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098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单元跟踪测试详解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单元跟踪检测试题(解析)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①B.增强②C.增强③D.增强④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1.D2.B

【解析】该组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总体难度适中。

1.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达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燃烧柴草产生的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④增强。

2.白天的雾通过反射与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而空气能见度降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①B.②C.③D.④

4.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  )

A.①B.②C.③D.④

5.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3.B4.D5.C

【解析】该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总体难度适中。

3.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出①表示太阳辐射“暖”地面;②表示地面辐射“暖”大气;③表示大气以逆辐射形式“还”大地;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4.白天多云时,云层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

5.多云的夜晚,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减少地面损失的热量,使温度不至于太低。

山谷风是由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海拔的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面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气温降低,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空气流入谷地,成为山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四幅图中,能准确表示山风的是

A.

B.

C.

D.

7.山谷风能对农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谷风能提高坡面温度,使果树发芽、开花和结果提早

B.谷风能向坡面输送水汽,易成云致雨,利于农作物生长

C.山风能降低坡面温度,利于植物体营养物质的积累

D.山谷风能缩小坡面气温日较差,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

【答案】6.B7.D

【解析】6.山风指夜间山顶的冷空气流向谷底的现象。

根据图中A、D气流方向由山谷吹向山顶,是错误的。

夜晚山坡辐射冷却速度快,温度低,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山坡的空气温度低于同高度山谷的空气温度。

根据等温线在高温处凸起,低温处下凹的规律判断,夜晚山谷气温高,等温线在山谷向上凸起,气压较低,垂直气流上升,C错,故选B。

7.谷风将山谷温度较高的气流带到山坡,山坡温度升高,使果树发芽开花期提前,A正确。

谷底通常有河流发育,水汽充沛,吹谷风时,山坡水汽上升冷凝致雨,有利坡面作物生长,B正确。

夜间山风从山顶吹向山谷,降低坡面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C正确。

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山谷风扩大坡面温差,有利于作物生长,D错误,故选D。

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下表是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地区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由表可知

A.春分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小

B.冬至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大

C.一年中,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D.一年中,90°N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辐度最大

9.关于天文辐射量分布特点及成因表述合理的是

A.0°全年多雨,所以全年天文辐射量变化较小

B.北半球冬至日,90°S地表冰雪覆盖反射率较大,天文辐射量较大

C.北半球冬至日,因90°N处于极夜期,所以天文辐射日总量为0

D.北半球夏至日,0°—90°S多阴雨天气,所以其天文辐射日总量较小

【答案】8.B9.C

【解析】8.由表中数值可知,秋分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小,A错。

冬至日的全球各纬度天文辐射日总量差异最大,B对。

一年中,二分日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二至日不符合,C错。

一年中,90°S天文辐射日总量变化辐度最大,D错。

9.关于天文辐射量分布特点及成因表述合理的是北半球冬至日,因90°N处于极夜期,所以天文辐射日总量为0,C合理。

0°全年太阳高度角较大,所以全年天文辐射量变化较小,A不合理。

北半球冬至日,90°S太阳高度较大,日照时间长,所以天文辐射量较大,B不合理。

北半球夏至日,0°—90°S太阳高度较小,所以其天文辐射日总量较小,D不合理。

读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回答下列各题。

10.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B.22.5hPaC.27hPaD.28hPa

11.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重庆蒸发旺盛B.北京风力强劲

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D.广州阴雨连绵

12.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0.C11.C12.A

【解析】该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规律,可以类比等高线的特征进行分析。

10.图中相邻两等压线的压差为2.5hPa,甲地气压较高为1022.5hPa到1025hPa,乙地气压较低为1000hPa到997.5hPa,两地压差在22.5hPa到27.5hPa之间,所以可能为27hPa,C项正确。

11.从图中各地等压线特征分析,重庆附近等压线向高压区凸出,为低压槽分布,多阴雨天气;北京等地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广州等地压线凸向低压区,为高压脊分布,天气晴好;故ABD项错误。

哈尔滨附近东北部为低压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下,形成西南风,故C项正确。

12.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云量较少天气晴朗,盛行下沉气流,气压较高,所以图示区域中气压较高的是甲地,乙、丙、丁为低压中心,A项正确。

【点睛】等压线凸高为低压槽,凸低为高压脊。

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

雪松美丽皎洁,晶莹高雅。

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雾凇,最是醉人。

下图为伊犁河谷区域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伊犁河谷醉人的雾凇景观出现的月份是(  )

A.3月~5月B.7月~9月C.10月~12月D.12月~次年2月

14.最有利于伊犁河谷雾凇形成的天气是(  )

A.晴朗大风的白天B.晴朗微风的夜晚

C.风雨交加的夜晚D.细雨蒙蒙的白天

【答案】13.D14.B

【解析】13.根据材料中“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说明雾凇的形成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较低。

伊犁河谷谷口向西呈喇叭状敞开,三面高山阻挡,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谷水流汇集,水汽充足。

该地区3月-5月,属于春季,气温回升,雾凇形成的条件较差,A错;7-9月,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雾凇几乎无法形成,B错;10月-12月,秋季初冬时,天气转凉,有雾凇出现,但不是最集中的,C错误;12月-次年2月,该地区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雾凇形成条件最佳,最集中出现,D对。

14.雾凇形成的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很低。

伊犁河谷白天的气温较高,不利于雾凇形成,A错误;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比较弱,降温快,气温低,容易形成雾凇,B正确;大风天气,不利于雾凇挂枝形成,C错误;阴雨天,昼夜温差小,不利于雾凇形成,D错误。

据此选B。

【点睛】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根据材料:

“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说明雾凇的形成条件是水汽充足、气温较低。

雨雪分界线是降雨与降雪(含雨夹雪)的界线。

下图示意2016年1月19~22日我国局部地区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据图推测

A.粤北19日大雪B.浙西22日暴雨

C.闽东21日冰雹D.黔南20日冻雨

17.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右上图),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增强大气逆辐射D.阻挡地面辐射

【答案】15.B16.D1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等值线的判读、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

15.此时为冬季,1月19日前后,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高压(反气旋),所以B正确。

暖锋在我国春季影响较多,气旋主要是夏秋季节。

16.根据雨雪分界线,粤北在22日夜间才可能出现降雪,A错;22日雨雪分界线位于浙江的南部,浙江以降雪为主,B错。

21日雨雪分界线在福建的北部穿过,说明福建以降雨为主,但气温较低,不易形成冰雹等强对流天气,c错;20日雨雪界限经过贵州的西北部,说明贵州南部以冻雨为主,D对.

17.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3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阻挡地面辐射,所以D正确。

该“羽绒服”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A错;对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没有影响,故B错;降低了大气逆辐射,故C错;阻挡地面辐射,对地面进行保温,故D对。

下图为地球某较大尺度区域一定高度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图中数值单位是百帕,M、N、0、P四点处于该地区大气对流层上界,距海平面约12km。

若甲、乙两地对应的地表区域分别为a、b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下面关于a、b所在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B.a位于南半球中纬度,b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C.a、b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D.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北半球高纬度

19.甲、乙、a、b四个区域间大气流动方向是(   )

A.甲→乙→b→aB.a→b→乙→甲C.a→乙→甲→bD.b→乙→a→甲

20.若a为大陆,b为海洋,且图中气压状况处于一年中最强盛时期,则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欧洲西部白桦林处于落叶期B.地中海处于一年中盐度较高的时期

C.巴西伊泰普水电站处于一年中发电量较多的时期

D.贵州因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云雾弥漫,天气阴冷

【答案】18.C19.B20.B

【解析】18.对流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

由材料中该地大气对流层上界距海平面约12km可知该地为中纬度地区。

图中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逆时针辐合,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顺时针辐散,两地地转偏向力向右,为北半球,故选C。

19.由图中气压数值知甲乙两地气压数值总体较低,位于高空,a、b分别为两地对应的地表区域。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水平方向上乙地气压高于甲地,气流为乙→甲,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近地面a、b之间为a→b;垂直方向上,甲地气流辐合后下沉,方向为甲→a,乙地气流为b地上升后辐散,方向为b→乙,故选B。

20.若a为大陆,b为海洋,则目前a受高压控制,b受低压控制,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此时北半球气温较低,欧洲白桦林处于落叶期,A正确。

地中海冬季温和湿润,降水较多,海水盐度较低,B错误。

巴西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南半球,热带草原与亚热带季风过渡地区,此时为南半球夏季,正直多雨季节,发电量多,C正确。

冬半年贵州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云雾弥漫,天气阴冷,D正确。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2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

2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

【答案】21.D22.C23.B

【解析】21.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曲线中①的太阳辐射量最大,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A错。

曲线②数值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与地面气温变化规律相符,B错。

曲线③在副热带地区数值较小,是因为晴天多,云量少,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C错。

曲线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两极地区冰雪覆盖,反射量最大,D对。

22.结合上题分析,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正午太阳高度,赤道及附近地区有直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大,两极小,导致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对。

云量厚度、地势高低、植被状况没有由赤道向两极递变的规律,A、B、D错。

2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即两极地区冰雪覆盖面积呈减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雪融化,B对。

云量增加,削弱太阳辐射,冰雪融化少,A错。

环境污染、人口增加不是两极冰雪融化的直接原因,C、D错。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25.下图是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24.A25.C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24.根据北半球冬季,林地的温度高于裸地,则林地盛行上升气流,裸地盛行下沉气流,则B处盛行偏西风,D处盛行偏东风,结合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形成B处西北风和D处东南风。

故A正确。

25.冬季林地的气温较裸地高,故林地盛行上升气流,裸地盛行下沉气流,故A点、D点的气压较C点高,结合上题结论,A处气压较C处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高空的等压面弯曲与近地面相反判断。

故答案选C。

A、B把高空与近地面的等压线弯曲画成相同,故A、B错;D处高空与近地面气压虽然相反,但把高低气压画反,故D错。

【点睛】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高高低低”规律。

下图为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完成下列各题。

26.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7.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B.N地C.P地D.Q地

28.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答案】26.A27.C28.D

【解析】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结合等压线凸出方向,M、N可能位于高压脊处,天气晴朗。

P地位于低压中心,可能是阴雨天气。

M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即北半球1月份。

26.图示为北半球某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N地风向为东北风,A对。

B、C、D错。

27.M、N、P、Q四地中,结合等压线凸出方向,M、N可能位于高压脊处,天气晴朗,A、B错。

P地位于低压中心,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P地,C对。

Q地气压较高,可能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D错。

28.结合经纬度,M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当M地月平均气压全年最高的月份,即北半球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处于雨季,A错。

尼罗河进入枯水期,B错。

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时间是6、7月份,C错。

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D对。

下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其中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9.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C.南风D.北风

30.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答案】29.B30.D

【解析】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天气系统。

29.在地面上,P地为高压,Q地为低压,气流由P流向Q,受地转偏向力影响,R地吹西北风。

故选B。

30.未来24小时内,R地保持在Q高压中心的西侧,风向基本不变;等压线逐渐变得稀疏,风力逐渐减小。

故选D。

下图为30°N附近某区域近地面等温面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若仅考虑热力原因,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32.若此图表示甲地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则该季节时

A.山东白昼不断变长B.雅典正值少雨

C.北京日出东南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答案】31.A32.B

【解析】31.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相反。

结合图示可以判定,近地面等温面向东侧倾斜,说明近地面东侧较西侧温度低、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东南风,选A。

32.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东侧较西侧温度低,即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能确定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但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趋势。

据此此时山东昼长夜短,但白昼不一定会变长;雅典属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夏季北京日出东北;冬至日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据此分析选B。

【点睛】风的受力分析要点: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偏向的是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A.Pa>Pb;Ta>TbB.Pa<Pb;Ta<TbC.Pa<Pb;Ta>TbD.Pa>Pb;Ta<Tb

3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

理论上,c、d地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A.东风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

35.北半球高空一飞机向西飞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逆风而行B.飞机顺风而行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

【答案】33.D34.A35.B

【解析】3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气流下沉,说明气温低,气压高。

b地的气流上升,说明气温高,气压低。

即Pa>Pb、Ta<Tb,D对。

A、B、C错。

3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理论上,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c、d地表示高空气压状况,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东风,A对。

B、C、D错。

35.北半球高空一飞机向西飞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形成东风向西吹,飞机顺风而行,B对,A错。

风从后方吹来,C、D错。

【点睛】热力环流中,气流下沉,说明气温低,气压高。

气流上升,说明气温高,气压低。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

理论上,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右偏转,形成东风向西吹。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单位:

m)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6.图中A,B,C三点气压相比较

A.PA>PC>PBB.PA>PB>PAC.PC>PB>PAD.PA=PC=PB

37.此时,A,B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A.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晴朗B.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阴雨

C.A近地面阴雨,B近地面晴朗D.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

38.C点近地面吹

A.西北风B.偏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

【答案】36.D37.D38.C

【解析】36.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A.B.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A=PC=PB,D对。

37.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B点分布的海拔高。

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高度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

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

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

38.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区。

结合前面分析,风由B吹向A,在北半球向右偏,根据指向标判断,风向是偏北风,A对。

风向可能是东北风,不会是西北风,D错。

39.西澳大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西部,面积占澳大利亚总面积的1/3,是澳大利亚最大、最富裕的一个州,经济以农牧业和工矿业为主。

澳大利亚示意图

(1)每当夏日午后,如期而至的海风缓解了珀斯居民的酷热难耐,被昵称为“弗里曼特尔医生”。

请解释“弗里曼特尔医生”的成因。

 

(2)指出西澳大利亚州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39.【答案】

(1)夏季午后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凉爽宜人。

(2)特征:

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

原因:

气候较温和湿润;开发历史早。

【详解】

(1)夏日午后,陆地增温快,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沿海地区海陆温差较大,形成热力环流;海上温度相对较低,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凉爽宜人,缓解陆上酷热。

(2)从图中分析:

西澳大利亚州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

原因可以从区域气候差异和开发历史分析:

西澳大利亚中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不适合人类居住;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候较温和湿润;开发历史早。

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

材料二湖风、陆风,是较大湖泊与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进出湖泊的地方性风。

下图示意上图中疗养院某日7~15时的气温与湿度(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空气的水汽含量)变化。

(1)上图中①、②是为疗养院设计的引水渠。

其中合理的是();说出该疗养院的区位条件。

 

(2)上图中③、④是计划修建的甲乙之间的城际快速通道。

设计合理的是()。

(3)暑期,小李在上图中a处进行户外活动。

在其后的日记中有以下几句:

“……山上多常绿林,云雾常绕着森林游走;河水常暴涨,但仍然清澈;……”。

指出小李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