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198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10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 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原理 课后答案.docx

自考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引论

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

2、什么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答: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一种系统软件,由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既是一种资源管理程序,又是一种其他程序执行的控制程序,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它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

3、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哪些资源?

答:

操作系统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资源包括两大类: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主要包括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磁带、磁盘等)以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资源包括各种程序和数据。

4、操作系统怎样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答:

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程序,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

首先操作系统要使得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用户按需要输入命令或从提供的"菜单"中选择命令,操作系统按命令去控制程序的执行;用户也可以请求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为其服务,而不必了解硬件的特性。

其次操作系统要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

操作系统扩充硬件的功能,而硬件的功能发挥的更好;操作系统使拥护合理共享资源,防止各用户间的干扰;操作系统以文件形式管理软件资源,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快速存取。

5、操作系统怎样提高系统的效率?

答:

为提高系统的效率:

∙操作系统扩充硬件的功能,使硬件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共享资源,防止各用户间的相互干扰;

∙操作系统以文件形式管理软件资源,保证信息安全和快速存取。

6、批处理操作系统怎样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

答:

用户把准备好的一批作业信息,包括程序、数据、作业控制说明书通过相应的输入设备传送到大容量的磁盘上等待处理。

操作系统中的作业调度程序按照某种原则从磁盘上选择若干作业装入主存储器,主存储器中的这些作业可以占用中央处理机运行。

当某个作业执行结束时,启动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

然后又可以从磁盘上选择作业装入主存储器,让其运行。

这样,在作业控制说明书的控制下,无需认为干预,批处理操作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

7、分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分时操作系统支持多道程序同时执行,实现了人机交互对话,主要有以下特点:

∙同时性允许多个终端用户同时使用一个计算机系统;

∙独立性用户在各自的终端上请求系统服务,彼此独立,互不干扰;

∙及时性分时系统对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应答,使用户觉得系统即时响应了对他的请求而感到满意。

∙交互性采用了人-机对话的工作,用户在终端上可以直接输入、调试和运行自己的程序,能及时修改程序中的错误且直接获得结果。

8、什么是“前台”作业?

什么是“后台”作业?

为什么对“前台”作业要及时响应?

答:

批处理操作系统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为干预,分时操作系统实现了人机交互对话,这两种操作系统各具有各自的优点。

为了充分发挥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的优点,一个计算机系统上配置的操作系统往往具有批处理能力,有提供分时交互的能力。

这样,用户可以先在分时系统的控制下,以交互式输入、调试和修改自己的程序;然后,可以把调试好的程序转交给批处理系统自动控制其执行而产生结果。

这些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那些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

在这样的系统中,对前台作业应该及时响应,使用户满意;对后台作业可以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组合,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9、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

能使计算机系统接受到外部信号后及时进行处理,并且在严格的规定时间内处理结束,再给出反馈信号的操作系统统称"实时操作系统",简称"实时系统"。

其特征是:

(1)及时响应,快速处理实时系统的时间要求是强制性严格规定的,仅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返回一个正确的结果时,才能认为系统的功能是正确的。

(2)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强求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10、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都是配置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操作系统,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答:

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没有主次之分;分布式操作系统能使系统中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

把一个计算问题分成若干个可并行执行的子运算,让每个子计算在系统中的各计算机上并行执行,充分利用各计算机的优势。

这样,一个程序就分布在几台计算机并行执行,相互协作得到结果。

11、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可分成哪些部分?

答: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五大部分

(1)处理器管理为用户地分处理器时间,尽可能地使处理器处于忙状态,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2)存储管理实现对主存储器的管理,为用户分配主存空间,保护主存中的程序和数据不被破坏,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3)文件管理面向用户实现按文件名存取文件,管理用户信息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文件的存储空间。

(4)设备管理负责管理各种外围设备,包括设备的分配、启动以及SPOOL的实现技术。

(5)作业管理实现作业调度和控制作业的执行。

作业调度从等待处理的作业中选择可以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对已经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按用户的意图控制其执行。

第2章计算机系统结构

(1)计算机系统既有操作系统程序,又有用户程序,在什么情况下操作系统程序才能占用中央处理器?

这道题解答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程序和CPU之间的占用关系;一个是操作系统开始时占用CPU;最后一个是,操作系统在中断装置判断有事件发生时才让操作系统占用CPU。

简单的说,就是操作系统是总管,没事的时候他等待,“有事”中断他出面。

答:

一个计算机系统,尤其是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不仅有操作系统和其他的系统软件,而且还有若干应用程序。

这些程序只有占用中央处理执行时才能履行自己职责。

而中央处理器在任何时刻最多只能被一个程序占用。

计算机开启时,自动执行引导程序。

引导程序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的工作,然后把操作系统中的核心装入主存储器。

此后操作系统便等待用户请求(事件)的发生,当有某个事件出现,硬件便能识别并能发生一个中断,从而通知操作系统,由它的服务程序去处理,处理结束后,又等待下一个事件发生。

中断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断装置由一些特定的寄存器的控制线路组成,CPU每执行完一条指令,中断装置都要判断是否有事件发生。

如果没有事件发生,CPU继续执行;若有事件发生,中断装置中断原先占用CPU的程序的执行,让操作系统的处理事件服务程序占用CPU对事件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让被中断的程序继续占用CPU执行下去。

(2)阐述硬件的中断装置的作用。

答:

中断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断机制中的硬件部分(中断装置)的作用就是在CPU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后,判别是否有事件发生,如果没有事件发生,CPU继续执行;若有事件发生,中断装置中断原先占用CPU的程序的执行,把被中断程序的断点保存起来,让操作系统的处理服务程序占用CPU对事件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让被中断的程序继续占用CPU执行下去。

所以中断装置的作用总的来说就是使操作系统可以控制各个程序的执行,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3)操作系怎样让多个程序同时执行?

以上几道题均涉及到中断机制,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机制的作用,中断机制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就是中断装置,由它来发现事件并告诉软件(操作系统),再配合操作系统来处理事件,所以计算机的任务管理就是由操作系统和中断装置的密切配合完成的。

答:

一个计算机系统,尤其是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不仅有操作系统和其他的系统软件,而且还有若干应用程序。

这些程序只有占用中央处理执行时才能履行自己职责。

而中央处理器在任何时刻最多只能被一个程序占用。

中断装置在判别到有某个事件发生时,就会触发一个中断让操作系统去占用处理器。

操作系统对事件处理结束后,又主动让出处理器,并根据对事件处理情况从那些具备占用处理器条件的程序中选择一个,让它占用处理器,直到系统再一次发生事件而被中断。

操作系统总是按照预定的策略去选择可占用处理器的程序,系统中若干程序可以交替地占用处理器,形成多个程序同时执行的状态。

(4)为什么要把“启动I/O”等指令定义为特权指令?

答:

一个程序可以在其它程序等待外围设备传送信息时占用处理器执行,在执行中如果它也使用启动指令去启动一台正在工作的外围设备,那么就会造成冲突。

为保护输入输出的完整性,把“启动I/O”等的一类可能影响系统安全的指令定义为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只允许操作系统使用,用户程序不能使用特权指令。

用户程序若要启动I/O,必须请求操作系统代为启动,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保证安全地使用外围设备,正确地传送信息,而且可减少用户为启动设备而必须了解外围设备特性以及启动等工作,大大方便了用户。

(5)怎样限制用户程序中使用特权指令?

这三道题中的关键字是“特权指令”、CPU的两种工作方式“管态”和“目态”、访问地址、基址、限长寄存器等。

弄清了这几个关键字的意义,也就清楚了系统中“硬件保护”的实现方法。

答:

为了保证正确的操作,应该限制用户程序使用特权指令,为此,中央处理器设置了两种工作方式:

管态和目态。

在管态下,中央处理器可执行包含特权指令在内的一切指令;在目态下,中央处理器不准执行特权指令。

操作系统在管态下工作,用户程序在目态下工作。

如果中央处理器在目态下取到了特权指令,中央处理器就拒绝执行该指令,并产生“非法操作”事件经中断装置和操作系统通知用户修改。

(6)操作系统与硬件如何配合来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

主存储器往往同时装入了操作系统程序和若干用户程序,为了保证正确操作,必须对主存储器区域进行存储保护。

存储保护随着主存储器管理方式的不同,实现保护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是操作系统与硬件配合来实现存储保护。

在连续分配的存储系统中,硬件中设置了两个寄存器来限定用户程序执行时可以访问的空间范围。

这两个寄存器是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用来限定用户程序执行时可以访问的主存空间范围。

程序执行时,系统对每一个访问内存的地址进行核对:

"基址寄存器值≤访问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限长寄存器值"成立,则允许访问;否则,不允许访问。

这样就保护了该区域以外的存储信息不受到破坏,一旦程序执行中出错也不会涉及其他程序。

(7)为什么要研究操作系统的结构?

答:

操作系统是一种程序量大且接口复杂的系统软件。

设计一个操作系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花费较长的时间。

因而,如何保证操作系统能正确,高效地工作至关重要。

由于程序的结构是影响程序质量的内在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操作系统的结构进行研究。

正确性、高效性、可维护性和可移值性是操作系统结构设计的重要方面。

(8)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答: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应追求以下目标:

∙正确性:

一个结构良好的操作系统不仅能保证正确性而且易于验证其正确性;

∙高效性:

核心程序是影响计算机系统效率的的关键所在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使处理既有效又灵活。

∙可维护性:

操作系统要容易维护

∙可移植性:

在结构设计时,尽量减少与硬件直接有关的程序量并将其独立封装

(9)操作系统采用层次结构有什么优点?

操作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有:

无序模块法、内核扩充法、层次结构法和管程设计法等。

答:

各种设计方法总的目标都要保证操作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层次结构法的最大特点是把整体问题局部化,采用层次结构不仅结构清晰,而且便于调试,有利于功能的增加,删减和修改。

层次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正确性容易得到保证,也提高了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10)用户怎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

答:

用户是通过操作系统来使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使用接口:

使用接口就是指如何输入命令和输出结果。

操作员接口就是操作员怎么输入命令。

程序员接口就是程序程序员怎么用程序来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员接口:

用户可以用作业控制语言写出控制作业执行步骤的"作业说明书",也可以从键盘上输入操作控制命令或从"命令菜单"中选择命令指出作业的执行步骤。

程序员接口:

操作系统提供了许多不同功能的子程序-系统功能调用,用户可以在程序中调用这些子程序。

(11)操作系统为什么要提供"系统调用"?

答:

在用户编写的源程序一级,用户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算题任务的逻辑要求,有一些要求的实现只有通过操作系统的功能程序才能完成。

操作系统编制了许多不同功能的子程序,用户程序在执行中可以调用这些子程序。

由操作系统提供的这些子程序称为"系统功能调用"程序,简称"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程序的服务接口。

第三章处理器管理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答:

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设计技术称“多道程序设计”,这种计算机系统称“多道程序设计系统”或简称“多道系统”。

2、多道程序设计怎样提高系统效率?

答:

多道程序设计利用了系统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表现为:

∙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

计算机系统配置多种外围设备,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工作时,可以将使用不同设备的程序搭配在一起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得系统中各外围设备经常处于忙碌状态,系统资源被充分利用;

∙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复习题1-3涉及了多道程序设计的各个问题,多道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系统提高效率多干活,也就是让外设和处理器可以并行工作,提高效率体现在处理器的利用率、外围设备的利用率以及并行的工作能力方面。

不过由于增加了进程调度等时间开销,对于每个计算问题而言反而要延长时间。

这就是整体效率与个体效率之间的关系。

3、多道程序设计一定能提高系统效率吗?

答:

多道程序设计对算题量和算题时间的影响。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能改变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提高系统效率。

但是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可能延长程序的执行时间;

并行工作道数与系统效率不成正比。

从表面上看,增加并行工作道数就可提高系统效率,但实际上并行工作道数与系统效率是不成正比,因为并行的道数要根据系统配置的资源和用户对资源的要求而定:

 

(1)主存储器的大小限制了可同时装入的程序数量;

 

(2)外围设备的数量也是一个制约条件;

 (3)多个程序同时要求使用同一资源的情况也会经常发生。

总之,多道程序设计能提高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时间的算题量;但是对每个计算问题来说,从算题开始到全部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延长,另外在确定并行工作道数时应综合系统的资源配置和用户对资源的要求。

4、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

答:

程序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一组指令或语句的集合,它指出了处理器执行操作的步骤。

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可能有多个程序同时运行,而同一个程序也可能多次并行执行,仅用程序的概念不能正确反映出程序执行时的活动规律和状态变化,为了从变化的角度动态研究程序的执行,就需要引入“进程”的概念。

进程是指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三个“一”)。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执行),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进程能够得到程序处理的结果。

5、可再入程序有什么特性?

答:

可再入程序是指一个能够被多个用户同时调用的程序。

(可以再次调入)。

它的特性有两点:

(1)可再入程序必须是纯代码,在执行时自身不改变;

(2)一个可再入程序要求调用者提供工作区,以保证程序以同样方式为各用户服务。

6、进程有哪些基本状态?

它们的变化关系是怎样的?

答:

通常,根据进程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状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状态:

·等待态:

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

  ·就绪态:

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运行态:

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

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不断地改变,每个进程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的某一种基本状态.

运行态→等待态往往是由于等待外设,等待主存等资源分配或等待人工干预而引起的。

等待态→就绪态则是等待的条件已满足,只需分配到处理器后就能运行。

运行态→就绪态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是由外界原因使运行状态的进程让出处理器,这时候就变成就绪态。

例如时间片用完,或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来抢占处理器等。

就绪态→运行态系统按某种策略选中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此时就变成了运行态。

这几道题中复习到了进程的定义,它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

讲到进程的属性:

进程是动态的、多个不同进程包含相同的程序(可再入的程序)、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

等待态、就绪态和运行态及其如何变化的情况、进程可以并发执行。

为了标识每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就要给每个进程进行“登记造册”,这就是进行控制块。

7、阐述进程控制块的作用?

答:

进程控制块(ProcessControlBlock,简称PCB),是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

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它记录了进程从创建到消亡动态变化的状况,进程队列实际也是进程控制块的链接。

操作系统利用进程控制块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有:

(1)记录进程的有关信息,以便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程序对进程进行调度。

这些信息包括标志信息、说明信息、现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2)标志进程的存在,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8、进程能否访问自己的进程控制块内容?

进程控制块是系统为程序建立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

进程本身不能访问或者修改自己的进程控制块的内容,但父进程可以访问或修改其子孙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内容,以便对它的子孙进程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

9、处理器为什么要区分“目态”和“管态”两种操作模式?

答:

硬件提供的指令系统中有一部分不允许用户程序直接使用,这些不允许用户程序使用的指令称特权指令,特权指令只允许操作系统进行调度、控制或启动外围设备的程序使用。

为了避免错误地使用特权指令,处理器分为两种操作模式:

目态-只能执行特权指令以外的指令、管态-可执行指令系统中的一切指令。

若程序处于"目态"操作模式,一旦出现特权指令,处理器就能识别出程序非法使用指令,形成程序性中断事件,终止程序的执行。

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把用户程序置于目态下运行,已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

10、中断装置发现中断事件后应做哪些事?

答:

中断装置发现了中断事件后,由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对中断事件进行处理,中断处理程序的主要工作有:

∙保护被中断进程的现场信息把中断时的通用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内容及旧PSW保存到被中断进程的进程控制块中。

∙分析中断原因根据旧PSW的中断码可知发生该中断的具体原因。

∙处理发生的中断事件一般只做一些简单处理,在多数情况下把具体的处理交给其他程序模块去做。

特别要注意中断优先级和中断屏蔽是不同的系统处理的,中断优先级是硬件系统设计时固定的,由中断装置(硬件)根据它决定对同时产生的中断事件的响应次序。

而中断屏蔽位则是由中断处理程序(操作系统<软件>)设置的,二者的结合可以使整个系统改变响应中断的次序。

11、说明中断屏蔽的作用?

答:

中断优先级只是规定了中断装置响应同时出现的中断的次序,当中断装置响应了某个中断后中断处理程序在进行处理时,中断装置也可能去响应另一个中断事件。

因此会出现优先级低的中断事件的处理打断优先级高的中断事件的处理,使得中断事件的处理顺序与响应顺序不一致,而且会形成多重嵌套处理,使多现场保护、程序返回等工作变的复杂。

中断屏蔽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在一个中断处理没有结束之前不响应其他中断事件,或者只响应比当前级别高的中断事件。

于是,当中断装置检查到有中断事件后,便去查看PSW中中断屏蔽标志,如果没有屏蔽就响应该中断;否则,暂时不响应该中断,待屏蔽标志消除后再响应。

12、为什么不能屏蔽自愿中断事件?

答:

自愿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程序所期待中的事件,它是正在运行程序为请求调用操作系统的某个功能服务而执行一条“访管指令”所引起的中断。

当处理器执行到访管指令时就产生一个中断,因而进程自愿中断的断点是确定的。

自愿中断不同于强迫性中断,强迫中断不是当前进程所期待的,而是由于外部请求或意外而被迫打断当前进程的。

自愿中断是用户程序访问系统功能的手段,在进程中是确定的,因而不能屏蔽。

13、哪些中断事件一定会引起进程状态的变化?

哪些中断事件可能引起进程状态变化?

有不引起进程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吗?

这道题比较模糊,如果说有一些中断事件是“可能”引起状态变化而不是“一定”引进进程状态变化的,那它也就是一种可能不引起状态变化的事件。

若题中的“不引起”是指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引起任何进程状态变化。

则这类中断事件应该是不存在的。

因为这类中断毫无意义。

  

    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不断地改变,每个进程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三种基本状态之一:

等待态、就绪态、运行态。

    中断事件是否引起进程状态的变化,还要看该中断事件的中断优先级和进程PSW的中断屏蔽位。

晓津认为:

硬件故障中断和自愿中断是一定会引起进程状态变化的,而其他中断则可能引起进程状态变化.

答案:

一定会引起进程状态变化的中断事件:

硬件故障中断、输入输出中断、自愿中断;可能会引起变化的中断事件:

外部性中断事件、程序性中断事件,例如定点溢出及除数为“0”等,不同的用户可以有不同的处理要求,所以有可能改变也有可能不改变;有不引起变化的中断事件:

外部性中断事件。

引起外部中断的原因很多,因此处理方法也就截然不同。

例如时钟中断也是一种外部中断,但大多数情况下,时钟中断不改变进程的状态.

14、在一个单处理器的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现有两道作业同时执行,其中以运算为主,另一道以输入输出为主,你将怎样赋予作业进程占有处理器的优先数?

解释为什么?

答:

赋于输入输出作业以较高的优先权。

确定作业的优先数一般从任务的紧迫性和系统效率等方面考虑。

交互式作业进程的优先数大于批处理作业进程的优先数。

15、假定就绪队列中的进程按优先数自大到小顺序排列,当即有进程要加入就绪队列时,应将它的优先数排入相应的位置,试就单向链接的方式写出实现进程入队的程序。

解:

这就是一个单向链表的插入操作,用类C语言描述如下:

procedureInsert(QueueReadyQue,PointerP)

{//ReadyQue是就绪队列指针,P是要插入队列进程指针

//P中的priority指示其进程的优先数

//P中的Next指示其后继进程指针

PointerP1=ReadyQue,P2=ReadyQue;

//P1指示比P优先数小的第一个进程指针

//P2指示比P优先数大的第一个进程指针

while(P->prioritypriority&&P1->Next)

{//查找要插入位置的前后结点

P2=P1;

P1=P1->Next;

}

//查到后将P插入到就绪队列中

P->Next=P1;

P2->Next=P;

}//EndProcedure

16、当进程调度选中一个进程后,怎样才能让它占用处理器?

答:

当进程调度选中一个进程后,把选中进程的进程控制块中有关的现场信息,如通用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送入处理器相应的寄存器中,处理器就按该进程的要求工作,达到了进程占用处理器的目的。

17、在分级调度算法中,为什么对不同就绪队列中的进程规定使用不同长度的时间片?

答:

在分级调度算法中,对不同就绪队列中的进程,可规定使用不同长度的时间片,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