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678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7.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1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

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

3

--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

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中国

英国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

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

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

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提出问题: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答案提示:

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

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2.教师总结: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目标导学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指出: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

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

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危害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割地:

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

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

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协定关税:

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

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7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

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

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

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

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❷教学过程➷

6

--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

《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

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

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

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

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

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

《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

《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

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

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学生回答: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3.教师总结:

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教师设问: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侵占了中国哪些土地?

学生回答: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千米。

5.教师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并问:

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等西方侵略实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主权的侵害,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更大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课堂总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

❸板书设计➷

起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

1856—1860年

经过:

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

结果:

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❹教学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

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

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10

--

三、导入新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

秦等。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四、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4.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

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回答:

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

学生回答:

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目标导学二:

定都天京

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

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师讲述: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3.教师过渡:

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

对内: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

北伐西征。

教师讲解: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

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方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分配方式

规定部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分配原则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评价

这一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学生回答:

北伐: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

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4.教师过渡:

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

目标导学三:

天京陷落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2.教师讲述: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3.教师提问:

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学生回答: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

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讲解: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

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学生回答:

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6.教师指出:

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7.教师总结归纳:

失败原因:

①主观: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8.教师总结指出: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三、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❸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过程

意义

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天京陷落1864

失败

英、忠与干王《资政新篇》

防御

转折

天京变乱1856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1853

高潮

准备

爆发

永安建制(东西南北翼王)

发展

金田起义1851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43

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矛盾加重

背景

❹教学反思➷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篇教材中作为一课时讲授的内容,增加了这一事件的前后联系。

在此课的讲授中,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

通过导学、分组讨论、史料分析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

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灵活等,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从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第4课洋务运动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

【重点难点】

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❷教学过程➷

15

--

四、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五、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

5.教师首先讲解:

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6.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䜣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3.教师强调:

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目标导学二: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

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

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

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

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

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

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

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学生回答: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企业名称

企业特点

军事工业(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

官办性质,官僚衙门式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求富)

轮船招商局

官督商办性质,也存在同军事工业一样的问题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5.教师过渡:

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是如何实现强兵的?

目标导学三:

建立新式海陆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学生回答:

时期

成就

19世纪60年代

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19世纪70年代

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19世纪80年代

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2.教师讲解:

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势力雄厚,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教师指出: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

你的看法如何?

(学生回答)

4.教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第一: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其次,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❸板书设计➷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兴起

口号

内容

作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自强”

“求富”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发展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教育

❹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