属明示、释说一类文字,目的在于帮助游客在短时间内获取有关对象的各种知识、掌故,以便更好地欣赏。

由于生命空间的限制,有关某某地的许多典故、趣闻、知识,并不是人人尽知的,这就给欣赏与体验带来一定的困难,故此,导游词应运而生,它以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氛围、集中视点的特征,用口语化的形式在扩大着、引导着游客的感知。

(二)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导游词一般由总说、分述、前言、后语几块构成。

总说。

总说部分是对游览内容作总体介绍,包括游客所游览地的情况、它的旅游价值、旅游内容。

分述。

分述是对旅客所观赏的旅游景观循序逐一加以说明。

一般以小标题作为区别,使各部分相对独立。

要求做到详略得当,突出特色。

在讲解内容上,一般先指出名称,加以说明,交代它的来历等;然后,指正特点。

前言与后语。

部分导游词中没有前言与后语。

前言即用来表示欢迎姿态,或提醒注意事项的;后语即在游历结束后请提意见、表示祝愿的。

导游词是引导游客游览景观的“红线”,它以口语作为形式,因而在写作上别有要求:

① 要有趣味性。

尽可能使枯燥的知识变成富于生命力的、形象化的故事、说法,往往借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完成。

2口语化。

尽可能避免拗口别嘴的音节,用短句,用标准语,用简单句。

3亲切化。

尽可能尊重游客,不高高在上。

4区别对象,分别对待。

例如对中外、老少、本地外地游客就绝不能一刀切,而应在了解和猜测对象心理的基础上,对“症”给“药”,使游客感觉适意!

 

二、旅游指南

(一)、文体概述

旅游指南是介绍游览地情况、指导游览者活动的一种应用文体。

“旅游指南”是一个通称,它又有“揽胜”“旅游便览”“旅游图”等称谓。

旅游指南指导和帮助旅客了解综合情况,便于选择、安排、行动。

它同时又是宣传和推销旅游商品的重要手段。

 一般而言,旅游指南分为如下几类型:

由写法而及的内容言,有全面介绍游、食、住、行、购的综合性指南,有只由其中一方面进行介绍的单项性指南。

由覆盖区域讲,有关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有关于某城市的,某条线路的、某单独景点的。

由印制形式言,有成册的,有单页的。

由对象划分,有国外游客游览指南,有国内游客游览指南;有大学生旅游指南;老年人旅游指南等。

(二)文体格式与写作要求

旅游指南并无固定程序。

但多数以标题、正文、图表三部分合作而成。

标题。

多以地名后加文种名称组成,如《西安旅游指南》;也有以特点、地名作标题的,例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旅游指南》。

正文。

一般包括地理位置、人口物产概况等,以及游、食、住、行、购、娱等主要内容。

也可旁及历史传说、风俗习惯等。

正文通常有两种结构方法,一是分列各内容为一部分的分列式,一是集中为一段落的短文式。

图表。

游览图一般标明主要路线、景点、方向标志等。

旅游指南的写作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① 实用性。

旅游指南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写作,介绍游客欲知而未必知的内容。

千万不可为写作而写作。

② 知识性。

旅游指南应当提供关于某地、某景观的相应知识,例如某城市的别称、来历、掌故、传说、名人题咏、建筑、园林等。

③ 独特性。

旅游指南一定要显示出每一对象的独异性,使其富于魅力。

④ 语言畅达、简洁、朴实、优美。

例文

 

      

苏州旅游指南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水巷纵横,城外河道成网,“朱门白壁枕湾流,家家门外泊舟航”,故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游 览

虎丘 在苏州阊门外山塘街。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父,3日后有白虎踞坟丘上,故名。

虎丘 以水环山,松繁梅盛,风景幽美,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有断梁殿、剑池、云岩寺塔等18景。

虎丘塔 初为木塔,建于隋代。

砖建仿楼阁式。

现已成为苏州的标志。

剑池 位于虎丘山下,呈长方形,清泉一泓。

相传吴王阖闾之墓即在剑池之下,当时曾用“扁诸”“鱼肠”等3000把宝剑殉葬。

北寺塔 位于人民路。

向有“姑苏诸塔之冠,江南第一名塔”之誉。

北寺塔原高11层,北宋时改建为9层,塔高70米,砖木结构,重檐重宇,飞檐四出,气魄雄伟,是我国典型的“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楼阁式佛塔。

沧浪亭 位于人民路南端三元坊口,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始建于唐宋,北宋诗人苏舜钦在此筑亭,取名沧浪亭。

园内之景,以石为主,重岸复岭,翠竹丛丛,简明雅洁,古朴幽静,有明道堂、翠玲陇馆、清香馆、闻妙香馆等建筑。

狮子林 位于娄门内园林路,是代表元代风格的著名园林,狮子林叠山巧妙,因众多石峰形似狮子而得名。

全园占地仅一公顷,结构十分精密,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环以长廊,石峰林立,玲珑透逸,置身其间,宛若迷宫。

拙政园 位于娄门内东北街,系苏州最大的园林,有“江南名园,园中精华”之誉。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住宅,明正德八年,改建为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和苏州的留园,并称为“四大名园”,是我国私家古典花园的杰作。

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中心,水面占五之三。

主体建筑临水而置,具有朴素明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

园分东、中、西3部分。

中园为全园精华,秀丽玲珑的远香堂、三十六鸳鸯馆、十八曼陀花馆以及10余个亭子,式样名异,无一雷同,是明代崇尚豪华的代表。

留园 位于阊门外留园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以建筑布局结构严谨、精巧雅致、变化多端见长,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于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 位于十全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清乾隆年间重建。

全园分为住宅区、主园、内园3部分。

园内“殿春簃”自成院落,环境幽静。

美国纽约的中国古典庭院“明轩”,就是以此为蓝本建造的。

西园 (略)

怡园 (略)

寒山寺 位于阊门外七里,建于梁代天监年间。

相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二人所住持,故名寒山寺。

寺内现存文物古迹有:

张继《枫桥夜泊》诗的石刻碑文、石刻像、寒山寺巨钟、枫江第一楼等。

盘门三景 (略)

玄妙观 (略)

灵岩山 距苏州城西南15公里,在木渎镇西北,上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馆娃宫的故址,以灵芝石突出而得名。

山顶现有灵岩寺、灵岩塔,寺侧花园有吴王井、玩月池、琴台等古迹,为灵岩风景最佳处。

灵岩山西南麓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合葬墓。

韩世忠碑高10余米,碑文13900余言,有“古今第一碑”之誉。

天平山 (略)

洞庭东山 位于苏州城西南40公里,是延伸在太湖中的一座半岛。

山上遍植果木,又有“花果山”之誉。

岛上有紫金庵等唐代建筑。

庵内彩塑罗汉是江南地区的一组珍品。

洞庭西山 亦名包山,是太湖最大岛,太湖72峰,西山就占有41座,旧有“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皆是诗”之称,水光山色,极为迷人。

 

气 候

苏州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寒暖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一年四季均可前往旅游,尤以四至十月为旅游的黄金季节。

 

特 产

 

苏州刺绣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雅致、色彩丰富、形态逼真。

玉雕 苏州传统工艺,具有空灵、飘逸、细腻等特色。

苏扇 历史悠久,工艺精巧,外观玲珑。

主要品种有檀香扇、折扇、绢宫扇、纸团扇等。

采芝斋 是苏州百年老店,出售各种苏式糖果,尤以粽子糖独树一帜,驰誉海内,清末曾列为贡品。

洞庭枇杷 太湖洞庭山是我国枇杷的主要产地之一,白沙枇杷盛产地东山白沙村、纪果村一带,以皮薄、肉嫩、汁多、味甜、鲜美而著称。

东山杨梅 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共有10多个品种,东山余坞的乌梅为上品,早年曾进贡宫庭。

食宿(略)

 

交 通

航空 从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乘飞机可直达无锡硕放机场。

铁路 每天有21对列车经过苏州,从苏州乘火车可直达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福州。

经由上海还可联通南方各主要城市。

公路 从苏州乘长途汽车可达省内各主要城市和邻省浙江、安徽的部分城市。

此外,苏州市 区还有20条公共汽车线和出租汽车,沟通苏州各主要游览点。

水路 从苏州乘船由古运河南行可达嘉兴、杭州等地,北上可经无锡到镇江、扬州、淮安等城市。

 

游程安排

一日游:

虎丘、西园、留园、寒山寺、狮子林。

二日游:

第一日同前,第二日游拙政园、北寺塔、怡园、沧浪亭、网师园。

三日游:

前两日同前,第三日游天平、灵岩、耦园、东园、玄妙观。

四日游:

前两日半同前,第三日下午乘长途汽车到东山,游览莫厘峰,第四日游东山紫金庵、轩辕宫、岱松、柳毅井等处。

 

 

导游词

导游员要引导游客游览观光,向游客介绍景点,就离不开导游词。

导游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

一篇好的导游词,不仅能让游客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对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帮助游客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知识要点】

●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

●导游词具有知识性、规范性、口语化的特点

●导游词一般由前言、总说、分述、结尾等部分构成

●导游词的写作有不同于其他文书的特殊要求

【能力要求】

●能利用相关资料写出比较完美的导游词

【情景导入】

一次,日本某青年友好访华团在北京游览颐和园时,导游员给他们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历史、园林布局、古建筑艺术特色等。

旅行团长高兴地说:

“我来过颐和园3次,从未听到过这样详细的导游讲解,以前除了吃饭,什么印象也没有,回去也没有资本向亲戚朋友介绍。

这次回去后,要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人来颐和园。

(摘自高胜祥、邸晓平主编《旅游应用文》,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如果游客对景点了解很少,会觉得游览索然无味。

而经过导游员成功的讲解,了解了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们会游兴大增。

一、导游词的特点

【案例】

秦兵马俑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

秦兵马俑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万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

“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

“这是真正的奇迹。

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俑馆1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面对威武整肃的庞大军阵,你们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如下问题:

这些秦俑是怎么发现的?

为什么他们的相貌各异?

为什么要制作这些俑?

1、2、3号坑里共有多少俑?

等等。

好,现在我就一一回答大家的这些问题。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场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

一天,住在村里的农民在村外空地上打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

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

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赶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

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

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

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俑馆的1、2、3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经测量,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

俑坑的最东端是3排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0个,共210个俑。

他们是部队的前锋。

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排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

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例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1根立柱。

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

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

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

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

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俑。

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个兵马俑。

这里是1994年11月开放的2号坑……

现在,我们来到了3号坑。

……

据估计,等1、2、3号坑全部开掘后,将出土8000多件陶俑。

这些俑相貌各异:

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

可谓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因为,它们全是以秦始皇御林军中的将士们为蓝本制作的。

因此,在8000“地下御林军”中,你绝对找不到两个相貌、形体相同的俑。

他们一个个气度不凡,最重的有300多公斤,最轻的也有100多公斤,身高从1.7米到1.9米不等。

如果大家仔细瞧,不难分辨出兵俑中哪些是陕西人,哪些是四川人,哪些是甘肃人。

这从他们的胡须梳理方式和长相即可看出。

我们很多人在电影中都见过日本人的“仁丹须”,其实,秦俑中就有蓄仁丹胡的,可见,这并不是日本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人留这种胡须了。

……

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嬴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俑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

我想,敢创造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韬略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

一代伟人嬴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摘自“中国文化旅游网”,有删节)

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

导游员主要通过导游词导引旅游活动。

导游词主要有知识性、规范性、口语化三个特点。

知识性。

导游词必须有丰富的内容,通过对景区和景点的概况、特点、价值、沿革、轶闻趣事及有关知识的介绍,引人入胜,增加游客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规范性。

导游词的规范性包括内容规范和语言规范两方面。

首先,撰写导游词要正确把握历史、文化的内涵,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误导游客;其次,语言要准确、健康。

口语化。

导游词是导游员口头讲解给游客听的,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因此,撰写导游词要注意多用口语词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要避免使用晦涩生僻、音节拗口的词语,而且要多用短句,做到精练流畅,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

二、导游词的结构与内容

导游词在结构上一般包括前言、总说、分述、结尾四部分。

前言。

对游客表示欢迎,并交待活动计划、有关事项及联络方式,制造良好氛围或设置某种悬念,为整个旅游活动做安排和铺垫。

如《长城导游词》的前言: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希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总说。

用概述方法介绍景点的特色、价值等,使游客对游览地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引发游客兴趣。

如《秦兵马俑导游词》的总说部分,就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开馆时间及其吸引游客之众之广,并引用法国总统希拉克和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对秦兵马俑的高度评价,说明了秦兵马俑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使游客产生浓厚的游览兴趣。

分述。

这是导游词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要对各景点逐一加以详细的说明讲解,把景点最具魅力、最为传神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引导游客去欣赏、去品味。

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应以游览的时间先后或方位为线索,既要分出段落与层次,又要用好过渡语,把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结尾。

导游词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用真诚的告别与祝福用语结束全篇,也可以根据景点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结尾。

如《秦兵马俑游词》的结尾,作者用一个设问句,引出秦始皇横扫六国的气度和魄力,使游客从中吸取了有益的人生哲理并受到巨大的鼓舞。

三、导游词的写作要求

(一)注重挖掘景观的深层内涵

我们所要介绍的景观,一般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大都有许多口头流传的故事或丰富的文学材料。

因此,写作导游词首先要广泛收集材料,经过认真阅读、分析、比较,筛选出优秀的、科学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富有艺术性的精华,而去掉荒诞的、迷信的、毫无意义的糟粕,并适时掺进自己观察得来的人生感悟,能够“推陈出新”。

例如,黄崖关长城的十二寡妇楼,以前更多表现其苦难、节妇的悲剧气氛,现在主要颂扬其忠烈、抗敌的悲壮气概;东陵孝庄太后墓在围墙之外,以前都传说她下嫁多尔衮,不守妇道,是个风流皇后,被逐出家门,现在则还历史本来面目,宣传她对稳定清初政治局面、扶助康熙帝治理国家的功绩。

(二)突出景点的个性特色

导游词一定要突出所描写景点的个性,即充分揭示其本身独有的、不同于其他任何景观的特色。

个性即特色、特点,是独一无二的东西。

个性越鲜明,则旅游资源的价值越高。

自然景观要突出自然特色。

每一个自然景观都有独特的地方,我们要准确地把它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吸引旅游者。

例如,名山各有其个性:

泰山的雄、华山的险、黄山的奇、峨嵋的秀,等等。

我们一定要深刻地挖掘所要描写的对象本身拥有的个性,绝不能停留在泛泛的描述上,如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别有洞天等,太一般化,落入俗套。

对历史文化遗产类的人文资源,则应尽可能保持其原来的风貌,特别是古建筑与古园林,除审美价值外还具有历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人的审美意识与生活情趣。

如古书院,不必过多描述山门、大雄宝殿、四大天王,等等,这些是每个寺院都有的,虽有微小差别,但对于不是研究佛教艺术的一般旅游者,并不感兴趣。

应着力去发现它在宗教史上、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地方。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在导游词中,恰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象征等手法,可使静止的景观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揭示出事物的内在美,使游客沉浸陶醉。

如一段介绍洞庭湖畔君山的导游词:

啊!

君山到了!

请您注意,机不可失!

您下船的地方叫“龙口”。

为什么叫龙口呢?

瞧,两山半包围,似龙的两腭伸身洞庭湖中,欲有吸干湖水之势;腭上岩石参差交错,似“龙牙”;两口水塘分两边,像一对水粼粼的眼睛,“腭”后有座小丘叫“龙舌”,“舌尖”伸入井中,终年“滴涎”不止,就是引人入胜的“龙涎井”。

(摘自高胜祥、邸晓平主编《旅游应用文》,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这段文字用龙口的各部分做比喻,生动地介绍景点的地形特点,给美景增添了浪漫色彩,使人产生无限遐思。

(四)善于编织故事情节

在导游词中,适时穿插一些美丽的传说、动听的故事,能起到增强游览的趣味、激发游客兴致的作用。

当然,所编织的故事必须内容健康而且与景观密切相关。

如君山导游词中,介绍仙螺峰时,就穿插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有一次突然下了三天三夜的瓢泼大雨,八百里洞庭水猛涨三丈。

一天,从南边游来恶龙,在洞庭湖中兴风作浪。

洞庭湖上六畜、财物漂浮,呼叫“救命”声处处可闻,惨不忍睹。

七十二侧螺姑娘见此惨景,决心用九千九百九十九年修炼之功,把仙螺壳变成七十二条大船,抢救人命!

七天七夜奋战,不知救了多少人,因疲劳过度,全部昏倒在船上。

七十二仙螺醒来,洪水退了,风平浪静,七十二仙螺壳也搁浅在昆仑石上,所以君山有七十二个山头,螺壳可随水位浮沉,才出现“水涨君山长”的奇闻。

(摘自高胜祥、邸晓平主编《旅游应用文》,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仙螺舍身救人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游客,也使游客的游览兴致更浓。

听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再欣赏眼前的美景,游客会觉得仙螺壳化成的君山山峰更美,并为之陶醉。

(五)语言生动亲切,幽默风趣

生动形态、丰富多变的语言能使游客感到赏心悦耳,进而融入景观的意境;文明朴实、富有人情味的语言,会使游客倍感友好、亲切与温暖;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活跃气氛,使游客感到轻松愉快。

因此,在导游词中,还要特别注重语言的运用。

特别提醒

导游词的运用,要灵活应变,注重寓游于乐。

在导游过程中,要根据游客的不同国籍、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适当调整导游词的内容;也可巧妙地把景点、故事、传说与游客联系起来,以调动游客兴致。

技能训练

●从下述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郭沫若先生曾为中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题词“半坡遗趾”,其墨宝至今仍然镶在博物馆保护大厅东墙之上,供人欣赏。

对此题词,一位导游以“遗址”而非“遗趾”之议,竟推演出郭老当时喝醉酒,下笔有误,遂有“遗趾”流传后世。

此话一出,引来众人一阵喧嚣。

恰好从旁走过的半坡博物馆负责人听后,上前解释说,古汉语“趾”与“址”通用,“遗趾”是古代人遗留下来的足迹,郭老写此题词更见精粹。

●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作导游员,其他同学当游客,自设情景,进行模拟训练比赛,并评选出最佳导游员和优胜小组。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景点,创作一篇导游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