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076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6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docx

高考复习之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填图训练及巩固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检测(读图训练)

(一) 中国地形图

1.主要地形区的骨架——山脉。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

a—阴山、昆仑山—b、南岭。

(3)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g、阿尔泰山脉。

(4)南北走向山脉:

h、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

i喜马拉雅山脉。

2.主要地形区分布。

(1)四大高原: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高原。

(2)四大盆地:

E四川盆地;F盆地;G塔里木盆地;H盆地。

(3)三大平原:

L东北平原;M华北平原;N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 中国气候分布图

1.读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温度带名称:

①带;②中温带;③带;④带;⑤热带;⑥气候区。

(2)我国四大盆地分别位于的温度带:

塔里木盆地位于带、准噶尔盆地位于带、柴达木盆地位于高山气候区、四川盆地位于带。

(3)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温度带是高山气候区、暖温带、带、暖温带。

(4)甘肃省地跨带、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区。

2.读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山—唐古拉山—山一线。

(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的对比关系,其中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年等降水量线。

(三) 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

1.长江概况。

源头、注入海洋

发源于①山,注入②海

流程、流量、流域面积

全长6300,居世界第3位,流量近100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

流经省区(简称)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

上中下游的划分

a为,b为

主要支流和湖泊

③江,④岷江,⑤江,⑥江,⑦江,⑧湘江,⑨江,⑩湖,⑪湖

 

2.黄河概况。

源头、注入海洋

发源于①山,注入②海

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

全长5464,流域面积为75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480亿立方米

流经省区(简称)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上中下游的划分

③,④

主要支流

⑤大通河,⑥洮河,⑦河,⑧河

二.巩固训练

下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

据此回答1~2题。

一月平均气温(℃)

七月平均气温(℃)

地区代号

-2.3

14.9

4.6

25.8

7.8

19.9

-1.3

26.7

1.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拉萨B.②为西安C.③为成都D.④为昆明

2.下列有关四地所在地形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①位于湟水谷地B.②位于成都平原C.③位于黄土高原D.④位于云贵高原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塔里木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云贵高原D.东北平原

4.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作用形式分别为(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5.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

A.湘、辽、宁B.台、鲁、苏C.青、粤、晋D.桂、甘、豫

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

m)。

读图完成6~8题。

6.甲、乙、丙、丁四地黄土覆盖层可能最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7.黄土高原民居窑洞冬暖夏凉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暖温带B.降水少、晴天多C.黄土表层吸热强D.墙体厚、保温性能好

8.图中窑洞选址在丁处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夏季风迎风坡B.位于阳坡C.地势平缓D.靠近河流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所示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B.图②所示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图③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图④所示山脉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10.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穿越的山脉是(  )

A.①B.②C.③D.④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

读图回答11~12题。

11.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北皆旱B.南涝北旱C.南旱北涝D.南北皆涝

12.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风减弱B.夏季风减弱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D.温室效应加剧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

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14.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

A.900mB.1500mC.2000mD.3000m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年11月下旬天气信息记录表(表中气温数值分别为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据此回答15~16题。

时间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9日

天气

多云

中雨

小雨

小雨

多云

中雨

多云

晴到多云

阴有小雨

气温(℃)

12~18

13~15

8~17

5~11

8~13

6~15

3~11

7~13

1~13

9~14

15.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B.松嫩平原C.河套平原D.珠江三角洲

16.此时期该地降水日数偏多的原因是(  )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B.暖湿气流较强,且冷空气影响频繁

C.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D.热带低压影响频繁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17~18题。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

量()

多年平均暴

雨日数(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17.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

18.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

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

20.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

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

根据表中资料,回答21~22题。

河流

径流总量(亿立方米)

多年平均含沙量

(千克/立方米)

226

61

624

0.14

118

4.6

2700

0.16

21.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22.其中属于外流河的是(  )

A.甲、乙、丙B.乙、丙、丁C.丙、丁D.甲、乙、丁

下图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反映松花江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4.②河流径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  )

A.流域面积最小B.河流长度最短C.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区D.水土流失严重

读某河流水系图,回答25~26题。

25.该河流许多支流与干流垂直的原因是(  )

A.人工裁弯取直

B.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

C.山脉走向多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D.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26.该流域上游地区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治(  )

A.石质荒漠化B.土地沙漠化

C.次生盐渍化D.水土流失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

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读图,回答27~28题。

27.文中所说的梅关古道,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8.梅关古道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

如图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

读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①年降水量 ②径流深 ③河道频率B.①河道频率 ②径流深 ③年降水量

C.①径流深 ②河道频率 ③年降水量D.①河道频率 ②年降水量 ③径流深

30.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系密度的空间分异与径流深的变化趋势成反比

B.东北河道频率高于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C.华北平原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深偏小,故河道频率也很小

D.湛江以北石灰岩地区大量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

如图是长江四条主要支流年内水量分配图。

读图,回答31~32题。

31.图①②③④与下面选项排列顺序一致的是(  )

A.乌江、汉江、湘江、嘉陵江B.湘江、乌江、嘉陵江、汉江

C.汉江、湘江、嘉陵江、乌江D.嘉陵江、湘江、乌江、汉江

32.下列各河流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河流域空气湿度大、多云雾、阴天B.②河盛夏水量大减,注入我国最大淡水湖

C.③河大部分流经高原,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D.④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泄洪不畅

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是区分可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志。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年某月14、15日两天霜冻线的分布。

据此,完成33~34题。

33.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A.10月B.8月

C.5月D.2月

34.造成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D.河流分布

2015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遭受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35~36题。

35.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受地形影响B.受锋面影响C.受台风影响D.受高压控制

36.2015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

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37~38题。

37.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

读图,回答39~40题。

39.关于该河段水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明显的夏汛B.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C.有凌汛现象D.水能丰富

40.该河段形成地上河,泥沙主要来自(  )

①流水搬运上游黄土至该河段沉积②风力搬运附近沙尘至该河段沉积③河岸崩塌,泥沙在河床沉积④附近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泥沙在河床沉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茶马互市主要在甘南地区,易马的茶叶取于川蜀。

茶树具有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的特性。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西域等地向中亚、西亚等国输送。

下图为甘肃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简析四川盛产优质茶叶的自然原因。

 

(2)试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简析历史上甘南地区茶马交易兴盛的原因。

 

(3)分析祁连山北侧城市分布较多的原因。

 

(4)简要分析黑河下游径流量较小的原因。

 

42.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河流与某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沿26°N纬线从甲点到乙点气温的变化特点。

 

(2)丙地、丁地何处年降水量较多?

并说明原因。

 

(3)简析A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

36-40

二非选择题

41.解析:

(1)题,结合四川自然特征和茶树生长需要的条件回答即可。

(2)题,注意图中甘南北方为内蒙古高原、南部为四川;两地分别出产马匹和茶叶;则在此交易距离都较近。

第(3)题,城市分布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注意西部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的影响很大;还有材料中提及丝绸之路的影响。

第(4)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下游为沙漠区,气候干旱,蒸发、下渗多,使之水量逐渐减少。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酸性红壤,利于茶树生长。

(2)位于亚热带与温带、湿润区与干旱区交界地带;为农耕区与牧区交界处;其以南产茶叶,以西以北产马匹。

(3)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温暖;多冰川融水(北多河流),水源较充足;古丝绸之路经过,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4)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流经干旱区,蒸发量大;沙质土壤,下渗强;中上游地区引水截留。

42.解析:

(1)题,首先从图中找出沿26°N纬线从甲点到乙点所穿越的等温线,然后描述气温变化特点即可。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丁地位于背风地带,故丙地降水量较多。

第(3)题,分析A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主要从气候类型对降水量的影响以及河流所在区域落差两个方面入手。

答案:

(1)由低于28℃升高到28℃以上,再降到26℃以下。

(2)丙地多。

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丁地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地带,且地势较低平。

(3)A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A河发源地到入海口的落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