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733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docx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

金属活动性运用专题复习

一、判断在溶液中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一是要关注金属的活动性,能写方程式先写方程式;二是关注酸的种类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关注盐是否溶于水;三是关注金属的化合价。

1、下列化合物可以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

A.氯化铜  B.氯化铁  C.硫酸铁  D.硫酸镁

2、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

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A.硫酸铜溶液B.硝酸银溶液C.盐酸D.硝酸钠溶液

3、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A.Mn+H2SO4=MnSO4+H2↑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D.Mn+CuSO4=MnSO4+Cu

4.对A、B、C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A、C表面出现红色物质,B表面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A、C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A、C表面都产生气泡,但A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C的快。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BB.C>A>BC.C>B>AD.A>B>C

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只甲有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盐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丙>乙>甲C.丙>甲>乙D.乙>丙>甲

6.锰(Mn)和镍(Ni)都是金属,将镍丝插入硫酸锰溶液中,无变化;将镍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镍丝上有铜析出。

则Mn、Ni、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A.MnCuNiB.NiMnCuC.CuNiMnD.MnNiCu

7、已知A+BSO4=B+A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可能是银B、A可能是铁B可能是铜C、A可能是铝D活动性A>B

二、根据化学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此类题只要根据题意将金属先俩俩排序再合到一起即可。

1、有X、Y、Z三种金属,把Y分别投入稀硫酸和Z(NO3)2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和固体析出;把X投入Z(NO3)2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则X、Y、Z可能是()

A.Zn、Cu、AgB.Zn、Fe、CuC.Ag、Cu、ZnD.Ag、Zn、Cu

X

Y

Z

W

盐酸

Z的硝酸盐

W的硝酸盐

2、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W>Y>ZB.X>Y>W>ZC.W>X>Y>ZD.Y>W>Z>X

3、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

三、金属与酸反应

(一)图像题

一般提供两方面信息:

若横坐标表示时间,曲线的坡度一班表示产生氢气速率的快慢,即活动性;图像的拐点表示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多少。

金属的质量×金属化合价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常见以下情形:

等量金属与足量的酸,氢气的多少有金属决定,与选择何种酸无关,

氢气的质量=

拐点会不一样高,在化合价相同时还可以判断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成反比)。

足量的金属与等量的酸反应,与酸有关(即酸相等氢气相等,拐点相平),

若横坐标不是反应时间,坡度就不表示活动性如一定要分清图像中X、Y轴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因为变换了X、Y轴的

内容,所对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形。

如果X轴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轴表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一定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进行反应,如图10所示。

假设三种金属分别为铝、镁、铁,你能找出其中代表铁的线条吗?

 

1.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B.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D.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2.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

下列对该图象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Mg-24Zn-65Fe-56Al-27Na-23]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X、Z、Y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X、Y、Z

C.X、Y、Z依次可能是Mg、Zn、Fe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Z>Y>X

3.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A、B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A比金属B活泼B.相对原子质量:

A>B

C.A、B均消耗完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均比反应前各自酸溶液的质量大

D.A、B均消耗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A

4.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跟足量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见图(横坐标t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m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其中符合实际的是

 

5、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

A、B、C、D、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分别用等质量的金属A、B跟

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所示。

分析图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不合理的是(已知A、B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A、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等)()

A.反应速率A>B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金属的活动性A<BD.A、B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7、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B.生成H2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是ND.产生H2的速率N>M

8.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9.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了+2价的金属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依图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它们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10、用相同质量的铁和锌跟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其反应过程

如右图所示。

试回答:

①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__(填“铁”或“锌”)

跟稀硫酸反应的情况。

②上述曲线图除能说明①的结论外,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一条)________。

11.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同时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中,

甲、乙、丙产生氢气的质量如右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写出下

列结论中,甲、乙、丙的正确顺序。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相对原子质量。

12.等质量的三种不同金属a、b、c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都生成相同价态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回答:

(1)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2)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若b代表铁,写出它跟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X是某种金属,在化合物中显+2价,相同质量的X和Mg与足量同浓度的酸反应,产生气体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Mg的活动性比X强B、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需要的X更多

C、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Mg可能和X一样多

D、相同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Mg可能比X少

14、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

1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分析图像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B.金属甲比金属乙的相对原子质量大

C.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反应速率大D.金属乙比金属甲的化合价高

图11表示Fe、Zn、Mg、Al分别跟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m)与所用的金属质量(M)

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四、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确定成分计算:

理解:

先用数学知识进行认识  

                          4与8的平均值x之间的关系   

                             4      <       x               < 8       

 联系化学知识       ↓                 ↓                    ↓    

           纯净物A 的数值<   混合物的数值<  纯净物B 的数值   

依据上面的分析相关题型有:

a.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b.c.已知纯净物A(或B)的数值和混合物的数值,求另一种纯净物B(或A)取值范围;

a.已知纯净物AB的数值,求混合物的数值的取值范围;

例.Mg.AlZn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HCl反应,产生氢气0.4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

A.15g   B.10g   C.3.6g D.3g

答案:

极值法:

设全部为锌,要产生0.4克氢气要锌13克;若是铝,要产生0.6克氢气要铝3.6克

   现在是混合物,介于两者之间,所以选B 

1.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投入定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下列各组金属中肯定不能构成上述混合物的是(  ) 

 A.Mg  Ag    B. Zn  Cu    C. Al  Fe    D. Al  Mg

b.已知混合物的数值,求两种纯净物AB的取值范围; 

例.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和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克氢气,则组成该混和物的两种金属可能是(       )

   A.Mg和Fe         B.Fe和Zn          C.Zn和Cu          D.Cu和Ag

解析:

Mg(12克 1克氢气) ; Fe(28克 1克氢气)。

         Zn(32.5克 1克氢气);  Cu和Ag(与酸不反应)。

    A 12g 28g均小于30g,不可能;   B28g<30g<32.5g,可能;  C  32.5g >30g,Cu与酸不反应,不可能;D Cu和Ag(与酸不反应),不可能。

  故选B。

  

1.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克,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共放出1克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Zn和Mg        B.Fe和Mg         C.Zn和Fe         D.Fe和Cu

 2.将2.4克镁和铝的混合物投入50克稀盐酸中,恰好安全反应,则盐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为

     A.7.3%            B.14.6%            C.16.8%           D.19.46%

c.已知纯净物A(或B)的数值和混合物的数值,求另一种纯净物B(或A)取值范围;

例.某金属颗粒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0.2克氢气,则此金属颗粒可能是(       )

A.纯净的铁             B.含锌的铁 C.含不溶与酸的杂质的锌       D.含不溶与酸的杂质的铁

答案:

B、D

1.有一不纯的铁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0.21g氢气,则铁片中可能含有的一种金属杂质为

A.Mg  B.Zn    C.Cu   D.Al

2.有一不纯的铁片质量为6.5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0.18g氢气,则铁片中可能含有的一种金属杂质为(         )

        A.Al   B.Mg  C.Cu     D.C 

3. 粉末状金属混合物12克,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产生1克氢气,这种金属混合物可能是(   )

A.Al和Fe      B.Zn和Fe   C.Mg和Cu      D. Mg和Zn

4.  5.6克某金属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生成正二价金属化合物,同时放出0.2克氢气,这种金属是   

A.Zn         B.Fe         C.Ca               D.Mg                

五、金属与酸反应的天平问题:

1.“等量”加“等量”这一般是指天平左右两盘放有两烧杯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溶液,天平平衡,再往两边的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所加物质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这种情况会有两种结果:

天平仍保持平衡或天平平衡被破坏。

(1)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条件A.在反应中没有气体生成,无论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天平平衡均不会被破坏。

(见例1)B.在反应中天平两边均有气体生成,但生成的气体质量相等,反应后天平仍恢复平衡。

(2)天平平衡被破坏的条件现将这种“等量”+“等量”的情况归纳如下:

如果天平左右两盘放有两烧杯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再在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的活泼金属,则有:

衡才不会被破坏。

现将这种“等量”+“不等量”的情况总结如下:

如果天平左右两盘放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溶液,天平平衡,再在烧杯中加入质量不相等的不同物质,若左右两盘各加入物质的质量与其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之差相等,即左右两盘反应后的实际增重相同,则天平仍能保持平衡。

关天平平衡问题

1.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盐酸,使两边保持平衡。

此时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1.2gCaO,若要使两边再次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CaCO3的质量A.11.2gB.17.6gC.20gD.22.4g

2.天平两边各放同溶质的质量分数、同质量、足量的盐酸,在左边烧杯中放3.6g铝粉,为了使天平保持平衡,右边烧杯应放锌粉的质量是A.3.6gB.3.92gC.3.49gD.3.3g

3.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后,往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恰好完全反应,且天平仍保持平衡,则铜、铝合金中铜和铝的质量比为A.1:

1B.1:

2C.1:

3D.2:

1

4.在天平的两盘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各盛100g9.8%的硫酸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哪组金属,反应终止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A)锌、铁各7g(B)锌、铁各5g(C)锌、铁各4g(D)锌、铁各3g

5.在已调好零点的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质量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放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向左边烧杯中加入m克锌粒,向右边烧杯中加入与锌质量相同的铝粉,充分反应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反应物中()一定有剩余,()一定没有剩余,()可能有剩余。

(2)如果天平两边失去平衡,则一定是()边的托盘下沉。

6.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

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铝。

待充分反应后,镁有剩余,则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天平保持平衡B.铝刚好完全反应C.天平指针偏向放镁的一边

D.天平指针偏向放铝的一边

7.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分别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后,分别向两边的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锌和铁,反应完毕后,天平指针是否偏转?

若偏转,偏向哪一方?

8.在天平左右盘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后,向两边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镁,反应完毕后,天平让保持平衡,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A.两烧杯中酸均耗尽B.锌、镁均耗尽C.镁耗尽、而锌有剩余

D.锌耗尽、而镁有剩余

9.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在烧杯中分别注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硫酸,若向右盘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为使天平仍保持平衡,左盘中投入与铁质量相等的纯净金属可能是()A.MgB.ZnC.CuD.Al

六、金属与盐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理解内涵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

前面的金属单质与后面的金属离子不能共存于溶液中。

两种金属活动性比较方法有:

强金属加到弱金属的盐溶液中,有现象;弱金属加到强金属的盐溶液中,无现象;两种金属分别加到酸溶液中,看气泡产生的速率。

三种金属活动性比较方法有:

三种金属分别加到酸溶液中,看气泡产生的速率。

(都在氢前或俩在前一在后;中间金属两头盐溶液或中间盐溶液两头金属(挑担子)。

四种金属活动性比较方法有:

可以先用酸分成两组,在采用上面两种方法比较;最简便的方法是按金属活动性依次将强金属加到弱金属的盐溶液或将弱金属加到强金属的盐溶液中(走楼梯),但不能跨台阶。

〖例〗向含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Zn、Fe,滤液中有Zn2+、Fe2+

[分析]:

铁粉加入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Fe+2AgNO3=Fe(NO3)2+2Ag①;Fe+2Cu(NO3)2=Fe(NO3)2+Cu②,根据溶液中的优先置换原理,反应①优先于反应②进行。

因此,A选项中,滤液中有Ag+证明反应①未完成,自然反应②还未进行,正确;B选项中,滤纸上已经有Cu,说明反应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全发生,则反应①应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Ag+,不正确;C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反应①②都已完全,但滤纸上没有Cu,不正确;D选项中,滤纸上由Zn,不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极活泼的金属(钾、钠、钡、钙等)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因此它们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的金属。

例如,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又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

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2NaOH+CuSO4=Na2SO4+Cu(OH)2↓

熟记条件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

(1)金属的位置:

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特殊性:

由于钾、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盐溶液中它们会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因而不会置换出盐中的金属;(3)盐必须溶于水;(4)铁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金属与铁盐反应时要用+2价的亚铁盐。

灵活运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中,包括了这样2类反应:

一种金属加到多种盐的混合液中或者多种金属加到一种盐溶液中要按优先反应原则:

内容是,先写出所有的方程式,

根据现象判断哪种物质完全反应,哪种物质有剩余;哪个反应一定发生,哪个反应可能发生;生成物且不再参加反应的一定存在(即活动性最强的金属一定出现在溶液中,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一定出现在滤渣中。

)可能发生的反应不会出现“一定”。

1、一种金属与多种盐溶液反应

例题1:

在KNO3、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则滤液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可能有         ;滤渣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可能有         。

分析:

首先把几种金属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

K、Zn、Cu、Ag,锌粉先置换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Ag,只有把它全部置换出来以后才能置换第二弱的金属,依次类推。

因此,金属活动性越弱的金属越先存在于滤纸上,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越先保存在滤液中。

而Zn的活动性弱于K,所以不会有K被置换出来,故在滤液中只要有AgNO3存在就一定会存在KNO3、Zn(NO3)2、Cu(NO3)2。

则:

滤液中一定有KNO3Zn(NO3)2,一定没有  \   ,可能有Cu(NO3)2、AgNO3;滤渣中一定有  Ag  ,一定没有   K  ,可能有 Cu、Zn  。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可分别取滤渣或滤液进行实验,来推断其成分,具体情况如下:

①滤渣+盐酸产生气泡

滤液中:

一定有:

KNO3Zn(NO3)2   一定无:

Cu(NO3)2、AgNO3

滤渣中:

一定有:

Zn、Cu、Ag          一定无:

K

②滤渣+盐酸不产生气泡

滤液中:

一定有:

KNO3Zn(NO3)2 可能有:

Cu(NO3)2、AgNO3   

滤渣中:

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        一定无:

K、Zn 

③滤渣+盐酸产生沉淀

滤液中:

一定有:

KNO3、Zn(NO3)2、Cu(NO3)2、AgNO3  

滤渣中:

一定有:

 Ag        一定无:

K、Zn、Cu

④滤渣+盐酸无沉淀

滤液中:

一定有:

KNO3、Zn(NO3)2   可能有:

Cu(NO3)2    一定无:

AgNO3

滤渣中:

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        一定无:

K、Zn

⑤滤液为蓝色

滤液中:

一定有:

KNO3、Zn(NO3)2、Cu(NO3)2、可能有:

AgNO3 

滤渣中:

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一定无:

K、Zn、

2、多种金属与一种盐反应

例题2:

实验课上,老师把一小包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