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835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美术教案.docx

六年级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教案

总课时  第 01课时

     

课  题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共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比例,用流畅的线条画出一幅旅游线路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线路,并以旅行线路为主体,写出自己的旅游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教学重难点

旅游线路图的画法。

教法学法

导入、整理归纳、绘画表现、欣赏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1、引导:

 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说明旅行前线路的设想。

展示一些导游图及旅游地图册。

二、了解导游图

1、关于门票和上海世博会导游图

2、详细了解三幅旅游团

九寨沟导游图

峨眉山导游图

黄山导游图 

三幅导游图,采取不同表现手法,分别是:

九寨沟采取贴图式导游图、峨眉山采取线描手绘式导游图、黄山采取填色手绘式导游图。

三、标志识别

学会认识导游图中的各个标志。

四、绘画表现

采用线描手绘式绘制导游图。

学生自己绘画自己选择的画面,教师巡回指导,解决绘画中出现的学习问题。

五、欣赏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谁的画面气氛表现得最好,能将大家带入到升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旅游的情况。

 

1、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2、观察、分析、讨论不同景点导游图的不同。

 

3、学生归纳。

 

 

 

发表自己认识。

 

展示敦煌各景点的导游图,学生说说敦煌旅游景点,结合实际,采用线描手绘式绘制导游图。

 

总课时  第 02课时

课  题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

教学重难点

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教法学法

导入、整理归纳、绘画表现、欣赏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旅行的经历,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

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

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药品、钱、照相机等)。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

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等。

(2)构成:

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

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

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等。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画法。

2、小结表现方法:

四、作品欣赏     

1、展示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2、学生举例列举需要的物品。

 1、观察、分析、讨论背包的功能和样式。

2、观察、分析、讨论背包的材质和结构。

 

3、秀秀自己的---包包。

 

学生总结步骤、方法,结合自己的了解进行绘画。

学生欣赏,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总课时  第 03课时

       

课  题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共 3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教学重

难  点

了解旅游集锦版式设计

教法学法

导入、整理归纳、绘画表现、欣赏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欣赏感受

1、欣赏各地风光、风俗人情。

2、提问:

你最喜欢什么地方呢?

二、了解制作集锦本的步骤、方法

1、集锦本欣赏。

2、思考集锦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封面、内页、留言栏,封面有什么?

3、内页主要包括旅行地的地名、图片、文字介绍及相关插图。

4、留言栏用来干什么?

(向观众推介作品,同时与观众取得联系。

建立评价栏目,相互学习指导。

5、集锦本的特点,吸引观众:

内容令人向往,图画引发想像,文字介绍知识,激发情感。

三、了解版式设计

1、版式设计游戏通过课件让学生互动练习,进行版式设计。

2、展示版式设计法则:

描述性文字排列有的外形规范,有的活泼有趣;标题字体设计;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文字在版式呈现的不同效果;版式设计有视觉反差、对称及不对称平衡、视觉节奏、深度、隐含空间等。

3.色彩搭配练习

小结:

色彩鲜艳、明亮、醒目。

四、招贴欣赏:

学生欣赏广告招贴。

  

学生将收集的各地景点信息进行讨论分享。

 

1、学生欣赏集锦本。

2、学生了解集锦本的组成。

3、观察、分析、讨论集锦本的构成要素。

4、学生了解集锦本的作用。

 

 

1、合作学习:

设计版面,相互交流。

 2、按照要求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3、汲取应用。

 学生欣赏、相互评价。

教学反思

 

总课时  第 04课时

     

课  题

第2课   光影变幻

共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造型的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变幻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素描调子的基本知识,通过动手体验绘画、掌握素描的三大面、五调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

难  点

素描调子的基本知识

形体空间造型的表现

教法学法

导入、讲解、演示、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题

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二、欣赏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片,体会色彩的深与浅。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四、讲解素描的基本知识。

认识素描中最基本的内容,结构比例和明暗调子、演示素描绘画的构图、结构比例的形成。

结合球体画法,重点放在黑白的浓淡表现上。

五、学生尝试用铅笔描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六、球体的明暗调子

教师演示球体明暗调子画法。

教师辅导学生作业,对个别学生做重点进行指导。

七、讲评学生作业

教师点评学生作业,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欣赏,分析画面。

 

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学生理解体会。

  

学生自主练习,体会不同线条表现的笔触效果。

学生体会,尝试练习画一个球体或一个长方体的结构和明暗调子图。

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评价,学生欣赏、相互评价。

教 学反 思

 

总课时  第 06 课时

       

课  题

第2课   光影变幻

共 3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素描调子的基本知识,通过素描的三大面、五调子,能够画出一幅苹果素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造型的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变幻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素描调子的基本知识2形体空间造型的表现

教法学法

导入、讲解、演示、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展示交流

1、教师出示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课件播放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3、教师总结:

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二、想一想

1、提问:

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

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2、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圆球,观察其明暗变化。

三、画一画

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描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

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四、说一说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作业评价。

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

  

1、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2、学生欣赏。

 

 

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1、学生自主练习。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自主练习明暗调子的画法。

 

 

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

教 学反思

 

总课时  第 05 课时

        

课  题

第2课   光影变幻

共 3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素描调子的基本知识,通过素描的三大面、五调子,能够画出一幅苹果素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造型的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变幻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素描调子的基本知识2形体空间造型的表现

教法学法

导入、讲解、演示、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课题

素描基础知识回顾。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交流讨论结果:

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3、学生尝试用铅笔描线。

三、赏析作品、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

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

2、发散思维:

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

四、素描画法

教师演示苹果画法。

五、表现创作

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运用铅笔描线的方法,想象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

六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

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学生举手回答。

 

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3、学生自主练习,体会不同线条表现的笔触效果。

 

1、学生交流讨论。

2、举例几何形体。

  

学生听讲、体会。

 

学生体会,尝试练习。

或临摹课本中苹果画法。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到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教  学反  思

 

总课时  第 07 课时

       

课  题

第3课   美丽家园

共 4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节作品,掌握用绘画的方式描绘生活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家乡自然风光的构图技巧。

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

难  点

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法学法

导入、讲解、演示、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1、展示不同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2、提问:

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二、欣赏描绘不同绘画形式的绘画作品

1、问:

中国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

为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家家都在花丛中》、《市场图片》作品。

3、小结:

三、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

1、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2、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3、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

四、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1、说家乡的风景。

2、画家乡的风景。

五、小结:

我们的家乡敦煌,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1、学生欣赏、听讲、感受。

2、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中国画作品。

从这些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学生听讲、领会。

  1、各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

2、尝试画一幅家乡的风景。

 

教学反思

 

总课时  第 08 课时

        

课  题

第3课   美丽家园

共 4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节作品,掌握用绘画的方式描绘生活环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家乡自然风光的构图技巧。

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绘画题材的取舍及构图技巧。

2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法学法

讲解、演示、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技法介绍

1、提问:

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你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学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

3、师生互动,了解水彩、水粉、素描铅笔、油画棒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

4、教师现场演示一些特殊技法(如湿画法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创作思路。

二、绘画步骤

1、提问:

怎样开始你的风景画创作呢?

2、教师展示自己的范画和优秀的学生作品。

通过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绘画的步骤归纳:

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根据表现内容确定构图形式;确定画面的主次关系。

选择最感兴趣的风景作为画面的中心。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根据教科书中的学习建议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修改上一节课的草图,开始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并作个别指导。

四、作业展示与评价

  

1、学生听讲、吸收知识。

 

2、介绍自己准备的工具。

3、尝试简答的练习,体会不同材料表现的绘画效果

4、学生聆听、体会感受。

 

 

1、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生聆听、体会感受。

 

3、归纳绘画步骤。

 

  尝试创作、按照要求画一幅家乡生活情境的画面。

  

教  学反  思

 

总课时  第 09 课时

       

课  题

第3课   美丽家园

共 4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关于社区的图片,通过观察从中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人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社区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家乡社区活动的构图技巧。

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和相关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重

难  点

画面的构图和取景、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法学法

欣赏、讨论、表现创造、交流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引导欣赏

1、回顾学习的关于社区知识。

2、展示准备的社区或农村生活照片。

二、师生互动分析比较解决问题

1、构图取景利用教师准备的图片,从中找画面中的焦点,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2、绘画语言的表现指导。

教师动手演示,将简单的平涂画面进行修改加工。

3、教师演示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三、自主表现展现自我

1、作业要求:

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或农村风景画

2、步骤:

A、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构图;B、将构图平均分成几份,小组成员每人一份;C、同学独立完成自己的塑造、表现的内容;D、重新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四、交流评价自主反思

教师评价、指点学生作业。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回答社区生活的特点等。

2、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图片的内容、构图、人物的形态特征。

 1、学生利用“取景框”在自己准备或教师的画面中截取一幅画面,找到自己画面的焦点。

 

2、学生尝试练习。

3、学生聆听、体会感受。

  

1、小组合作交流。

 

2、尝试创作、按照要求画一幅社区或农村风景画。

 1、自己对自己的作业的满意程度和感受。

2、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前提下为别人提出感想。

教  学反  思

 

总课时  第 10 课时

        

课  题

第3课   美丽家园

共 4 课时   第 4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欣赏关于社区的图片,通过观察从中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人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社区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掌握家乡社区活动的构图技巧。

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和相关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学重

难  点

画面的构图和取景、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法学法

引导欣赏、表现创造、交流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导:

社区或农村生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

2、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总结归纳,导入正题:

社区或农村生活着的人们,时有发生的新鲜事儿,还有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健康向上的社区活动。

二、引导交流分析评述

欣赏人们工作、学习、休息、休闲娱乐的特写照片,以及社区或农村的场景,如:

运动会、游艺会、联欢会等。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提供指导深入体会

1、将一些构图取景不成功、中心不明确的社区或事的照片,解决在画面中怎样主体的位置、面积的大小等。

2、比较范画,进行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事物深入具体描绘的能力,提高表现能力和空间意识。

3、师生共同修改完善草图。

四、尝试体会制作表现

作业要求:

 1、学生选择课本或自己准备的图片进行临摹。

 2、尝试用自己擅长绘画方式画一画在你心中社区或农村给你留下最深刻的人或事。

五、辅导练习: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辅导学生,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六、课后拓展:

  

    1、学生举例回答。

 

  

 

    1、学生欣赏图片、交流社区活动的不同场景。

2、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构思绘制的社区或农村的场景。

 

1、学生互动,解决问题。

 

2、对两张范画进行比较、分析。

3、修改完善草图。

 

尝试创作、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  第 11 课时

        

课  题

第4课   编花篮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

教法学法

课前准备、复习导入、体验感受、探究表现、欣赏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回忆导入

1、课件展示、欣赏一个圆底小花篮。

2、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做一个的圆底的小花篮。

二、对比激趣1、欣赏蜘蛛编网和手工简易篮筐编织。

2、从刚刚见过的录像里你发现了什么 ?

 两种编织的效果有何不同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

3、提、压是编织的基本方法,但要做成一个立体的小篮,需要一些小技巧。

三、尝试制作1、欣赏筐篮的底面。

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2、侧面编织。

你们先用2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

教师小结:

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

3、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归纳:

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

小结:

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

四、尝试表现

1、作业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集体制作一花篮,看谁的造型独特有创意。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点评小结

展示各组成果,学生评点出最美的花篮。

  

1、欣赏制作的纸条编织的方形小花篮。

 

1、学生欣赏。

2、学生讨论交流。

3、了解制作技巧。

 

 

    1、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

2、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学生观察、尝试。

 

3、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

归纳制作方法。

  

 学生尝试制作,组内合作。

完成制作的小花篮或其它类型作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  第 12 课时

        

课  题

第4课   编花篮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

难  点

插花的基本方法。

插花的基本的形式美法则。

教法学法

欣赏激趣、规律探究、创意指导、自主表现、欣赏评析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交流信息主动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插花资料,学生展示。

2、简要了解插花艺术的历史和种类。

二、学习新知,感知归纳

在欣赏过程中:

(1)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器,了解到花器有深浅之分;

(2)比较插花作品中的花枝的整体造型,了解到插花造型有直立式和横卧式的区别;(3)了解到花和花篮之间的不同色彩搭配能营造不同氛围。

三、演示观摩、拓展思维

1、出示一个深度适中的花篮和一束花,请学生上台试摆造型。

教师小结:

每枝花的高低错落、疏密、斜正、俯仰姿态都会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

2、出示一个矮花篮,请学生上台试摆各种造型。

教师小结:

花篮的形状特点各异,插花的方式也有相应变化。

四、小组合作、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

(1) 选择合适的花材,制作一个造型独特的插花作品。

小组内材料可以共享。

(2) 固定花枝的方法可以自由选择,但是要注意巧妙地隐藏花泥,尽量不要让花泥裸露出来,影响整体的美感。

2、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用相机拍下优秀作品。

  

    在课堂上采取各组之间相互问答的方式进行交流。

 

欣赏一组插花作品,感悟花的语言。

学生讨论,根据花的数量、色彩、疏密、姿态等变化给作品命名,赋予插花以生命色彩。

 

 

小组内讨论交流,根据各自所带花篮的结构和特点,适合设计哪种造型,选择哪种花材。

 

 

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学生自主表现,完成制作的插花或其它类型作业。

 

 

教学反思

 

总课时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