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50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8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Word格式.docx

建设期利息89.1万元。

采用三种方式筹集,一是项目实施业主自筹2773.90万元,二是申请“新网工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项目的“以奖代补”资金100.00万元,三是申请银行代款1500万元。

1.2项目实施单位情况

重庆市江峡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位于忠县忠州镇白公路119号。

现有股东3名,企业职工人数77人,是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龙头企业。

公司法人代表:

杨志臣。

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组织《章程》,公司依法组成董事会、监事会。

公司下设经理部、市场营销部(含网络体系建设部)、技术开发创新部、经营核算部、安全环保部等职能部门,现有各类技术及管理人员12人。

公司注册资金为300万元,资产原值160万元。

公司经营范围为回收、销售、加工利用生产性、生活性废旧物资。

年可回收废旧金属40000t,废纸质品27000t,废旧有色金属1000t,废塑料制品4500t,废玻璃3000t,废旧橡胶10000t,总价值6800万元。

公司在变废为宝,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司以再生资源投资、开发、经营一体化为理念,以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以打造再生资源行业品牌为目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己任,最终实现忠县再生资源产业升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编制依据及原则

1.3.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商务部关于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6〕20号);

3.《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等六部委令2007年第8号);

4.《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

5.《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忠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的通知》(忠府办发〔2008〕61号);

6.《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忠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忠府办[2008]190号);

7.《关于优化环境“洗脸”招商促进发展的决定》(忠县委发〔2009〕4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

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9]108号)

10.《忠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规划》

11.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及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

1.3.2编制原则与范围

1.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我国“新网工程”中有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力求技术领先、安全可靠。

(2)以商务部《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规范》为指导,认真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七统一、一规范”要求,以科技为动力,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网点建设为基础,以加盟方式加快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选择先进、高效的设施设备,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充分注意节约劳动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5)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消防,以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编制范围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区域的环境、资源、条件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需求、建设内容及规模等进行研究,提出建设方案,对投资进行估算,对环境的影响与安全防护等进行研究,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结论性的意见。

1.4主要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1所示。

表1-1主要经济指标

1.5主要研究结论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年总产值

万元

24644.00

2

成本

2.1

总成本费用

23765.20

2.2

经营成本

23345.36

3

利润总额

878.80

4

所得税

290.00

5

税后利润

588.80

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6.47

税后

7

财务净现值

4618.68

8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5.17

9

投资利润率

13.46

10

产量盈亏平衡点

45.01

项目总投资4373.9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400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0.00万元。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总产值24644.00万元,总成本23765.20万元,经营成本23345.36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6.47%,财务净现值4618.68万元,实现利润878.80万元,税收290.00万元,税后利润588.80万元,投资回收期5.17年,投资利润率13.46%,盈亏平衡点45.01%。

项目组织机构完善、网点布局合理、经营管理规范、市场流通顺畅、运行机灵活、创新性强、行业技术成熟度高、学科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及背景

2.1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模式是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和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因此,再生资源的回收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且与原生资源相比,使用再生资源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水、减少污染等特点。

如利用1吨废纸,可以造纸0.8t,节约木材3m3、电600kwh、标煤1.2t、水100m3,减少水污染35%;

利用废钢铁炼钢、废铜生产铜、废铝生产再生铝,资源节约效益更为可观。

许多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更决定了再生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大多是从废旧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起步,即发展“静脉产业”,德国、日本都是如此。

因此,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项目建设背景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良性循环为基础。

2002年,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

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较高外,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还未完全开展起来,资源流失严重。

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是逐步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并逐步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样摆在了中国的面前。

我国政府最终选择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构想。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

目前,重庆市全市各种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300万吨,价值75亿元,而目前全市年回收总量仅为165万吨,回收价值40亿元,占可回收总量的55%,每年约有135万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资源浪费相当严重。

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域,作为三峡库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三峡库区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的需要,对忠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目前对忠县的粗略统计,全县各种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14万余吨,年回收总量仅为8.55万吨,每年约有4.55万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资源浪费严重。

究其根由,在于目前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许多物资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利用;

目前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企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多数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加上经营分散,资源难以集中利用,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链。

由于再生资源回收体制不健全,使得回收率较低,没有得到及时回收的废旧物资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成为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一方面是三峡库区及其长江中下游水质安全对库区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量的宝贵资源白白流失,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获取经济和环境的双赢,综观国内外的实践,加快发展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是忠县及其相邻的三峡库区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2.3.1国内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修旧利废、物尽其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区域性集散市场初步形成,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1.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逐步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建立了各级物资(包括金属回收)和供销合作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两大体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回收体系,由于回收人员的分流、改行或退休而逐步萎缩;

特别是物资管理部门撤销以后,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的回收公司所起的作用在下降。

另一方面,进城务工农民大量进入回收行业,以企业或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利益导向的社会回收体系也逐步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每年约50万吨废铝、40万吨废铜、30万吨废铅是由社会回收体系回收起来的。

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的调整和发展,为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形成一些区域性集散地和交易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特别是城市居民日常用品更新速度的加快,淘汰下来的一些物品还有大半新、甚至是全新的,可以继续利用,从而带动废旧物品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再到农村的二手货的流通,这可以从不少城市周边分布废物回收、加工、交易市场得到佐证。

同时,随着国内资源供应紧张,废料进口成为沿海港口附近地区出现的一种新产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进口、拆解废金属逐步发展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

山东、河北等省也是进口拆解废金属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

中部地区的湖南汨罗、永兴等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初步形成特色。

 

3.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我国大量的中小型再生资源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主要是小作坊或手工操作,但形成规模的一些企业,加工利用技术水平较高,一些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线;

一些企业联合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开发研制了适合中国废物特点的处理设备或装备,有些设备或装备已经出口到国外;

一些合资或外资企业使用先进的装备和生产设备。

所有这些,有效促进了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4.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再生资源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在发达国家,旧物拆卸和分类的部分工作也由手工完成。

据有关研究,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达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回收加工厂30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

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很多废物回收和拆解企业,不仅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些研究表明,在北京的再生资源行业中,大约有20万人从事废旧物资回收,200万周边地区的人口从事加工利用,对带动相邻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3.2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逐步形成了以供销社系统的各级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体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个体经营和私营企业的介入,活跃了再生资源市场。

到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450多家,回收网点7000多个,从业人员约6万人。

直辖来,全市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770多万吨,其中回收利用废钢铁400万吨,废有色金属62万吨,废塑料77万吨,废纸216万吨,2005年回收总值超过30亿元。

这对我市综合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减轻污染、增加就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减轻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压力;

对于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2.3.3县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忠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源于民国时期,当时称废旧物资回收,主要由私商经营,人称“荒货客”,另有货郎担走村串户,多用火柴、糖果换购,品种多为废铜废铁、鸭毛鹅毛等生活废旧品。

发展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忠县县志记载:

1987年,县供销系统废旧物资收购总额为94.4万元,个体荒货客283户,301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县再生资源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当初的挑担上门收购的“荒货客”到现在坐店收购、分类收购。

2.4重庆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

回收体系不健全,经营不尽规范,加工利用技术较为落后,法制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4.1缺少统一规划、管理无序、市场混乱

我市再生资源行业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管理体系,缺少统一规划,加上政策法规滞后,使得我市再生资源行业出现如下情况:

①大量个体经营户乱收乱卖、乱堆乱放、随处设点,不少个体收购点设在居民区、马路便道等,房屋破旧、形象差,严重影响市容;

②治安管理难度加大,盗窃破坏国家重要设施的案件频繁发生。

据市政、电力、通信等部门统计,我市市政及国家重要设施每年因被偷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000万元以上,给我市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③由于经营分散,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再生资源集散地,不利于再生资源得到及时充分利用。

2.4.2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许多物资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利用。

根据2005年对全市再生资源普查统计,我市各种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200万吨,价值50亿元,而目前全市年回收总量仅为115万吨,回收价值30亿元,占可回收总量的57.5%,每年约有85万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资源浪费相当严重。

2.4.3企业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我市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企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多数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2.4.4回收不及时,处理不规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由于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制不健全,使得回收率较低,没有得到及时回收的废旧物资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由我市产生的废轮胎、废塑料、废电池等由于没有及时充分回收,变作为垃圾填埋或焚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黑色污染”、“白色污染”及“化学污染”。

许多废旧回收站收购的废纸、废塑料乱堆乱放,长时间不处理,“脏、乱、臭”的现象十分严重。

许多回收站收购的废旧金属,乱敲乱拆,造成严重的噪声污染。

特别是现代废旧电器电子等高科技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技加工才能消除污染,而我市目前拆解技术落后,操作又不规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5项目建设的提出

忠县地处重庆市三峡库区,作为三峡库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三峡库区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的需要,对忠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县各种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14万余吨,每年约有4.55万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资源浪费严重。

另一方面,就目前每年回收的8.55万吨废旧物资来看,由于现有的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企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多数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忠县是人口大县,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14万吨,初级经济价值就达3.5亿元。

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

由于忠县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节点,辐射周边的石柱、垫江、梁平等县,加上石柱、垫江、梁平的废旧物资,其废旧物资的总量有50余万吨,初级经济价值达到12.5亿元,如果再进行有效的再生循环、加工利用,则废旧物资将大大增值。

基于忠县废旧物资储存、回收现状,开展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及循环经济科技示范产业基地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而且将有利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维护。

目前忠县已将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纳入重点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节点,如何适应重庆市和忠县对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期望,积极迎合市场的变化需求,进一步搞好忠县再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将忠县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的明珠,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忠县及其周边区县的废旧物资资源,有效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重庆市江峡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提出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及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以提高忠县再生资源利用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是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倡导的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和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进而实现高增长、低消耗,达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忠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忠县在“十一五”期间、也将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发展目标。

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前提,以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生态产业链为重点,形成具有忠县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生态农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是忠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庆市江峡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及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无疑为忠县树立了标竿和典范。

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的发展绝不仅仅是概念的炒作,其真正的内核是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作为静脉产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为生态忠县及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模式和导向。

3.1.2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集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废弃物产生,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保障优良的人居环境质量,保证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屏障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将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典范。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是逐步缓解资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

原有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大批农村及流动人口加入到这个投入少、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中绝大多数居民废旧生活资料,由一些个体经营户和走街串巷的个人收购、经营,出现了回收市场无序化经营,回收网点无序化发展的局面。

而且,这些分散的回收摊点已成为流动人口的聚居点、环境卫生的脏乱点、城市管理的空白点。

不仅给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带来了困难,也导致大量低效益再生资源流失为垃圾。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工作对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加快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建立,不仅是解决资源短缺瓶颈、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1.3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静脉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区域经济的“动脉系统”(生产)已日臻完善,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共同体,如果没有一个区域性的“静脉系统(回收),无论企业循环经济搞的多么“科学”、多么“清洁”,仍将处于一边疯狂开采,一面大量废弃的“线形状态”。

一边是占世界“废旧物资”50%以上的美国、日本在废弃的“汽车坟墓”、“钢铁城市”“塑料矿山”中挣扎;

一边是资源匮乏的中国,亿万个能将旧汽车、废塑料全部拆解、利用的“人力资源”被闲置,而不得不大量开采原生资源,使经济不断“过热”。

因此,在未形成“区域大循环”之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