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7887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册 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 济南版.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学设计济南版

《物质运输的载体》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节,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到生物圈中,都必须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循环系统的基础,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

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四个环节,其中新课学习主要是通过第二个环节中的四个活动来完成的,敬请指导老师和专家指点。

              

教学过程环节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钟)

多媒体展示“白求恩大夫为战士输血的图片”,让学生讲述白求恩大夫为八路军战士输血的故事。

我接着导入陈述:

“由此可见血液对人类有重要意义,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

它的成分是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起来认识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故事,又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参与活动,探究新知(35分钟)

活动一 观察思考 获取真知

⑴首先让学生畅谈对血液的认识,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会就血液的颜色、出血状况、化验抽血等畅谈自己对血液的认识。

我在学生畅谈后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⑵接着我开始做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

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观察思考:

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

血液有几部分组成?

为什么说血液是流动的组织?

⑶学生分成四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展开组内互动。

讨论后填写《导学案》中的观察报告。

⑷最后各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设计情境和意图:

结合学生平时对血液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血液的认识,了解血液的颜色和状态,引发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观察、思考、讨论得到答案,这是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过程。

活动二自己动手  分组实验

⑴按照课本实验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导学案》中的探究实验报告中。

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最后各组推荐一位发言人以接力的形式明确成果。

⑶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时用多媒体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状图片。

⑷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46页的内容,并观看血液的科教视频,探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在探究红细胞功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红细胞功能的基础上,讨论: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在探究白细胞的功能学习中,再让学生观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多媒体视频动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

在探究红细胞功能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讨论:

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

设计情境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升华过渡,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在试验中我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内部,组织学生观察,进行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另外,通过小组汇报交流,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组之间的互动。

活动三 解读医单  学以致用

⑴教师过渡陈述:

“小明的妈妈近几天感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疲劳、头晕,经医生检查,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小明的妈妈的“医院检验报告单”:

⑵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有关问题:

①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

②该化验单的哪项测定值不正常?

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进行互动交流。

③根据化验单中RBC(红细胞)的测定值,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设计情境和意图:

结合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血常规化验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熟悉血细胞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活动四 填表总结  盘点收获

⑴让学生根据以上所学,自主填写《导学案》中三种血细胞的特征比较表格,填写完毕后,小组内交流答案,⑵然后教师展示参考答案,由学生自行核对。

⑶核对完毕后,然后让学生谈本课感受最深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情境和意图:

本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理念,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总结,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互动,使学习的问题具体化、广度化、深度化,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和巩固,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总结的技巧和能力。

3.达标检测,自我评价(6分钟)

让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的“堂堂清”小练习。

这些小练习都是一些基础题,设计适量、题型多样、梯度不一,通过这些当堂小练习来巩固对新知识的学习。

4.布置作业,课外探究(2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报刊或上网查询,了解血液的产生、白血病或骨髓移植等知识,将搜集到的信息贴在板报上,在班内交流。

总之,根据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我在本课的设计中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实验,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附本课学案) 第一节课 《物质运输的载体》学案

一、学习导航(相信自我,我的学习我做主)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⑵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⑵通过血常规化验单的测定值与正常参考值的比较,学会认识血常规化验单,并能初步预示某些疾病,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形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⑵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学习及对化验单的解读,充分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及生物与自然的统一性,增强热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三)自主先学(预习生成,基础知识轻松搞定)

1.血液有      和       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2.血细胞包括       、        和        。

3.红细胞没有          ,呈         状,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4.白细胞比红细胞      (大或小),呈        状,有     ,它有          的作用。

5.     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它有    和       的作用。

二、课堂互动(学会合作,顺利走进学习快车道)

活动一 观察思考 获取真知

1.请你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谈谈你对血液的认识,并说出你最感到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2.请填写观察加入凝血剂的血液的实验报告:

①加入抗凝血剂的血液静置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               现象。

②血液可能有         和         组成。

血浆是一种        色的液体,其主要功能是                。

活动二自己动手,多维分析

1.请大家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辨认红细胞、白细胞,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写在结果填写在探究实验报告册中。

①在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是       ,它呈         状。

②显微镜中数量最多的是          ,颜色是       ,它呈         状。

③数量较小,在显微镜下很难分辨的是       ,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

2.请大家阅读教材46页的内容,并观看视频,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①红细胞的功能是                                   。

在小组内讨论:

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②白细胞的功能是                                   。

在小组内讨论:

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

③血小板的功能是                                   。

在小组内讨论:

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

活动三 解读医单,学以致用

观察小明的妈妈的“医院检验报告单”:

讨论下列问题:

1.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

2.该化验单的哪项测定值不正常?

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3.根据化验单中RBC(红细胞)的测定值,你认为可以小明的妈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活动四 快乐填表盘点收获

1.让大家根据以上所学,自主填写《导学案》中三种血细胞的特征比较表格。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  状

 

 

 

有无细胞核

 

 

 

大小、数量

 

 

 

功  能

 

 

 

2.谈谈本课你感受最深的问题是什么?

三、堂堂清小练习(学海竞技场,实战展风采)

1.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2.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会明显增多,并能吞噬病菌的细胞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3.下列含有血红蛋白的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4.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作用的是( )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 D.血小板

5.取5毫升新鲜血液,立即注入盛有5%柠檬酸钠溶液的量筒中,轻轻振荡量筒,静置数小时后,出现如图所示现象,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图中所示现象回答:

(1)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

(2)量筒中出现了     现象。

(3)量筒中1、2、3三层的物质依次是   、   、   ,2、3层的细胞总称为     。

(4)本实验证实了血液的成分包括     和     两部分。

 (5)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6.思考探究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3.1《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2济南版

知识技能目标: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识别血常规化验单。

过程方法目标:

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骨髓捐献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作用,血液的正常值。

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血细胞。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的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及各结构的功能。

血常规化验单以及血细胞正常值。

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导学案,课堂可以通过讨论形式进行,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

教后反思

 

教与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课前准备:

实验用10mL注射器吸取1mL柠檬酸钠溶液放入试管内,用量筒取新鲜猪血10mL倒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振荡,使之充分混和,静置12小时。

新课导入: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输到全身各处?

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

(血液)

其实,上面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液来运输的,而血液就像是流过田野的溪水,灌溉了两旁的田地,给它们带来了养料并将废物带走,而这些田地就像是我们体内的细胞。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血液,这个流动的组织吧!

提问:

1、血液是呈什么状态?

(液态)

2、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的猪血、鸡血不是液态的呢?

(凝固)

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观察血液图(课件展示),这是加入抗凝剂后,静止了一段时间后的血液,观察后完成讨论的三个题目。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分成了几层?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

 

自由发表对讨论问题的看法。

 

学生观看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不易回答的问题。

如引导学生想象油和水混合的情况,体会混合液体中重的一方会下沉。

第二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3、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

答案:

1、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所以,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分成上下两层以及中间一薄层白色物质。

2、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分以及中间的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的。

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里。

3、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称做“流动的组织”。

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课件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血浆的成分说出血浆可能具有的功能。

1.性质:

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

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

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生总结:

①血浆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因为血浆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人体所需的物质。

②血浆有运输废物的功能,因为血浆中含有尿素等成分。

(尿素由教师补充指出)③血浆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水。

学生完成导学案观察与思考

知道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等。

教师在学生之间,可共同参加讨论。

学生总结

教师纠正

课堂讨论:

 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粘度变大。

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一

第三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

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材料: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

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照彩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学生思考讨论:

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最少的是哪一种?

它有哪些形态特点?

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胞?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和白细胞?

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

5、为什么观察到的白细胞是紫颜色的。

学生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二:

课堂讨论和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实验操作,注意显微镜的对光与观察。

 

学生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

 

教师适当指导: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四周较厚,中央较薄。

白细胞是紫颜色的。

(那是染色后的细胞核)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数目最多,白细胞数量最少。

第四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项目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英文缩写

RBC

WBC

PLT

形状

两面凹的圆饼状

圆球形

不规则

大小

较大

最大

最小

有无细胞核

数量

最多

最少

较多

功能

运输氧和一部分

二氧化碳

吞噬细菌

防御保护

止血和加速凝血

一.课件展示电镜下的红细胞图,请同学们分析红细胞的形态特点,体会这样的特点使它具有什么功能。

(1)形态数量:

人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四周较厚,中央较薄。

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

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个/升

女(3.5-5.0)*1012个/升

  

(2)成分:

红细胞内部含有血红蛋白(WBC),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数量:

男120-160克/升

女110-150克/升

用幻灯呈现一张医院的贫血化验单,并让学生了解各项目中英文的含义。

(贫血的实质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的含量少)。

 

提问:

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

(含血红蛋白)

提问:

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氧含量高,与氧结合;氧含量低,与氧分离)

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才赋予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如何输血?

  严重的贫血病人,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

贫血时一般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等现象,这时由于血液运氧能力低下,身体缺氧所致。

第五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二、课件展示电镜下的白细胞图,请同学们分析白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1)数量:

(4-10)*109个/升,数量少,通常每日清晨时数目最少,午后即渐增多,此为正常的生理变动。

  

(2)形态:

白细胞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重量较红细胞轻,所以沉淀后,积于红细胞之上。

  (3)功能:

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的类型,有些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

当病菌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有人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什么问题?

(有炎症)

发炎是对抗细菌感染时死伤阵亡的白细胞。

发炎的现象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的防御反应,这多数都是由于细菌入侵到组织里面,而局部就起了炎症的反应,血管扩张,而且有由大量的白血球也驱赴局部加入战斗,血液的渗出物和多种的杀菌的抗体物质也奋起抵抗,形成多兵种的围歼战,如果我们的组织不会发炎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不设防的人,细菌就会很容易跑到血液里,从而导致败血症了,这是十分可怕的结果。

 

白细胞是人体忠诚的卫士,当人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细菌的数量增加,白细胞的数量也会增加,集中到病变部位吞噬病菌,白细胞吞噬了过多的病菌,自己也会死亡,与敌人同归于尽,受伤后伤口流出的脓,便是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六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三、课件展示电镜下的血小板图,请同学们分析血小板的外形特点,由此可知血小板有何功能。

(1)数量: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0-300)*109个/升

 

(2)形态:

呈不规则状,远比红细胞小,也无细胞核。

直径2~3微米。

 (3)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介绍“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

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

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

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

那么是否血小板越多越好吗?

太少可以吗?

 人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由红骨髓内的细胞演变而来;学生观看材料〈造血干细胞〉

血液的作用:

运输、防御保护、止血和加速凝血,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学生分析〉

下面我们来共同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一个例句,请同学们仿照例句来造句怎么样呢?

例句:

如果血液是河流,那么红细胞就是————,白细胞就是—————,血小板就是——————。

 

讨论:

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叫什么?

皮肤划破后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清。

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血液凝固后,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

 

学生发挥思维,积极回答

教与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课件展示:

阅读血常规化验单,分析并讨论有关问题。

医院检验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病房床号

病人姓名___________

病案号___________

临床论断:

_______

检查结果

项目测定值参考值

RBC4.8*1012个/L男(4.0-5.5)*1012个/L

女(3.5-5.0)*1012个/L

WBC11*1012个/L(4-10)*109个/L

HGB70g/L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PLT210*109个/L(100-300)*109个/L

报告日期:

___年____月____日检验者___报告者_____

 

检验标本_______

检验目的_______

送检人_______

送检日期_______

医师_______

化验费_______

 

注:

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G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

1、血液中含有哪些成分?

他们的正常值分别是多少?

2、该化验单的哪项测试定值不正常?

化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两项测定值不正常,说明此人可能有炎症和贫血。

3、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医生建议某病人应多吃铁质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该病人患有什么疾病?

医生的建议有什么道理?

该病人可能患贫血,因为红细胞富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一定,如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或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即为贫血,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第七页

教与学过程设计

互动

当堂训练

1.血液凝固和加入柠檬酸钠的血液静置后,都出现淡黄色液体,它们依次是()

A.血清、血浆B.组织液、血清C.血浆、血清D.组织液、血浆

2.当身体某处受伤流血时,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血糖

3.某男子血常规化验单:

RBC为3.59×1012个/L,WBC16×109个/L,HGB110g/L,PLT140×109个/L,可判断此人()

A正常B有炎症C贫血D有炎症、贫血

4.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水B蛋白质C无机盐D葡萄糖

5.营养性贫血患者应多吃()

A含糖多的食物

B含盐多的食物

C含蛋白质和铁多的食物

D含钙多的食物

6.右图是观察人血涂片,据图回答:

⑴有止血、加速凝血作用的是_______。

⑵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

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________。

⑶有输送氧气作用的是[]_________;

⑷[1]和[2]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

⑸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发现了血型系统。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