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787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docx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择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点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各有一家厂商,分别为厂商a和厂商b,并且假定生产产品没有差异,该产品的生产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两国国内对该种产品的需求是等量的。

此时,厂商a和厂商b对第三国c国出口,假定c国没有本国厂商生产该种产品,且价格差异是影响c国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那么,如果A国政府补贴厂商a的出口,厂商a就能以低于厂商b的价格出售产品,即Pa<Pb,则厂商a在C国市场的市场份额会增加(如图2所示),从而使得厂商a利润和A国福利得以提高。

匕!

CI蓟市场

政府删‘裔。

J商a在c围Ili场份龋

图2补贴差异下的某产品三国间贸易示意图四、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不是单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

加入wrID后,中国已经逐渐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这必然要求中国

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遵从狮.o规范,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应有的利益。

笔者认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1.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国内市场容量巨大。

这就保证了企业生产更容易获得规模效应。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外溢、后发优势等因素使国内企业间产生了显著的学习效应。

1980.2006年间,中国的制造业生产及出口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高达16.92%。

中国现阶段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向成熟阶段过渡时期,霍夫曼指出,这一阶段的产业演进将是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步取代劳动密集型产品。

日本和韩国都是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

根据国际经验判断,战略性贸易政策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2.国内部分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集中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不少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利用优惠政策和有利的外部条件在行业内已经进入了不完全竞争市场阶段。

[8]《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大型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o都已大于50%。

以中国轿车工业为例,2005年的CRlo为72.57%;2006年cRlo为73.41%,根据J・S・Bain的市场结构分类方法,轿车制造行业已经属于高程度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垄断厂商将进入中国国内市场。

因此,市场也要求我们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扶持这

万方数据

铅靖肉趣

2008年第7期

些行业内的中国企业,以提高它们的竞争优势。

归J

3.wID相关规定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中国有利的外部条件。

wm在维护和追求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考虑到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允许实施某些贸易保护政策,特别是给予发展中国家许多优惠特殊政策。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在加入WI'o的谈判中也得到了各国广泛的认同。

这是我们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利外部条件。

4.市场经济机制建立、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宪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并在不断地完善,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

较为理想的水平。

与此同时,服务型政府角色定位日趋强化,宏观层面上的经济调控能力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微观层面上,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自生能

力得到很大提升,诸如中国铝业、中钢集团等国有特大型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理应对其进行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达到占领世界市场、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目的。

总之,无论是从国际经验及当前国际市场情况看,还是从国内宏观、微观层面上来讲,中国都有实施战略性贸易政

策的需要,而且也已经基本具备了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必要条件。

五、中国的政策选择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贸易理论,而应该在对外经济贸易工作中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这是今后中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指导原则。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局限性,毕竟战略性贸易政策可能会引致贸易冲突。

这就要求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审时度势,寻找政策的平衡点,适度保护促‘

进出口,但绝不是消极的、全盘的贸易保护。

结合中国国情和当前国际市场环境,笔者认为战略性贸

易政策在中国的应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和贸易自由化与遵守

Ⅵ哟规则的关系。

在WTD框架下,应灵活运用战略性贸易

政策,避免“囚徒困境”的出现。

不恰当的和盲目滥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势必导致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因此,在实际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要注意政策工具的多样化,政府要谨慎运用配额、补贴、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政策手段,灵活运用进口监管、竞争政策、环境标准、产业标准、政府采购和技术壁垒等隐蔽性较强的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适度的保护。

¨oJ再者,可以利用WI'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和一些规则盲区拓展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范围,例如WID协议中保护幼稚产业原则、国际收支平衡原则,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补贴、技术壁垒等方面的有利规定。

2.产业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要结合运用。

国内、国际经济在不断向前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从动态的角度加以理解和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也在不

11

关艳丽,张习宁: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选择断变迁升级,我们要根据当前产业状况并结合对未来产业的战略性预期制定和实施优势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做到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相互协调,产生合力,服务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大局。

H1J结合中国的经济实际,笔者认为,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应该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重点应用和扶持的行业,例如集成电路、半导体、飞机、汽车、电信行业等。

西方众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上述行业比较适合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行业,这些行业符合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因此,应该将这些行业确立为中国未来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群,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结合产业政策对这些行业进行适度的保护和支持。

3.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

世界市场结构愈发演变为一种典型的不完全竞争格局,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甚至是主宰。

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跨国公司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偏低,规模经济效应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中国政府应该在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内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快资源的整合,同时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这些优质大集团、大企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

当前,国内诸如宝钢集团、华为公司、中兴通讯这样的优质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是华为公司已经在通讯领域占有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与美国思科(cisco)等公司基本形成寡头竞争格局,中国政府应该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R&D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进一步培育其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以期达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球战略性扩张

的目的。

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西方发达国家在目前国际贸易格局和全球产业链中的既得利益。

这就迫切需要中国政府加强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遵循国际规范,利用wm的对发展中国家诸多例外条款尽量化解危机和平息贸易争端,为中国企业创造一个尽可能和谐的国际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VemonR.hnem砸onal

PrDduct

kve咖删蛳d

of

htem“orml删e

C0巾omIe

in

Cycle[J].Qua他rlyJourllal

Ec彻o“cs,1996,(5).

CoⅡLrol[M].

[2]we咖n

New

F.Me蹭e瑁,Reg嫡ct啦and

HallInc,1990.

on

Yofk:

Pre而ce

[3]Peterhhtill.Go哂ng

一12—22.

Me唱erillg.№ial

1‰es[N].1998

[4]Brander,J锄esA,BarbaIaJsper煅.&portsubsidies肌dIn-

ten枷。

商Mad(etshar}eRivahy[J].Jo叩_lal0fIntermtioflalE-

con砌cs,1985,(16).

[5]Knl卵啪Patll.sh劬egic

1hdePohcyandtIleNewImem砸onal

Pre鹋,1986.

EconoIllics[M].C跚l矾dge:

Mrr[J].经济学动态,2002,(2).

[6]章元,陈钊,陆铭.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局限

[7]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8]杨蕙馨,徐向艺.开放经济与中国产业组织研究[M].北

京:

商务印书馆,2006.

[9]马惠敏.中国对外贸易微观基础结构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性[J].社会科学家,200r7,(3).

[10]蓝公华.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J].兰州学刊,

2006,(4).

[11]马淑琴.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升级的对策研究[J].经济

问题,2007,(7).

4.加强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政府在对外经贸领域的谈判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国政府在贸易争端中的成功斡旋可以为本国争得更大的对外贸易空间和利益。

特别是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过程

Ec删Globali翻6锄,h唧丽∞aI

——Amlysis

(School

of

on

Trade锄d

me№0f

CIl_iIla

t}lebaseof

strate舀c

tradepolicy

GUANYaIl—li,ZHANGxi—niIlg

EconoIIlics,)(i砌enUnivers畸,xi舢en361005,China)

k伪me

intemationaleconoⅡlydeVeloprrlenttendency-andtlleworldnlarketis

or

Abs衄Ict:

Ekon伽f1),globaJization

has

t出ng

shape.Thernarketstmctul℃dev∈l叩sintoincompktesetupformonopolyoligopolycompetitionofthemultina-

tRldepolicy

tionalcoq)omtions.Chinahasthetheoryadvanced

good叩portun畸and

can舀ve

some

t}lehugechallengeinadvicet0

t11e尊obalizati伽.nestmte舀c

byBranderandSpencer

Chi衄inte眦tional

tlle

tmdepolicy.ConsideringnatioIlal

policytoprorIlotet}lecompeti・

conditio璐andtheecono瑚Iy锄dlegalen、rim脚ent,Chimshould印ply

stmte西c位me

tionofmtionalcorporationsandbec咖∞astIDngercountIy.

Key

wmds:

econ伽ygIokLlizationistIale昏c

m耐e叫icy;inte瑚tional

tR妇e;tradepolicy

(责任编辑:

孙小勇)

12

万方数据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中国政策选择——基于战略性贸易

政策理论的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关艳丽,张习宁,GUANYan-li,ZHANGXi-ning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经济问题ONECONOMICPROBLEMS2008,347(7)3次

参考文献(11条)

1.VernonR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1996(5)

2.WestonJFMergers,RestrictingandCorporateControl1990

3.PeterMartinGorgingonMergering1998

4.Brander.JamesA.BarbaraJSpencerExportSubsidiesandInternationalMarketShareRivalry1985(16)

5.KrugmanPaulStrategicTradePolicyandtheNewInternationalEconomics1986

6.章元.陈钊.陆铭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局限[期刊论文]-经济学动态2002

(2)

7.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2

8.杨蕙馨.徐向艺开放经济与中国产业组织研究2006

9.马慧敏中国对外贸易微观基础结构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07(3)

10.蓝公华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06(4)

11.马淑琴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升级的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经济问题2007(7)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王皓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2001

该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主要介绍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并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另外,介绍和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最主要因素—国际贸易—的特点及当前国际贸易壁垒的特征.第二部分:

介绍当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贸易政策,即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依据.并以日本和美国为例,分析它们是如何利用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来扶持对本国有战略性意义产业的发展的.第三部分:

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出符合本国实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通过回顾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得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

以中国为例,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制定出既符合经济全球化要求,又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由于个人水平及资料问题,这篇文章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值得改进,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期刊论文张仙娥.单瑜.ZhangXian-E.ShanYu析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必然性-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

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不完全竞争下的国家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发达国家政策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一直备受争议.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的适用性,如何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植和创造竞争优势,完善市场结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倾斜的贸易政策保护和扶持某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来创造和强化贸易优势,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期刊论文秦嗣毅.QINSi-yi经济全球化的理想与理想的经济全球化-学术交流2007(5)

经济全球化的理想因主体不同而异.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更发达,并能主导世界和经济全球化本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的理想是能尽快的发展,并能使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改变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不利地位;两者应统一到理想的经济全球化上来.理想的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要以更高的速度向前发展,两者的差距要缩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可通过适当的路径,有条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实现.

4.期刊论文常卫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探索2006(6)

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各国文化产生影响,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外部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意义上,而且对国家文化安全也会有重要影响.因此,文化产业应视为一种战略性产业.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将有助于本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这应该成为中国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5.学位论文李琼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20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形成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现代经济理论发展中最具有影响的创新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球性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加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实践又成为新的关注热点.该论文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相关产业的适应性问题.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发展演进做了一个较详尽的综述,并就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予以中肯的评论.文章不但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的"战略性进口政策理论"和"战略性出口政策理论"以及"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而且还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其它几种贸易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可以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传统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结合起来.2.论文结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假设前提和理论本身的缺陷,分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实施的经济制度约束条件和产业约束条件.3.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证研究进行简要评述,并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在若干国家或相关产业实施的经济绩效的进行考察,重点探讨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性做了一个大致的判断.4.论文最后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一系列条件和背景,结合中国的经济环境,就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做了可行性的判断,并结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中的关税保护理论对中国集中度较高的几个寡头行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有必要利用关税等政策工具来干预中国的外贸发展.文章最后为中国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思想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6.学位论文刘斌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2006

战后国际贸易新变化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贸易理论受到极大的挑战。

随着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种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研究工具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该理论的出现动摇了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政策的最优性,证明了政府干预的某些合理性,并提出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本国福利的主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球性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加剧,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重又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五年时间了。

在顺应世贸组织规则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同时,受自身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的限制,又不能毫无保留地开放市场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贸易理论已经不适合用来指导未来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美日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经验,将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框架结合起来是中国需要做出的政策选择。

本文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研究入手,分析了理论的前提假设、理论本身的局限性、理论实施的约束条件,并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探讨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应用的可行性问题。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的某些行业已经具备了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所需要的条件。

然而,作为一个仍处在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7.学位论文赵晓峰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研究2004

该文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

作者首先介绍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历程,接着作者介绍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

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否定之否定这个角度论证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有比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更大的适用性.第三部分:

作者从关税,非关税壁垒及补贴这三者如何在WTO框架下运用这个角度反驳了以上观点,将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研究深入到执行层面.第四部分:

该文提出了利用产业集群来增强战略性贸易政策作用效果的设想.在这里,事实上还暗含着针对战略性产业不能只重"选",还应重"建"这样一种理念,也就是说,应关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动态化的问题.第五部分:

作者选取此例作为发展中国家成功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范.在这部分,作者先介绍了印度软件业的概况,然后总结了印度软件业成功的经验.第六部分: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中国入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如何采取适当的国际贸易政策,既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又能对中国的产业形成强有力的保护是关系到中国对外开放成败的大问题,有鉴于此,该文的最后,作者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8.期刊论文刘旭涛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正负影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理论嬗变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主张国家干预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成为各国争取利益的新的理论兴奋点.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研究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助于我们对某些贸易政策干预的理解,并可运用于某些政策提高战略性产业的竞争力.

9.期刊论文韩立中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应性分析及政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国外竞争的加剧,纷纷采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使其经济实现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要想借鉴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优势,主动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就必须通过必要性和充分性两个角度的分析研究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的适用性,从而采取适宜的应用对策.

10.期刊论文杨波.YangBo我国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可行性分析-科技广场2005(7)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争取本国的最大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战略性贸易政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讨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的可行性.

引证文献(3条)

1.关艳丽.张习宁全球化、对外贸易与居民收入差距[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09

(1)

2.张习宁.关艳丽产业集群、内部竞争与集群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2009

(2)

3.林源.张习宁产权交易、制度完善与企业并购——兼论促进国有企业并购的机制设计[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2009(8)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

2010年1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