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风课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69139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工业通风课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通风课设.docx

《工业通风课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通风课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通风课设.docx

工业通风课设

摘要

通风工程一方面起着改善居住建筑和生产车间的空间条件,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许多工业部门有时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产品质量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风工程在内容上基本上可分为工业通风和空气调节两部分。

工业通风的主要任务是,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有害气体、高温、高湿、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保护大气环境。

本设计中,采暖方式对小型车间或毗邻大车间的工部应尽量采用散热器采暖,对于大型车间则可采用散热器与热风系统联合采暖。

车间通风在所有情况下,如果可能,应最大限度地采用最有效的局部排风。

在设备处就地排出有害物。

局部排风有:

槽边排风罩、带吹风的槽边排风罩、通风柜伞形罩、通风小室、吸尘罩等等

通过本次课设,基本掌握工业厂房通风供暖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初步了解收集设计原始资料(包括室内空气参数、室外气象资料、工艺和土建资料)地方法;了解、学会查找和应用本专业相关设计规范、标准、手册和相关参考书;学会正确应用所学理论解决一般通风工程问题地方法步骤,学会全面综合考虑通风供暖工程设计,同时提高设计计算和绘制工程图的能力。

一原始资料

二车间各工部室内计算参数的确定及热负荷的计算

三车间各工部电动设备、热槽散热量的计算

四车间各工部通风与供暖方案的确定

五车间各工部散热器散热量、型号及数量的选择计算

六车间各工部机械排风量的计算

七车间热风平衡、送风小室的计算及加热器的选择

八对夏季室内工作温度进行校核

九水力计算

十设备汇总表及散热器片数的附表

固原电机厂电镀车间通风与供暖系统设计

一、原始资料

1.1厂址:

固原市

1.2室外气象参数

室外计算温度℃

室外风速m/s

冬季

夏季

冬季平均

夏季平均

供暖

通风

通风

-12.9

-11.5

23.3

2.2

2.8

1.3工艺资料见任务书

1.4工作班制两班制

1.5建筑结构资料见任务书

1.6热源参数:

130—70℃热水。

二、车间各工部室内计算参数的确定及热负荷的计算

2.1建筑物各工部的体积计算

Ⅰ厕所和更衣室:

6000×4750×3300=94.05m3

Ⅱ喷砂室:

6000×4750×3300=94.05m3

Ⅲ抛光室:

6000×4750×3300=94.05m3

Ⅳ发电机部6000×4750×3300=94.05m3:

Ⅵ仓库6000×4750×7000=199.5m3:

Ⅴ准备工部:

18000×4750×7000=598.5m3

Ⅶ办公室:

6000×4750×3300=94.05m3

Ⅷ电镀部:

27000×7250×7000=1370.25m3

Ⅸ溶液配制室:

3000×4750×7000=99.75m3

2.2查工具书

建筑名称

建筑物体积(1000m3)

供热比热特性指标

(qn,v)W/3·℃

通风比热特性指标

(qf,v)W/m3·℃

电镀部

2~5

0.7~0.64

4.65~3.49

供暖比热特性指标计算:

qn,v=0.7-

×(0.7-0.64)=0.67W/m3·℃

2.3建筑物热负荷计算(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130)

①采用供暖体积热指标法:

Qn=αqn,yV(tn,p-tw)

式中qn,y—建筑物供暖热指标,本设计中其值为0.67W/m3?

℃;

α—修正系数,查得值为1

tn,p—室内平均计算空气温度,℃;

tw—供暖室外计算空气温度,℃。

以喷砂室为例详细计算:

Qn=αqn,yV(tn,p-tw)=1×0.67×94.05×(14-4)=630.14W

其它各工部计算结果见下表:

建筑物热负荷计算(白天)

编号

工部名称

房间体积m3

qn,vW/m3?

tn,p℃

tw℃

α

QnW

厕所和更衣室

94.05

0.67

12

4

1

504.11

喷砂室

94.05

0.67

14

4

1

630.14

抛光室

94.05

0.67

14

4

1

630.14

发电机部

94.05

0.67

10

4

1

378.08

准备工部

598.5

0.67

18

4

1

5613.93

仓库

199.5

0.67

8

4

1

534.66

办公室

94.05

0.67

18

4

1

882.19

电镀部

1370.25

0.67

18

4

1

12852.95

溶液配制室

99.75

0.67

18

4

1

935.66

②采用供暖体积热指标法:

Qn=αqn,yV(tn,p-tw)

式中qn,y—建筑物供暖热指标,本设计中其值为0.67W/m3?

℃;

α—修正系数,查得值为1;

tn,p—室内平均计算空气温度,℃,车间在非工作期间为5℃,不设送风系统的情况下,取室内平均计算温度;

tw—供暖室外计算空气温度,℃。

以厕所和更衣室为例做详细计算:

Qn=αqn,yV(tn,p-tw)=1×0.67×94.05×(12-4)=504.6W

其它各工部计算结果见下表:

建筑物采暖热负荷计算(夜晚)

编号

工部名称

房间体积m3

qn,vW/m3?

tn,p℃

tw℃

α

QfW

厕所和更衣室

94.05

0.67

12

4

1

504.11

喷砂室

94.05

0.67

5

4

1

63.01

抛光室

94.05

0.67

5

4

1

63.01

发电机部

94.05

0.67

5

4

1

63.01

准备工部

598.5

0.67

5

4

1

401.0

仓库

199.5

0.67

5

4

1

534.66

办公室

94.05

0.67

18

4

1

882.19

电镀部

1370.25

0.67

5

4

1

918.07

溶液配制室

99.75

0.67

5

-25

1

66.83

2.4通风负荷计算

通风负荷Q=总热负荷Qn-采暖热负荷Qf-设备散热量Qs

以抛光室为例做详算,Q=630.14-63.01-400=167.13W

其他工部详见如下表格:

编号

工部名称

总热负荷QnW

采暖热负荷QfW

设备散热量QsW

通风热负荷QW

厕所和更衣室

504.11

504.11

0

0

喷砂室

630.14

63.01

0

567.13

抛光室

630.14

63.01

400

167.13

发电机部

378.08

63.01

10800

-10358.91

准备工部

5613.93

401.0

744.30

4468.63

仓库

534.66

534.66

0

0

办公室

882.19

882.19

0

0

电镀部

12852.95

918.07

2139.67

9795.21

溶液配制室

935.66

66.83

0

868.83

注:

发电机室内直流发电机产生很大热量,散热量10800W,夏季应采用机械排风清除余热,且应保证室温不超过40℃(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26℃)。

⑴通风量计算

两台直流发电机产热量Q=10800W

设室温为40℃,又室外平均温度为26℃,则温差为Δt=40-26=14℃

则风量为G=

=0.76㎏/s=2370.88m3/h。

⑵选定风机型号和配套电机

根据所需风量、风压及选定的通风机类型,确定通风机的机号。

在确定通风机的机号时,应修订风量。

风量:

L'=K?

L=1.15×2370.88=2726.51m3/h

选定离心风机4-72-11№3.6A,相关性能参数见设备汇总表。

三、车间各工部电动设备、热槽散热量的计算

查《实用供热与空调设计手册》P955

3.1电动设备散热量Q

Q=1000nN=1000×0.25×0.8=200W

n为综合系数,一般电动设备和不用乳化液的机械加工机床取0.25,用乳化液的机床取0.15~0.2,本设计中取0.25。

3.2发电机散热量

直流发电机散热量Q=

=5400W

发电机部有两台电动发电机Q=2×5400=10800W

编号

工部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功率NKW

工部设备总散热量QW

抛光室

*3,4

抛光机

0.8

400

发电机部

5,6

电动发电机

9

10800

准备工部

7

去毛滚筒

0.1

25

3.3各种槽表面散热量见《简明通风设计手册》P43

Q=1.16*(4.9+3.5v)*(t2-t1)F

式中Q—散热量,W;v—水面上空气流速,m/s;

t1—热水温度,℃;

t2—周围空气温度,℃;

F—热水槽面积,㎡。

以准备工部热水槽为例作详算如下:

单个热水槽散热量Q=1.16×(4.9+3.5×0.25)×(50-18)×0.48=102.90W

因为准备工部有两个热水槽,故热水槽总的散热量Q=2×102.90=205.8W,

其它各槽的散热量计算如下:

编号

工部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散热表面温度℃

tn,p℃

控制风速vm/s

热水槽面积A㎡

单个槽散热量QW

总散热量QW

准备工部

10,14

热水槽

50

18

0.25

0.48

102.90

744.30

*13

化学去油槽

80

18

0.3

1.2

513.51

电镀部

18,40,32

热水槽

50

18

0.25

0.48

102.90

2139.67

*20,21

电解除油槽

70

18

0.3

0.6

215.34

*26

镀铬槽

50

18

0.4

0.6

140.31

*27

苏打槽

70

18

0.3

0.3

107.67

*28

磷化槽

90

18

0.3

0.8

397.56

*30

皂液槽

70

18

0.3

0.3

107.67

31

油槽

120

18

0.3

0.3

211.20

*41

镀锡槽

70

18

0.35

0.8

295.57

四、车间各工部通风与供暖方案的确定

1.散热器的选用

概括起来,应根据对散热器所提出的热工、经济、卫生和美观等方面的要求来选择散热器,但要完全满足这些要求是很困难的。

为此,选择时应按房间用途,供暖系统中散热器的工作压力,散热器的安装条件等确定。

本设计中采用B型光面散热器,其外形尺寸见附录。

采暖方式:

对小型车间或毗邻大车间的工部应尽量采用散热器采暖,对于大型车间则可采用散热器与热风系统联合采暖。

考虑到设在大厂房内的办公室及其他卫生条件较高的工部如果其门窗冷风渗透量能满足设备排风要求,可以不设送风系统,而由散热器供暖,否则应采用散热器与热风系统联合采暖,以免由于排风量大于计算渗透风量,导致渗透风量增加,影响室内温度。

因此本设计方案中Ⅰ厕所和更衣室,Ⅵ仓库及办公室采用散热器供暖,其他车间部门均采用散热器与热风系统联合供暖。

五、车间各工部散热器热量、型号及数量的选择计算

选择光面散热器,具体性能参数见设备汇总表。

室内管道采用明装,支管与散热器连接方式为同侧连接,上进下出。

其他各工部计算结果见附表:

编号

工部名称

采暖热负荷

tn,℃

管径

排数

L

厕所

504.11

12

D76×3.5

3

2

喷砂室

63.01

5

抛光室

63.01

5

发电室

63.01

5

准备工部

401.0

5

D76×3.5

3

2

仓库

534.66

8

D76×3.5

3

2

办公室

882.19

18

D76×3.5

3

3

电镀部

918.07

5

D76×3.5

3

3

溶液配制室

66.83

5

D76×3.5

3

2

六、车间各工部机械排风量的计算

6.1、喷砂室排风的作用有二:

一是防止粉尘跑出,二是保证工作空间一定的可见性。

采用换气次数法,喷砂室的工作容积

Vf=πR2h1+

πR2h2=3.14×0.52×0.75+

×3.14×0.52×0.65=0.76<1m3,因此取换气次数n=1500次∕时。

故Ⅱ喷砂室部总排风量L=n×Vf×数量=1500×0.76×2=2280m3∕h=0.63m3∕s。

6.2、抛光部

采用布质光轮时,排风量按每毫米轮径6m3∕h计算。

因此Ⅲ抛光部的总排风量L=200×6×2=1200×2m3∕h=0.67m3∕s。

6.3、槽边排风罩

槽边排风罩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槽宽B≦700㎜为单侧,B>700㎜时为双侧。

根据国家标准设计,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断面尺寸(E×F)共三种,250×200㎜、250×250㎜、200×200㎜。

本设计均选用200×200㎜。

所用公式为:

①低截面单侧排风

L=3VxAB(

)0.2m3∕s

②低截面双侧排风

L=3VxAB(

)0.2m3∕s

1)双侧的以9有色金属腐蚀槽为例作详细计算如下:

控制风速Vx=0.3m∕s

总排风量L=3VxAB(

)0.2=3×0.3×1.5×0.8×(

)0.2=0.83m

3∕s

每一侧的排风量L'=

L=

×0.83=0.2m3∕s

2)单侧的以酸洗槽为例作详细计算如下:

控制风速Vx=0.3m∕s

单侧排风量L=3VxAB(

)0.2=3×0.3×1.0×0.6×(

)0.2=0.42m3∕s。

其他各槽的计算见下表:

局部排风的排风量计算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控制风速

vm∕s

A*B

形式

总排风量

Lm3∕s

一侧排风量L'm3∕s

*9

有色金属腐蚀槽

0.3

1500*800

双侧

0.83

0.42

*12

黑色金属腐蚀槽

0.3

1500*800

双侧

0.83

0.42

*13

化学去油槽

0.3

1500*800

双侧

0.83

0.42

*15

溶液配制槽

0.3

600*500

单侧

0.26

0.26

*16

溶液配制槽

0.3

600*500

单侧

0.26

0.26

*17

酸洗槽

0.3

1000*600

单侧

0.49

0.49

*20

电解除油槽

0.3

1000*600

单侧

0.49

0.49

*25

回收槽

0.3

800*600

单侧

0.41

0.49

*26

镀铬槽

0.4

1000*600

单侧

0.65

0.65

*27

苏打槽

0.3

600*500

单侧

0.26

0.26

*28

磷化槽

0.3

1000*800

双侧

0.6

0.3

*30

皂液槽

0.3

600*500

单侧

0.26

0.26

*34

镀镍槽

0.3

1000*800

双侧

0.6

0.3

*35

镀铜槽

0.3

1000*800

双侧

0.6

0.3

*36

中和槽

0.3

800*600

单侧

0.41

0.41

*38

镀锌槽

0.3

1000*800

双侧

0.6

0.3

*41

镀锡槽

0.35

1000*800

双侧

0.7

0.35

七、车间热风平衡及送风小室的计算

7.1进风温度的计算

确定送风系统的风量时,考虑到窗子的渗透及运输工具和人员的出入,从门、窗必然会侵入室外空气,故机械送风量可按总风量的10%~90%考虑,本设计中假设取25%,根据风量平衡,Gp=Gzj+Gjj,则自然通风量为总排风量的75%。

热平衡方程式的形式为:

∑Qh+cGptn=∑Qf+cGjjtjj+cGzjtzj

式中∑Qh—维护结构、材料吸收的总热量,W;

∑Qf—生产设备、产品及采暖散热设备的总放热量,W;

Gp—机械排风量,㎏∕s;

Gjj—机械进风量,㎏∕s;

c—空气的质量比热,其值为1010J∕㎏·℃。

tn—室内排出空气温度,℃;

tjj—机械进风温度,℃;

tzj—自然进风温度,℃;

因为在含有有害气体及含尘气体的车间,全面通风量换气量是以控制有害物的浓度在卫生标准容许浓度以下所需的通风量;消除余热、余湿所需的通风量三者的最大值。

而实际在含有害物的车间所需的全面通风量均大于消除余热余湿所需的通风量。

因此在本设计中计算通风量采取的温度为室外计算采暖温度。

下面以喷砂室为例做详细计算:

tjj=

=37.13℃。

其他各工部计算结果见下表:

进风温度的计算

编号

工部名称

总排风量Lm3∕s

tn℃

ρn㎏∕m3

机械进风量G㎏∕s

自然进风量G㎏∕s

tw℃

tjj℃

喷砂室

0.63

14

1.230

0.19

058

4

52.65

抛光室

0.67

14

1.230

0.21

0.62

4

37.17

准备工部

2.49

18

1.213

0.76

2.27

4

33.65

电镀部

6.07

18

1.213

1.84

5.52

4

52.85

溶液配置室

0.52

18

1.213

0.16

0.47

4

52.53

计算的各工部机械进风温度在35~70℃之间,满足条件。

因此进风温度以电镀部为准,选用48.1℃。

7.2进风量的计算

此时进风温度为48.1℃,下面以喷砂室为例做详细计算,

风量平衡公式:

Gzj=Gp-Gjj

热量平衡公式:

∑Qh+cGptn=∑Qf+cGjjtjj+cGzjtzj

二者联立可得:

Gjj=

以喷砂室的详细计算为例,已知机械进风温度tjj=48.1℃,则机械进风量Gjj=

=0.19㎏∕s

自然进风量Gzj=Gp-Gjj=0.78-0.46=0.58㎏∕s。

其他各工部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进风温度的计算

编号

工部名称

tjj℃

tn℃

tw℃

总排风量Lm3∕s

通风热负荷QnW

机械进风量G㎏∕s

自然进风量G㎏∕s

喷砂室

52.85

14

4

0.77

567.13

0.19

0.58

抛光室

52.85

14

4

0.82

167.13

0.21

0.62

准备工部

52.85

18

4

3.02

4468.63

0.76

2.27

电镀部

52.85

18

4

7.36

9795.21

1.84

5.52

溶液配置室

52.85

18

4

0.63

868.83

0.16

0.47

7.3空气加热器的选择

加热空气所需热量

Q=Gc﹙t2-t1﹚

式中Q—热量,kw;

c—空气比热,c=1.01kJ/㎏·℃;

G—被加热空气量,㎏/s;

t1—加热前空气温度,℃;

t2—加热后空气温度,℃。

被加热空气量G为各工部机械进风量之和,即

G=0.19+0.21+0.76+1.84+0.16=3.16㎏/s

①假定Vp'=8㎏/m2·s,则需要的加热器的有效截面积为:

A'=

=0.395㎡

查《实用供热与空调设计手册》中空气加热器技术数据表5.6—5,可选1台SRZ10×6Z的加热器,具体性能参数见设备汇总表。

每台有效截面积为0.385㎡,加热面积为21.773㎡。

根据实际有效面积可算出实际的Vp为:

Vp=

=8.2㎏/m2·s。

②该加热器的传热系数K=13.6(Vp)0.49=13.6×﹙8.2﹚0.49=38.13W/㎡·s

③需要加热的加热量Q=Gc﹙t2-t1﹚=3.16×1010×﹙52.85-4﹚﹚=155909.7W

需要加热的面积A=

=54.10㎡

需要的加热器串联的太数为:

N=

=2.48台

取3台串联共3台加热器,总加热面积为21.77×3=65.31㎡。

④检查安全系数为:

=1.2﹙此值在1.1~1.2之间﹚,故所选加热器合适。

计算水侧压力损失为:

Δp=1.52w1.96=0.0016Kpa。

八、对夏季室内工作温度进行校核

校核的原则是风量保持不变,以夏季室外通风来消除室内的设备散热量,理论上校核的标准是计算的排风量不大于冬季的排风量。

以抛光室的详细计算为例,排风温度与进风温度之差不得大于3℃。

消除余热的公式Gp=

=400/1010×3=0.13㎏∕s<0.82㎏∕s。

因此满足校核标准。

其他各工部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夏季室内工作温度的校核

编号

工部名称

设备散热量

cJ∕㎏·℃

tp℃

tw℃

计算排风量㎏∕s

总排风量㎏∕s

喷砂室

0

1010

29

26

0

0.77

满足

抛光室

400

1010

29

26

0.13

0.82

满足

准备工部

744.31

1010

29

26

0.25

3.02

满足

电镀部

2139.67

1010

29

26

0.71

7.36

满足

溶液配制室

0

1010

29

26

0

0.63

满足

经过计算校核,各工部的室内计算温度基本上都是满足校核标准的。

九.水力计算

9.1抛光室除尘的水力计算

根据抛光室的排风量查《简明通风设计手册》选低压喷吹脉冲袋式除尘器,其主要尺寸及性能见设备汇总表,采用圆形风管。

1)对管段标号如图

2)由于管线对称,则1—3—4—5或2—3—4—5均可作为最不利环路。

3)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最不利环路中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根据《工业通风》(第三版)孙一坚主编表6—4,对于金刚砂垂直管的最低风速v=15m∕s,水平管的最低风速v=19m∕s。

考虑到除尘器及风管漏风,管段4及5的计算风量为0.63×1.05=0.7m3∕s。

管段1

根据L1=0.34m3∕s、v1=19m∕s由通风课本附录6查出管径和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所选管径应尽量符合附录8的通风管道统一规格。

D1=140㎜Rm1=40Pa∕m

同理可查管段2、3、4、5的管径及比摩阻,具体结果见下表。

4)查附录7确定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

管段1设备密闭罩ζ=1.0(对应接管动压)

90°弯头(R∕D=1.5)一个ζ=0.17

合流三通(吸入R0∕D1=2)ζ=02

∑ζ=1.0+0.17+0.2=1.37

管段2同管段1Σζ=1.37

管段390°弯头(R∕D=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