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10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培育学试题.docx

森林培育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上第一部森林培育教材是由A编着的。

A.德国B.前苏联C.日本D.中国

2、森林培育的C阶段是时间延续最长的阶段。

A.前期规划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

3、树种的_C特性是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A.生物学B.解剖学C.生态学D.林学

4、判断和选择树种的基础依据是树种的A。

A.自然分布B.生态幅度C.生理幅度D.遗传特性

5、营养繁殖最佳时期A。

A.幼年期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6、引种的最佳时期B

A.幼年期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7、采种最佳时期C

A.幼年期B.青年期

C.壮年期

D.衰老期

8、根据国家有关优良母树的标准进行选择,林分郁闭度一般以_C_为宜。

A.〜B.〜C.〜D.〜

9、一般来说,种子贮藏适宜的条件组合是_D—。

A.温度-5—0°C,相对湿度0-10%B.温度5—10°,相对湿度10-25%

C.温度-5—0°C,相对湿度10-25%D.温度0—5°C,,相对湿度25-45%

10、贮藏时,最适宜的种子含水量是C。

A.平衡含水量B.临界含水量C.安全含水量D.饱和含水量

11、多数树种适宜发芽的温度是B。

A.10—20°CB.20—30°CC.30—40°CD.40—50°C

二、填空

1、按照《森林抚育采伐规程》,将抚育采伐分为:

透光伐、疏伐和生长

伐。

特殊林分还可采用卫生伐。

2、疏伐方法分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景观疏

伐法和机械疏伐法五种。

3、抚育采伐就其性质不同,分为定性和定量。

4、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功能、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

四类功能。

5、现行的森林法把森林分为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禾口用材林五大林种。

6、森林培育的对象是天然林和人工林。

7、森林培育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和收获利用阶段四个阶段。

8、立地质量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三大因素。

9、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主要包括物理环境、森林植物因子和人为活动因子三大类。

10、森林立地分类的生态学基础是植物群落学基础、林型基础和森林生态系统基础。

11、森林立地分类的依据主要指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区分和分类单的划分依据。

12、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

13、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学特性、解剖学特性和林学特性等。

14、用材林和经济林对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体现在速生性、丰产性和优质性三个方面。

15、四旁植树是指村旁、路旁、水旁和宅旁。

16、林分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

17、人工林种植点的配置主要分为行状结构和群状结构两大类。

18、生长在一起的两种植物的生态位关系主要有生态位完全重叠、生态位部分重叠

和生态位完全不重叠三种形式。

19、伴生树种主要有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等作用。

20、林木个体的生活史,起源于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终于植株死亡。

其间经过两个过程

Y营养生长禾廿生殖生长。

21、林木的牛长通常可以通过其牛长过程、生长量和生长速率等来加以描述。

22、林木生长量的大小及生长速率,一方面受林地本身遗传影响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外界

环境因素的影响。

23、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两

种。

24、从林木结实规律的角度出发,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4个时期。

25、一般来说,从幼苗到成熟,典型的林分都要经过幼苗、幼树、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树林等六个生长发育阶段

26、林分蓄积生长量,实际上是林分中活立木材积牛长量和枯损林的代数和。

27、用材林的干材蓄积量与生物产量之间也存在一个转换的经济系数,一般为一。

-

28、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可以把森林生产力区分为森林的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两个概念。

29、提高森林牛产力的途径有遗传改良途径、结构调控途径和立地的选择和调控途径。

30、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都优良的种子。

31、良种牛产基地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和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32、种子园的种类很多,依据繁殖方式或分为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牛苗种子园。

33、根据建圃材料经过选择鉴定的情况,采穗圃分初级和高级采穗圃两种。

34、林木种子的成熟一般包括牛理成熟和形态成熟两个过程。

35、在生产上,一般把调制方法相同或相近的种实归到一起,共分为球果类、干果类和肉质果三类。

36、根据种子的比重和大小的不同,净种方法可分别选用风诜、谁选和筛诜。

37、根据种子休眠程度不同分为强迫休眠和牛理休眠两种类型。

38、种子催芽常用方法浸种催芽、层积催芽和药剂催芽。

39、按苗圃使用年限的长短及面积可以分为:

固定苗圃和临时苗圃。

40、一般苗圃用地主要包括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

41、国内外采用的方法一般土壤处理为高温处理或药剂处理。

42、扦插育苗根据取材部位分为枝插、叶插和根插。

43、扌千插育苗根据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分为嫩枝扌千插和硬枝扌千插。

44、根据目前研究情况看,苗木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苗木活力指标是评价苗木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

45、苗木假植有越冬假植和临时假植两种。

46、造林地种类归纳起来有荒山荒地、四旁农耕地,农耕地及扌畧荒地和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四大类。

47、造林地的整地主要包括对造林地的地面清理或土壤的翻垦两道工序。

48、剩余物和植被清理的方式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

49、按照整地时间与造林时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提前整地和随整随造。

50、按造林时所使用的材料(种子、苗木或部分营养器官)的不同,一般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值造林三种。

51、人工播种造林中播种方法有散播、条播、穴播、块播和缝播。

52、造林规划设计的类别是造林规划、造林调查设计和造林施工设计。

53、造林调查设计一般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和内业设计三个阶段。

54、造林规划设计“三表”分别指立地类型表、造林典型设计或造林类型表和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

55、林木修枝分干修和绿修两种。

56、整枝强度大致可分为强—、中度和弱度三级。

57、弱度整枝是修去树高_A/3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J2J3;中度整枝是

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1/2;强度整枝是修去树高_2/3

以下的枝条,保留冠高比为1/3。

58、根据起源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

59、根据经营目标不同,低效林可分为低效防护林和低质。

60、近自然改造原则尊重生物合理性、利用自然自动力和促进自然力。

61、圭寸育的基本方法死圭寸、活圭寸和轮圭寸

62、森林更新种类分人工更新、天然更新禾口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63、典型的渐伐分为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中伐四次。

64、渐伐以伐区排列方式不同,分为均匀渐伐、带状渐伐和群状渐伐。

65、与乔林相比,矮林的主要特点是伐期短、早期生长迅速和衰老快。

66、矮林作业中的特殊形式有截枝作业和头木作业。

67、生物体之间和生物环境之间的表现复合,

68、牛态干涉力分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两种行为。

四、判断

1、抚育采伐强度越大林冠恢复郁闭所需的年限长,间隔期短。

X

2、年平均生长量大,抚育间伐期短。

V

3、速生树种生长速度快,抚育间隔期宜短。

V

4、壮龄期,林分生长旺盛,抚育间隔期宜短。

V

5、交通方便,缺柴少材地区,适用强度小,抚育间隔期短;X

6、交通闭塞,劳力缺乏和间伐材无销路,则大强度,抚育间隔期短。

X

7、树体高大的乔木树种,需求较大的营养空间,木材和枝叶的产量比较高,美化和改

善环境的效果比较强烈,适宜作为用材林、防护林以及风景林和国防林等特种用途林等,

同时也要求比较高的立地条件。

V

8、光合产物在树木各部位分配也有差异,主要集中在树干的树种适宜于作为薪炭林。

x

9、光合产物虽高但枝叶部位占的比重较大者可以作为薪炭林。

V

10、树体虽不高大,但是树形、枝叶、树皮美观,或花果的色香具有特色,可以作为经济。

11、树叶硕大,一般来说,叶面的蒸发量大,对于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比较低。

x

12、叶表面的气孔下陷、角质层发达,往往是对于干旱条件比较适应的特点。

13、主根发达,侧根比较少,要求深厚的土层,而须根系发达的树种比较耐干瘠的立地条。

14、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改造造林树种,使之达到更适地适树的要求,是最基本的途径。

x

15、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

16、一般培育大径材(锯材、枕木、胶合板材等)的造林密度宜小一些。

17、大多数以产果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在造林密度一般是比较大的。

18、营造以利用生物量为主要目的的薪炭林和超短轮伐期纸浆林,一般都采用稀植。

19、一般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宜稀,如杨树等;耐荫而初期生长较慢的宜密,如云杉、侧柏等。

20、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如杉木等;干形易弯曲且自然整枝不良的宜密,如马尾松;对

21、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的宜稀,如毛白杨等;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的宜密,如箭杆杨。

22、在较为湿润地区,从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一定径阶(不计年龄)的林木株数多少来看,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多稀些,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则密些。

24、从经营要求来看,立地条件好而宜于培育大径阶材的宜稀,立地条件差而只能育中小径阶材的宜稍密。

25、就培育技术的总体而言,培育技术越细致,越集约,林木就越速生,就越没必要密植。

26、培育防护林、风景游憩林等生态公益林,应培育纯林。

27、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及经济林等商品林,可营造纯林。

28、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特殊(如严寒、盐碱、水湿、贫瘠、干旱等)的地方,一般仅有少数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营造纯林。

除此以外的立地条件都可以营造混交林。

29、天然林中树种一般较为丰富,层次复杂,应按照生态规律培育混交林。

而人工林根据培育目标可以营造混交林,也可营造纯林。

30、生产中小径级木材,培育周期短或较短,可营造纯林,反之,为生产中大径级木材,则需营造混交林。

31、现时单一林产品销路通畅,并预测一个时期内社会对该林产品的需求量不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营造纯林,以便大量快速向市场提供林产品。

但如对市场把握不准,则混交林更易于适应市场变化。

32、用材林的干材蓄积量与生物产量之间也存在一个转换的经济系数,温带林及成熟林的系数较

高,而热带雨林及中幼龄林的系数较低。

33、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一般都比天然林高。

34、母树林所选取的林分最好是实生林。

35、母树林林分最适年龄为林木高生长达到最盛时期的近熟林或中龄林。

36、林木结实丰谦年现象因树种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其主要原因是树木的遗传特性。

37、椴树、山楂种子,可在生理成熟后,形态成熟前采种,采后立即播种可缩短休眠期,提高种子发芽率。

38、苗木年龄越大,育苗密度越小;留床苗密度宜大,移植苗密度宜小。

39、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好的,育苗密度适宜密些。

40、育苗技术水平高可适当密些。

管理比较精细的密些。

41、确定整枝强度因不同的树种、年龄、立地和树冠发育等情况而异。

一般是耐荫树种和常绿树种保留的冠高比要大些。

42、确定整枝强度因不同的树种、年龄、立地和树冠发育等情况而异。

喜光树种、落叶阔叶树种、速生树种保留的冠高比可大些。

五、名词解释:

1、森林:

是以林木为主体,并具有一定的面积空间和密度,在林木之间、林木和各种生物之间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并能显着影响周围环境的植物群落。

2、森林培育:

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按即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3、森林培育学:

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良种壮苗的生产、林地造林、森林(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更新营造和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

4、生境:

是指林木和其他活体生物生存和相互作用的空间场所。

5、立地条件:

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6、植物群落:

特定的生境上,相互作用的植物种群的集合。

即在特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和一定的外貌及结构与环境形成一定相互关系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集合体。

7、林分:

是指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小块森林)。

8、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指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系统。

简单的说,就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9、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是指以森林为对象,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宏观区划(系统区划单位)和微观分类(系统分类单位)的分类方式。

10、适地适树:

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

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1、林分结构:

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

12、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密度的竞争效应增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密度产量效应的规律到此为止,称之为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12、化感作用:

是一种树种通过它产生并释放于环境中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树种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14、植生组混交:

是种植点为群状配置时,在一小块状地上密集种植同一树种,与相距

较远的密集种植另一树种的小块地相混交的方法。

15、林木个体生长:

是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

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6、种源:

指树种分布区中某一批种子的来源或产地,也称地理起源。

17、种子区:

是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也是造林用种的地域单

位。

18、良种基地:

指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19、母树林:

利用优良天然林或人工林优良林分,经过去劣存优的疏伐改良,为生产遗

传品质较好的初级改良种子而建立的专供采种的林分。

20、种子园:

指用优树由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

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21、种子安全含水量:

在贮藏期间,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含水量称为安全含水量。

22、种子平衡含水量:

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作用和解湿作用处于平衡时的含水量。

23、种子休眠:

具有生命力的种子,因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或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以及存在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都不能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休眠。

24、强迫休眠(浅休眠):

种子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处于被迫休眠状态。

25、生理休眠(深休眠):

即使有了适宜发芽的基本条件,种子也不能很快发芽或者发芽很少,这种情况称为生理休眠,或者深休眠。

26、种子催芽:

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者其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为种子催芽。

27、种子生活力:

指用生物化学方法快速测定种子潜在发芽能力。

用有生命力种子数占

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28、种子优良度:

是采用感官方法,根据种子外观和内部状况,判断种子优劣程度的指标。

29、容器育苗:

利用各种能装营养土(培养基)的容器作工具进行育苗的方法。

30、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是指苗木在其类型、年龄、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

31、苗木质量指数(QI):

等于苗木总干重(g)/[(苗高cm/地径cm)+(径干重g/根干重g)]苗木高径比、茎根比越小,总干重越重,质量指数越高。

32、苗木活力:

是指苗木被栽植在最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使其成活和生长的能力。

33、假植:

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

34、植苗造林:

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

35、分植造林(分生造林):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如茎或枝条、根、地下茎等)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36、农林复合经营:

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37、边缘效应:

两个或多个不同生物地理群落交界处的复杂结构,不同生境的各类共生种群密度变化较大、某些物种特别活跃、生产力亦相应较高的现象,

抹芽:

是整枝的一种形式,即在侧芽膨大,芽尖呈绿色时,把芽抹掉,以省去以后修枝

38、抚育采伐:

39、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就是对在组成、林相、郁闭度与起源等方面不符合经营要求的那些产量低、质量次的林分进行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能生产大量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能发挥更好的生态效能的优良林分。

40、次生林:

不同于原始林与人工林,它是原始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后自然形成的森林。

由于次生林是天然林,因而又称为天然次生林。

41、森林收获作业法:

简称森林作业法:

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通常称作主伐),而后采取适宜的更新方式,使采伐迹地得以更新,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生态环境能够维持与改善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42、择伐作业:

每次在林中有选择性的伐去一部分成熟木,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

木,择伐后更新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

43、更新采伐:

是不以取得木材为目的,只采伐已经衰老、行将死亡的过熟林木以及各种径级的病腐木、虫害木、受机械损伤的林木,使林分获得良好的更新与保证林分健康地发展。

六、简答

1、我国林业经历了哪些战略性的转变?

答:

1、林业任务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2、由毁林开荒向退

耕还林转变;3、由采伐天然林向采伐人工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的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

2、种实产量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答:

1、目测法(物候学法),2、标准地法(实测法),3、标准枝法,4、平均标准木法,5、可见半面树冠估测法。

3、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打破休眠?

答:

种子休眠的原因原:

1)种胚发育不成熟,2)种皮障碍,3)抑制物质存在,4)不良条件的影响,5)综合因素。

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者其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解除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为种子催芽。

常用的方法:

浸种催芽、层积催芽和药剂催芽。

4、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的主要步骤是抽样、检验、签证。

必要时(发生种子质量纠纷)还可进行复验和仲裁检验。

5、苗圃地选择的条件是什么?

答:

1、苗圃的位置:

1)苗圃宜设在造林地的附近或其中心地区;2)苗圃要尽量设在

交通较方便的地方,以利于运输育苗所需生产资料;3)距居民点较近的地方,便于招

用季节工人和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2、地形地势:

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或自

然坡度在3°以内。

3、土壤条件:

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地下水位。

4、

水源有在任何条件下能够满足灌溉有水的水源。

5、病虫害及鸟兽害避免选用有病

虫害和鸟兽为严重的地方。

6、苗木防寒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

苗木防寒措施:

1、培土和埋土,2、苗木覆盖,3、搭霜棚,4、设风障,5、灌冻水,6、假植,7、其他,如熏烟、涂白等。

7、播种苗截根有什么作用?

答:

切断主根,促进侧根和须根生长,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培养发达根系,提高苗木质量;减少起苗时根系损伤,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

8、扦插成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扦插成活的决定于能否成根。

根据不定根形成部位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1)皮部

生根类型。

扦插前,插穗皮部就已形成根原始体,扦插后,根原始体继续生长,插后

1--2周根从皮孔中长出。

2)愈合组织生根类型特点:

扦插生根的过程很漫长,一般

需要1-2个月。

9、影响扦插条生根(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扦插成活的内在因素:

①树种的生物学特性;②母树和枝条年龄;③插条部

位和生长状况;④枝条中营养物质的含量;⑤枝条木质化程度;⑥插穗有无叶、

芽;⑦插穗的长度、粗度。

影响扦插成活的环境因素:

①温度一般树种生根最适温

度为20C左右,常绿阔叶树要求一般为23-25C。

气温低于土温2~3C。

②湿度要求

土壤适宜的水分。

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

③土壤通气条件。

④光照。

10、苗木出圃包括哪些环节?

答:

苗木出圃的内容包括起苗、苗木分级、统计苗木数量、苗木贮藏和运输等环节。

11、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答:

一是制定造林规划方案,为有关领导和决策部门制定林业发展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造林设计,指导造林施工,加强造林的科学性,保证造林质量,有计划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木经济效益。

12、林地抚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林地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等。

13、保护林下凋落物的目的是什么?

(林下凋落物对林木的作用)。

答:

1、凋落物分解后,可以增加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2、保护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

失;3、使土壤疏松并呈团粒结构;4、缓和土壤温度的变化;5、在空旷处和疏林地可以防止杂草滋生。

14、林分改造的对象是什么?

答:

1、“小老头”人工林;2、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3、非目的树种组成的林分;4、郁闭度在以下的疏林地;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6、生产力过低的林分;7、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破近熟林;8.大片灌丛。

15、林分改造意义是什么?

答:

1、可以增强森林防灾减灾能力,恢复森林的防护功能;2、提高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系统的稳定性;3、能够促进森林的快速增长,提高林木蓄积;4、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