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8885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第22课《月光曲》知识点

课文原文+写字表+词语表+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同步练习

 

课文朗诵下载

提取码:

74c2

课文写字表

菜谱  蓬莱  绿茵  盲目  纯洁  关键  缕述  陶土  

 课文词语表

谱写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课文原文文字版课本内容

《月光曲》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

“是呀,可是音乐会的人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

“先生,您找谁?

走错门了吧?

”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哇!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课文知识点梳理

一、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传”,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背诵第九自然段。

3.能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情感的美。

4.学习作者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贝多芬的善良和爱心。

二、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

三、我会写组词

谱:

pǔ(谱写、乐谱、靠谱)

莱:

lái(蓬莱、莱阳、莱茵河)

茵:

yīn(绿茵茵、绿草如茵)

盲:

máng(盲人、盲道、色盲)

纯:

chún(纯蓝、纯熟、纯粹)

键:

jiàn(键盘、琴键、按键)

缕:

lǚ(一缕、一丝一缕、千丝万缕)

陶:

táo(陶醉、陶瓷、陶器)

四、多音字

乐:

yuè(音乐)lè(快乐)

弹:

tán(弹力)dàn(弹弓)

创:

chuán (创说)zhuàn (自传)

奔:

bēn(奔跑)bèn(投奔)

五、近义词

幽静——寂静著名——闻名清秀——秀丽 

激动——兴奋纯熟——熟练恬静——安静 

照耀——照射陶醉——沉醉美妙——美好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

六、反义词

幽静——喧闹微弱——强烈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美妙——丑陋

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七、理解词语

谱写:

写作(乐曲等)。

幽静:

寂静。

断断续续: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文中指琴声不连贯。

清秀:

美丽而不俗气。

失明:

失去视力;眼瞎。

陌生:

生疏;不熟悉。

纯熟:

很熟练。

清幽:

(风景)秀丽而幽静。

微波粼粼:

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

恬静:

安静;宁静。

陶醉: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记录:

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八、句子解析

1.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

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

学习本句,要侧重语意的领会。

可通过联系上文中兄妹俩的对话,反复朗读,让学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

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3.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

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4.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

“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

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

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

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5.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

“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

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九、问题归纳

1.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2.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哪!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姑娘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

姑娘所说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一是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3.姑娘为什么说“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由此可见姑娘家境贫穷,她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4.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

她是怎么知道弹奏曲子的人是贝多芬的?

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纯熟的琴技,再联系到贝多芬在附近演出,这让懂音乐的盲姑娘断定这个人就是贝多芬。

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盲姑娘的激动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

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能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

十、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节):

写《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10节):

详细地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九、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天空出现的“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月光照耀,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3.小练笔: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示例:

静静的夜晚,我站在窗前,把心情放在吹拂的凉风里,任凭满天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记忆。

我带上耳机,按下“play”键,听着那自己最钟爱的乐曲。

这夜,赠人以思考的氛围,这乐曲,赠人以梦境的温柔。

我闭上双眼,一切烦恼随风流逝,只有乐曲使我遐想:

我那高高的山梁后面,是家乡那一片可爱的秋……

在缓缓的钢琴前奏中,我仿佛推开了一扇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一直通往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路两旁是一棵棵火红的枫树,手掌形的枫树叶正随着连绵悠长的乐曲有节奏的下降,一片一片又一片。

我完全沉浸在这火红色的世界中,不禁轻轻举起双手想拥抱这奇妙的世界。

继续往前走,一条小溪横在我的面前,溪水随着乐曲中“叮叮咚咚”的声音往前流,它的对岸是一间正冒着炊烟的田间小屋,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的歌唱,唱出了一首《秋之韵》。

溪水旁的一丛丛野菊花像在对我微笑,好似在告诉我:

“秋来了,秋来了,欢迎来到秋的世界”。

同步练习及答案

22月光曲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yuèpǔzhùmíngqínjiàntáozuì

()()()()

shàshíjiānmángrénbōtāoxiōngyǒng

()()()

二、形近字组词。

茵()盲()券()腊()

菌()育()卷()蜡()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粒缕艘番片层株支摞

一()画报一()石子一()帆船

一()话语一()草滩一()微云

一()歌曲一()柳树一()涟漪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乐谱著名琴键陶醉霎时间盲人波涛汹涌

二、绿茵茵细菌盲人教育入场券卷子腊月蜡笔

三、摞粒艘番片缕支株层

22月光曲第二课时

1、情感体味(填序号)。

A.遗憾、内疚B.迫切、渴望C.诚恳、热情D.赞叹、惊喜E.体谅、安慰

1.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弹得,那有多好啊!

()

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4.不,我是来谈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5.谈得多纯熟啊!

感情多深哪!

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二、课内阅读。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

③()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按原文填空。

2.用“”在文中画出实在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

(2)(3)  

4.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第④句表现了乐声(),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A.气势逐渐增强B.轻柔舒缓C.高昂激越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B2.A3.E4.C5.D

二、1.水天相接微波粼粼一缕一缕

2.实在事物: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联想事物: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3.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海面波涛汹涌

4.BAC

课后习题答案

第22课《月光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答:

弹第一曲因为贝多芬被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所感动;弹第二曲因为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2、反复地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

听着贝多芬的琴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

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

第二幅: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天空出现的“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

月光照耀,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3、小练笔: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示例:

静静的夜晚,我站在窗前,把心情放在吹拂的凉风里,任凭满天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记忆。

我带上耳机,按下“play”键,听着那自己最钟爱的乐曲。

这夜,赠人以思考的氛围,这乐曲,赠人以梦境的温柔。

我闭上双眼,一切烦恼随风流逝,只有乐曲使我遐想:

我那高高的山梁后面,是家乡那一片可爱的秋……在缓缓的钢琴前奏中,我仿佛推开了一扇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一直通往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路两旁是一棵棵火红的枫树,手掌形的枫树叶正随着连绵悠长的乐曲有节奏的下降,一片一片又一片。

我完全沉浸在这火红色的世界中,不禁轻轻举起双手想拥抱这奇妙的世界。

继续往前走,一条小溪横在我的面前,溪水随着乐曲中“叮叮咚咚”的声音往前流,它的对岸是一间正冒着炊烟的田间小屋,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的歌唱,唱出了一首《秋之韵》。

溪水旁的一丛丛野菊花像在对我微笑,好似在告诉我:

“秋来了,秋来了,欢迎来到秋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