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467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docx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

概念:

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式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节分析方式的分类

一、按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

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

定量分析:

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

结构分析:

确信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

二、按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三、按测定原理分类

(一)化学分析

概念:

以化学反映为为基础的分析方式,称为化学分析法.

分类:

定性分析

重量分析:

用称量方式求得生成物W重量

定量分析

滴定分析:

从与组分反映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

反映式:

mC+nR→CmRn

XVW

特点:

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

(二)仪器分析:

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成立起来的分析方式。

仪器分析分类:

电化学分析(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

特点:

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

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

>1%;微量组分分析:

0.01%~1%;痕量组分分析;<0.01%

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

试样重试液体积

常量分析>0.1g>10ml

半微量0.1~0.01g10~1ml

微量10~0.1mg1~0.01ml

超微量分析<0.1mg﹤0.01ml

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

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

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大体程序

一、取样(采样):

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

二、试样的制备:

用有效的手腕将样品处置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

要依照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和现有条件选择适合的测定方式。

4、结果的计算和表达:

依照选定的方式和利用的仪器,对数据进行正确取舍和处置,合理表达结果。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置-章节小结

1.大体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

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周密度:

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系统误差:

是由某种确信的缘故所引发的误差,一样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按时重复显现。

包括方式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特点:

〔单向性,重复性〕  随机误差:

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发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特点:

小误差显现的多,大误差显现的少  有效数字:

是指在分析工作中事实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数准确值和最末一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2.重点和难点  

(1)准确度与周密度的概念及彼此关系准确度与周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靠得住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周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尽管周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周密度不必然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排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周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在这种情形下,用于衡量周密度的误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性质、来源、减免方式及彼此关系系统误差分为方式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些确信缘故造成的,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按时重复显现,可通过与经典方式进行比较、校准仪器、作对如实验、空白实验及回收实验等方式,检查及减免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引发的,其方向和大小都不固定,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式减免。

但偶然误差的显现服从统计规律,因此,适本地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取平均值表示测定结果,能够减小偶然误差。

二者的关系是,在排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平行测定次数越多,偶然误差就越小,其平均值越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3)有效数字保留、修约及运算规那么保留有效数字位数的原那么是,只许诺在末位保留一名可疑数。

有效数字位数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绝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

在计算一组准确度不等(有效数字位数不等)的数据前,应采纳“四舍六入过五进位恰五留双”的规那么将多余数字进行修约,再依照误差传递规律进行有效数字的运算。

几个数据相加减时,和或差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绝对误差最大)的数据为依据;几个数据相乘除时,积或商有效数字保留的位数,应以相对误差最大(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即在运算进程中不该改变测量的准确度。

有效数字

1.概念:

为实际能测到的数字。

有效数字的位数和分析进程所用的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有关。

  有效数字=准确数字+最后一名欠准的数(±1)

如滴定管读数23.57ml,4位有效数字。

称量质量为6.1498g,5位有效数字 

2.“0”的作用:

作为有效数字利用或作为定位的标志。

  例:

滴定管读数为20.30毫升,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

表示为0.02030升,前两个0是起定位作用的,不是有效数字,此数据仍是四位有效数字。

3.规定

(1)改变单位并非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20.30ml0.02030L

(2)在整数末尾加0作定位时,要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例:

3600→3.6×103两位→3.60×103三位

(3)在分析化学计算中碰到倍数、分数关系时,视为无穷多位有效数字。

(4)pH、pC、logK等对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由小数部份数字的位数决定。

[H+]=6.3×10-12[mol/L]→pH=11.20两位 

(5)首位为8或9的数字,有效数字可多计一名。

例92.5能够以为是4位有效数;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那么

(一)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例:

50.1+1.45+0.5812=52.1

δ±0.1±0.01±0.0001

(二)乘除法:

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准(即以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

δ±0.0001±0.01±0.00001

例:

0.0121×25.64×1.05782=0.328

RE±0.8%±0.4%±0.009%

(三)乘方、开方:

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四)对数换算:

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H+]=6.3×10-12[mol/L]→pH=11.20两位 

  (4)置信水平与置信区间的关系置信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就越窄,置信水平越高,置信区间就越宽,即提高置信水平需要扩大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定得太高,判定失误的可能性尽管很小,却往往因置信区间过宽而降低了估量精度,有效价值不大。

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适当增加测定次数n,可使置信区间显著缩小,从而提高分析测定的准确度。

  (5)可疑数据取舍在一组平行测量值中常常显现某一、两个测量值比其余值明显地偏高或偏低,即为可疑数据。

第一应判定此可疑数据是由过失误差引发的,仍是偶然误差波动性的极度表现?

假设为前者那么应当舍弃,而后者需用Q查验或G查验等统计查验方式,确信该可疑值与其它数据是不是来源于同一整体,以决定取舍。

  (7)数据统计处置的大体步骤进行数据统计处置的大体步骤是,第一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Q查验或G查验),而后进行周密度查验(F查验),最后进行准确度查验(t查验)。

  

(8)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式

一、系统误差的判定与评估

(1)对如实验:

选用组成与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对照,判定有无系统误差,又可用此差值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2)回收实验:

其结果用于系统误差的评估,不能用于结果的校正。

二、排除系统误差的方式

(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式,排除方式误差:

不同方式,其灵敏度、准确度、周密度和选择性是不相同的,应依照待测组分的含量、性质、试样的组成及对准确度的要求来选择,还要考虑现有条件和分析本钱。

(二)校准仪器,排除仪器误差:

对砝码、移液管、酸度计等进行校准,排除仪器引发的系统误差

(三)采纳不同方式,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

(四)空白实验,排除试剂误差:

在不加试样的情形下,按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进行分析实验,所得结果为空白值,从试样测定结果中扣除即能够排除试剂、蒸馏水和容器引入的杂质。

(五)遵守操作规章,排除操作误差

3、减小偶然误差的方式: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用平均值报告结果,一样测3~5次。

3.大体计算  

(1)绝对误差:

δ=x-T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δ/T)×100%

 (3)绝对误差:

d=xi-

(4)相对误差︰

  (4)平均误差:

  (5)相对平均误差:

  (6)标准误差:

  (7)相对标准误差:

  (8)极差︰

(9)相对相差︰

(10)置信区间︰

(11)可疑数据取舍的Q查验:

  

离群值的查验方式:

(1)Q查验法:

该方式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设有n个数据,其递增的顺序为x1,x2,…,xn-1,xn,其中x1或xn可能为离群值。

当测量数据不多(n=3~10)时,其Q的概念为

具体查验步骤是:

1)将各数据按递增顺序排列;2)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3)计算离群值与相邻值之差;

4)计算Q值;5)依照测定次数和要求的置信度,查表取得Q表值;6)若Q>Q表,那么舍去可疑值,不然应保留。

该方式计算简单,但有时欠准确。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章节小结

一、要紧内容1.大体概念  化学计量点:

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正好符合化学反映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的一点。

  滴定终点:

滴定终止(指示剂改变颜色)的一点。

  滴定误差: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完全一致所造成的相对误差。

要紧误差,减小滴定误差︰选择适合的指示剂

标准溶液:

浓度准确已知的试剂溶液。

经常使用作滴定剂。

基准物质:

可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

基准物质具有的条件:

1.组成与化学式相符;2.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3.纯度高;4.性质稳固经常使用的基准物质有、KHC8H4O4(碱)、Na2B4O7•10H2O(硼砂酸),CaCO3(EDTA)K2Cr2O7(还原剂)H2C2O4•2H2O(碱和高锰酸钾)O、Zn(EDTA)等

标定:

用基准物或另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滴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

直接法(准确称取基准物,溶解后准确稀释成必然的体积。

)和间接法(1.先配置近似浓度溶液2.用基准物或另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3.计算),

滴定度:

有两种:

(TA:

以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例如THCL=0.003646g/ml,表示每毫升HCL溶液中含HCL的质量为0.003646g。

TA/B:

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A相当于被测物质B的质量,例如:

TNaOH/HCL=0.003646g/ml,表示每毫升NaOH标准溶液恰好能够和0.003646gHCL反映。

标准溶液的表示方式:

1.物质的量浓度(C=n/V);2.质量浓度(w=m/V);3.质量百分数和体积百分数)

.滴定分析的特点和滴定分析对反映的要求

(特点:

1.准确度高;2.仪器简单,操作简单,本钱低;3.速度慢;4.灵敏度低;5.只适用于常量组分分析;要求:

1.无副反映;2.需定量完成(﹥99.9%);3.反映要迅速;4.有确信终点的方式)

经常使用的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2.间接滴定法;当反映较慢或被测物是固体时,可先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待反映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第一种标准溶液。

3.置换滴定法;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映,使其定量地置换成另一种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这种物质

4.返滴定法:

不能与滴定剂直接反映的物质,有时能够通过另外的化学反映,以滴定法间接进行测定

  2.大体理论

(1)酸碱反映︰实质是质子的转移,以酸给出1摩尔的质子和碱同意1摩尔的质子的粒子或粒子的特意的组合作为大体单元

(2)氧化还原︰以氧化剂取得1摩尔电子和还原剂失去1摩尔电子的粒子或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大体单元

(3)沉淀反映︰带单位电荷的粒子和粒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大体单元

(4)配位反映︰把一分子EDTA进行配位的粒子作为大体单元  3.大体计算

  

(1)滴定分析的化学计量关系:

tT+bB=cC+dD,nT/nB=t/b  

(2)物质的量的浓度︰CB=nB/V

  (3)标准溶液的标定:

  

(两种溶液)  

(B为固体基准物质)  (4)被测物质质量:

  (5)有关滴定度计算(CB=nB/V;nB=mB/MB;mB=CB.MB.VB;TA/B=b/a(CA.MB);mB=TA/B×VA;TT=mT/VT;TA/B=mB/VT)

 二、重点和难点

(一)滴定分析  本章介绍了各类滴定分析进程和概念、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一样性质。

在学习滴定分析各论之前,本章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学习各论以后,它又是各章的总结。

有关问题有待在其后各章的学习中加深明白得。

  滴定曲线是以加入的滴定剂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为横坐标,溶液中组分的浓度或其有关某种参数(如pH、电极电位等)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

滴定曲线一样能够分为三段,其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许诺误差)范围内,溶液浓度或性质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一样滴定反映的平稳常数越大,即反映越完全,滴定突跃就越大,滴定越准确。

  尽管大部份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曲线的纵坐标都是溶液中组分(被测组分或滴定剂)浓度的负对数,但为了把氧化还原滴定(以溶液的电极电位为纵坐标)包括在内,因此选用某种“参数”为纵坐标。

还应当指出,本章描述的只是滴定曲线的一种形式,即随着标准溶液的加入,“参数”(如pH)升高。

实际还有与此相反的滴定曲线,如以酸标准溶液滴定碱时,随着酸的加入,溶液的pH值降低。

(二)滴定分析计算  滴定分析计算是本章的重点,本章学习的计算公式,可用于各类滴定分析法。

  1.滴定分析计算的一样步骤  ①正确写出滴定反映及有关反映的反映方程式。

②找出被滴定组分与滴定剂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摩尔数比)。

③依照计算关系和有关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2.滴定分析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找准化学计量关系:

反映物之间的计量关系是滴定分析计算的基础。

关于比较简单的一步反映,由反映式即可看出计量关系。

关于步骤比较多的滴定分析,如返滴定、置换滴定和间接滴定,那么需慢慢分析各反映物间的计量关系,然后确信待分析组分与标准溶液间的计量关系。

  

(2)各物理量的单位(量纲):

一样,质量m的单位为g,摩尔质量M的单位为g/mol,n的单位为mol,体积V的单位为L,但在滴定分析中常以ml为单位,因此计算时需将ml转换成以L为单位,或将g转换成以mg为单位。

  (

3)摩尔数比和物质的量相等两种方式的比较:

因为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大体单元紧密相关,因此进行滴定分析计算时要专门注意物质的大体单元。

教材采纳摩尔数比的计算方式,在此方式中,物质的大体单元确实是反映方程式中的分子式,其摩尔质量确实是通常的分子量,反映物之间的摩尔数比确实是反映式中的系数之比。

若是采纳物质的量相等(等物质的量)的方式进行计算,即计量点时两反映物的物质的量相等,那么需要注意,这时物质的大体单元要依照具体化学反映来决定,一样来讲,在酸碱滴定中得失一个质子的单元或氧化还原滴定中得失一个电子的单元为大体单元。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章节小结

Ø1.大体概念

Ø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

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发生的急剧转变为滴定突跃。

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指示剂:

滴定分析中通过其颜色的转变来指示化学计量点抵达的试剂。

一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存在型体。

  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具有不同颜色的两种型体浓度相等时,即[In]=[XIn]时,溶液呈两型体的中间过渡颜色,这点为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由一种型体颜色变成另一型体颜色时溶液参数转变的范围。

  混合指示剂:

两种或两种以上指示剂相混合,或一种指示剂与另一种惰性染料相混合。

利用颜色互补原理,使终点颜色转变灵敏。

  滴定反映常数(Kt):

是滴定反映平稳常数。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Kt=1/Kw=1014;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Kt=Ka(b)/Kw。

Kt值越大,该滴定反映越完全,滴定突跃越大。

  滴定曲线:

以滴定进程中溶液pH值的转变对滴定体积(或滴定百分数)作图而得的曲线。

  滴定突跃:

化学计量点周围(±0.1%)pH的突变。

滴定突跃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那么: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全数或至少有一部份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滴定误差: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引发的误差,与指示剂的选择有关。

酸:

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

能同意质子的物质

两性物质:

既能给出也能同意质子的物质

共轭酸碱对:

酸(HA)失去质子变成碱(A-),碱A-取得质子形成酸(HA),这种酸与碱的共轭关系称为共轭酸碱对

酸碱反映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映:

一分子溶剂作为碱同意一分子溶剂作为酸给出的质子,这种发生再溶剂分子见的质子转移反映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映

酸碱的强度:

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决定于酸将质子给予水分子或碱从水分子中获取质子的能力。

可用其平稳常数Ka或Kb的大小来衡量。

Ka值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离解程度越大,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Kb值越大,碱的碱性越强,离解程度越大,取得质子的能力越强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酸碱指示剂一样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其酸式和其共轭碱式有不同颜色,当溶液PH值改变时,指示剂共轭酸碱对发生相互转变,由于结构上的转变从而引发颜色转变。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阻碍因素:

弱酸性指示剂变色范围:

pkhin-1~PKhin+1,弱碱性指示剂变色范围:

[14-PK(in-)]-1~[14-PK(in-)]+1

阻碍因素:

1指示剂用量2溶液温度3离子强度

4溶剂5滴定程序

阻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

溶液浓度,溶剂自身离解常数

  2.大体原理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指示剂本身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当溶液的pH改变时,其结构发生转变,引发颜色的转变而指示滴定终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pH=pKHIn±1;理论变色点:

pH=pKHIn  

(2)选择指示剂的原那么:

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全数或大部份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都可用来指示终点。

  (3)阻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①酸(碱)的浓度,c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还与Ka(b)的大小有关。

Ka(b)越大,滴定突跃范围越大。

  (4)酸碱滴定的可行性:

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ca(b)Ka(b)≥10-8,此酸、碱可被准确滴定。

多元酸(碱):

ca1(b1)Ka1(b1)≥10-8,ca2(b2)Ka2(b2)≥10-8,那么两级离解的H+都可被滴定。

假设Ka1(b1)/Ka2(b2)>105,那么可分步滴定,形成二个突跃。

假设Ka1(b1)/Ka2(b2)<105,那么两级离解的H+(OH-)被同时滴定,只显现一个滴定终点。

假设ca1(b1)Ka1(b1)≥10-8,ca2(b2)Ka2(b2)<10-8,那么只能滴定第一级离解的H+(OH-)。

  (5)溶质在溶剂SH中的表观酸(碱)常数:

熟悉:

各类类型的酸碱滴定法:

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多元酸的滴定,碱量法,酸量法

几种经常使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颜色转变情形:

指示剂变色范围变色点酸式颜色碱式颜色

甲基红4.4~6.25.1红黄

甲基橙3.1~4.43.5红黄

酚酞8.0~10.09.1无红

三、滴定突跃与指示剂选择

一、

(1)阻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Ø关于强酸强碱,溶液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愈多;浓度越小,突跃范围越小,可供选择的指示剂就越少。

当突跃范围小于0.4PH时(C=10-4mol/L)就没有适合的指示剂了。

Ø关于弱酸弱碱的滴定,浓度越大、离解常数越大,那么突跃范围就越大,反之那么越小。

当突跃范围减小至约0.4PH时(CK=10-8),指示剂就不适合了。

(2)指示剂的选择

Ø强酸强碱的滴定,计量点时溶液呈中性,突跃范围横跨酸性区和碱性区,突跃范围较大,酸性范围内和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都能够考虑选用。

Ø强碱滴定弱酸,计量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突跃范围较小,位于碱性区,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能够考虑选用。

Ø

强酸滴定弱碱,计量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突跃范围较小,位于酸性区,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能够考虑选用。

强酸强碱准确滴定的条件:

♦一元弱酸弱碱准确滴定的条件:

♦多元酸或碱的散布:

混合酸的散布条件:

(二)一元弱酸强碱的滴定

1.滴定曲线

现以NaOH滴定一元弱酸HAc为例:

设HAc为浓度Ca=0.1000mol/L,体积Va=20.00ml;NaOH的浓度Cb=0.1000mol/L,滴按时加入的体积为Vbml,

滴定反映:

HAc+OH-=H2O+Ac-

滴定反映常数:

①滴定开始前

(%)

4.30

7.00

9.70

酚酞

甲基红

甲基橙

强酸、强碱的滴定曲线

用标准HCl滴定NaOH指示剂:

甲基橙

用标准NaOH滴定HCl指示剂:

酚酞

②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

 

当Vb=19.98ml即相对误差为-0.1%时,

 

③化学计量点

 

④化学计量点后

由于过量NaOH的存在,抑制了Ac的水解,溶液的pH值仅由过量的NaOH的量和溶液体积来决定,其计算方式与强碱滴定强酸相同。

当Vb=20.02ml即相对误差为+0.1%时,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1.多元酸的滴定

多元酸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

①当CaKai<10-8时,第i级离解的H+不能准确滴定,没有滴定突跃

②当CaKai≥10-8时,假设Kai/Kai+1≥104,那么第i级离解的H+能够准确滴定,有滴定突跃;若Ka/Kai+1<104,那么第i级离解的H+不能准确滴定,没有滴定突跃

例:

用1mol/LNaOH滴定20.00ml1mol/LH3PO4

 

 

1mol/L的H3PO4能够用NaOH准确分步进行滴定,有两个滴定突跃。

关于H3PO4的滴定,第一计量点:

 

可选甲基橙、甲基红指示剂,也可选甲基橙与溴甲酚绿的混合指示剂

第二计量点:

可选酚酞、百里酚酞指示剂,也可选酚酞与百里酚酞的混合指示剂。

2.

NaCI

NaHCO3

多元碱的滴定:

多元碱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与多元酸相同。

3.

H+

甲基橙

H+

酚酞

混合酸的滴定:

(1)NaOH+Na2CO3

NaCIH2CO3

NaOHNa2CO3

 

红色

浅粉

V1

黄色

橙色

V2

 

Na2CO3+NaHCO3

 

3.大体计算  

(1)[H+]的计算:

一元强酸(碱):

假设ca(b)≥20[OH-],用最简式:

[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