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229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

微生物简答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o.1什么是微生物?

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

令狐文艳

微生物: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

①非细胞型。

小、无典型细胞结构,包括病毒亚病毒②原核细胞型。

无成形细胞核及完整的细胞器,包括三菌三体③真核细胞型。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善,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等。

0.2微生物发展史如何分期?

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

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有什么值得反思?

分期:

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奠基期?

1.1试对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一简表解。

一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间体

核糖体

细胞质

内含物

储藏物

核区

特殊结构

糖被

荚膜

微荚膜

黏液层

凝胶团

鞭毛、菌毛、性菌毛

芽孢

1.2试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

革兰氏阴性细菌

肽聚糖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类脂质

一般无(<2)

含量较高(~20)

蛋白质

含量较高

 

G+细菌和G-细菌都含有肽聚糖和磷壁酸,区别在于含量的不同。

1.3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和G-细菌在肽聚糖的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G+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G-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

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F)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1.4在G-细菌细胞壁外膜和细胞壁(内膜)上各有那些蛋白?

其功能如何?

外膜:

细胞膜:

1.5试列表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在细胞膜结构上的不同点.

古生菌细胞膜

真细菌细胞膜

亲水头(甘油)与疏水尾(烃链)间醚键连接

酯链连接

疏水尾的长链烃是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

疏水尾是脂肪酸

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合膜(单分子层比双分子层机械强度高)

双分子层膜

甘油3C分子上连接磷酸酯基、硫酸酯基、多种糖基

细胞膜上含有多种独特酯类,如视黄醛,可与蛋白质结合成视紫红质

1.6试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止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

【涂片固定→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酒精→稀释复染→复红】

1.7什么是缺壁细胞?

试列表比较四类缺壁细胞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缺壁细胞:

(见前文名词解释6)

类型

形成

特点

实际应用

L型细菌

在实验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成多形态;大多数染成革兰氏阴性;营养要求高,高渗环境,生长较缓慢,一般培养2~7天可形成中心较厚四周较薄的“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可能针对细胞壁的抗菌治疗有关

原生质体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G+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这种原生质体除对相应的噬菌体缺乏敏感性(若在形成原生质体前已感染噬菌体的细胞仍可正常复制)、不能进行正常的鞭毛运动和细胞不能分裂外,仍保留着正常细胞所具有的其他正常功能。

不同菌种或菌株的原生质体间易发生细胞融合,可用于杂交育种;另外原生质体比正常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有利于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球状体

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圆球形原生质体。

枝原体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没有的zhai醇,故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强的机械强度

1.8试对G-细菌的鞭毛和螺旋体的周质鞭毛在结构、着生方式和运动特点等方面作一比较。

结构

着生方式

运动特点

G-细菌的鞭毛

螺旋体的周质鞭毛

1.9试用表解法对细菌芽孢的构造及各部分成分作一介绍。

1.10什么是菌落?

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原因。

菌落:

是指将单一微生物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态、边缘、隆起、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度等。

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

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聚集时的反映。

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的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1.11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一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支,菌丝直径很细,与细菌相似。

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无内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

基内菌丝体(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状。

2.1试对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作一表解。

2.2试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对其中各主要过程作一简述。

(1)子囊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产生的单倍体营养细胞

(2)单倍体营养细胞不断地进行出芽繁殖(3)两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在质配后即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繁殖(5)在以醋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同时又缺乏氮源等特定条件下(6)子囊经自然或人为破壁后,可释放出其中的子囊孢子

2.3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结构,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2.4试列表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菌落特征

微生物类别

单细胞微生物

菌丝状微生物

细菌

酵母菌

放线菌

霉菌

主要特征

菌落

含水状态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或较干燥

干燥

外观状态

小而凸起或大而平坦

大而凸起

小而紧密

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

细胞

相互关系

单个分散或有一定的排列方式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丝状交织

丝状交织

形态特征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大而分化

细而均匀

粗而分化

参考特征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矿浊色,少数红色或黑色

十分多样

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

有时可见细丝状体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细胞生长速度

一般很快

较快

一般较快

气味

一般有臭味

多带酒香味

带有泥腥味

往往有霉味

2.5试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提出制备相应原生质体的酶或试剂。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功能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溶菌酶,自溶酶

酵母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甘露聚糖(外层)蛋白质(中层),葡聚糖(内层)类脂,几丁质

酵母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EDTA-a—硫基乙醇,蜗牛消化酶

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微纤维,纤维素,几丁质

无定形基质成分:

葡聚糖,蛋白质,脱乙酰几丁质,甘露聚糖,少量脂类无机盐等

3.1试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

病毒粒有时也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和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

衣壳是病毒类的主要支架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衣壳粒所构成,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

3.2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系?

各种对称体系又有几种特殊外形?

试各举一例。

3.3病毒的核酸有哪些类型?

试举例并列表比较之。

其中有哪几种类型目前还未找到代表性病毒?

今后前景如何?

P71

核酸类型

病毒代表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微生物病毒

DNA

ssDNA

线状

细小病毒H-1

玉米条纹病毒等

核盘菌5Shadv-1病毒

环状

待发现

待发现

噬菌体

dsDNA

线状

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

待发现

λ噬菌体

环状

猿猴病毒40(SV40,5243bp)等

花椰菜花叶病毒

铜绿假单细胞菌的PM2噬菌体等

RNA

ssRNA

线状

脊髓灰质炎病毒,艾滋病毒

豇豆花叶病毒和TMV等

RNA噬菌体

dsRNA

线状

弧长谷病毒和昆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玉米矮缩病毒和植物伤流病毒等

各种真菌病毒

3.4什么是烈性噬菌体?

试简述其裂解性增值周期。

定义:

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上述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值、成熟、和裂解)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周期①吸附:

尾丝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吸附在受体上,通过刺突、基板固定于细胞表面②侵入:

尾管所携带的溶菌酶把细胞壁上的肽聚糖水解,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③增值: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④成熟:

把合成好的“部件”进行自我装配⑤裂解:

在脂肪酶和溶菌酶的作用下,促使细胞裂解。

3.5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

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优点如何?

定义:

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即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

方法:

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单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

较常用的是双层平板法。

优点:

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噬菌斑都位于同一平面上,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噬菌斑。

3.6何为一步生长曲线?

它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定义: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分期①潜伏期:

侵入到第一个噬菌体释放。

分为隐蔽期和胞内积累期。

②裂解期:

细胞裂解,噬菌体急剧增加。

③平稳期:

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

3.7无答案

4.1什么是自养微生物?

它有几种类型?

试举例说明。

定义:

凡以无机碳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类型:

分为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两种。

光能:

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化能:

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磺细菌

4.2什么是水活度?

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

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有何关系?

定义:

是一个比渗透压更有生理意义的物理化学指标,它表示在天然或人为的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影响:

生长繁殖在水活度高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在水活度低的范围内生长的微生物抗逆性强,了解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水活度,不仅有利于设计培养基,而且还能对防止食物霉腐具有指导意义。

4.3试述通过基因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4.4何谓碳氮比?

不同的微生物为何有不同的碳氮比要求?

试举例说明之。

定义:

指在某一培养基配方中,碳源与氮源含量的比例。

严格的讲,应指在培养基所含有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摩尔数之比。

在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分子中,其实际含碳量和含氮量差别很大,一般来讲,真菌需碳氮比较高,细菌,尤其是动物病原菌需碳氮比较低的培养基。

4.5设计培养基的4个原则、4个方法是什么?

你能提出一个更好的原则和方法吗?

名称

要点

原则

1、目标明确

培养何菌,作研究或生产,生产菌体或代谢产物,生产主流代谢产物或次生代谢产物,代谢产物的C/N比

2、营养协调

各营养物性质适宜,各营养物质含量比例恰当,C/N比适中

3、理化适宜

pH适宜,渗透压、水活度、氧化-还原势适宜

4、经济节约

以粗代精,以简代繁,以廉代贵等

方法

1、生态模拟

先尝试用天然基质做一初级培养基,再不断改进提高

2、参阅文献

大量收集文献,参考其中细菌和内容相近的培养基

3、精心设计

利用数学等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4、试验比较

先做定性试验再做定量试验,先坐小试验再坐中试验室规模再扩大到工厂化生产。

4.6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

试举一实例并分析其中为何有选择性功能。

定义: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的特殊要求,或对物理化学条件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一类培养基可以把需要微生物从混杂的其他微生物分离和确定。

4.7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

试以EMB为例分析其具有鉴别性功能的原因。

定义:

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EMB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

在低酸度时,这二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多种肠道菌会在EMB培养基上

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

尤其是E.Coli,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呈酸性,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5-1.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其基质的脱氢的途径主要有几条?

试列表比较各途径的主要特点。

四条

比较项目

特点

EMP途径

醛缩酶为关键酶,厌氧条件下进行,产能效率低

HMP途径

葡萄糖可直接彻底氧化,转醛酶和转酮酶为关键,只产NADPH2,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TCA循环

产能还原力效率高,有氧条件下进行,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枢纽

ED途径

KDPG醛缩酶是关键酶,产能率低,厌氧条件下进行

5-2.试述E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

重要性:

①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PH2形式的还原力②是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的桥梁,包括三羧酸循环(TCA),HMP途径和ED途径等③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④通过逆向反应进行多糖合成关系,EMP途径与乙醇、乳酸、甘油、丙酮和丁醇等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

5-3.试述H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说出它与人类生产时间的关系

重要性:

①供应合成原料,供应合成核酸、核苷酸、某些辅基、芳香族及杂环组氨基酸的原料②HMP产生大量的NADPH2,为细胞的各种物质合成反应提供主要的还原力(主要目的不是供能),合成脂肪酸、固醇、四氢叶酸等③是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中介④扩大碳源利用范围(为微生物利用三碳糖、七碳糖提供必要的代谢途径)⑤通过与EMP途径的连接(在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处)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戊糖

5-4.试述ED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并说出它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

功能:

替代EMP途径,可与EMP、HMP和TCA连接,可进行细菌酒精发酵以产生酒精

关系:

用ED途径发酵生产乙醇,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供氧

5-5.试述TCA循环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和人类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

同时产生两类还原力,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与人类的发酵生产【如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延胡索酸和琥珀酸等】紧密相关

5-6.组成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载体有哪些?

他们分别如何执行其生理功能

1.NADH:

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由NADH脱氢酶(一种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系列铁硫蛋白(铁—硫中心)组成。

它从NADH得到两个电子,经铁硫蛋白传递给辅酶Q。

铁硫蛋白含有非血红素铁和酸不稳定硫,其铁与肽类半胱氨酸的硫原子配位结合。

铁的价态变化使电子从FMNH2转移到辅酶Q。

2.琥珀酸脱氢酶(一种以FAD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种铁硫蛋白组成,将从琥珀酸得到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

3.辅酶Q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氧化还原载体,可在膜中迅速移动。

它在电子传递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可接受各种黄素酶类脱下的氢。

复合体Ⅲ辅酶Q:

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体,是细胞色素和铁硫蛋白的复合体,把来自辅酶Q的电子,依次传递给结合在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的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类都以血红素为辅基,红色或褐色。

将电子从辅酶Q传递到氧。

根据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

a,b,c。

呼吸链中至少有5种:

b、c1、c、a、a3(按电子传递顺序)。

细胞色素a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最后一个载体,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

从a传递到a3的是两个铜原子,有价态变化。

复合体IV:

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

将电子传递给氧。

5-7.试列表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

比较项目

呼吸

无氧呼吸

发酵

递氢体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氢受体

O2

无机或有机氧化物(NO3-、SO42-、延胡索酸等)

中间代谢物(乙醛、丙酮酸等)

终产物

H2O

还原后的无机或有机氧化物(NO2-,SO32-或琥珀酸等)

还原后的中间代谢物(乙醇,乳酸等)

产能机制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能效率

5-8.试列表比较由EMP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6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

名称

发酵产物

代表菌

同型酒精发酵

乙醇

酿酒酵母等

同型乳酸发酵

乳酸

德氏乳杆菌

丙酸发酵

丙酸

谢氏丙酸杆菌

混合酸发酵

甲酸,乙酸等

大肠杆菌等

2,3-丁二醇发酵

2,3-丁二醇等

产气肠杆菌

丁酸型发酵

丁酸,丁醇,乙酸,丙酮等

丁酸梭菌,丙酮,丁醇梭菌等

5-9.试列表比较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的异同

类型

途径

产物/1葡萄糖

产能/1葡萄糖

菌种代表

同型

EMP

2乳酸

2ATP

徳氏乳杆菌,粪肠球菌

异形

HMP

1乳酸,1乙醇,1二氧化塘

1ATP

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乳杆菌

1乳酸,1乙醇,1二氧化碳

2ATP

短乳杆菌

1乳酸,1.5乙酸

2.5ATP

两歧双歧杆菌

5-10.试比较经典异型乳酸发酵与双歧杆菌异型乳酸发酵间的异同。

5-11、试列表比较细菌究竟发酵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特点和优缺点。

种类

项目

酵母菌酒精发酵

细菌酒精发酵

同型酒精发酵

同型酒精发酵

异性酒精发酵

途径

EMP途径

ED途径

HMP途径的PK途径

代表菌

酿酒酵母

假单胞菌

肠膜明串珠菌

反应式

G+2ADP+2Pi→2乙醇+2CO2+2ATP

G+ADP+Pi→2乙醇+2CO2+ATP

G+ADP+Pi→乳酸+乙醇+CO2+ATP

优点

产能较高

适宜高浓度的葡萄糖,吸收葡萄糖速度较酵母菌快,生长过程完全不要氧气

产生酒精的同时产生乳酸

缺点

不适宜高浓度的葡萄糖

发酵底物局限于葡萄糖、果糖、蔗糖

该途径不能单独存在

5-12、Stickland反应存在于哪些微生物中?

反应的生化机制如何?

多见于厌氧的梭菌中,如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酶梭菌等。

5-13、在化能自养细菌中,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是如何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和[H]的?

亚硝化细菌是通过氧化无机底物氨根离子获得ATP和还原力[H]的,氨的氧化必须有氧气参与,氧化作用的第一步是由氨单加酶催化成羟氨,接着由羟氢氧化还原酶将羟氨氧化为亚硝酸。

ATP是第二步中通过细胞色素系统进行的电子转移磷酸化形成的。

硝化细菌是通过亚硝酸氧化酶系统催化氧化亚硝酸得能量的,亚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硝酸根离子的过程中,氧来自水分子而非空气,产生的质子和电子从与其氧化还原电位相当细胞色素进入呼吸链,顺着呼吸链传递给氧,产生ATP,而还原力[H]则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逆呼吸。

5-14、试图示不产氧光合细菌所特有的循环光合磷酸化反应途径。

5-15、试图示产氧光合细菌和其他绿色植物所特有的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生化途径。

5-16、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

其抑制机制如何?

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

作用机制:

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于肽桥间的转态作用。

6-1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间的关系如何?

研究他们的生长繁殖有何理论与实践意义?

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

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划分的过程。

单个微生物细胞→合适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个体的生长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地增加→如果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群体内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群体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生理、代谢等状态的综合反映,因此,有关生长繁殖的数据就可作为研究多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人类对致病、霉腐等有害的微生物的防治,也都与它们的生长繁殖或抑制密切相关。

这是研究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的重要指标。

6-2延滞期有何特点?

实践上如何缩短它?

特点:

(1)生长速率常数R=0;

(2)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3)细胞内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增强;(4)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ATP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5)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如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生素等理、化学药物)。

缩短延滞期的方法:

(1)接种龄:

如果以指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短;反之,如以延滞期或衰亡期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长;如果以稳定期的种子接种,则延滞期居中。

(2)增加接种量;一般来说,接种量增大可缩短甚至消除延迟期。

(3)培养基营养:

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当丰富,且发酵培养基成分尽量与种子培养基的成分接近。

6-3指数期有何特点?

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

特点:

(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即代时最短;

(2)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3)酶系活跃,代谢最旺盛。

应用:

指数期的微生物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一致、细胞各成分平衡增长和生长速率恒定等优点。

(1)用作代谢、生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