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215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8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生物实验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实验题.docx

《生物实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实验题.docx

生物实验题

1【同类题库】

1.在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

①甘蔗的茎②油菜子③花生种子④梨⑤甜菜的块根⑥豆浆⑦鸡蛋清

A.④⑦⑥B.⑤①⑦C.①②⑥D.④③⑥

.从某生物体细胞中提取出物质A和B,分析其化学元素组成:

A中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B中主要含有C、H、O、N、P等元素。

A与双缩脲试剂会产生颜色反应,B则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由此推断:

A物质是,B物质是。

2.使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正确顺序是()

①制组织样液②加入2ml0.1g/ml的NaOH溶液③加入0.01g/mlCuSO4溶液

④加入0.05g/mlCuSO4溶液⑤煮沸2分钟⑥出现砖红色沉淀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④)→⑤→⑥

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A.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

C.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棕色→绿色→无色

4.有关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的NaOH浓度相同B.两者的CuSO4浓度相同

C.实验时只能采用课本中给定的浓度D.用两者鉴定物质时都不需要加热

5.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6.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需用的化学试剂是()

A.斐林试剂B.苏丹Ⅲ溶液C.双缩脲试剂D.红墨水

7.(多选)鉴定脱脂淡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需用的化学试剂是()

A.斐林试剂B.苏丹Ⅲ溶液C.双缩脲试剂D.红墨水

8.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①葡萄糖②果糖③蔗糖④麦芽糖⑤淀粉⑥纤维素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⑤⑥D.①②④

9.(多选)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

E.实验前最好检测一下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纯度

10.下列物质中,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最明显的是()

A.苹果组织样液B.豆浆C.浸软的油葵种子D.马铃薯组织样液

11.在使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来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实验中,两种试剂的主要区别是()

A.配制时所用的CuSO4.NaOH溶液浓度都不相同,加入到组织样液的时间顺序也不同

B.配制时所用的CuSO4.NaOH溶液浓度都相同,只是加入到组织样液的时间顺序不同

C.配制时所用的CuSO4溶液浓度不相同,加入到组织样液的时间顺序也不同

D.配制时所用的NaOH溶液浓度不相同,加入到组织样液的时间顺序也不同

12.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和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且必须现用现配

13.实验可知,在尿素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也能产生紫色反应,根据鉴定蛋白质的原理说明之。

14.根据“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鉴定”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鉴定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俱全)

15.某商场所卖脱脂奶粉被坏疑为假冒伪劣产品。

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把调查脱脂奶粉的合格率作为研究课题,假如你是成员之一,请你鉴定真假脱脂奶粉。

(1)资料收集:

a.全脂奶粉含有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成分,脱脂奶粉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b.假冒脱脂奶粉有两种:

一是用全脂奶粉冒充脱脂奶粉,二是用淀粉冒充。

(2)鉴定是否用淀粉冒充:

(3)鉴定是否用全脂奶粉冒充:

(4)结果分析:

(5)通过以上鉴定,我们并不能完全肯定是正宗的脱脂奶粉,还必须对其含量进行鉴定。

16.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淀粉酶的特性,设计了以下6组实验。

6组试管振荡混合后,都作了如下处理:

恒温(37℃)处理15分钟;各加入2ml斐林试剂,并振荡使之混合;再将6组试管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分钟。

注:

出现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证明有还原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存在。

请回答:

加入的物质试管号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ml

2%蔗糖溶液

2ml

2ml

稀释的唾液

1ml

1ml

1ml

1ml

蒸馏水

1ml

1ml

1ml

稀盐酸

1ml

(1)几号试管会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2)1号和3号试管能否进行对照实验?

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

(3)若要证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受PH的影响,则最好选择哪两号试管作对照?

(4)本实验能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吗?

为什么?

2;3【同类题库】

1.在我们实验中,常作为观察细胞质流动参照物的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核D.液泡

2.下列对细胞质流动的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进行

B.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C.有利于物质在细胞内扩散和运输

D.会造成内质网等细胞结构的破坏,造成细胞内微环境的动荡

3.下列列关于细胞质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叶片含水分较多时,细胞质流动较快

B.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式是不同的,黑藻是沿细胞壁环行流动

C.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式是相同的

D.温度会影响细胞质的流动速度

4.细胞质流动的意义不包括()

A.有利于细胞代谢的进行B.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交换

C.有利于物质在细胞内的扩散D.流动会造成内质网等细胞器结构的损坏

5.细胞质流动与不列哪种因素无关()

A.光照B.温度C.酶D.含水量

6.下列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较多的光

B.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的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的光

C.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地聚集在资助光一侧

D.对于一般的叶片,背光面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倍镜下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动应是顺时针的

B.为观察低倍镜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

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

D.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

8.如下图所示:

1、2表示目镜的正面图,3、4表示物镜的正面图,哪两个镜头组合后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

A.1,3B.1,4C.2,3D.2,4

9.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四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比乙长一些;丙、丁无螺纹,丙比丁长一些,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用()

A.乙和丙B.甲和乙C.甲和丙D.乙和丁

10.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为()

A.向左B.向右C.向左上方D.向右下方

1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的物体。

不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在视野的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

12.在低倍镜下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那么异物可能在()

A.物镜上B.材料中C.镜筒中D.目镜中

14.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的“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15.

某学生在物镜和目镜都是10×的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

所示,如果将物镜换成

40×,而目镜不变,那么在视野中看到完整的细胞数一般应是()

A.1个B.2个

C.4个D.8个

1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和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物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4【同类题库】

17.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1%(即质量浓度为0.01g/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成蓝色的物质或细胞构造是()

A.整个细胞B.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

18.在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时,细胞停止分裂发生在()

A.解离时B.漂洗时C.染色时D.压片时

19.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往载玻片的根尖上滴加一滴清水,其作用是()

A.洗去根尖表面的龙胆紫溶液B.便于指压时排走气泡

C.利于指压玻片时组织细胞的分离D.细胞吸水胀大,便于观察

20.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酸,以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③用龙胆紫染液可将细胞核、染色质染成紫色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形成单层⑤当看到期一个处于中期的细胞时,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⑤      D.①②③④

21.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装片,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的形态如下图中的()

2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测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

C.染色质没有形成染色体D.显微镜倍率不够

2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请回答

(1)在低倍镜下,应先找到根尖的,该部位细胞的特点是。

(2)观察时,看到最多的细胞处于期,因为。

(3)如果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移动,才能使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的中央。

2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请参照下表,应选择下列哪种植物作为最佳实验材料?

()

植物种别

(选项)

细胞周期时间(小时)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A.物种

B.物种

C.物种

D.物种

10.6

18

18.5

10.4

0.4

0.5

2.5

2.3

11

18.5

21

12.7

25.用洋葱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培养洋葱根尖时,如果没有经常换水,常会出现烂根现象,原因是

(2)制作装片时,如果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在10℃下解离5分钟,然后按正常要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和制片。

结果在观察中,发现根尖细胞没有较好地分散开,原因是

(3)观察装片时,分生区细胞中处于的细胞最多,原因是。

26.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学生

操作步骤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

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

(请从下列序号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步骤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步骤应是。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要在视野中央观察此细胞,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

(5)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像,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和。

(6)解离的目的是。

5;6;7【同类题库】

实验五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

1.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选用的动物肝脏必须新鲜,原因是()

A.肝脏细胞末死亡,便于实验

B.新鲜肝脏所含过氧化氢酶较多

C.新鲜肝脏比不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高

D.不新鲜的肝脏有异味,不能做实验

2.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时,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B.保护过氧化氢酶

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为使加酶洗衣粉的去污渍效果更好,处理方法应该是()

A.先用冷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B.先用开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

C.先用温水浸泡.再在温水中搓洗D.先用温水浸泡.再在冷水中搓洗

4.下列除哪项外,都可破坏淀粉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A.煮沸B.60℃热水C.盐酸(5%)D.氢氧化钠(5%)

5.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结论。

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方法

观察结果

1.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小而少

2.常温下加入Fe3+

氧气泡稍多而小

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小而少

A.从催化反应的条件看,酶有温和性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去活性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具有专一性D.从催化反应的效率看,酶具有高效性

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6.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蔗糖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性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7.如图所示,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毫升浆糊,A、C中注入2毫升清水,B、D中注入2毫升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保温5分钟后注入碘液,最可能不变蓝色的是()

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

8.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分钟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9.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两支试管,然后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记录下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t/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据此实验,回答以下两题

(1)酶和乳汁分别用水浴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再混合加热,其原因是()

A.确保实验是在设计的温度下进行B.进行对照

C.确保反应物的体积相同D.缩短实验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B.凝乳酶的最适温度肯定是40℃

C.将A内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凝乳D.将F内混合物冷却到40℃不会发生凝乳

10.为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从认为该方案存在哪些问题?

1.用恒温水浴锅,烧杯和铁架台调好水浴装置。

2.将量好的酶溶液和天平称取的蛋白质块分别放入2支试管,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一段时间,使试管内外温度一致,再将酶溶液和蛋白质(将鸡蛋煮熟后的蛋白质部分切成小块)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蛋白质块消失所需的时间。

3.将酶溶液改成等量的蒸馏水,重复步骤2,并注意与步骤2的温度保持一致,进行对照实验。

4.做好实验观察和记录

11.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3ml浆糊,然后,在甲试管中加入2ml清水。

振荡两试管,将其浸浴在35℃左右的温水中,5min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冷却后,用本尼迪森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请回答:

(1)两试管的现象是:

(2)试分析,在PH相同的情况下,酶促反应所需时间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

②。

③。

(3)乙试管在实验中起作用,甲、乙两试管内对应各物质的量要求相同的目的是。

(4)若要观察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丙,丙试管的成分应和试管相同,并将此试管放入水浴中,此试管最后的颜色变化是。

(5)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另设计试管丁和甲对照,丁试管应先后加入(选择填空);若要验证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可另设计试管戊与甲对照,则戊试管先后加入物质的顺序是DBEF,该操作顺序是否合理?

为什么?

A.少许的蛋白清B.小麦淀粉酶溶液C.适量的浓硝酸(可与蛋白质产生黄色反应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与否;酶的含量极少,其颜色反应可忽略)D.3ml浆糊E.适量的NaOH或HCl,用本尼迪森试剂试剂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扩展实验及实验设计

12.取1-5号五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4

5

加入物质

1ml唾液

锈铁钉

生土豆块

熟土豆块

生土豆块和盐酸

实验结果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大量气泡

几乎无气泡

少量气泡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酶的专一性的试管组合是。

(2)能说明酶的高效性的试管组合是。

(3)试管3和4相比较,说明:

(4)试管3和5相比较,说明:

13.某同学对唾液进行下列研究,请回答:

(1)用唾液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一些细胞位于其中,该细胞为。

(2)鉴定唾液淀粉酶的成分时,需选用试剂,该试剂的成分及浓度为。

(3)在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证明淀粉已经分解成麦芽糖时,要利用麦芽糖的性,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4)如果(3)实验中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速度太快,请设计两种可行的方案,降低反应的速度:

①:

②:

(5)在验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大的温度是否为37℃时,在用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实验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4.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在一个研究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实验中,先将马铃薯及钻孔器钻出2cm长的圆条,再将圆条横切成10个小圆片,然后放入一个大号注射器内,继而吸入10cm3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将针嘴用橡胶盖密封。

如图显示注射器内收集气体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1

2

3

5

10

15

20

25

30

收集所得气体(cm3)

0

1.0

2.0

2.5

3.0

4.0

4.5

5.0

5.0

5.0

(1)请用表中数据,在上面的坐标上将实验结果绘成一曲线图(用实线表示)。

(2)反应速度最快的时段在,最慢的时段在。

(3)试解释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

(4)假设本实验所用的马铃薯小圆片是20片,而不是10片,试在题

(1)答案的坐标上草绘一曲线表示实验过程所可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用虚线表示)

15.MnO2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可以将H2O2分解为H2O和O2。

新鲜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这种酶也能将H2O2分解为H2O和O2。

为了验证无机催化剂与酶的区别,做了如下实验:

取6支试管,标号A→F,每一试管内注入浓度为3%的H2O2溶液各5ml,其余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实验结果:

(1)B与A相比,在单位时间内B管产生的气泡多,这说明。

(2)C与A相似,而D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3)E与A、C相似,而F管内只产生很少气泡,这说明。

16.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H2O2)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温度。

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

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

两次实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1)萝卜提取液中含有。

(2)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相对值最低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3)B是第次实验的曲线,理由是。

(4)如果把提取液加热到70℃,再进行第三次实验,结果将是;

其原因是。

17.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

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如下实验:

取6只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个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

条件

现象

1

2ml水+1cm3瘦肉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2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室温

瘦肉块明显变化

3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4

2ml水+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5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室温

无明显变化

6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无明显变化

(1)此实验中说明分泌物中有酶,没有酶。

(2)试管1和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3)试管3与试管2相比,结果不同,原因是。

(4)猪笼草捕捉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元素的一种适应。

18.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ml浆糊。

②用凉开水嗽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两支试管振荡后放入37℃水恒温10分钟。

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方案中方法步骤以及结论有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