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080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x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2周教学设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时

2

考点、知识点

1、文言知识积累

2、人物形象分析

3、艺术特色赏析

4、拓展延伸,高考链接

学习目标

1、硕翰:

议论文结构特点、论点论据,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品味语言

2、A部:

议论文结构特点、论点论据,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3、B部:

了解作家以及《爱的艺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一艺:

了解作家以及《爱的艺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重、难点

重点:

硕翰:

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品味语言,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A部:

议论文结构特点、论点论据,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B部: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4、一艺:

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

难点:

硕翰:

高考论述类考点把握,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A部:

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B部:

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一艺:

理清文章的思路,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学习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建议

教师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以考场外父母等待孩子的一组图片导入新课。

那么我们今天就站另外一个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板书题目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这样两个目标:

2.推进新课:

出示教学目标,了解作者。

 

1、作家介绍:

弗罗姆著名的德国(后加入美国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

 

《爱的艺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

2、解题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对象:

父亲、母亲、孩子 内容:

 爱  

3、本文是属于议论文,课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让学生谈谈自己阅读的感受以及对文章初步理解。

 

明确:

阐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父爱和母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4、母爱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

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5、父爱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 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积极面:

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

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6、父爱与母爱的特点比较?

 明确:

母爱:

①无条件。

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

②自然世界。

故乡。

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

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

 

②思想世界。

法律、秩序、纪律等。

 

  优缺点:

母爱:

①伟大,渴求。

②不需努力,无需赢得。

             

父爱:

 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

②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7、关于作者提出的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你认同

吗?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有下列几点可供参考:

   

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

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带来了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

母亲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但是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

无论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为孩子的离去而感到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

这种空虚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

 

  3、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

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三:

合作探究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

(学生填表)

年 龄 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婴儿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8岁以下(幼儿期)

有被爱的意识,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8—10岁(童年期)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

开始呼唤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应为我需要你”

成熟时期(成熟期)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明确:

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

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教师质疑,深入感知】

2、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3、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

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

4、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

5、尝试回答问题: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

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

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6、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明确: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明确: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7、成熟的爱来自于成熟的人生与成熟的灵魂在文中,作者认为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完全的标志是什么?

明确:

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

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四:

拓展  如何正确理解、对待父母的爱?

 

材料:

沉迷于网络的17岁青年王×涛,因为向母亲讨要几十元上网费不得,恼羞成怒,竟然举刀将母亲杀死。

当父亲回家看到这一切时,王×涛二话没说,举刀就向父亲头上砍去。

据王某交代,他被警察按在地上时没有任何的害怕,连恐惧都没有,而且自己对于杀死的妈妈没有丝毫的痛心感觉。

  

五:

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

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

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

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

“谢谢!

”(《感恩的心》音乐声响起)

1、学生看了之后很感动,很多同学想到

自己中考时父母期盼的眼神。

 

在讲解题解时候,许多学生误解对象有两个,学生往往能回答出本文写了父爱与母爱区别 

2.思考考讨论

3、讨论与习题结合

 

 

1、分层设置

2、以学生学为主体

3、学生积极思考参与

4、环节教学,层层深入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钓鱼的医生

汪曾祺

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他家挨着一条河。

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

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钓鱼很有经验。

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

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

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

“爸——!

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

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

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

王淡人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

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

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

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

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

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王淡人家吃饭不致断顿,——吃扁豆。

瓢菜、小鱼、糙米——和炸鹌鹑!

穿衣可就很紧了。

淡人夫妇,十多年没添置过衣裳。

只有儿子女儿一年一年长高,不得不给他们换换季。

有人说:

王淡人很傻。

王淡人是有点傻。

去年、今年,就办了两件傻事。

去年县里闹了一次大水。

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孤岛一样的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

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结实实的撑船用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

他会水,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

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一村子人都病倒了。

但是泰山庙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

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专在救生船上救人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

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

眼看这只船在惊涛骇浪里颠簸出没,终于靠到了那个孤村,大家发出了雷鸣一样的欢呼。

这真是玩儿命的事!

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拿一条命换一块匾,这是一件傻事。

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今年。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放风筝的朋友。

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连一片瓦都没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

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

搭背。

说:

“你不用走了!

”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

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

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有人问王淡人:

“你干吗为他治病?

”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

“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汪炳没有一个钱。

白吃,白喝,白治病。

病好后,他只能写了很多鸣谢的帖子,贴在满城的街上,为王淡人传名。

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看“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做傻事,每天钓鱼。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淡人家通道里挂着的匾交待了他家世代行医,也突出他“急公好义”的性格,为下文叙述这块匾的由来埋下伏笔。

B.王淡人医德高尚,善良淳朴,淡泊名利。

不管是落魄的老友,还是贫困的病人,他都会尽力相救,得到了他们的尊重。

C.“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这一细节描写,自然朴实,简练传神,平淡之中带有诗意。

D.结尾处“一庭春雨,满架秋风”呼应了前文王淡人医室的对联,也表现了他洒脱淡泊,甘于清贫,富有生活情趣的特点。

2、小说花费较多的笔墨去写王淡人的“钓鱼”,这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有人评价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总是从不同的层面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

请从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表现手法两个方面中,任选其一进行简要探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谎言

高沧海

一切要从夏至的丈夫说起。

夏至的丈夫是一名生意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四十七岁又零十天的一个黄昏,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客死他乡。

噩运当头,夏至第一个接到了消息。

就在那天黄昏还早些时候,丈夫还和夏至通过电话,他说平安抵达,莫念。

她则告诉他,妈才吃了一碗大米粥,还吃了一块甜瓜,现在正在看动画片,安静安详,勿念。

妈是丈夫的妈,早年丧夫,只守着这一个独子。

老来瘫痪在床,全凭夏至照料。

夏至悲痛震惊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瞒住这可怜的老太太,这能要了她的命。

托了借口,处理完丈夫的身后事,夏至回家来。

夏至的样子憔悴且衣裳显宽,摇摇晃晃,精神恍惚,老太太十分诧异,你这是怎么了?

夏至抱住老太太,好一番号啕大哭。

她说,妈,你那好儿子,不要我了!

夏至哭哭啼啼,时至今日,她也不再瞒老太太了,她这几天就是在交涉这件事。

她已被老太太的儿子无情地抛弃了,嫌她年纪大了,不好看了,老太太的儿子在外面又重新有了一个家,重新有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至少比他年轻二十岁。

老太太激动地拍着床板,畜生,畜生!

老太太说,你给那个畜生打电话,让他来见我!

换号了,打不通。

你去他那里闹!

说是在上海,也有说在北京,隔这样远,哪里找他去。

老太太问夏至,姑娘,这么说,他真不要媳妇了?

夏至点头。

他也真不要妈了?

夏至再点头。

老太太哭着说,畜生啊,白眼狼啊!

夏至轻轻拍着老太太的背,妈,你放心,还有我呢,你永远是我妈。

老太太说,权当我没养儿子了,丢人现眼!

我去看望夏至。

夏至住在一个叫兰陵的地方。

兰陵是我可以想到的最美的城市,那里有一座国家公园,从夏至的门前伸展一条柳阴大道,一直通向兰陵国家公园的北门。

夏至撩开门上的珠帘子,她转头向屋里喊,妈,我同学来了。

桌上是一篮洗好的甜瓜,翠玉似的,老太太坐在床上招呼说,同学,你吃,你吃。

夏至说,老太太喜欢吃甜瓜,便以为天底下的人都喜欢吃。

她声音也不悄悄,也不怕老太太听见。

说完了笑,我便接了甜瓜,不客气地吃了。

老太太目不转睛地看我,我说,好吃,好吃。

老太太笑了。

老太太说,同学,你也不是外人,你认识的人里有合适的青年,介绍给夏至啊。

夏至说,妈,说哪里去了呀。

老太太说,我老太婆年岁大了,指不定哪天就咔嚓了事,我那个儿子不顶事,就当废了没了,你说,不找一个人,夏至多孤单。

夏至说,妈,跟您说多少回了,哪天您老人家老了,不在了,差不多我也就退休了,我就回郑州老家。

夏至说她的老父老母住在郑州的郊区,小桥流水,有一大片田地,她将来可以帮着他们种菜种瓜,栽树栽花。

老太太让夏至带我去公园玩,她正好也要自个儿眯困一会儿小觉。

夏至说她早上六点半起床,去小区对过儿早点摊上来一碗热豆浆,她可以吃下四根老油条。

八点十分她出门上班,老太太床边伸手可及的木桌上,纱罩下有一碗豆浆,两根老油条,或者两个小素包,那是夏至给她捎带回来的早餐。

中午十二点,夏至回家吃饭,路上也会捎点小菜回来。

白天家里雇了一位帮忙的老阿姨。

蒸屉里热着馒头,馒头要暄腾腾地热着才会有麦子的味道,老太太总是这样说。

傍晚,老阿姨拾掇好了,老太太有时倚靠在床上,也捏花边水饺,数算着时间,一锅水坐在炉上咕嘟咕嘟开花时,正好夏至到家。

这边洗手擦脸的工夫,一群小白鹅已出锅,挨挨挤挤。

老阿姨这时告辞。

老太太眼巴巴瞅着,夏至正吃着,牙齿一紧,吐出一粒花生仁,老太太开心地笑了,她说,祝我姑娘事事如意,早早遇上一位好青年呀!

我说,这件事,就不怕不小心穿了帮,被老太太看穿?

夏至说,老太太年纪越大,也是稀里糊涂了。

我说,夏至,节哀顺变,别苦了自己,真心祝福你,遇上合适的就嫁了吧。

夏至摇头,她说,忘不了他。

以后再说吧。

我与夏至坐在一起,她憧憬着向日葵花开,或许她自己也就相信了郑州的乡下一说。

而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哪里有什么老父老母,哪里有什么郑州的乡下,哪里有什么一大片田地,我的同学夏至,自小就父母双亡。

(选自《天池》)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头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写夏至的丈夫去世,这样就把小说的矛盾揭示出来——夏至和婆婆怎么生活。

B.“夏至悲痛震惊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瞒住这可怜的老太太,这能要了她的命”,这第一反应表现了夏至的善良。

C.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这是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灵活地设置情节。

中间插入“我”这个角色,我就是作者本人。

D.本文情节清晰,语言简洁,用平凡的语言叙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但是就是这平凡的故事反映了中华儿女的不平凡。

2、生活中“谎言”不让人喜欢,小说却以“谎言”为标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说在情节构思上有何特点?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

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D.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

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若齐、梁綺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

②以意为主,势次之。

势者,意中之神理也。

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③诗文俱有主宾。

无主之宾,谓之乌合。

俗论以比为宾,以赋为主;以反为宾,以正为主,皆塾师赚童子死法口。

a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決洽。

若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

“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于许浑奚涉?

皆乌合也。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得主矣,尚有痕迹。

“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然,熔合一片。

节选自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注)①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

②在狭小的圈子里讨生活。

③意为见识浅,方法笨。

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耶B.也C.耳D.矣

2、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概括选文每段的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与“宾”即主次关系,只有确立主旨,次要内容才有意义。

B.“主”与“宾”即情景关系,以情驭景,方能情景交融成为一体。

C.“主”与“宾”即主次关系,次要内容离开主要内容没有意义。

D.“主”与“宾”即情景关系,单纯的景物是没有价值的。

5、请举例分析运用比喻说理的作用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别韦司士①

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乌堪求侣,无那②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③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注)①韦司士:

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

②无那;无奈。

③曲星:

拐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