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562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docx

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

2019高中全程练习方略化学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8.2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课时提能演练(二十五)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6分,共60分)

1.以下有关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g食盐

B.用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1.20mL0.10mol·L-1的H2SO4溶液

D.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用蒸馏水润湿过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2.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以下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3.(2018·三亚模拟)常温下,将0.02mol·L-1的Ba(OH)2溶液100mL和

0.02mol·L-1NaHSO4溶液100mL混合,假设忽略溶液体积变化,那么混合后的溶液()

A.pH=12

B.pH=2

C.由水电离产生的[H+]=1.0×10-2mol·L-1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L-1

4.(2018·周口模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pH=12的NaOH溶液中,[H+]=10-12mol·L-1,稀释为原体积的10倍后[H+]=

mol·L-1=10-13mol·L-1

B.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因生成的CH3COONa水解,pH>7

C.pH=3的HA酸溶液中[H+]=10-3mol·L-1,稀释为原体积的10倍后pH≤4

D.pH=11和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H+]=

mol·L-1

5.现有pH=5的CH3COOH溶液10mL,要使其pH增大3,可采取的方法有()

A.向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L

B.加入一定量的NaOH固体

C.加入一定量pH=8的NaOH溶液

D.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

6.(易错题)25℃时在五份蒸馏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以下物质,所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加入物质

HCl(aq)

FeCl3

NaOH

HCOONa

C2H5OH

溶液的pH

3

4

10

11

未测定

水的电离程度

α1

α2

α3

α4

α5

加入物质后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A.α3>α1>α5>α4>α2

B.α4>α2>α5>α3>α1

C.α2>α4>α5>α1>α3

D.α1>α3>α5>α2>α4

7.(2017·天津高考)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25℃时NH4Cl溶液的Kw大于100℃时NaCl溶液的Kw

B.SO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SO

+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

、NO

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8.(预测题)①pH=2的CH3COOH溶液;

②pH=2的盐酸;

③pH=12的氨水;

④pH=12的NaOH溶液。

相同条件下,有关上述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选项是()

A.水电离的[H+]:

①=②=③=④

B.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消耗溶液的体积:

②<③

C.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

②最大

D.向溶液中加入100mL水后,溶液的pH:

③>④>①>②

9.(2018·榆林模拟)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为2。

以下对该溶液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温度高于25℃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是1.0×10-10mol·L-1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了水的电离

D.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可使该溶液恰好呈中性

10.(2017·四川高考)25℃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硫酸溶液、

②0.05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9B.1∶5∶5×109∶5×108

C.1∶20∶1010∶109D.1∶10∶104∶109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11.(12分)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试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从A点到D点,可采用的措施是。

a.升温

b.加入少量的盐酸

c.加入少量的NH4Cl

(3)E对应的温度下,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假设所得混合溶液的pH=7,那么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12.(12分):

常温下,A酸的溶液pH=a,B碱的溶液pH=b。

(1)假设A为盐酸,B为氢氧化钡,且a=3,b=11,两者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为。

a.大于7b.等于7c.小于7

(2)假设A为醋酸,B为氢氧化钠,且a=4,b=12,那么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____________mol·L-1。

(3)假设A的化学式为HR,B的化学式为MOH,且a+b=14,两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那么混合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离子能发生水解,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6分)(探究题)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选项是(填编号),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锥形瓶中溶液从__________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mL。

(4)根据以下数据:

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1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读数记录(mL)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0.00

0.40

20.40

第二次

20.00

4.00

24.00

第三次

20.00

2.00

24.10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A项中托盘天平读数只能精确到0.1g,B项中量筒读数只能精确到0.1mL;D项中测定溶液pH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误区警示】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如果润湿,相当于稀释了原待测溶液,可能产生实验误差。

2.【解析】选C。

A项,所用的盐酸的实际用量大于理论用量,故导致测定结果偏高;B项,这种操作会导致盐酸读数偏大,测出NaOH溶液浓度也偏高;C项,由黄色变为橙色可能由于局部[H+]变大引起的,振荡后可能还会恢复黄色,应在振荡后半分钟内颜色保持不变才能认为已达到滴定终点,故所用盐酸的量比理论用量偏小,测出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D项,用NaOH溶液润洗,直接导致盐酸的用量偏大,故测定NaOH浓度偏高。

3.【解析】选A。

当Ba(OH)2与NaHSO4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Ba(OH)2+NaHSO4===BaSO4↓+NaOH+H2O

111

0.1L×0.02mol·L-10.1L×0.02mol·L-10.002mol

即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OH-]=[NaOH]=

0.01mol·L-1

[H+]=[H+]水=

=1×10-12mol·L-1,溶液的pH=-lg[H+]=-lg(1×

10-12)=12。

4.【解析】选C。

NaOH溶液中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当稀释或混合时,由于混合液中NaOH浓度的变化,对H2O的电离的抑制作用会改变,水的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因而将其当成不变的值进行计算是错误的,即A、D错;B项中CH3COOH开始电离出的H+即可将NaOH溶液中和完全,而绝大多数的CH3COOH最初是没电离的,即CH3COOH远远过量,因而混合液呈酸性,B错;C项中HA假设为强酸,稀释10倍后pH=4,假设为弱酸,稀释10倍后pH<4。

5.【解析】选B。

由pH=5增大3得pH=8,说明溶液呈碱性,酸溶液无论如何稀释溶液也不会呈碱性,A项错误;C项,因加入NaOH溶液的pH=8,故酸碱无论怎样中和,pH也只能接近8,不会出现pH=8,C错;D项,因盐酸呈酸性,故无法实现。

6.【解析】选B。

加入HCl和NaOH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盐酸中水电离出的

[H+]=10-11mol·L-1,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10-10mol·L-1;加入能水解的盐时,促进水的电离,FeCl3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10-4mol·L-1,HCOON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10-3mol·L-1;CH3CH2OH是非电解质,其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变,[H+]=10-7mol·L-1。

7.【解析】选C。

A项,水的离子积Kw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越高,Kw越大,与溶液中的溶质无关,A错误;B项,I2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SO2+I2+2H2O===SO

+4H++2I-,B错误;C项,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也可能是酸性溶液,假设是强碱性溶液,Na+、

Ba2+、AlO

、NO

可以大量共存,正确;D项,100℃时,Kw=1.0×10-12,pH=2的盐酸[H+]=0.01mol·L-1,pH=12的NaOH溶液[OH-]=1mol·L-1,假设等体积混合溶液显碱性,D错误。

8.【解题指南】解答此题应注意三点:

(1)pH=2的溶液和pH=12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2)pH相同的弱酸和强酸,强酸浓度小得多;

(3)稀释相同pH的强酸和弱酸时,强酸pH变化大。

【解析】选A。

B项,由于氨水的浓度远远大于盐酸,故消耗其体积要小于盐酸,B错误;C项,产生氢气最多的是①,C错误;向溶液中加入100mL水后,溶液的pH:

③>④>②>①,D错误。

9.【解析】选D。

某温度下蒸馏水的pH=6,所以Kw=1.0×10-12,25℃时的Kw=1.0×10-14,所以温度高于25℃,A正确;[H+]水=[OH-]水=

=1.0×

10-10mol·L-1,故B正确;NaHSO4能完全电离出氢离子,相当于一元强酸,抑制水的电离,C正确;注意Kw变为1.0×10-12了,所以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后溶液显碱性,故D错。

10.【解题指南】解答此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25℃时,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溶液中,Kw=1×10-14;

(2)酸、碱会抑制水的电离,易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

【解析】选A。

①pH=0的硫酸溶液,溶液中[H+]=1mol·L-1,根据Kw=

10-14,可求溶液中[OH-]=1×10-14mol·L-1,故由水电离出的[H+]水=[OH-]=1×10-14mol·L-1;②0.05mol·L-1的Ba(OH)2溶液中[OH-]=10-1mol·L-1,根据Kw=10-14,可求溶液中[H+]=1×10-13mol·L-1,故[H+]水=1×

10-13mol·L-1;③pH=10的Na2S溶液,溶液中[H+]=1×10-10mol·L-1,根据Kw=10-14,可求溶液中[OH-]=1×10-4mol·L-1,溶液中OH-完全来自于水的电离,故由水电离出的[OH-]和[H+]都是1×10-4mol·L-1;④pH=5的NH4NO3溶液中[H+]=1×10-5mol·L-1,溶液中H+完全来自于水的电离,故由水电离出的

H+是1×10-5mol·L-1;综上所述:

①中[H+]水=1×10-14mol·L-1,②中[H+]水=1×10-13mol·L-1,③中[H+]水=1×10-4mol·L-1,④中[H+]水=1×

10-5mol·L-1,求比值可得1∶10∶1010∶109,即A项正确。

11.【解析】

(1)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因此有B>C>A=D=E。

(2)从A点到D点,溶液由中性转化为酸性,因此选项b和c均符合题意。

(3)25℃时所得混合溶液的pH=7,酸碱恰好中和,即n(OH-)=n(H+),那么V(NaOH)×10-5mol·L-1=V(H2SO4)×10-4mol·L-1,得V(NaOH)∶V(H2SO4)=10∶1。

答案:

(1)B>C>A=D=E

(2)b、c(3)10∶1

12.【解析】

(1)pH=3的盐酸中的[H+]与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的[OH-]相等,都等于1×10-3mol·L-1,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2)醋酸和氢氧化钠均抑制水的电离。

(3)a+b=14的意义为酸中[H+]与碱中[OH-]相等,二者混合后溶液呈碱性,说明碱为弱碱,反应中碱过量。

故弱碱阳离子M+水解。

答案:

(1)b

(2)10-1010-12

(3)M++H2O

MOH+H+

13.【解析】

(1)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不能立即注入NaOH溶液,应先用NaOH溶液润洗;否那么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导致测定盐酸的浓度偏大。

(2)酚酞试剂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当溶液呈弱碱性时,溶液呈粉红色。

(4)取前两次所用NaOH溶液体积的平均值(第三次误差较大,舍去),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c(酸)V(酸)=c(碱)V(碱),故c(酸)=c(碱)V(碱)/V(酸)。

答案:

(1)①偏大

(2)无粉红

(3)22.60

(4)0.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