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68612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31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docx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

土地整理(血防)项目规划、施工图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项目规划报告

1前言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结合我市基本情况,为确保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关于申报2005年国家及2006年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土资发[2005]82号)精神,我局拟申报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蔬菜基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范围涉1个乡镇3个行政村,具体包括:

李埠镇李埠村、杨井村、金双村。

项目区建设规模665.0737公顷,预算总投资为1313.7567万元。

经现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项目土地整理潜力较大,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可净增耕地20.6061公顷。

项目的实施,能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较好地遏制血吸虫病的蔓延,改善当地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的新农村风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1.1项目建设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汉平原腹地,跨江带湖,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市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大力推进高产基本农田建设,以项目带动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建设标准化基本农田,整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荆州市委、市政府为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做贡献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服务“三农”、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本次申报的荆州区李埠镇(蔬菜基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既是荆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工程,也是荆州市国土资源局着力开展土地整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示范工程。

荆州区李埠镇是全市农业的精华,建有“荆州区十公里无公害蔬菜长廊”,1997年1月被荆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蔬菜第一镇”,2001年被列为湖北省农村技术市场绿色瓜菜示范基地,是荆州市八大卫星小城镇之一。

因此对本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很有必要:

(1)是确保荆州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强力推进全市菜蓝子工程的客观要求

荆州区的总人口56.51万人,现耕地面积5.2万公顷(78万亩),人均耕地0.0920公顷(1.38亩),远低于世界水平。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量增大,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是荆州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通过土地整理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化,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已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荆州市人民政府、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布署了“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分散为主、整零结合、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全员参与、规模整理”的原则,坚持以土地整理为重点,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理,努力实现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全市耕地质量,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该项目位于本市城郊,项目涉及荆州区李埠镇所属的李埠村、杨井村、金双村等三个行政村。

项目区地貌特征为平原,其耕地后备资源主要是进行内部挖潜,开展迁村腾地、填埋废弃坑塘、合理规划沟路渠等。

这也是解决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矛盾,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李埠镇作为荆州市区的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名优时令蔬菜生产区、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大棚立体蔬菜生产区、棉田套种蔬菜生产区,该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公顷,“放心菜”种植面积400公顷,蔬菜大棚1920个,2005年共销售蔬菜15万吨。

能否产出更多高效、安全的绿色食品,则直接关系着市民的菜蓝子问题,而郊区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很高,目前每亩纯收益约在10000元,增产增收的潜力还很大。

为进一步改善种植环境,优质服务市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当地干部群众要求整理的呼声很高。

(2)是促进荆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方式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是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而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对村庄内的边角闲散地、零星宅基地、废弃坑塘水面和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则可以有效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和谐发展,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该项目区拆迁居民点的现状为房前屋后荆棘丛生、死水坑塘多、人畜共用、血吸虫泛滥成灾、沟渠宽窄不一、到处跑水漏水,地力退化、甚至出行连一条像样的道也没有;群众种植蔬菜用水灌不进、排不出,农产品的运输也成了大难题,极大的影响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

通过土地整理则可达到农户住宅城市化、田块平整方格化、排灌系统管道化、路沟渠道规范化、农田耕作机械化、田间管理科学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3)是推进集约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荆州市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如不树立强烈的资源忧患意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面临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

特别是对于土地这样宝贵的资源来说,节约利用的意义尤为重大,要加倍珍惜,决不能以大量牺牲土地资源,影响环境和粮食安全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繁荣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想眼前、顾大局、识大体、干当前、想长远。

该项目区所在地李埠镇现有农村居民7225户,农村居民点总面积588.1公顷,户均占地0.0814公顷,人均用地0.0218公顷,土地浪费极为严重,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治,建立节约型社会成了我们必走之路。

通过全市土地开发整理,2004年和2005年净增耕地1709公顷,基本满足了本市建设用地的需要,保证了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排灌、道路等设施;建设农田林网,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改善人居环境;从而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实践证明,对具有平原特色的荆州区来说,土地整理是解决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矛盾,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政策要求,我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指导,以建设标准化高产基本农田为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当地实际,确定对荆州区李埠镇所属的李埠村、杨井村、金双村等三个行政村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涉及的图幅号为H-49-57-(57)、H-49-57-(58)、H-49-69-

(1)、H-49-69-

(2),项目区建设规模665.0737公顷。

通过充分调查论证,该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具备立项条件,可以申报立项,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类型

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有关要求,结合荆州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该项目申报为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

1.2.2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该申报项目的全名称为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蔬菜基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性质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共涉及1个乡镇3个行政村,位于荆州区李埠镇境内,包括该镇的李埠村、杨井村、金双村三个行政村,农田保护区编号分别为:

GBLB-8、GBLB-9;GNHH-14、GBHH-13、GBYJ-12、GBYJ-11、GNYJ-10;GBJH-16、GBJH-15。

1.2.4项目规模

项目总建设规模为665.0737公顷。

项目总投资1313.7567万元,单位面积投资为1.9754万元/公顷,即为1317元/亩。

1.2.5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工程建设期限为6个月,预定2006年11月开工,至2007年4月完工。

1.2.6项目任务目标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彻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2)综合评价规划方案,进行规划方案效益评价。

(3)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665.0737公顷,其中耕地588.8705公顷。

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零星居民点的拆迁集并,废弃坑塘水面的填埋,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实现净增耕地面积20.6061公顷,增加耕地比率为3.09%。

新增耕地耕作层在0.30米以上,符合标准基本农田要求。

(4)通过对农田的整理、改造,机械化程度达80%左右,农业的水利化水平达85%以上。

防止水土流失,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景观,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5)项目区主要工程配置与布局。

通过项目区内的农田、道路、沟渠、林网依地形重新规划,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实现农田高产、稳产。

(6)按市农业规划的建设要求,建设城郊农业、立体农业、精致农业、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7)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充分、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项目的实施,为今后彻底根治旱涝灾害积累经验,为推广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为实现农田方格化、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好宣传,搞好典型引路。

2.项目概况

2.1黄家口镇、新滩镇简况

黄家口镇、新滩镇地处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汉平原腹地,跨江带湖,是江汉平原上的一颗明珠,黄家口镇项目片经纬度坐标范围:

113˚34΄33˝--113˚30΄50˝,30˚01΄33˝--30˚04΄41˝;新滩项目片经纬度坐标范围:

113˚49΄26˝--113˚53΄34˝,30˚06΄22˝--30˚09΄45˝。

本项目涉及黄家口镇、新滩镇共二个镇,项目区共涉及22个行政村,所涉及村现有总人口20449人,项目区总人口10040人,人均占耕地约0.17公顷。

此次项目的总建设规模面积1946.5公顷,拟净增耕地面积60.72公顷。

黄家口镇位于洪湖市中北部,东邻小港管理区,南邻汊河镇,西邻万全镇,北抵东荆河,与仙桃市隔河相望,全镇共辖31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0686.77公顷,其中耕地5300.82公顷,总人口32439人,人均耕地0.16公顷;

新滩镇位于洪湖市东北部,东邻燕窝镇,南抵燕窝镇,西邻大同湖管理区,北邻东荆河,全镇共辖32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9813.15公顷,其中耕地6649.93公顷,总人口37302人,人均耕地0.18公顷。

本项目涉及黄家口镇辖区内的西湖村、十河村、岗塔村、郑兴村、新建村、黄家口村、天坛村、坝潭村、鸭场农业队、新场村、街道农业队、杨墩村等12个行政界村;涉及新滩镇辖区内的霍家地村、北岸村、鲍北村、八家村、荻障口村、上湾村、中湾村、下湾村、张家地村、庙湾村等10个行政村。

这些区域存在着部分中低产田,地势低洼,易旱易涝,血吸虫滋生严重,水患频繁,排灌设备老化,粮食产量低,土地产出率也逐年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始终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明显偏低,经济收入增长空间狭小,影响了群众种田的积极性,该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项目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有节,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1324.9毫米,年日照时数1972.2小时,太阳辐射期年总量为108.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66.5天,就农业生产讲,属多宜性地区,具有发展农、林、牧、渔的优越条件。

2.2项目区概况

2.2.1位置与范围

项目区分二片:

即黄家口镇项目片和新滩镇项目片;

黄家口镇项目片位于黄家口镇中部,四至为:

东邻杨墩村水田,南邻坝潭村农田,西邻西湖村农田,北邻黄家口村农田、坝潭村农田。

经纬度坐标范围:

113˚30΄50˝--113˚34΄33˝,30˚01΄33˝--30˚04΄41˝;涉及西湖村、十河村、岗塔村、郑兴村、新建村、黄家口村、天坛村、坝潭村、鸭场农业队、新场村、街道农业队、杨墩村共12个村。

新滩镇项目片位于新滩镇东部,东邻内荆河,南抵汉洪公路,西邻白斧池村、霍家地村,北邻红旗村、红光村;经纬度坐标范围:

113˚49΄26˝

--113˚53΄34˝,30˚06΄22˝--30˚09΄45˝;涉及霍家地村、北岸村、鲍北村、八家村、荻障口村、上湾村、中湾村、下湾村、张家地村、庙湾村等10个行政村。

2.2.2地形地貌

项目片属江汉平原腹地,总体地势平坦,但沟坎纵横,地表部分区域地势较低,地貌为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平坦。

黄家口项目片地形是东低西高、南高北低。

海拔高程在23.8米--20.3米之间,耕地最低生产线为22.0米。

新滩项目片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海拔高程在28.2米--24.0米之间,耕地最低生产线为24.0米。

2.2.3地质及水文

项目区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区,为新华厦第二沉降带南沿部分,整个构造体系由断块凹陷和几个相互平行的断裂带组成。

项目区地基承受力为6-10t/m2。

项目区降水丰富,地表水资源年均流量为2152万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1872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63立方米)的9.6%。

项目区内诸水汇集,地下水与江河水贯通互补,洪水期地下水上升甚至溢出地面;枯水期有江河湖水调节补给,具有庞大的储水空间。

项目区地下水位高,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距离地表在0.5—1.5米之间,洪湖市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周边和内部主要河流有东荆河、内荆河、南港河和中府河等,东荆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1.4亿立方米,内荆河下段多年平均径流量63.07亿立方米,南港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5.23亿立方米,中府河黄家口段多年平均径流量1.58亿立方米,上述四条河流总年均径流量191.28亿立方米。

洪湖市绝大部分都属过境客水,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89公里,因此可利用的地表水完全可满足项目区的用水需求。

长江干堤洪湖段、东荆河堤洪湖段经受98年特大洪水的袭击后,由国家大量投入资金对其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工程,现在防洪能力已提高到百年一遇。

2.2.4气候

项目区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有节,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1324.9毫米,年日照时数1972.2小时,太阳辐射期年总量为108.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66.5天,就农业生产讲,属多宜性地区,具有发展农、林、牧、渔的优越条件。

2.2.5自然灾害

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是低温冻害(倒春寒和秋寒)、秋旱和暴雨涝灾以及伏旱,龙卷风与冰雹也时有出现。

(1)暴雨: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5-9月下降暴雨或持续时间较久的大雨形成涝灾,根据多年的资料,由暴雨或久雨导致的洪涝灾害6年一遇,内涝4年一遇,1996年、1998年两项目区曾受到暴雨导致的涝灾。

(2)低温冻害:

低温有春寒和秋寒,对春播和夏熟作物均有危害。

(3)龙卷风与冰雹:

龙卷风多出现在5-7月,龙卷风出现时,多半有雷暴雨和冰雹,危害极大。

2.2.6土壤与主要农作物

项目区土壤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为水稻土和潮土类。

水稻土这类土壤是在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占项目区土地面积的80%以上,潮土类土壤是在长期旱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土层深厚,耕作层大于60厘米,PH值7.5,有机质3.2%,含氮0.194%,含磷0.0671%,速效磷PPM4.83,含钾1.884%,速效钾PPH100.5。

该项目区属于人工植被区,主要包括农作物植被和水生植物植被。

农作物植被主要是蔬菜、稻、棉、杂粮、麦、油、豆等,水生植物植被主要是莲、菱角、芦苇等,项目区被农作物植被和水生植物植被四季覆

2.2.7社会经济条件

黄家口镇、新滩镇是洪湖市重要的粮棉油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综合产区。

截止2004年底黄家口镇农业粮食作物产量为19897吨,产值为2786万元;新滩镇农业粮食作物产量为22802吨,产值为3192万元。

项目区共涉及的22个行政村,人均耕地面积0.17公顷,2004年粮、油产值分别为1789万元、679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185元。

项目区内无工业项目,农民主要以土地为生,部分从事第三产业。

该区大面积的低中产田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阻碍了耕地产出率的提高。

零星分布的废弃坑塘和死沟死水滋生了钉螺,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项目区内的土地权属明确,无任何权属纠纷。

2.3基础设施状况

2.3.1交通状况

项目区交通便利,荆江大堤由东至西贯穿项目区,为水泥硬化路面,项目区内主要交通干道有太李路、双城路等乡级公路。

乡级公路与村级公路相连通,村级公路与各组田间道基本相通,但还没形成支路、田间道、生产道相互连接贯通、布局均匀合理的网状道路体系。

项目区内田间道路一般为3米宽以下的土路,路面标准低、坑洼不平、走向紊乱,农业机械无法下田作业,不能保证晴雨通车。

生产道一般为2-3米宽的土路,路面高低不平,且断断续续,缺乏连惯性,分布不规划,农产品运输较为困难,需维修现有村级公路,因地制宜布置田间道和生产道,以满足机械耕作和农产品运输需求。

2.3.2水利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现有主要灌排渠系已基本成型,比较规整。

灌溉以红卫渠为主水源,中部的南排渠和北侧的太湖港为辅水源;排水以南排渠和太湖港排渠为骨干,三条主干灌排渠系均为东西走向,与其基本垂直的二级灌排系统也已成形。

2.3.3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电力设施完备。

李埠镇供电所有主变2台、容量2500千伏安和1800千伏安、主线线径规格为LGJ-70,项目区共有供电台区3个,配变型号主要为S7、S9型,容量为50千伏安(17台)、100千伏安(17台)。

从主变至各村电线总长500公里,杆基10000根。

项目区各村电压等级均为220伏/380伏,在各村10千伏线路上及线路两边延伸100米内均可接电增容,增容至500千伏安。

项目区内电力设施均较为完善,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的电力需求。

2.3.4堤坝防洪能力状况

 

2.4土地利用现状

2.4.1类型面积结构和权属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是通过变更调查至2005年12月底的数据。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1946.50公顷,全部属于集体所有土地。

其中:

黄家口项目片937.39公顷,新滩项目片1009.11公顷。

项目区有耕地1706.74公顷(其中:

黄家口项目片基本农田面积为631.52公顷,编号为GB-9、11、12、13、33、19,一般农田面积为180.23公顷,编号为YB-7、8、12、13、14、15、34、32;新滩项目片基本农田面积为894.99公顷,编号为GB-5、6、7、17、18、28、8、9、10、14),林地13.46公顷,其他农用地221.56公顷,住宅用地4.41公顷,特殊用地0.33公顷。

各片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3、4、5:

表3洪湖市黄家口等二个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区

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地类

黄家口

项目片

新滩

项目片

小计

比例

合计

耕地

灌溉水田

401.89

308.98

710.87

36.52

1706.74

旱地

406.44

585.48

991.92

50.96

菜地

3.42

0.53

3.95

0.20

园地

果园

0

0

0

0.00

0

林地

疏林地

13.15

0.31

13.46

0.69

13.46

农村

道路

20.39

22.92

43.31

2.23

221.56

坑塘

水面

8.85

4.17

13.02

0.67

农田水

利用地

39.37

56.79

96.12

4.94

田埂

39.14

29.93

69.07

3.55

建设

用地

住宅用地

空闲宅基地

4.41

0

4.41

0.23

4.41

特殊

用地

墓葬地

0.33

0

0.33

0.02

0.33

未利用

土地

未利

用地

/

0

0

0

0

0

合计

937.39

1009.11

19.46.5

100

1946.50

 

表4黄家口镇项目片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公顷

行政村

合计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耕地

园地

林地

其他农用地

住宅用地

特殊用地

未利用土地

小计

水田

旱地

菜地

果园

疏林地

小计

农村

道路

坑塘

水面

农田水

利用地

田埂

空闲宅

基地

墓葬地

/

西湖村

218.71

196.81

187.86

8.95

0

0

0.15

21.75

5.2

1.15

5.91

9.49

0

0

0

十河村

82.95

71.42

15.29

56.13

0

0

0

11.53

1.15

0.25

6.69

3.44

0

0

0

岗塔村

135.07

109.28

82.35

23.51

3.42

0

7.92

13.49

1.63

1.41

5.18

5.27

4.38

0

0

郑兴村

14.74

13.38

13.38

0

0

0

0.2

1.16

0.08

0.25

0.18

0.65

0

0

0

新建村

110.14

99.16

2.56

96.6

0

0

0

10.92

1.45

0

4.69

4.78

0

0.06

0

黄家口村

41.65

34.89

17.43

17.46

0

0

0

6.76

1.31

0.99

2.78

1.68

0

0

0

天坛村

94.23

80.11

0

80.11

0

0

3.26

10.8

3.23

0.17

3.54

3.86

0

0.06

0

坝潭村

81.235

67.93

31.29

36.64

0

0

1.62

11.66

3.56

0.69

4.13

3.28

0.025

0

0

鸭场农业队

3.92

3.37

3.37

0

0

0

0

0.45

0.09

0

0.2

0.16

0

0.1

0

新场村

98.94

88.16

16.93

71.23

0

0

0

10.67

1.8

0.58

4.04

4.25

0

0.11

0

街道农业队

3.74

3.24

3.24

0

0

0

0

0.5

0.04

0

0.3

0.16

0

0

0

杨墩村

52.06

44

28.19

15.81

0

0

0

8.06

0.85

3.36

1.73

2.12

0

0

0

合计

937.39

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