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6922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docx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出口SWOT分析

摘要:

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汽车出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出口平缓增长,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趋明了。

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机,中国汽车出口应该怎样把握机会,走出发展瓶颈,成为关注热点。

本文研究了金融危机后,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现状。

同时,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中国汽车出口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提出来中国汽车出口未来发展对策,力求对汽车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关键词:

汽车产业汽车出口SWOT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虽然2010年我国汽车总产量已达1826.47万辆,蝉联全球第一,但出口量仅有54.49万辆,尚未恢复至2008年的水平。

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不仅无法企及欧洲、日韩等汽车出口大国的水平,也不及作为国际车企出口基地的泰国、墨西哥等。

这是盖世汽车网通过对比上述几个国家的数据得出的结论。

[1]

我国汽车产业也一直存在产品低端、出口结构不平衡、低价竞争、海外服务体系不完善、贸易摩擦增加等多重问题。

因此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金融危机后,中国汽车出口增速变缓,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汽车出口产业发展的转折点。

1、中国汽车出口贸易的现状

(1)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全球汽车产业复苏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处於缓慢复苏之中,量化宽松政策对各国经济的提振起到一定作用,而其带来的流动性则使全球通胀形势也在逐步减缓。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通用汽车的命运无疑很具代表性。

2009年6月,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公司股票被纽约证交所摘牌。

时隔17个月,通用重返华尔街,首次公开募股融资额达231亿美元,创全球之最,上演了“王者归来”的大戏,标志着美国乃至全球汽车业熬过了艰难的2009年,2010年再现曙光。

数据显示,美德日韩等四大传统汽车生产国的销量或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全球汽车销售业绩回暖。

(2)中国汽车整体出口走势

图1中国汽车2008-2012年出口表现对比分析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业飞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2004年以后,中国汽车出口每年以100%的势头增长,零部件出口也保持在50%左右的增长速度。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产业的出口再次严重下滑,再次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长率达到-45.66%。

2011年中国汽车实现出口85万辆,同比累计增长49.91%。

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单增幅有所回落,同比增长16.47%。

(3)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结构

表22010-2013年3(4)月份年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结构单位: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3月份出口量

4月份出口量

3月份出口量

3月份出口量

小轿车

39984

32346

24066

11413

四驱越野车

206

1105

4520

1573

乘用车

9座及以下小客车

6243

6182

3914

2259

其他载人机动车

536

430

182

193

未列名载人机动车

508

630

418

2563

合计

47477

40693

33100

18001

客车

3442

4857

2436

2925

商用车

货车

26381

32038

28340

18028

特种车

1141

1568

1005

546

汽车底盘

296

132

210

638

合计

31260

38595

31991

22137

汽车总计

78737

79288

65091

40138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出口服务网

从2010-2013年3(4)月份年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结构表中可以看到,我国乘用车的出口量从2011年超过商用车,且乘用车出口增速明显领先于商用车,尤其是小轿车和9座及以下小客车增速显著;大部分车型出口量增长,但增速并不均衡;其中四驱越野车出口量减少。

乘用车出口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4%,小轿车成为第一大出口车型。

我国整车出口已涵盖轿车、客车、载货车等各类车型,改变了以载货车等商用车为主的单一出口产品结构。

2011年我国出口小轿车37.2万辆,增长107%,占比达到43.7%。

(4)中国汽车出口的贸易方式

目前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贸易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一般贸易方式、对外承包工程货物方式、来料加工装配方式、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边境小额贸易、易货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贸易。

在众多的贸易方式当中,一般贸易方式最多,占70%多。

对外承包工程货物位居第二,进料加工贸易位居第三,这两类贸易方式合计的金额占12.9%。

另外,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除外)的贸易方式出现大幅增长,其出口数量同比增长高达172%,出口金额同比增长高达290%。

虽然这种贸易方式有利于增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增进与毗邻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然而,由于它又具有批量多、合同数量小、市场窄、地域分散、国别分散的特点,这又不适用于汽车整车这种需要高成本并周到细致地提供售后服务的复杂商品。

特别是对于需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生产型汽车出口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让不规范的国际贸易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品牌效应。

[2]

(5)中国汽车出口的市场分布

表3201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国际地区分布情况

出口

数量

出口

金额

万辆

同比±/%

亿美元

同比±/%

亚洲

13

17.40

20.7

23.6

非洲

11.2

75.7

12.5

59.5

欧洲

7.1

30.2

9.5

52.2

拉丁美洲

10.2

-19.3

12.9

33.4

北美洲

0.5

333.2

0.7

329.2

大洋洲

0.8

18

1.8

82.9

APEC

12.3

20.1

17.4

44.9

东盟

2.8

-6.7

5.9

6.5

欧盟(27国)

1.3

-6.8

2.1

-4.4

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数据

据海关统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42.9万辆,出口额58.1亿美元。

[3]

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世界上的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每年全球生产的6000万辆汽车90%以上出自这些地区。

整车出口市场覆盖全球,拉美地区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整车出口占比超过了90%以上,2011年对拉美市场出口汽车28万辆,增长121%,其中对巴西出口14.4万辆,增幅达到312%,拉美地区超越亚洲成为中国汽车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

我国整车出口的市场广泛,有较好的开拓前景,但主要市场仍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国际汽车大国出口的市场有些不同。

2、中国汽车出口的SWOT模型分析

表4SWOT分析模型

优势(S)

劣势(W)

内部条件

价格优势

汽车出口企业多而分散

成本优势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政策优势

低价恶性竞争

海外营销服务质量偏低

机遇(O)

挑战(T)

外部环境

国际车市需求回暖

技术贸易壁垒导致出口环境恶化

人民币升值

国外汽车品牌挤占市场份额

(1)出口优势

1、价格优势

国内企业在国外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价格,与日韩企业相比,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更加便宜。

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生产出比中国更便宜的汽车来。

由此可见,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生产的经济型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4]

2、成本优势

一是汽车是一个技术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中国具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而合资品牌的汽车由于各种技术费用的制约导致成本严重偏高,国内合资品牌汽车的售价比国外车的价格还要高是一种普遍现象,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

自主品牌在成本上具有巨大优势,完全可以凭借成本的优势在汽车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

相对于欧美企业来说,中国企业的厂房、土地也有成本优势。

二是中国近年来在机械加工设备技术上的提升也非常迅速。

因此,中国的汽车企业购买本国的加工设备又将显出另一优势。

三是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产品无须技术转让费,不需在外方规定的采购体系采购零部件,也不必付出高于中国人力成本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支出,这些都决定了自主品牌相对更有成本优势。

[4]

3、政策优势

出口政策是一国位鼓励商品出口而采取的积极和主动的错事。

具体错事包括:

金融支持、直接投资支持、非盈利富力支持等。

2011年7月,商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继续抓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完善汽车、摩托车规范出口秩序办法。

今年4月,中汽协发不了《“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提出到2015年汽车和零部件出口金额达到850亿美元,年均增长月20%;到2020年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将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10%的战略目标。

(2)出口劣势

1、汽车出口企业多而分散

由于我过汽车出口企业多而分散,同时规模小。

首先,容易造成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之间恶劣的价格战,扰乱海外市场秩序。

其次,薄弱的海外销售体系难以满足消费者“产品+服务”的双重需求。

同时,分散的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能很好地共用基础设施,增加了出口成本。

最后,过于分散的汽车企业,也不利于相互促进与学习。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汽车全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0.6%左右,无法形成较强的开发能力,缺乏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

中国汽车出口没有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相对于生产能力和产量方面的突飞猛进,中国汽车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或品牌形象方面至今并无突破性进展,难以突破国外在性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壁垒,这使得中国汽车出口面临一个瓶颈。

中国汽车正在进入“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越依赖”和“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3、低价恶性竞争

低端市场、低价格、低利润可能使中国车成为“廉价车”的代名词。

中国出口的汽车以中低档为主,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国产汽车出口批量小,远未形成规模。

并且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窝里斗”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企业为了能够增加海外销路而不顾原则地大打价格战,恶性竞争。

有专家指出,尽管5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一直保持着高出口增速,但车企出口行为的散乱和恶性竞争,造成整个汽车出口业竞争力和抵抗力的减弱,我国出口轿车的单价正以每年12%的速度下跌。

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冲击了正常的汽车出口秩序,也使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名声受到很大的损伤。

出口产品锁定的价格偏低,片面追求出口数量,不仅会遭到国际反倾销组织的制裁的危险,更孙损害了我国自主品牌的整体利益,降低我们过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

[5]

4、海外营销服务质量偏低

与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开展大量的调研、分析、策划等前期工作不同的是,不少中国车企“出征”海外时,对当地收入水平、购买力、还款信誉度等市场均未作出深入调查,缺乏足够的海外发展战略支撑以及对出口市场的前期了解和准备,导致对出口的产品基本不做目的地的适应性改进,在营销服务网络和品牌建设方面也几乎完全依赖海外的经销商,使得中国汽车的海外经营质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

[6]

(3)机遇

1、国际车市需求回暖

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巴西、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汽车市场的快速换暖直接拉动我国汽车出口。

此外,欧美、日本发达国家汽车需求上升也为我国汽车出口带来商机。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复苏条件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具有更广阔的市场,获取经济利益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具体来看,在中东欧、东南亚、中南美、南北非、中东海湾等发展中国家各类车型市场需求会加大。

在欧美成熟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的suv、皮卡和中小型汽车需求将会增加。

(4)威胁

1、技术贸易壁垒导致出口环境恶化

依据“车辆安全法”,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组织制订了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依据“环境保护法”,美国环境保护署组织制订了机动车环境保护法规。

美国还利用推行国内生产加工方法及其他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制订了十分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排气量过大的汽车被挡在美国市场之外。

欧盟市场的产品要求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认证标志、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

在尾气排放法规方面,欧盟从1992年至今将尾气排放标准从“欧1”提高到了“欧万”,限定的范围也从有害气体扩大到了二氧化碳,汽车尾气排放颗粒物。

标准还要求增加特殊的过滤装置。

随着发达国家的TBT不断加高,一系列的技术贸易壁垒增加了我国汽车出口的难度。

2、人民币升值

中国汽车的出口才刚刚起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无疑使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由于我国的汽车出口一开始就采取低价策略,利用的是我国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部件成本优势,受价格变化影响大,出口车型大都集中在经济型轿车领域,附加值不高,利润比较低,人民币升值,出口利润减少。

同时,人民币升值,韩币等其他货币相对美元贬值,中国汽车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削弱。

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可能对自主品牌车的整车和散件出口是一个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会延缓我国的汽车出口步伐,对于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较为不利,中国汽车出口面临巨大压力。

[7]

3、国外汽车品牌挤占市场份额

据法国车辆制造商雷诺公司发言人表示,雷诺与阿尔及利亚政府就关于在阿尔及利亚投资建厂签署框架协议。

阿尔及利亚为亚洲第二大汽车市场,此番雷诺入主阿尔及利亚市场,将以生产受阿尔及利亚民族欢迎的CLTO车型为主,产品主要面向阿尔及利亚国内市场。

此外,其他国家也加快开拓新兴市场的开发,国外汽车品牌积极加强汽车出口力度,我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将被挤占。

3、中国的应对策略

在新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金融危机后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日趋严重,因此我国的汽车产业要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各种的贸易摩擦,同时努力改善自身的发展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

(一)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的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轿车产业更是处于幼稚时期。

我国政府实施适当的扶持、保护和促进政策,帮助汽车企业,尤其是具有出口潜力、出口市场、出口经验的民族汽车企业,迅速跃过幼小产业阶段,在增强企业本身实力的同时,为其出口提供保护、扶持和帮助,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规模效益。

(2)调整好出口结构,规范出口秩序

政府应该大力规范出口秩序,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出口环境。

针对我国汽车出口散、乱、差的局面,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认真做好“裁判员”的职责。

更为关键和有效地保证我国汽车出口的良性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应大力培育和发展汽车相关的产业,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搞好衔接、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以适应和确保汽车质量水平、开发能力、扩大出口的配套需要。

(3)细分市场、树立品牌,制定长远国际战略

在汽车产品逐渐趋同、价格越来越低、消费者心态日益成熟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企业应细分市场,打造差异化、领先化的产品。

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国外企业成功经验,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学习国外企业成功的管理、科学技术、品牌树立等经验。

细分市场、树立品牌,从而制定长远的国际发展战略。

(4)健全海外服务体系

随着汽车的普及,要获取客户的满意度,我们既要重质量,还要拼服务。

中国车企和经销商应尽快完善、健全海外售后服务体系,满足客户需求。

从长远目标出发,真正为进入该国市场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进入当地市场前,进行必要的调研、分析、策划等前期工作。

根据当地收入水平、购买力、资信度等因素,制定相对应的营销服务网络、品牌建设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

加强当地经销商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中国海外的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客户对我产品的忠诚度。

(5)加强汽车协会职能,加快中介组织法制建设

随着汽车协会参与处置国际贸易摩擦的作用日趋重要,加强汽车协会职能,加强中介组织法制建设在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加快中介组织的法制建设刻不容缓。

健全汽车协会体制,加强协会的民间性与自治性。

确立协会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协会法律制度,做到协会工作有法可依,确定权力与义务,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贸易摩擦和促进企业规范化贸易。

同时,应加强协会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与其他国家协会交流,学习其先进经验。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汽车出口现在近几年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在汽车出口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使汽车产业更好地“走出去”成为关注的热点。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生产技术水平也有待加强,但我国汽车出口仍然具备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汽车企业出口的不断发展,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细分市场、树立品牌、加强自主创新,加强自身国际竞争力,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汽车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颖.我国汽车出口处于全球最低水平[N].北京青年报,2011-1-26.

[2]孙琪.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及对策[C].

[3]濮亚峰.201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进出口快速增长[J].海关统计月报,2012(7):

26-30.

[4]肖海霞.浅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优势与机遇[J].企业导报,2012(02)

[5]陆琼晔,濮亚峰.2012年上半年中国汽车进出口SWOT分析[J].研究与开发,2012(10):

89~94.

[6]苗青,吴巍,葛丽娜.中国卡车出口SWOT分析[J].汽车与配件,2008(34):

26~30.

[7]邓虹君.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汽车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经济观察,2011,(12下):

80 ~81.

[8]闫曦.中国汽车产业理由FDI的效应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9):

1~3.

[9]陈海峰.我国汽车进出口市场分析及展望[J].汽车工业研究,2011(12):

22~25.

[10]沈轶俊.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现状与发展[J].百家论说,2012:

88~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