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5160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docx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方案一: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设计年限12

车道系数1

序号分段时间(年)

15

交通量年增长率

6%

序号

型名称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m)交通量

1

三菱

T653B

29.3

48

1

双轮组

2000

2

日野

KB222

50.2

104.3

1

双轮组

1000

3

东风

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

2000

4

解放

CA10B

19.4

60.85

1

双轮组

1000

5

黄河

JN163

58.6

114

1

双轮组

1000

245%

334%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1.1面层类型系数1基层类型系数1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0.01mm)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

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

.21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

.8

.3

4

天然砂砾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二级公路

4

BZZ-100

21.5(0.01mm)

4

10(cm)

公路等级新建路面的层数标准轴载路面设计弯沉值路面设计层层位设计层最小厚度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

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1.2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

1200

1300

.8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

25

900

900

.4

4

天然砂砾

?

250

250

5

土基

3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21.5(0.01mm)

H(4)=80cmLS=22.2(0.01mm)

H(4)=85cmLS=21.5(0.01mm)

H(4)=85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4)=85cm(第1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4)=85cm(第2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4)=85cm(第3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4)=85cm(仅考虑弯沉)

H(4)=85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3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cm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cm

85cm

天然砂砾

土基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层位

准轴载:

BZZ-100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结构层材料名称

厚度(cm)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计算应力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

1200

1300

计算应力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

25

900

900

计算应力

4

天然砂砾

8

250

250

不算应力

5

土基

32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49.7(0.01mm)

LS=56.9(0.01mm)

LS=78.8(0.01mm)

LS=403.1(0.01mm)

第1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2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3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4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360.6(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291.1(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第1

第2

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层底面最大拉应力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1)=-.359(MPa)σ

(2)=-.033(MPa)σ(3)=.235(MPa)

方案二: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交通量

1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

2000

2

日野KB222

50.2

104.3

1

双轮组

1000

3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

2000

4

解放CA10B

19.4

60.85

1

双轮组

1000

5

黄河JN163

58.6

114

1

双轮组

1000

 

设计年限

12

车道系数

1

序号

分段时间

(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5

6%

2

4

5%

3

3

4%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基层类型系数1

公路等级系数1.1面层类型系数1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0.01mm)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

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8

.23

3

粗粒式沥青碎石

4

水泥稳定碎石

.6

.29

5

水泥石灰砂砾土

.25

.09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5

标准

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5(cm)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2.5

1500

1600

.8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

1250

1380

.7

3

粗粒式沥青碎石

5

1200

1400

4

水泥稳定碎石

?

1700

1700

.14

5

水泥石灰砂砾土

20

1500

1500

.08

6

土基

32

(MPa)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21.5(0.01mm)

H(4)=25cmLS=23.9(0.01mm)

H(4)=30cmLS=21.2(0.01mm)

H(4)=29.4c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4)=29.4cm(第1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4)=29.4cm(第2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4)=29.4cm(第4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4)=49.4cmσ(5)=.09MPa

H(4)=54.4cmσ(5)=.08MPa

H(4)=54.3cm(第5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4)=29.4cm(仅考虑弯沉)

H(4)=54.3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5

厚度(cm)

标准层位

轴载:

BZZ-100结构层材料名称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2.5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

3

粗粒式沥青碎石

5

4

水泥稳定碎石

20

5

水泥石灰砂砾土

20

6

土基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500

1600

计算应力

1250

1380

计算应力

1200

1400

不算应力

1700

1700

计算应力

1500

1500

计算应力

32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27.2(0.01mm)

LS=29.2(0.01mm)

LS=32.5(0.01mm)

LS=37.1(0.01mm)

LS=99.8(0.01mm)

第1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2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3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4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第5层路面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360.6(0.01mm)(根据“基层施工规范”第88页公式)

LS=291.1(0.01mm)(根据“测试规程”第56页公式)

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σ

(1)=-.239(MPa)σ

(2)=-.142(MPa)σ(4)=.061(MPa)σ(5)=.206(MPa)

第1层底面最大拉应力第2层底面最大拉应力第4层底面最大拉应力第5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水泥混凝土路面

方案一:

1)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设计内容公路等级变异水平的等级可靠度系数面层类型

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二级公路

中级

1.12

行驶方向分配系数1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4

轴载

单轴双轮

轴载

双轴双轮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kN)

(kN)

0

2

77.3

0

0

2

154.3

0

0

2

92.9

0

0

2

80.25

0

0

2

172.6

0

序路面行驶单轴单轮号车辆名称组的个数

1单后轴货车0

2单后轴货车0

3单后轴货车0

4单后轴货车0

5单后轴货车0

轴载

三轴双轮

轴载

交通量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kN)

(kN)

0

0

0

2000

0

0

0

1000

0

0

0

2000

0

0

0

1000

0

0

0

1000

车道分配系数1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5%

混凝土弯拉强度

5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

33000MPa

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6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

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87

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土基上修筑的基(垫)层

层位

基(垫)层材料名称

厚度(mm)

回弹模量(MPa)

1

水泥稳定粒料

180

1300

2

石灰粉煤灰土

150

600

3

土基

30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T=

165.5MPa

HB=220r=.691SPS=1.27SPR=5.52

BX=.7STM=2.23KT=.55STR=1.22

普通混凝土面层

SCR=6.74

GSCR=7.55

RE=51%

HB=289

r=.907

SPS=.87

SPR=3.77

BX=.51

STM=2.13

KT=.53

STR=1.13

SCR=4.9

GSCR=5.49

RE=9.8%

HB=307

r=.964

SPS=.8

SPR=3.46

BX=.46

STM=2.06

KT=.52

STR=1.08

SCR=4.54

GSCR=5.08

RE=1.6%

HB=310

r=.973

SPS=.79

SPR=3.42

BX=.46

STM=2.08

KT=.53

STR=1.09

SCR=4.51

GSCR=5.05

RE=1%

HB=312

r=.979

SPS=.78

SPR=3.38

BX=.44

STM=2.01

KT=.51

STR=1.03

SCR=4.41

GSCR=4.94

RE=-1.2%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

1.447365E+07

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20年

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

6.987341E+10

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

特重交通等级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

165.5MPa

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

312mm

层位

基(垫)层材料名称

厚度(mm)

回弹模量(MPa)

1

水泥稳定粒料

240

1600

2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180

1300

3

土基

32

2)新建基(垫)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计算新建基(垫)层的层数:

2

标准轴载:

BZZ-100

第1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36.4(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LS=42.4(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式计算)

公式计算)

公式计算)

第2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122.1(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LS=170.1(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291.1(0.01mm)(根据“路基路面测试规程”公式计算)

LS=360.6(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方案二:

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公路等级:

变异水平的等级:

可靠度系数:

面层类型:

路面行驶单轴单

二级公路

中级

1.13普通混凝土面层轮轴载单轴双轮

轴载

车辆名称

组的个数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kN)

(kN)

单后轴货车

0

0

2

77.3

单后轴货车

0

0

2

154.3

单后轴货车

0

0

2

92.9

单后轴货车

0

0

2

80.25

单后轴货车

0

0

2

172.6

1

2

3

4

5

设计内

容:

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双轴双轮

轴载

三轴双轮

轴载

交通量

组的个数

总重

组的个数

总重

(kN)

(kN)

0

0

0

0

2000

0

0

0

0

1000

0

0

0

0

2000

0

0

0

0

1000

0

0

0

0

1000

行驶方向分配系数1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39

车道分配系数1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5%

 

混凝土弯拉强度

5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

33000MPa

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6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

面层最大温度梯度

88℃/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

.87

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土基上修筑的基(垫)层

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回弹模量(MPa)

1水泥稳定粒料

1601300

2

石灰粉煤灰土

180

600

3

填隙碎石

150

500

4

土基

32

基层顶面当

量回弹模量ET=212.4MPa

HB=220

r=.636

SPS=1.21

SPR=5.25

BX=.69

STM=2.21

KT=.54

STR=1.2

SCR=6.45

GSCR=7.29

RE=45.8%

HB=282

r=.815

SPS=.86

SPR=3.71

BX=.52

STM=2.12

KT=.53

STR=1.13

SCR=4.84

GSCR=5.47

RE=9.4%

HB=298

r=.861

SPS=.79

SPR=3.43

BX=.49

STM=2.12

KT=.53

STR=1.13

SCR=4.56

GSCR=5.15

RE=3%

HB=304

r=.878

SPS=.77

SPR=3.33

BX=.47

STM=2.07

KT=.52

STR=1.08

SCR=4.41

GSCR=4.98

RE=-.4%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1.447365E+07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20年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6.812657E+10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

特重交通等级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212.4MPa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304mm

2)新建基(垫)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计算

新建基(垫)层的层数:

3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

基(垫)层材料

名称

厚度(mm)

回弹模量(MPa)

1

水泥稳定粒料

160

1300

2

石灰土

180

600

3

填隙碎石

150

500

4

土基

32

第1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43(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

公式计算

LS=51.4(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84.7(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式计算

LS=111.7(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公式计算

层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

LS=219.5(0.01mm)(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公式计算

 

公式计算

LS=333.4(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291.1(0.01mm)(根据“路基路面测试规程”公式计算)

LS=360.6(0.01mm)(根据“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公式计算)

课程设计心

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终于在紧张的节奏中接近尾声,两周的时间,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它是繁忙的,但更是充实的。

路面路基工程课程设计,是路面路基工程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我们专业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较全面地运用一年来所学各方面知识进行实践性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牵涉到了两年来所学课程的内容,还牵涉到了以前所学习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内容,可以说它是对一年多来前面所学各课程的一个很好总结,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实践性挑战!

两周的时间,是漫长的。

可以看出,一天天,同学们大都是一步步熬过来的,由于像材料的选取部分内容比较难,这要花费我们一部分时间去一点一点儿的查找资料学习,在加上校核的反复性,说是熬过来的一点儿也不为过。

但两周的时

无论

间,也是短暂的。

几乎所有的时间用来做但仍然感觉时间是那么的不够用如何,没有人放弃,大家都坚强的挺了过来

课程设计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复习我们所学习的课堂内容;第二阶段:

找到需要使用材料的性质;第三阶段:

利用软件做出课程设计。

两周的课程设计,要谈感受,没有人说自己认识不深刻的,它不但花去了我们大量的劳力精力,更耗费了大量的脑力精力,但相应的,我们得到的也很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仅靠课本不能学到的知识,还学到了些以前没有讲过的知识;另外,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相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对今后的社会实践及就业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一周的时间,大家是繁忙的,但更是充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