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751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33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文档格式.docx

受体细胞 

检测与鉴定 

抗虫棉 

干扰素

比一比:

(1)不是。

两者都是将两个品种中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亲本上,但杂交育种培育成能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杂种F1的优良性状,并不要求遗传学上的稳定;

(2)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诱变育种能创造出新基因。

(1)DNA连接酶是修复愈合DNA片段间单链上的缺口,使之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聚合酶是DNA分子复制时,按模板链的要求,逐个把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形成DNA的子链。

(2)不同。

①运载体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专门运输工具,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噬菌体等。

②位于细胞膜上的载体是蛋白质,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有关系。

几种常见育种方式的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常用方式

①选育纯种:

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②选育杂种:

杂交―→杂交种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空间诱变

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再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转基因(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内,培育新品种

育种程序

优点

①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②操作简便

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且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②所得品种为纯合子

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

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缺点

①育种时间长

②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有很大盲目性)

技术复杂且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只适用于植物,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应用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高产青霉菌

用纯种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快速培育矮秆抗病小麦

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转基因“向日葵豆”、转基因抗虫棉

1.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

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2.在所有育种方法中,最简捷、常规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

3.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

(1)将两亲本的两个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生物体上,可利用杂交育种,亦可利用单倍体育种。

(2)要求快速育种,则运用单倍体育种。

(3)要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4)要求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用多倍体育种。

4.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日趋成熟,太空育种正在兴起,有两个优势:

①太空失重、真空状态,将很多在地球重力场中无法完成的育种实验变为容易实现的现实;

②太空高辐射环境为动、植物、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提供良好条件!

★★★ 本考点单科试卷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理综试卷多以非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各种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相互联系,往往作为压轴的高区分度试题拉开考生间距离,应特别重视,防止丢分。

【典例1】►下面为6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所用的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种时所需处理的种子应是萌动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其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G到H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K―→L―→M这种育种方法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杂交 从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单倍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花药离体培养 (3)基因突变 X射线、紫外线、激光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理化因素需各说出一项) 种子萌动后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4)秋水仙素 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5)基因工程(或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 (6)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题后反思 

(1)杂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从F2代开始,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选育后是否连续自交取决于所选优良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2)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育种有明显的优势:

①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目的性强,如生产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白蛋白的各种工程菌的构建;

②打破了物种界限,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诱变育种大幅度改良生物性状,这是优点;

能提高突变率,但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一般有害的特性决定了在突变的个体中有害远多于有利,因而需要大量处理材料,工作量大,能否产生有价值的变异类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目的性差。

【训练1】►(2012·

北京东城区)将某种二倍体植物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

B.由⑤×

⑥过程形成的⑧植株属于新物种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D.由⑦到⑨的过程会发生突变和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 由⑦到⑨的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实现的,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故D项错误。

答案 D

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基本步骤

一、操作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分布:

主要在微生物体内。

(2)特性: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3)实例:

EcoRⅠ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4)切割结果:

产生两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5)作用:

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

在微生物体内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催化对象:

两个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片段。

(2)催化位置:

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缺口。

(3)催化结果:

形成重组DNA。

3.常用的运载体——质粒

(1)本质:

小型环状DNA分子

(2)作用

(3)条件

二、操作步骤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主要是借鉴细菌或病毒侵染细胞

的方法

提醒 ①微生物常被用做受体细胞的原因是其具有繁殖快、代谢快、目的基因产物多的特点。

②动物受体细胞一般选用受精卵,植物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但需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

★★★ 本考点必修内容侧重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操作、工具及安全性,深入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过程及其应用则是选修三的高考要求。

从历年高考命题来看,全国卷及各省市卷都有具体要求和较固定的命题模式(有的为必考,有的为选考)。

复习时应按本省市具体高考要求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和训练!

【典例2】►(2010·

全国Ⅱ,5)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解析 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所以B为基因工程,而A为动物细胞工程,C为诱变育种,D无人为因素不属于基因工程。

答案 B

【典例3】►(2008·

江苏生物,32)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

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

图1 转基因操作流程图

图2 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

引物对A

P1 AACTGAAATGTAGCTATC

P2 TTAAGTCCATTACTCTAG

引物对B

S1 GTCCGACTAGTGGCTGTG

S2 AGCTGGCGTTTAGCCTCG

表1 引物对序列表

限制酶

AluⅠ

EcoRⅠ

PstⅠ

SmaⅠ

切割

位点

AG↓CT

TC↑GA

G↓AATTCCTTAA↑G

CTGCA↓G

G↑ACGTC

CCC↓GGG

GGG↑CCC

表2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

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

(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

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

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

________。

(3)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

(4)为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图1步骤⑥转基因所用的细菌B通常为________。

(5)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T进行酶切。

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1中标示的酶切位点和表2所列的识别序列,对以下酶切结果作出判断。

①采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得到________种DNA片段。

②采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得到________种DNA片段。

解析 

(1)PCR技术扩增DNA时,首先要在80~100℃范围内使DNA解螺旋。

高温解决了打开DNA双链问题。

但又导致了DNA聚合酶失活的新问题。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水生耐热细菌Taq中分离到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使体外DNA扩增成为现实。

(2)碱基A与T之间通过两个氢键相连配对,碱基C与G之间通过3个氢键相连配对,DNA分子中碱基C与G的比例决定了DNA分子的耐高温的程度。

引物对B中C与G的比例明显高于引物对A,因此,引物对B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

(3)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基团与五碳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没有专一性要求。

(4)将外源基因导入不同受体细胞时,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对于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法,对于植物细胞最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5)由图1①过程知,用EcoRⅠ酶和AluⅠ酶切割抗原基因DNA片段会得到XY片段,由图1②过程可知,用EcoRⅠ酶和SmaⅠ酶切割质粒产生MN片段。

这样形成的两个DNA片段用DNA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

其中X、M连接处是EcoRⅠ酶切割位点,M、N之间还有一个PstⅠ酶切割位点,N和Y连接后,限制酶AluⅠ酶和SmaⅠ酶将都不能识别并切割。

如果用EcoRⅠ酶和PstⅠ酶切割重组质粒,将会在两个切割位点切割产生2种DNA片段。

但若用EcoRⅠ酶和SmaⅠ切割重组质粒,由于只有一个切割位点,故只产生1种DNA片段。

答案 

(1)耐高温 

(2)引物对B (3)否 (4)农杆菌

(5)①2 ②1

【训练2】►(2010·

江苏生物,18)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解析 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到油菜的染色体后则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转抗虫基因的植物可杀死无抗性昆虫,对昆虫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所以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可以表达;

来源于自然界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可能破坏原有的基因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外源基因也可能通过花粉传播,使其他植物成为“超级植物”等,所以转基因技术存在着安全性问题。

答案 A

各种育种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1.(广东生物)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解析 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突变。

2.(2010·

安徽卷)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棉花种子。

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Ⅰ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

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________性状,低酚是________性状。

(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________。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

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

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________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

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Ⅰ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设计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

Ⅰ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是棕色、高酚,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亲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白色、高酚,因此低酚是隐性。

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纯合子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植株。

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

答案 

(1)显性 隐性

(2)AaBB aaBb

(3)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

3.(2010·

四川卷)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植株(假定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

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中,种皮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胚含HVA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某些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

①将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5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类型;

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_类型。

②让图C所示类型的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1)小题:

T植株含一个HVA基因,可以考虑为Aa,A代表HAV基因,自交,种皮是其体细胞,基因型全为Aa,胚为F1幼体,含A基因的比例为

(2)小题:

A图考虑为AA,而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a,则A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100%,B图可考虑为Aa(因两个HAV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则B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50%,C图可考虑为AaBb(A,B任一都抗旱),此时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abb,则C图自交后代抗旱比例为

(仅aabb不抗旱)。

答案 

(1)100% 75% 

(2)B A 

基因工程

4.(山东理综)继哺乳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发成功后,膀胱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最近,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体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法。

(2)进行基因转移时,通常要将外源基因转入________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采用________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插入了小鼠的基因组。

(4)在研制膀胱生物反应器时,应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的________细胞中特异表达。

(5)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长期保持,可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的________转入________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使其发育成与供体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

该技术称为________。

解析 

(1)将目的基因(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小鼠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2)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的全能性更容易表达,因此,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将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3)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小鼠基因组)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人生长激素基因)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4)由题中信息可知,人生长激素基因在小鼠的膀胱上皮细胞内进行了特异性表达。

(5)为使外源基因在后代长期保持,可将含有转入外源基因的体细胞的细胞核转入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克隆出具有供体性状的个体。

答案 

(1)显微注射 

(2)受精卵(或早期胚胎) 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使外源基因在相应组织细胞表达 (3)DNA分子杂交(核酸探针) (4)膀胱上皮

(5)细胞核 去核的卵 核移植(或克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