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5510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

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

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8.(1分)镜中看

9.(2分)示例:

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铜仁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

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

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13、3分

(1)咏史诗(1分)特点:

借史实抒情(2分)

3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河北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门分)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多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答:

                                     

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答:

                            

7.示例一:

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

“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

“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

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8.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7.(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8.(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

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分)

               ▲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                   

8.要点:

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如归,忠君报国)

9.示例一: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江西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9.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

10.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

9.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1分);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1分)

10.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

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2分)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

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

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2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10.“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慌失措的情态(1分)

11.前一首:

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分);后一首:

悲伤、愁苦、孤单寂寞(1分)

古诗词鉴赏(3分)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

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分)

7.略评分:

共2分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

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8.思念故乡评分:

共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分)

8、答案示例:

"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评分:

3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要点:

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评分:

2分,答出一点即可

10.答案示例:

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

2分,意思对即可

东营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

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

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

彩绘屋梁

7.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分)

8.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2分)

7.答案:

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

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

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评分:

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

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2分)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

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7.答案: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评分:

每空1分,共2分

8.答案: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

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

本题共3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9.

(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1分)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

的景象

9.

(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2)

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4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酣睡8、B

达州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7——18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

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

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7.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2分,意同即可)18.C(2分)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1)(2分)

答:

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

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1分)

(2)(2分)

答:

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1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

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坚贞情怀(1分)

 

二、诗歌鉴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

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营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蹲露。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阀万间

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甲】文“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所呈现的形象。

(2)对【乙】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展开想象,描述一下你由此而联想到的画面。

(3)下面对这两首词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B. 【甲】文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C. 【乙】文“聚”“怒”二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D. 【乙】文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答案】

(1)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2)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3)C

【解析】【分析】

(1)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再结合全诗进行描述。

年少:

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

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坐断:

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

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

停止。

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

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2)描述画面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想象“宫阙万间都”之前辉煌的情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原因是:

战乱。

经过和结果是:

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把这些想象组合成画面并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ABD理解分析正确。

C【乙】文“聚”“怒”二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年纪轻轻的孙权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⑵西都长安高楼林立,皇家宫苑富丽堂皇,但随着敌军的攻入,战火四起,万间宫阙都被焚毁,硝烟散尽,一切都化为尘土。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

答题步骤:

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⑶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况。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 衡阳雁去                           

B. 四面边声                           

C. 长烟落日                           

D. 孤城紧闭

(2)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答案】

(1)A

(2)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思乡之情萦绕心头。

这“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解析】【分析】

(1)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

所以“衡阳雁去”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故选A。

(2)此词是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所作。

当时他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一篇之眼,意思是: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

直接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与浓重乡思相矛盾的情感。

故答案为:

⑴A;

⑵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

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思乡之情萦绕心头。

这“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就能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手法,理解诗人的抒情方式和角度,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分析,就能归纳出诗人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曲写诗人在潼关路上的所见所感,虚实结合,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

B. 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将潼关一带的山河特征形象呈现出来。

C. “望西都,意踌蹰”写诗人遥望西都,来回踱步的样子,流露出对繁华逝去的感伤。

D. 整首曲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完美结合,具有强烈感染力。

(2)从“宫阙万间”角度来分析“兴,百姓苦”中“兴”的含义。

【答案】

(1)C

(2)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解析】【分析】

(1)C“意踌蹰(踌躇)”的意思是感慨万千,非常痛心,“流露出对繁花逝去的感伤”一句对诗歌情感理解有误。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

由盛到衰过程令人“伤心”。

(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

“兴”指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封建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有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

这是大声的倾诉,是大声的疾呼,更是对统治者的鞭挞。

故答案为:

⑴C;

⑵新朝代的兴起,大兴土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对照诗歌内容对照题干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分析】

(1)这两句诗描写的意象有:

微茫的灯火、荒村、满山的黄叶、拥堵着门的大雪,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

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结合诗歌内容、诗人的经历、当时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情:

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诗句“只留孤影伴黄昏”就非常直接地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一二句的景物描写及“三十九年何限事”的感叹, 则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以及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故答案为:

⑴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⑵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

答题步骤:

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示例一:

“顾”的意思是:

视,看。

示例二:

“济”的意思是:

渡。

(2)像姜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被重用,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从而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句意时: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句意是:

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据此可知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

“视,看”“渡”。

(2)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典故表达的愿望,《行路难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词之一。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的典故是:

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顾”的意思是:

视,看。

示例二:

“济”的意思是:

渡。

⑵像姜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被重用,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从而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