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688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docx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

《红楼梦》36—45回梗概赏析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情节梳理填空】

宝玉身体已经渐渐复原,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

所以宝玉可以省却许多会客请安之累,每天只在园里游玩。

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一天,宝玉正睡午觉,宝钗又去看宝玉,见丫头正给宝玉绣鸳鸯戏莲花样的肚兜,宝钗赞叹花样很好,拿过来帮助刺绣。

这时,只听宝玉在梦中嚷道:

“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什么金玉姻缘!

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宝钗听见不觉怔了,坐了一会,只好离去。

一次宝玉来到梨香院,正遇到上次花下划“蔷”的女孩子龄官,宝玉请她唱曲被拒绝后,讪讪地出来。

恰巧遇见贾蔷买了一只雀儿逗龄官开心。

不想这只雀儿竟让龄官有同病相怜的感觉,又和贾蔷赌气。

这时宝玉才明白缘分有定,他自己并不能得到所有女孩子的眼泪。

而王夫人愈发看重袭人了,竟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红楼梦》中写了很多梦境,《绣鸳鸯梦兆绛云轩》回中宝玉做了怎样的梦,这梦又预兆了怎样的结局?

宝钗大中午的走到怡红院去坐着,适逢宝玉午睡,袭人做活累了要出去走走,宝钗就替她代刺,坐在床沿上给宝玉撵苍蝇。

宝玉突然梦中喊道:

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

宝钗的反应是“不觉怔了”。

这一梦境预示着宝玉对金玉良缘的反抗,即反对与宝钗的婚事,但最终二人还是结合在一起的结局。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鞠苑夜拟菊花题

【情节梳理填空】

这年贾政被派到别处做官,因此宝玉更是任意旷荡,虚度光阴。

一天,忽然收到探春的一幅花笺,邀请他与薛、林等建一诗社。

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

大家兴奋之极,纷纷取个别号助兴,钗、黛、探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

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七律诗,限韵,结果怡红公子宝玉压尾,而薛、林技高一筹。

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令宝玉稍感不满。

当晚宝玉忽然想起诗社应该有湘云参加才更有趣。

第二天大早便催贾母派人接了她来。

湘云初到时写的两首海棠诗就让大家赞叹惊服。

兴奋之余,湘云要做东道再开一社。

幸亏有宝钗帮忙计划,才能顺利实施。

当晚,湘云就同宝钗在蘅芜苑安歇,商定做菊花诗。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回中,探春题诗为: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通过这一首诗,你能看出探春怎样的命运?

答案:

探春这首诗就是她本人的写照。

“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

“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

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

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思考题2:

【06年湖南卷诗歌鉴赏题】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

答案: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永

【情节梳理填空】

宝钗、湘云商议妥当,第二天湘云便请贾母等人赏桂花。

来到藕香榭,贾母竟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趣事,还提到一个叫“枕霞阁”的亭子。

(湘云后来给自己取的别号枕霞旧友即由此而来)凤姐趁机说了几句笑话,逗得众人大笑。

螃蟹煮好了,主子奴才喝酒吃蟹赏桂,好不热闹。

众人散后,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请各位随意创作。

不限韵,诗题自选。

大约一顿饭的工夫,大家把诗作交给李纨、迎春等人评判。

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三首题目新,立意新,被评为诸诗之首;湘云、探春几人的“对菊”、“簪菊”也都不错;只有宝玉的不够新巧别致,再次落第。

宝玉有点儿不服气,马上提笔写了一首“持螯赏桂”诗,黛玉毫不示弱也写了一首,但自谦不好,命人烧掉。

而博得大家一致赞赏的是宝钗的咏螃蟹诗。

宝玉说“写得痛快!

我的诗也该烧了。

”此诗小题寓大意,“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黛玉的三首菊花诗夺冠说明了什么?

黛玉咏菊夺魁,一是说明黛玉的才华横溢,二是因为菊就是她自身的象征,高傲,孤独,没有丝毫妥协,不染丝毫尘埃。

黛玉的孤独和高洁都是纯粹的真性情。

思考题2:

你怎样看待宝钗的咏螃蟹诗?

一、以小寓大:

《红楼梦》以儿女之情的“假语”,说政治问题的“真事”,即是“以小寓大”。

二、旨在骂世:

讽刺了贪求功名利禄,附炎趋势的贪官污吏之流。

宝钗是古代社会的“正统派”,处处都是维护现存秩序的,借她的诗巧妙地骂几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护的作用。

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的外衣伪装起来的讽刺诗。

三、对宝钗似褒实贬:

写宝钗对世情是练达的,但讽刺世人而忘了持镜自照,倒实在带有贬意:

笑人家不择正路、“皮里春秋”,自己为了争得宝二奶奶的位置,不是也用尽心机、施尽手段么?

说蟹有腥臭,自己热衷仕途经济就没有儒臭么?

告诉别人吃蟹要“性防积冷”,难道“性冷”的只有螃蟹么?

问螃蟹“于今落釜成何益”?

不也应该反问一下自己:

金锁终于配了宝玉成何益?

如此等等。

诗仿佛出于无意,却又实实在在地成了宝钗的自我嘲讽。

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情节梳理填空】

刚才贾母王夫人等吃螃蟹的时候,凤姐忙里忙外没有吃尽兴,就派平儿来取几只大的回去吃。

李纨等人一向喜欢平儿模样好,又能干,就留平儿多呆一会儿,大家又由夸说平儿,进而夸赞了鸳鸯、袭人,还有太太屋里的彩霞等人。

大家散后,平儿到袭人那儿坐了一会,袭人问平儿这月月钱为什么没放,平儿告诉她,凤姐早支了在外放债,收益不少呢。

话说到刘姥姥因庄稼丰收,带了好些土产来孝敬太太小姐们。

贾母正想找一些老人说说话,于是留刘姥姥多住了几天。

吃过饭,刘姥姥就讲乡村诸事给他们听。

刘姥姥知道宝玉喜欢女孩,就讲了女孩子雪地抽柴草的故事,老太太因马棚失火不让说了,宝玉却满心记挂,寻根究底问女儿是谁,刘姥姥顺口胡诌,宝玉又派茗烟四处寻找。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试比较刘姥姥与贾母这两位老人。

1、身份:

一个是世代侯门的贵族老太,掌握贾府的最高统治权力,一个是身份低微努力求生存的乡野老妇。

2、年龄:

刘姥姥75岁,比贾母年长。

3、体质:

刘姥姥依然健朗,贾母已然衰老,自称是老废物。

4、生活特征:

刘姥姥依然下地干农活,家境艰难却充满生命力;贾母富贵有福,被当作老寿星供养,却失去了生命的自主性与活力。

——两个老太太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在这几回中互相映衬。

思考题2:

如何理解宝玉对故事中的女孩的多情?

这里讲宝玉对一个故事中的女子的多情。

看似是一种呆气,实则是可贵的悲悯。

与信仰和道德有关的东西是无所谓有没有的,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宝玉完全当真,正是他的生命的珍视,也正因此,他才能真心诚意对待身边的真实存在的女孩子们。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情节梳理填空】

由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史湘云还席,大家又齐聚大观园。

刘姥姥也有幸参与了这些活动。

首先是在稻香村,刘姥姥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接着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滑了一跤,幸无大碍。

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

贾母看到黛玉的纱窗颜色旧且不搭配,命令凤姐拿好纱换上;又嫌宝钗屋里太素净,使命鸳鸯拿些古董来装饰。

早饭是在秋爽斋吃的,鸳鸯凤姐合伙儿捉弄刘姥姥取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一场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

午饭是在缀锦阁下进行的,素有情趣的贾母还提议让唱戏的女孩子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中练习吹打。

大家按席位坐定后,贾母又提议行酒令助兴。

黛玉行令时无意说到“牡丹亭”、“西厢记”中两句词曲,宝钗回头盯看她。

刘姥姥也没犯难,什么“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着实有些野趣。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试分析刘姥姥被凤姐戏弄所引发的众人发笑百态:

史湘云一口饭都喷了出来;(心直口快之人,反应最快)

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身子最弱)

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撒娇)

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宠爱)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说不出话来;(又好气又好笑,但要保持其矜持庄重的姿态)

薛姨妈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与王夫人映衬。

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合:

扣。

前仰后合了)

惜春叫奶母揉一揉肠子。

(年幼撒娇,与宝玉又不同)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点面结合的手法)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

(这两个是导演,还要继续捉弄刘姥姥拿象牙镶金筷子吃鸽子蛋)

思考题2: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堆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试据此简要分析探春的个性。

探春的性格像男孩,追求大气,健康明朗,因此她的住处是开阔的;

屋内陈设和对联表达了探春的生命追求:

她的屋内也非一般闺阁女子的陈设,庶出的她一直对自己的人生有大的追求,她的气魄在后文的大观园改革中尽显;对联可以看出她喜欢烟霞的自由闲散,要用它作自己的骨骼,作为生命的本质,她喜欢住在山里,追逐泉石这些荒野的生命,而这些梦想正是她现实人生中所缺少的。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情节梳理填空】

刘姥姥的酒令新鲜又富野趣,逗得大伙又哄堂大笑起来。

而凤姐和鸳鸯还嫌捉弄得不够,便拿出十个竹根套杯灌刘姥姥酒,幸亏被贾母止住,但刘姥姥还是被哄着喝了一大杯。

而刘姥姥此行确是开了眼界,用十几只鸡配的茄子、各色花样新巧的点心,又着实让她大饱口福。

喝酒吃茶完毕,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人来栊翠庵。

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其他人都用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刘姥姥一口吃尽,称茶好,只是淡了些。

妙玉又私下拉黛钗至耳房,拿出两只珍贵的杯子给她俩喝梅花雪茶,却将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宝玉。

宝玉把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杯要来打算送给刘姥姥。

宝玉知道妙玉爱洁,所以走后命令小厮抬水放在山门外头,以供妙玉洗地,深得妙玉赞许。

而刘姥姥因为喝了许多酒,吃了油腻食物,大泻一阵后,晕乎乎地走到了怡红院,看到精美的床帐,便歪身睡倒,酒屁臭气散了一屋子。

幸亏袭人发现,及时收拾妥当,才没有被宝玉知道。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请结合本回有关妙玉的一些情节分析妙玉的形象。

妙玉本是出身于没落的书香仕宦之家的小姐,因自小多病,带发入了空门,后被请到贾府栊翠庵。

但她并非无欲无求六根清净,妙玉眼中的人是有亲疏雅俗之分的,她对宝玉另眼看待,喝茶时把自己绿玉斗给宝玉用,可以洞悉她对宝玉的好感。

妙玉才华阜比仙,孤芳自赏,孤傲清高。

她用收集的梅花雪窖藏化成的水来饮茶,刘姥姥喝茶用过的一套茶具,她嫌脏要全打碎扔掉。

却不知太高人过妒,过洁世同嫌,最终仍是陷于污泥之中。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方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情节梳理填空】

由于在园子里逛得太久,贾母有点儿感冒,就没有亲自送刘姥姥出去。

但刘姥姥确是不枉此行,得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有好多衣服绸缎、瓜果点心,满意而去。

临行前刘姥姥给凤姐的女儿取名为“巧姐”,取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之意。

吃过早饭,黛玉被宝钗叫到屋中“训斥”了一番。

原来在昨日行酒令时黛玉竟引用了《牡丹亭》和《西厢记》中的话。

宝钗“教导”黛玉不要被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说得黛玉心下暗服,自知有错,虚心接受了宝钗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

然后二人被请到李纨处,得知惜春因奉命作画而向诗社告假,众人追根溯源,埋怨起刘姥姥来。

黛玉嘴巧,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又取笑惜春要两年才能完成此画,惹得众人直骂她嘴刁。

而宝钗的一番评价更让黛玉的嘴“促狭”之极,黛玉不仅给惜春的画取名为“携蝗大嚼图”,而且在宝钗给惜春列出用料单子后,开玩笑说宝钗列的是嫁妆单子,被宝钗按在床上要拧她的嘴。

宝钗论画得到众人赞赏。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分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见证人:

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写出大观园的美丽和奢华。

第二个作用是陪衬者:

通过她写活了许多人物,如妙玉、凤姐、贾母、宝玉、鸳鸯、平儿等;通过她进行富贵与贫贱的对比。

第三是结构上的穿针引线作用:

与“一进”和“三进”情节遥相呼应。

为日后贾家败落刘姥姥挺身而出救巧姐埋下伏笔。

第四是具有象征意义:

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

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思考题2:

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①善良质朴的老人家②勤劳能干的劳动者。

③热心助人的好心肠。

④智慧机变的公关师。

⑤幽默识趣的老太太。

⑥率直大度的好脾气。

⑦乐观健康的生存者。

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情节梳理填空】

贾母提出为凤姐做生日,方法是凑份子。

邢夫人也被叫来了。

贾母带头二十两。

贾母命尤氏全权办理。

共凑一百五十两。

凤姐对邢夫人、王夫人各出十六两不服,叫分别替两位姐儿出了。

又要周、赵姨娘也出份子。

尤氏体恤平儿、鸳鸯并周姨娘、赵姨娘等人,把她们的份子偷偷还给了她们。

而凤姐在贾母前应承替李纨出份子,过后又赖掉。

而到了这天一大早,宝玉便穿着素服偷偷到城郊水仙庵,焚香祭奠投井自杀的金钏儿。

他借了香炉,来到井台上,焚香施礼,表露内心的伤悼。

有趣的是,小厮茗烟虽不知被祭者是谁,却可着宝玉的心意说了一番呆话,“保佑二爷来生变女孩儿,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竟把宝玉逗笑了。

宝玉偷偷出门,搞得全家人着急万分,听戏都不安稳,直到宝玉回来才放心。

贾母用“叫你老子打你”相威吓。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作者为何将凤姐的生日与宝玉的祭奠放在同一回叙写?

一边是凤姐生日众人的“闲取乐”,一边是金钏儿死后宝玉的“不了情”。

以乐衬悲,更能体现出宝玉的真诚忏悔与无限怀念之情。

凤姐的生日,也是金钏的生日。

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命运,一个正在经历着生命的繁华,一个已凄凉的告别人世,两种人生,对照着写,体现了作品“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艺术特点。

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情节梳理填空】

宝玉祭金钏儿的事,只有黛玉略猜着一二,因此趁看戏的话头儿,讥讽了他一顿。

凤姐的生日宴会仍然继续,从尤氏、众姐妹直至诸丫头纷纷给她敬酒,她推辞不过,竟喝得有些过量了,于是想躲回家歇会儿再来。

没想到贾琏正与鲍二的媳妇偷情,虽然派小丫头望风,仍被凤姐逮了个正着。

凤姐醋意大发,先拿平儿出气,并抓住鲍二家的厮打。

贾琏大怒,拿着剑追杀凤姐,被贾母骂住,并留风姐在她那儿过夜。

凤姐迁怒于平儿,凤姐打骂平儿,平儿找刀子要寻死,后被李纨带到怡红院。

宝钗和袭人劝平儿。

宝玉先替凤姐、贾琏给平儿道歉,后又拿出胭脂饰品侍候平儿理妆。

宝玉想平儿侍奉俗琏威凤,其命之薄比黛玉更甚,不禁为之落泪。

第二天一早,邢夫人带着贾琏来贾母处谢罪。

贾母逼他分别给凤姐和平儿赔了不是,又训斥了几句,几人才和好回家。

又听说鲍二媳妇上吊死了,贾琏偷偷打发了二百两银子,又幸亏王子腾帮忙,方了此事。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情节梳理填空】

凤姐正在安慰平儿,忽见李纨带诸姐妹来访。

她们名义上是请风姐做诗社的监社御史,但凤姐明白是找她要钱,不得不答应出资五十两。

大家正说笑着,管家赖大之母因孙子升了官,来请贾母等人赏脸去她家喝酒看戏,并顺便替周瑞犯错的儿子向凤姐求了情。

而黛玉因为今秋多游玩了几次,咳嗽病又比往日加重了些。

宝钗来看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

宝钗看她的药方太热,劝黛玉每天早起喝燕窝粥。

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

黛玉承认“我竟自误了”。

又说自己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宝钗前日那样教导她。

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

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

刚刚搁笔,宝玉披蓑戴笠看望她。

黛玉先说宝玉象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

黛玉见天色已晚,急忙催他回去歇息。

黛玉送宝玉玻璃绣球灯回去,自己才睡下。

宝钗又差婆子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黛玉感念宝钗。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分析《秋窗风雨夕》在书中的作用。

风雨词中一连串的“秋”,是黛玉的命运之秋也,也是贾府由繁荣的春夏进入萧疏的秋的象征。

《秋窗风雨夕》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

这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是一次重要的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