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称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706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8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称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家庭称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称谓.docx

《家庭称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称谓.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称谓.docx

家庭称谓

家庭称谓

女男称母父双亲

当面口头叫“妈爸”、“二老”、“爹娘”等。

书面或对外人时称“双亲”、“二老爹娘”、“二老”“父母”“爹娘”等.

子女称母亲

口头上当面叫“妈”、“娘”、“妈妈”。

字面上或是对外人说时称之为“母亲”、“家母"、“我妈”“老母亲”“老娘"“老太太"“老妈”、“高堂”等.

子女称父亲

口头当面称呼是:

“爸爸”、“爹"、“大大”,“爸爸”的称呼在城市中普遍,而“爹"、“大大”在山西的农村中普遍,少数地方还会称呼爸爸叫“父”。

字面上或对外人称父亲为“爸爸”、“父亲"、“家父"、“高堂”、“老爷子"、“老爹"、“老人家”、“老头子”等等。

孙子称外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姥姥”、“姥娘”、“外婆”。

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外祖母"、“姥姥"、“外婆”.

孙子称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奶奶”、“奶娘”。

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祖母”、“奶奶”.

孙子称外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姥爷”、“姥爹”、“爷爷”、“老爷”、“外公”。

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外祖父”、“姥爷"、“外公”。

孙子称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奶爷”、“奶爹"、“爷爷”、“老爷”。

书面或对外人时称为“祖父"、“奶爷”.

甥儿称姨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姨妈”、“姨娘”、“母姨”、“大娘”、“大妈”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姨母”。

侄儿称姑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姑妈”、“姑娘”、“父姑”、“大娘”、“大妈”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姑母".

侄儿称叔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叔爸”、“叔爹”、“父叔”、“大爹”、“大爸"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叔父"。

甥儿称舅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舅爸”、“舅爹”、“母舅”、“大爹”、“大爸”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舅父”。

曾孙(8种不同类型的曾孙)称曾祖(4位曾祖父,4位曾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曾祖父为“太爷”、“祖奶爷”、“祖姥爷”、“祖老爷”、“太爷爷”、“祖公”,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曾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曾祖母为“太太”、“祖奶奶”、“祖姥姥”、“太姥姥”、“太奶奶"、“祖婆”,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曾祖母"。

甥孙称姨祖母(姨姥姥、姨奶奶)(2位祖母的姊妹)

口称当面称呼为“姨姥姥”、“姨奶奶"、“姨姥娘"、“姨奶娘”、“姨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姨祖母”。

侄孙称姑祖母(姑姥姥、姑奶奶)(2位祖父的姊妹)

口称当面称呼为“姑姥姥”、“姑奶奶”、“姑姥娘”、“姑奶娘”、“姑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姑祖母”.

侄孙称叔祖父(叔姥爷、叔奶爷)(2位祖父的兄弟)

口称当面称呼为“叔姥爷”、“叔奶爷”、“叔爷爷”、“叔老爷”、“叔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叔祖父”.

甥孙称舅祖父(舅姥爷、舅奶爷)(2位祖母的兄弟)

口称当面称呼为“舅姥爷”、“舅奶爷"、“舅爷爷”、“舅老爷”、“舅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舅祖父”。

玄孙(16种不同类型的玄孙)称高祖(8位高祖父,8位高祖母)

口称当面称呼高祖父为“祖太爷”、“祖太奶爷”、“祖太姥爷"、“祖太老爷”、“祖太爷爷”、“祖太公",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高祖父”。

口称当面称呼高祖母为“祖太太"、“祖太奶奶”、“祖太姥姥”、“祖太姥娘”、“祖太奶娘”、“祖太婆”,书面或对外人称之为“高祖母”。

甥曾孙称姨曾祖母(姨祖姥姥、姨祖奶奶、姨太姥姥、姨太奶奶)(4位曾祖母的姊妹)

口称当面称呼为“姨祖姥姥”、“姨祖奶奶”、“姨太姥娘"、“姨太奶娘”、“姨曾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姨曾祖母”.

侄曾孙称姑曾祖母(姑祖姥姥、姑祖奶奶、姑太姥姥、姑太奶奶)(4位曾祖父的姊妹)

口称当面称呼为“姑祖姥姥”、“姑祖奶奶”、“姑太姥娘”、“姑太奶娘”、“姑曾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姑曾祖母”。

甥曾孙称舅曾祖父(舅祖姥爷、舅祖奶爷、舅太姥爷、舅太奶爷)(4位曾祖母的兄弟)

口称当面称呼为“舅祖姥爷”、“舅祖奶爷”、“舅太姥爹”、“舅太奶爹”、“舅曾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舅曾祖父”。

侄曾孙称叔曾祖父(叔祖姥爷、叔祖奶爷、叔太姥爷、叔太奶爷)(4位曾祖父的兄弟)

口称当面称呼为“叔祖姥爷”、“叔祖奶爷”、“叔太姥爹"、“叔太奶爹”、“叔曾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叔曾祖父".

姻亲长辈尊称

编辑

内甥儿称姨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姨爸"、“姨爹”、“姨父”、“大爹”、“大爸”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姨父”。

内侄儿称姑父

口称当面称呼为“姑爸”、“姑爹”、“姑父"、“大爹"、“大爸”等.书面或对外人称“姑父”。

外侄儿称叔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叔妈"、“叔娘"、“婶娘”、“大娘”、“大妈”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叔母”。

外甥儿称舅母

口称当面称呼为“舅妈"、“舅娘”、“妗娘”、“大娘"、“大妈"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舅母”。

  

内甥孙称姨祖父(姨姥爷、姨奶爷)(2位祖母的姊妹夫)

口称当面称呼为“姨姥爷"、“姨奶爷”、“姨爷爷"、“姨老爷”、“姨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姨祖父"。

内侄孙称姑祖父(姑姥爷、姑奶爷)(2位祖父的姊妹夫)

口称当面称呼为“姑姥爷”、“姑奶爷”、“姑爷爷”、“姑老爷”、“姑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姑祖父"。

外侄孙称叔祖母(叔姥姥、叔奶奶)(2位祖父的兄弟妇)

口称当面称呼为“叔姥姥”、“叔奶奶”、“叔姥娘”、“叔奶娘”、“叔祖”等。

书面或对外人称“叔祖母”.

外甥孙称舅祖母(舅姥姥、舅奶奶)(2位祖母的兄弟妇)

口称当面称呼为“舅姥姥”、“舅奶奶"、“舅姥娘”、“舅奶娘”、“舅祖”等.书面或对外人称“舅祖母”.[1] 

亲属称谓解释

编辑

母亲的姊妹

母亲的姐姐,书面语“姨母"。

口头当面称“姨妈”、“姨母”、“大妈"、“大娘”等.

姨母的丈夫,书面语“姨父"。

口头当面称“姨爸”、“姨父”、“大爸”、“大爹“、”姨大爷"等。

母亲的妹妹,书面语“姨母”。

口头当面称“姨妈"、“姨母”、“姨娘”、“小妈”、“小娘”等。

姨母的丈夫,书面语“姨父”。

口头当面称“姨爸”、“姨父”、“姨爹”、“小爸”、“小爹”、“姨爷”等。

父亲的兄弟

父亲的哥哥,书面语“伯父”。

口头当面称“叔爸"、“伯父"、“伯爸”、“大爸”、“大爹"、“大爷”等。

父亲的弟弟,书面语“叔父"。

口头当面称“叔爸"、“叔父”、“叔爹”、“小爸”、“小爹”、“叔爷”等。

伯父的妻子,书面语“伯母”。

口头当面称“叔妈”、“伯母”、“伯妈"、“大妈"、“大娘”、“婶妈”等。

叔父的妻子,书面语“叔母”。

口头当面称“叔妈”、“叔母"、“叔娘”、“小妈”、“小娘"、“婶娘”等。

父亲的姊妹

父亲的姐姐,书面语“姑母”。

口头当面称“姑妈”、“姑母"、“大妈”、“大娘”等。

姑母的丈夫,书面语“姑父”。

口头当面称“姑爸”、“姑父"、“大爸”、“大爹“、”姑大爷”等。

父亲的妹妹,书面语“姑母”.口头当面称“姑妈”、“姑母”、“姑娘”、“小妈"、“小娘”等.

姑母的丈夫,书面语“姑父”.口头当面称“姑爸”、“姑父"、“姑爹”、“小爸”、“小爹"、“姑爷”等。

母亲的兄弟

母亲的哥哥,书面语“舅父”。

口头当面称“舅爸”、“舅父"、“大爸”、“大爹”、“舅大爷”等.

舅父的妻子,书面语“舅母”。

口头当面称“舅妈”、“舅母”、“大妈"、“大娘”、“妗妈"等。

母亲的弟弟,书面语“舅父”.口头当面称“舅爸"、“舅父”、“舅爹”、“小爸”、“小爹”、“舅爷”等。

舅父的妻子,书面语“舅母”.口头当面称“舅妈"、“舅母”、“舅娘”、“小妈"、“小娘"、“妗娘"等.

姊妹

姐姐,书面语“姊亲”。

口头当面称“姐姐”、“大姐”等。

妹妹,书面语“妹亲”。

口头当面称“妹妹”、“小妹”等.

姐夫,书面语“姊兄”。

口头当面称“姐夫哥”、“大姐夫"等。

妹夫,书面语“妹弟”。

口头当面称“妹弟”、“小妹夫”等。

兄弟

哥哥,书面语“兄亲”。

口头当面称“哥哥”、“大哥"等。

弟弟,书面语“弟亲”。

口头当面称“弟弟”、“小弟”等。

嫂子,书面语“兄姊”。

口头当面称“兄嫂姐"、“大嫂”等。

弟妇,书面语“弟妹”。

口头当面称“弟妹”、“小弟妇"等。

*部分亲戚关系过远,横向跨越了三层关系以上的,譬如父亲的哥哥的妻子的弟弟-—伯母的弟弟,属于远房亲戚,但见面时为了解决称谓问题,可以跟随堂兄/堂姊/堂弟/堂妹对其的称谓相称呼。

其实,无论伯父伯母有无子女,你都可以代入其“子女”的身份,称“伯母的弟弟”为“舅舅”、“小舅(子)”、“二舅/三舅/……”,但称谓所代指的关系已非原指。

同样的,伯母的弟弟也可以代入性地称你为“甥男/甥女”,所代指的关系亦非原指.

同理可以类推其他关系过远的情形,以免到了不得不打招呼或者需要沟通的时候出现没有称谓的尴尬.如果担心混淆,或者真舅舅和“舅舅”同时在场(如举办大型婚礼时),对伯母的弟弟的称谓你可以采用以下这种办法处理——

当横跨的关系超出五层(基本已经不算亲戚),已经很难确定对方的称谓时,也有一种极端的处理办法,就是采用泛化的通用称谓,年轻的叫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小朋友,中年的叫阿叔/阿姨,年老的叫阿伯/阿婆。

妻夫称谓

编辑

口头当面称,或者直呼妻子的名字,或者叫“小X”“老X”,农村有些地方叫“孩子他娘”、“孩他妈”.书面或对外人时则称道较多。

书面往往直呼其名,或是“亲爱的XXX”。

对人时则称“爱人”、“老婆”、“内人”、“妻子”、“夫人”、“家里的”。

有些甚至称“贱内”,“贱荆”。

年龄大时则称为“老伴”、“老婆子”。

妻子称丈夫,口头当面称“当家的”、“孩子他爹”、“他爸"、“老张”、“老李”或者直呼其名。

对人时则称“男人”、“我那一口子”、“丈夫"、“爱人”、“孩子他爹"、“孩他爸”、“老伴”等。

妻子对丈夫的父亲,口头当面称为“爸爸”、“爹爹”、“达达”,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公公”、“公爹”、“孩子他奶爷”。

妻子对丈夫的母亲,口头当面称为“妈妈"、“娘娘”、“嫲嫲”,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婆婆”、“婆娘”、“孩子他奶奶”。

妻子对丈夫的哥哥,口头当面称为“哥哥”,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伯子"、“大伯哥”、“孩子他伯伯”。

妻子对丈夫的弟弟,口头当面称为“弟弟",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叔子”、“小叔弟”、“孩子他叔叔”。

妻子对丈夫的姐姐,口头当面称为“姐姐”,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姑子"、“大姑姐"、“孩子他姑姑"。

妻子对丈夫的妹妹,口头当面称为“妹妹",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姑子”、“小姑妹”、“孩子他姑姑”。

妻子对丈夫的哥妻,口头当面称为“嫂嫂”,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伯妇"、“大伯嫂”、“孩子他伯娘”。

互相之间称为“妯娌”。

妻子对丈夫的弟妻,口头当面称为“弟妹”,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叔妇”、“小叔媳妇”、“孩子他叔娘、婶娘”。

互相之间称为“妯娌”。

妻子对丈夫的姐夫,口头当面称为“姐夫”,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姑夫”、“大姑姐夫"、“孩子他姑爹".

妻子对丈夫的妹夫,口头当面称为“妹弟”,是随着丈夫而称呼的.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姑夫"、“小姑妹夫”、“孩子他姑爹”。

丈夫对妻子的父亲,口头当面称为“爸爸”、“爹爹”、“达达”,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丈人”、“丈爹”、“孩子他姥爷”.

丈夫对妻子的母亲,口头当面称为“妈妈”、“娘娘”、“嫲嫲”,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丈母”、“丈娘”、“孩子他姥姥”.

丈夫对妻子的哥哥,口头当面称为“哥哥”,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舅子”、“大舅哥”、“孩子他舅舅"。

丈夫对妻子的弟弟,口头当面称为“弟弟",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舅子”、“小舅弟”、“孩子他舅舅"。

丈夫对妻子的姐姐,口头当面称为“姐姐”,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姨子”、“大姨姐”、“孩子他姨姨".

丈夫对妻子的妹妹,口头当面称为“妹妹”,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姨子”、“小姨妹”、“孩子他姨姨”。

丈夫对妻子的哥妻,口头当面称为“嫂嫂”,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舅妇”、“大舅嫂"、“孩子他舅娘”。

丈夫对妻子的弟妻,口头当面称为“弟妹”,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舅妇”、“小舅媳妇”、“孩子他舅娘、妗娘”.

丈夫对妻子的姐夫,口头当面称为“姐夫”,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大姨夫”、“大姨姐夫”、“孩子他姨爹”.互相之间称为“连襟”。

丈夫对妻子的妹夫,口头当面称为“妹弟”,是随着妻子而称呼的。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小姨夫”、“小姨妹夫”、“孩子他姨爹”。

互相之间称为“连襟”。

哥哥对弟弟的妻子,口头当面称为“弟妹”。

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弟妇”、“兄弟媳妇”、“孩子他叔娘".

弟弟对哥哥的妻子,口头当面称为“兄姊”.对人或书面称呼则称为“兄妇”、“兄妻”、“孩子他伯娘"。

祖父母称孙子辈为“孙男”、“孙女”、“孙媳妇、孙女婿”或直呼其小名、大名。

父母称子女直呼其小名,爱称“小子们”、“闺女”。

称儿子为“小子”、“大小"、“二小”等,或者直呼其名.称闺女为“闺女"、“丫头”、“妞儿”、“妮子”“奴儿”或直呼其乳名。

称儿媳妇,对人时叫“媳妇子"、“媳妇”、“儿媳妇”。

当面叫“XX他妈”,前面把孙子的名字加上。

或者是直呼“XX媳妇",前面把儿子的名字加上,也有的直呼其名。

称女婿,对人时叫“女婿子”、“女婿”、“女婿儿”。

当面叫“XX他姑爸”,前面把孙子的名字加上。

或者是直呼“XX姐夫",前面把儿子的名字加上,也有的直呼其名.

兄弟的儿女,兄弟、姐妹、妯娌都称之为“侄儿"、“侄男”、“侄女”,出嫁之后的姊妹则对人称为“娘家侄儿"、“娘家侄女".

姊妹的儿女,兄弟、姐妹、连襟都称之为“甥儿”、“甥男”、“甥女”,出嫁之后的姊妹则对人称为“娘家甥儿”、“娘家甥女”。

称继母,对人称为“后妈”、“后娘”,当面同样称“妈"、“娘”。

前妻所生子女对人称“前家子的”,

称继父,对人称为“后爸”、“后爹",当面同样称“爸”、“爹”。

随娘改嫁的孩子,称之为“带犊子”。

[2] 

称呼总汇

编辑

奶爷:

爸爸的爸爸(有的地方称:

爹爹,下文所有叫"爷爷“的都可读"爹爹“,这里指祖父,与古代指代父亲不同)

奶奶:

爸爸的妈妈。

姥爷:

妈妈的爸爸。

(有的地方称:

外公)

姥姥:

妈妈的妈妈。

(有的地方称:

外婆)

奶奶爷:

奶爷的爸爸,(奶爷的爸爸是爸爸的奶爷,所以叫奶奶爷)

奶奶奶:

奶爷的妈妈,(奶爷的妈妈是爸爸的奶奶,所以叫奶奶奶)

姥奶爷:

奶奶的爸爸。

(奶奶的爸爸是爸爸的姥爷,所以叫姥奶爷)

姥奶奶:

奶奶的妈妈。

(奶奶的妈妈是爸爸的姥姥,所以叫姥奶奶)

奶姥爷:

姥爷的爸爸,(姥爷的爸爸是妈妈的奶爷,所以叫奶姥爷)

奶姥姥:

姥爷的妈妈,(姥爷的妈妈是妈妈的奶奶,所以叫奶姥姥)

姥姥爷:

姥姥的爸爸.(姥姥的爸爸是妈妈的姥爷,所以叫姥姥爷)

姥姥姥:

姥姥的妈妈。

(姥姥的妈妈是妈妈的姥姥,所以叫姥姥姥)

太太:

奶爷的妈妈。

太爷:

奶爷的爸爸。

太奶奶:

奶奶的妈妈。

太奶爷:

奶奶的爸爸。

太姥姥:

姥姥的妈妈,姥爷的妈妈。

太姥爷:

姥姥的爸爸,姥爷的爸爸.

姑奶奶:

奶爷的姐妹。

姑奶爷:

姑奶奶的丈夫。

(有的地方称:

姑爷爷,姑老爷)

叔奶爷:

奶爷的兄弟.(有的地方称:

叔爷爷,叔老爷,伯爷爷,伯老爷)

叔奶奶:

叔奶爷的妻子。

(有的地方称:

伯奶奶)

姨奶奶:

奶奶的姐妹.

姨奶爷:

姨奶奶的丈夫。

(有的地方称:

姨爷爷,姨老爷)

舅奶爷:

奶奶的兄弟。

(有的地方称:

舅爷爷,舅老爷)

舅奶奶:

舅奶爷的妻子。

姑姥姥:

姥爷的姐妹。

姑姥爷:

姑姥姥的丈夫。

叔姥爷:

姥爷的兄弟。

(有的地方称:

叔姥爷,伯姥爷)

叔姥姥:

叔姥爷的妻子。

姨姥姥:

姥姥的姐妹。

姨姥爷:

姨姥姥的丈夫。

舅姥爷:

姥姥的兄弟。

舅姥姥:

舅姥爷的妻子。

大叔爸(有地方称呼为“大爹、伯爸”):

爸爸的哥哥。

大叔妈(有地方称呼为“大娘、伯妈”):

大叔爸的妻子。

叔爸(有地方称呼为“几爹、叔爸、叔叔”):

爸爸的兄弟.

叔妈(有地方称呼为“几娘、叔妈、叔娘、婶娘、婶子”):

叔爸的妻子。

姑妈(有地方称呼为“娘娘、姑妈、姑娘、姑母、姑姑、女爸爸"):

爸爸的姐妹。

姑爸(有地方称呼为“姑父、姑爸、姑爹、姑丈、亘”):

姑妈的丈夫。

舅爸(有地方称呼为“舅舅、舅爸、舅爹、母舅、男妈妈"):

妈妈的兄弟。

舅妈(有地方称呼为“舅妈、舅娘、妗娘、妗子”):

舅爸的妻子。

姨妈(有地方称呼为“几娘娘、姨妈、姨娘、姨母、姨姨、母姨"):

妈妈的姐妹。

姨爸(有地方称呼为“姨父、姨爸、姨爹、姨丈、几爹爹、尹”):

姨妈的丈夫.

堂哥、堂弟:

叔叔、伯伯、姨姨的男儿子。

堂姐、堂妹:

叔叔、伯伯、姨姨的女儿子.

注;父系社会叔叔、伯伯的儿子为堂,母系社会姨姨的儿子为堂.

表哥、表弟:

姑姑、舅舅的男儿子。

表姐、表妹:

姑姑、舅舅的女儿子.

兄嫂:

哥哥的妻子.

弟妹:

弟弟的妻子.

姊兄:

姐姐的丈夫。

妹弟:

妹妹的丈夫。

侄男:

兄弟的男儿子。

侄女:

兄弟的女儿子。

甥男:

姊妹的男儿子。

甥女:

姊妹的女儿子。

以上如果是表亲,都可以在称呼上加“表”字.不过如果是现实当中称呼,为表亲切,都可以不加“表”字。

大伯子:

丈夫的大哥。

(口语称呼叫大哥即可)

大伯妇:

丈夫的大嫂.(口语称呼叫大嫂即可)[2] 

小叔子:

丈夫的弟弟.

小叔妇/小婶子:

丈夫的弟妇。

妯娌:

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之间的称呼.

大姑子:

丈夫的姐姐。

(口语称呼叫大姐即可)

大姑夫:

丈夫的姐夫。

(口语称呼叫大姐夫即可)

小姑子:

丈夫的妹妹。

小姑夫:

丈夫的妹夫。

大舅子:

妻子的哥哥.(口语称呼叫大哥即可)

大舅妇/大妗子:

妻子的嫂子。

(口语称呼叫大嫂即可)

小舅子:

妻子的弟弟。

小舅妇/小妗子:

妻子的弟妇。

大姨子:

妻子的姐姐。

(口语称呼叫大姐即可)

大姨夫:

妻子的姐夫.(口语称呼叫大姐夫即可)

小姨子:

妻子的妹妹。

小姨夫:

妻子的妹夫.

连襟:

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

公父:

丈夫的父亲.

婆母:

丈夫的母亲。

丈父:

妻子的父亲。

(也叫:

丈母爹、外父、大爷)

丈母:

妻子的母亲。

(也叫:

丈母娘、外母、大娘)

亲戚称谓

编辑

直系血亲

线粒体DNA一般只通过母系遗传,是人们探索母系遗传的绝佳工具。

母亲将她的mtDNA传递给男儿子和女儿子,但只有女儿能将其mtDNA传递给下一代;

o母系外曾外曾外祖母-—外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即,姥姥的姥姥——妈妈的姥姥--姥姥—-妈妈-—我(女性)——女儿--外孙女——女儿的外孙女—-外孙女的外孙女。

即,姥姥的姥姥—-妈妈的姥姥-—姥姥--妈妈--我(男性)

Y染色体遗传。

o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即,爷爷的爷爷—-爸爸的爷爷——爷爷——爸爸--我(男性)-—男儿——孙男-—男儿的孙男—-孙男的孙男。

注意:

婆媳、翁婿之间一般没有血缘关系.所以不能称直系血亲。

应称直系姻亲。

o男儿子:

夫妻间男性的第一代.

o女儿子:

夫妻间女性的第一代。

o男孙:

男儿的儿子,依性别又分男孙男、男孙女。

即现在所说的孙子。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o女孙:

女儿的儿子,依性别又分女孙男、女孙女.即现在所说的外孙。

有时外孙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o曾孙辈:

(8种不同类型的曾孙)夫妻间的第三代。

o玄孙辈:

(16种不同类型的曾孙)夫妻间的第四代。

旁系血亲

o父系

1.伯父:

父亲的哥哥,也称伯爸、伯爹、叔爸、大爷

2.叔父:

父亲的弟弟,也称叔爸、叔爹、叔爷[2] 

3.姑母:

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妈、姑娘

o母系

1.舅父:

母亲的兄弟,也称舅爸、舅爹、舅爷

2.姨母:

母亲的姊妹,也称姨妈、姨娘

旁系姻亲

o父系

1.伯母:

伯伯的妻子,也称伯妈、伯娘、叔妈

2.叔母:

叔叔的妻子,也称叔妈、叔娘、婶婶、婶娘

3.姑父:

姑姑的丈夫,也称姑爸、姑爹、姑爷[3] 

o母系

1.舅母:

舅舅的妻子,也称舅妈、舅娘、妗妗、妗娘

2.姨父:

姨姨的丈夫,也称姨爸、姨爹、姨爷[4] 

晚辈

1. 侄男:

兄弟的儿子

2. 侄女:

兄弟的女儿

3. 甥男:

姊妹的儿子

4.甥女:

姊妹的女儿

5.姨甥/内甥:

大小姨子的儿子

6.姑甥/外甥:

大小姑子的儿子

7.舅侄/内侄:

大小舅子的儿子

8.叔侄/外侄:

大小叔伯子的儿子[5] 

姻亲

编辑

1.公公:

丈夫的父亲,又称家翁,有时也直称爸爸,有些地区称“老爷”

2.婆婆:

丈夫的母亲,又称家姑、家婆,有时也直称妈妈,广东称“奶奶”

3.岳父:

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粤语称“外父"

4.岳母:

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粤语称“外母”

5.儿媳:

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又称媳妇、新妇(粤语白读为pou5,音“抱”)

6.女婿:

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7.嫂:

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8.弟妹、弟媳、弟妇:

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9.姐夫:

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10.妹夫、妹倩:

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11.妯娌:

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12.连襟:

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13.大伯子:

对丈夫的哥哥的称呼,又称“大伯"

14.小叔子:

对丈夫的弟弟的称呼,又称“小叔”

15.大姑子:

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粤语称“姑奶"

16.小姑子:

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姑”或姑妹或妹妹

17.大舅子:

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又称“大舅"或内兄或哥哥

18.小舅子:

对妻子弟弟的称呼,又称“小舅”或内弟或弟弟

19.大姨子:

对妻子姐姐的称呼,又称“大姨”或姨姐或姐姐

20.小姨子:

对妻子妹妹的称呼,又称“小姨”或姨妹或妹妹

21.继父母

22.继子女

配偶

1.丈夫:

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2.妻子:

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有些地区又称“太太"[3] 

五服

农村所说的“五服”,与九族不是一个概念: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人所有的近亲近戚,关系较近;这九代人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农村习俗,居丧跪棚、出殡的时候,先找死者的五服之内的晚辈子孙,五服之内凑不齐时,才找五服之外的死者的晚辈族人.[5] 

常见家庭关系

编辑

第四代旁系血亲。

曾祖辈

祖辈

母父辈

平辈

女男辈

孙辈

曾孙辈

太爷爷

曾祖父

太奶奶

曾祖母

叔爷爷

叔公

叔祖父

伯爷爷

伯公

伯祖父

叔伯叔父/堂叔

从父叔父

叔伯伯父/堂伯

从父伯父

叔伯叔伯兄弟

再从父兄弟

叔伯叔伯侄男

叔伯叔伯侄女

叔伯叔伯姊妹

再从父姊妹

叔伯叔伯甥男

叔伯叔伯甥女

叔伯姑母/堂姑

从父姑母

叔伯姑表兄弟

叔伯姑表侄男

叔伯姑表侄女

叔伯姑表姊妹

叔伯姑表甥男

叔伯姑表甥女

姑奶奶

姑婆

姑祖母

姑表叔父/姑表叔

姑表伯父/姑表伯

姑表叔表兄弟

姑表叔表侄男

姑表叔表侄女

姑表叔表姊妹

姑表叔表甥男

姑表叔表甥女

姑表姑母/姑表姑

姑表姑表兄弟

姑表姑表侄男

姑表姑表侄女

姑表姑表姊妹

姑表姑表甥男

姑表姑表甥女

太奶爷

太姥爷

外曾祖父

太奶奶

太姥姥

外曾祖母

叔姥爷

叔公

叔外祖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